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這回輪到了宋祺驚訝,風華絕代?宋祺回想起自家娘親一不高興就瞪人就發脾氣,有時還被她氣的跳腳的樣子,風華絕代,貌似形容的不太對啊。
015.往事
更新時間2013-1-28 9:29:28 字數:2005
宋祺這麽想着就越發的好奇,央求道:“你講給我聽聽好不好?”趙景深自然無不應允,說起宋代,說起徐氏,在當年都是一段傳奇。
首先是徐氏。徐氏之父便是徐相徐昭華,徐氏閨名若芳,自幼萬千寵愛,結交的都是非富即貴的官家千金,有時還會進宮與公主作伴,地位非同一般,徐相英明睿智,對唯一的女兒卻有求必應。
徐氏自幼研習的是琴棋書畫,女工刺繡,耳濡目染的都是豪門世家的新聞消息,若沒有宋代,徐氏會永遠是衆人眼中的奪目珍珠,也許會嫁給門當戶對的大家族做主母,也許會榮華富貴一生不盡,也許會進宮為妃。
再者是宋代,宋家是大族,縱然不富貴,都是鄉下人,那也是大族,馮氏商戶出身,馮氏年輕時宋家還過得去,馮氏的陪嫁也豐厚,宋代的日子很好過,可是後來宋代的父親去世了,馮氏守了寡,宋家上下都不待見,宋代靠着寡母的一點微薄陪嫁讀書科考,最後占到了最頂峰。
宋代成了狀元,年輕,英俊,溫和,宛如枝頭半開的白玉蘭,還未綻放,已聞馨香,宋代去赴瓊花宴,遇到了跟着公主來湊熱鬧的徐若芳,四目相對,宋代知道自己是動了心的,徐若芳也知道,自己砰砰的心跳聲不是假的。
宋代知道憑自己的身份想娶徐相的女兒簡直是妄想,除非是入贅,可是宋代不會入贅,宋代懷着哪怕再見最後一面也好的心思去了徐家拜訪。
一如卓文君躲在屏風後偷看司馬相如,徐若芳簡直抛棄了自己所有的教養尊卑,跟着一個侍候茶水的丫頭站在茶水間,看着外頭鎮定自若,談笑風生的宋代。
卓文君會私奔,可徐若芳不會。
徐若芳會算計。
徐若芳假裝去外院看哥哥,偶遇了告辭的宋代,三言兩語,足以定終身。徐若芳告訴了父親,自己非宋代不嫁,徐相自然不允,他是打算把女兒嫁到太子府做太子妃的,可是徐若芳不願。
徐若芳私下見了太子,表明了自己對宋代的孺慕之思,告訴太子自己不願意嫁給他,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一個不小心,就會毀了閨譽,萬劫不複。
可徐若芳做了,也被人抓到了把柄,跟徐若芳競争太子妃之位的另一位千金得到了這一把柄,徐若芳自然名譽掃地。徐相大怒,太子府是別想進了,還能嫁給誰呢?誰還願意要太子未得到的人呢?或者說,誰敢要?
宋代敢。
宋代聽說了這件事,上門求親,徐相問他多少聘禮,宋代字字铿锵,無他,一顆真心而已。不管徐相如何想,徐老夫人是感動了的,萬千陪嫁将唯一的女兒嫁給了這個只給出了一顆真心為聘禮的宋代。于是,徐若芳脫下華服,荊釵布裙,跟着宋代回了鄉下。
這件事在當時并沒有保密,反而渲染的沸沸揚揚,徐若芳的癡情,太子的大度,宋代的坦蕩,被大家引為佳話,反而是當時成為太子妃的那位千金,成了衆矢之的。
盡管徐氏跟着宋代離京十幾年,太子也早就成了皇上,可一提起這件事,當年經歷過的人都是津津樂道,可這也是當今皇後的忌諱,大家也只是私下談論。
宋祺聽了,簡直不可置信:“這簡直跟戲文一樣。”趙景深微微一笑:“是啊,若不是得見姑娘一面,我也以為這是大家杜撰的戲文呢。”
宋祺冥思苦想,努力想把一對才子佳人的形象往自己父母身上靠,可怎麽聯想,想起的都是宋老爺萬事好商量的溫吞,徐氏說一不二的固執,有時二人還會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幼稚之極,哪裏像深情相許的夫妻,倒像是一對冤家,尤其是,宋老爺跟宋祺說過徐氏的壞話:“你娘什麽都好,就是脾氣壞,動不動就發脾氣,遠不如年輕時懂事。”
徐氏也跟宋祺抱怨過宋老爺:“整天就知道讀書,只怕連一兩銀子能換多少銅錢也不曉得。”這分明是一對普通夫妻。宋祺疑惑:“你可別騙我。”
趙景深笑道:“我為什麽要騙你。”宋祺深嘆了一口氣,道:“我還是沒辦法想象你說的是我的爹娘。”趙景深失笑:“這是他們年輕時的事了,自然有許多改變,平常過日子,還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宋祺道:“算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又是誰呢?”趙景深道:“這個問題可叫我怎麽回答呢?”宋祺道:“你難道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嗎?”
