第94章 辦低價藥房
天禧國的賦稅征收分為銀兩和實物,如綢緞商就可以用綢緞納稅,實物點收起來十分麻煩,婷瑤認為可以折算成銀兩來征收;另外,商賦的征收比率為二十入一,僅百分之五,與現代企業百分之二十五的所得稅相比,她認為太低了,導致財富過于集中在商人手中;而且這年頭的商人的私人用度與店鋪成本混在一起,本就虛低了利潤,也應當在帳務中推行公用私用分開。因此,她将自己對賦稅的看法和改進的理由、方法詳細地陳述了一遍。好在昨天邪星便提醒她,女皇有可能會诏見她,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訴邪星,與他商量好了如何陳述,才會有今天一個字不卡的長篇大論。
文平帝聽後,沉思不語,許久後才婉爾一笑,“看來柳愛卿對賦稅頗有研究,花了不少心思,你說的這些朕也考慮過,不過要真推行起來,确有難度,不知柳愛卿考慮過沒有?”
“下官以為任何新法推行都會有難度,但如果推行新法利大于弊,那麽再難也要推行。現在天禧國很大一部分的財富集中在商人手中,但商人會拿出銀兩來做善事的卻不多見,不如收歸國庫,由朝廷統一使用,廣辦學堂、低價藥堂和養老院,遇到災年也有能力濟災,這樣廣大的百姓才會更忠心于朝廷。”通過她這些天的核算,商人的利潤都極高,說得誇張一點一本萬利的都有,這樣很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哦?低價藥堂?”文平帝聽得眼睛一亮,身體也向前傾過來,“為何要辦低價藥堂?那要民辦的藥堂如何生存?”
“百姓們最怕的就是生病,一病便無法工作,賺不到養家的銀子不說,還得受病疼的折磨。但一般的藥堂都是盈利的,藥材頗貴,如果百姓生了重病,便看不起大夫了。朝廷的人力財力有限,每城最多辦一兩個低價藥堂,而且低價藥堂并不是完全免費提供,只是比一般的藥堂便宜幾成,坐診的官醫也只看重症,只給普通百姓看診,這樣既給了百姓實惠,又不會對一般的藥堂有什麽實質的影響。”
說完,婷瑤喘了口氣,低價藥堂不過是她想起了現代的藥品超市,一時口快說出來的,被女皇問及,只得臨時編了!
婷瑤之所以反對商人過分集中財富,提議提高商賦,并按每年所得的多少來分級稅是源于現代的公平競争理念,反對大商家壟斷市場,因為被壟斷的市場絕無公平可言。恰巧女皇也早就想提高商賦,削減商人的利潤,不過她是為了天禧王朝和君家的江山。
雖然天禧國富裕安定,但大量的財富聚集在平民手中,卻是一個極大的隐患,若是有人想謀反,只需說動一些商人,就能籌備到購買兵馬的資金。
但她一向實行寬厚仁政,突然加稅,未免說不過去,如今聽到婷瑤所說廣辦學堂、藥堂,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有了借口便好加賦。
于是女皇又興致勃勃地問:“看來柳愛卿十分愛惜百姓啊!那麽你說的廣辦學堂之類,具體要如何實施,柳愛卿可曾有好的設想?”
設想?婷瑤暗自叫苦,她不過就那麽一說,哪設想過這個,當下只得先敷衍道:“下官以為,國之根本在于安定!而安定的根本,則在于民心!”文平帝點點頭,十分滿意她的論點,示意她接着說。“而民心所向的,不過是一畝良田,一餐飽食,一間房舍,一家人合合樂樂而已。拖陛下洪福,天禧國繁華安定已久,絕大多數百姓都過着安居樂業的日子,但總有些不幸的人,或年少失怙,或年老失伴,或白發人送黑發人,陛下宅心仁厚,在京都設有善堂,專門收養貧窮困苦沒有依靠的老者,但其他的州郡沒有。”婷瑤一邊說着廢話拖時間,一邊搜腸刮肚地将現代的各種福利政策過濾一遍,挑選了些适合在古代實施的,才娓娓道來:“下官以為,應當在各州郡都設立善堂贍養無依靠的老者和不能自養的孤兒,庫銀充裕的州郡,可将善堂分為養老院和孤兒院;同時還要昭告天下,讓所有百姓都知道,即使有一天他們失去親人,失去依靠,他們也并不孤獨,朝廷會向他們伸出援手,因為朝廷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着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完婷瑤自己先嘔吐一番,覺得自己趕上某某的煽情節目主持人了。
“好!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平帝一拍桌案,激動地站起來,繞過書桌走到婷瑤的面前,贊道:“柳愛卿出口成章,真是好文采!”“陛下的稱贊,下官愧不敢當!”婷瑤忙低下頭,她是真的很慚愧,這只是她說出來,哪是她做的文章。
文平帝心情舒暢,拍拍她的肩膀,淡笑道:“難怪邪愛卿和龍愛卿都在朕面前誇你聰慧,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又問道:“愛卿還沒說為何要辦學堂,要辦什麽樣的學堂呢。”
婷瑤思索了一下,緩緩地道:“陛下,可曾聽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見文平帝略點了點頭,再接着說道:“辦學堂的好處在于,可以統一教學內容,為天禧國培養忠誠而有學識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并不是只有世家子弟才有,普通商賈之家甚至是平民百姓也大有人在。但普通百姓能讀得起書的,卻是少數,因此,下臣希望朝廷辦的,是對窮人免費的學堂。”
“哦?愛卿想在各州郡縣都辦上免費的學堂,那得加多少賦稅才能辦得到,愛卿計算過嗎?”文平帝目光灼灼地望着她。
“禀陛下,學堂并不一定要全部免費,而且也不必每縣都辦,一州辦一家便足矣。”好象女皇對免費辦學堂沒什麽興趣啊,婷瑤忙轉了口風,她可不想當什麽教育學家,便改成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的形式,“下官以為可以将學堂改為書院,更為确切些。”“書院應請當代鴻儒、名士研究學問、傳道授業,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培養學生。
學院可招收貴族子弟,鄉紳商賈的子弟,學費可收得貴些;而普通百姓的子女,第一年可實行免費教學,而後以每年考核的成績來相應的減免學費;若是沒有什麽才華,朝廷也不必花費銀兩在他們身上;對那些才華出衆的貧寒學子,還可予以相應銀兩獎勵。”婷瑤說完,略一擡眼,發覺文平帝的目光閃爍,似乎在思索提議的可行性,忙又補充道:“這是下官的愚見,還望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