半蓮見宋祺問的露骨,看趙景深的意思又不想多說,便道:“姑娘,光忙着說話了,快嘗嘗這茶葉啊,是今年的新茶。趙公子也嘗嘗。”趙景深一笑,端起了茶碗,岔開了話題。
宋祺走丢的事到底傳到了徐氏耳朵裏,吓得她趕緊過來瞧瞧究竟,馮氏如今也是後怕,道:“一個姑娘家,也不認識路,在樹林子裏可怎麽辦好,要不是遇到了趙公子,可真是找不回來了。”
徐氏道:“這丫頭也忒調皮,出去玩也就罷了,怎麽不知道帶個人呢。”馮氏笑道:“說起來也是奇怪,那麽多人看着,愣是把人看丢了。”
徐氏自然不好說什麽,只是對着趙景深謝了又謝,再加上趙景深也是京城來的,徐氏自然覺得十分親切,而趙景深知道徐氏便是是幾年前的徐相之女,也是十分仰慕,二人倒說得上話。徐氏看着趙景深總是覺得眼熟,不禁問起了家世,看那趙景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樣子,徐氏暗想,這公子年輕,又姓趙,是國姓,說不定還是什麽宗親世子,行走在外,自然不方便透露身份,也就知趣的不再問了。
倒是好生留了住了幾天。趙景深主仆二人只住了三天就走了,說是游學在外,不方便做客,以後再來拜訪。徐氏也就罷了,好生叫人送了出栖霞山。
016.鄉試
更新時間2013-1-29 7:00:57 字數:2368
七月底,馮氏就帶着宋祺回了青鄉縣,八月份便是秋闱,趙知文要去杭州府考試了
。徐氏雖說平日裏暗暗地不待見趙知文,可臨到考試,還是十分熱情地,畢竟以趙知文的才學,中舉是可能性很大的事,将來趙知文有了出息,對于落難時伸出援救之手的宋家,自然感恩戴德。
徐氏張羅着趙知文考試要帶的東西,跟着去杭州府的管事,小厮等。宋老爺則針對考試對趙知文做最後的指點,馮氏自然也是又擔心又期盼,也幫不上什麽忙,想找趙知文說說話,又怕耽誤了他念書,整日念叨着阿彌陀佛。
這回去杭州府考試,不單單是趙知文,還有其他的好幾位秀才,大都是趙知文的同窗,比如劉家的公子劉文才,就是趙知文的同窗之一,不過二人不太對付,因為在宋祺小時候,因為劉文才欺負宋祺,趙知文便和他大打一架,結下了梁子。
劉文才除了家底,事事不如趙知文,自然心存憤恨,只不過因為趙知文和宋家的關系好,劉文才不敢明着招惹罷了,這回劉文才去考試,劉家上下簡直跟送神迎佛一樣,前幾日劉夫人還特地到宋家來讨教這考試要帶些什麽東西合适,被徐氏給打發了。
劉文才不争氣徐氏是知道的,自然不想有多少牽扯,載着,趙知文的同窗好友多得是,比劉文才有出息的也大有人在,只不過他們自然比不上徐氏為趙知文準備的那麽齊全,不過是大家結伴一起去而已,徐氏特地叫宋老爺把那些人請到家裏來,說到時候一起去,車費船費由宋家掏了,一應瑣事也只管交給随行的管事小厮,他們只管去考試。
這個建議自然博得大家的一致同意和感激。不能不說,徐氏還是很會做人的,反正一只羊也是趕,兩只羊也是放,索性多賣幾個人情出去,也能替宋老爺博個愛惜良才的好名聲不是。
八月初趙知文便和大家一起做船去了杭州府。船上的所有事情都由董管事跟着打點,大家只管念書就好了,有這麽好的條件,衆人樂得躲在船艙裏看書溫習,只有趙知文坐在船頭發呆。
趙知文的好友,同是秀才的付淩雲,看着趙知文發呆,走過去道:“你怎麽在這裏,江上風大,當心着涼。”趙知文一笑,道:“無事,出來散散心也是好的。”
付淩雲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