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陰
都說六月的天,小孩臉,說變就變。魏家的下人心裏犯嘀咕,怎麽拜堂的時候天氣好好的,剛要宴客,這瓢潑大雨就下來了雨水打的院落裏剛盛開的幾株牡丹花枝亂顫。
大少奶奶的乳娘孫婆子一邊關窗戶,一邊嚼舌:“欽天監的人明明說了,姑娘結婚是大晴天,簡直是屁話,虧得老爺那麽信他們。”
新娘子孫氏活動活動被鳳冠壓酸的脖子,看着已經被乳娘放在一旁的鳳冠,嘆息道:“一輩子,就戴這麽一回,生生花掉了爹娘五百兩銀子。”
奶娘嗔道:“我的好姑娘,誰還巴望着戴她兩回?瞧那上面,不是珍珠,就是翠鳥毛,咱們太太是下了血本喽”
大學士孫常在算得上是個清官,他們家祖上又沒什麽顯赫的勳爵,完全靠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往上爬。內閣學士的名頭聽着挺風光的,可在大周,根本管不着實際的差事,就是陪着皇上,偶爾出出主意。所以孫常在能留給女兒的嫁妝銀子實在不多,就是這五百兩的鳳冠,還是他夫人咬了咬牙才狠下的心。
孫氏的陪嫁統共不超過兩千兩,魏家老祖宗怕委屈了新娘子,特意叫心腹婆子給孫夫人私下送去了一萬兩。孫夫人即羞惱,又不舍,最終怕委屈了寶貝女兒,将這一萬兩偷偷的給了孫氏,不敢叫孫常在知道。
魏家要的是大學士的名氣,要的是皇上的恩典,可不是什麽銀子。
這種俗物,廉國府從來不缺。
奶娘絞了帕子,一面幫小姐敷臉,一面閑聊着:“姑娘,你說明兒見親的時候,若三房那位小姐也在,咱們的禮是送還是不送?”
“自然是要送的,五妹妹也是魏家的女兒,是我小姑子,斷不能厚此薄彼。”
奶娘為難道:“可是姑娘也聽太太說了,咱們這房的三姑娘和五小姐不對付,要是為了偏房的丫頭得罪了正經的小姑子……”
孫氏臉一沉,推開了奶娘的手,不悅道:“五妹妹是正經的嫡出小姐,奶娘今後再不可丫頭丫頭的叫,讓外人聽見,只會認為咱們孫家的規矩是浪得虛名,連老太太都要小瞧咱們。”
奶娘讪讪的閉了嘴,屋中一時陷入了靜谧。
大少爺還在前廳敬酒,新房隐隐能聽見吆喝聲,恭喜聲。孫氏心裏一甜,剛剛夫君在喝交杯酒的時候,偷偷塞給了自己一塊熱糕,也不知夫君自己吃了沒有孫氏剛聽說要嫁給這戶人家的時候,心中多少有些不喜。魏家在外面的名聲并不好,主要是有了個做妃子的女兒,更有兩個皇外孫做依仗,廉國府多少顯得嚣張跋扈了些。
可現在看來,丈夫英俊,又溫柔體貼,老太太喜歡自己,沖着這兩點,孫氏就有信心做個出色的兒媳婦。
只是……
Advertisement
孫氏望了望窗外發陰的天色,不禁想起母親的話。
母親告訴自己,進了魏家萬不可提三房的晦氣事兒,自己是大婚,若将來有人拿這一喜一喪做話茬,她也只能吃下這暗虧。
孫氏眼神一暗,母親曾晦澀的指出,有什麽壞事兒都可往三房身上推,比如說……子嗣艱難。當然,天底下哪有當娘的不希望女兒早早有孕,母親只是防患未然,可叫她将這種髒水往已死之人身上潑,孫氏有些猶豫。
三太太是沒了,可三房還有老爺,還有位五小姐。
新娘子正愣神,就聽外面響起了敲門聲:“大少奶奶,我是大姑娘身邊的雨竹,姑娘叫我過來說幾句話。”
孫氏的乳娘忙開了門,一個十五六的大丫鬟就站在面前。
乳娘心中一驚,好個标致的丫頭,她當下就有些不喜,聽說魏府的大姑娘過年可就十五了,擺這麽個活色生香的丫頭在屋子裏,分明是以後帶過去做通房的。她們姑爺和這個大姑娘可是一奶同胞,別有樣學樣吧乳娘藏下了心思,客氣的笑笑:“雨竹姑娘,屋裏請。”
雨竹進門并不四處打量,只顧着低頭說話:“給大少奶奶請安。”
孫氏笑得客氣:“雨竹姑娘辛苦了,這個天還勞煩你跑一趟。不知大妹妹何事喚你來?”
“也不是什麽大事,”雨竹笑道,“明早大少奶奶要拜見各房長輩,大姑娘怕少奶奶不知道,我們家有位五姑娘因事不能出席,大少奶奶也不用專程在老太太面前提,有什麽心裏話只管往後和大姑娘說就是。”
孫氏的乳娘當即就沉了臉,不悅的掃着大姑娘這丫頭。
雨竹是個機靈的,馬上察覺出乳娘的不虞,說了幾句客套話便讪讪的走了。
乳娘一關門便道:“這個大姑娘,好生的無理,她是妹妹,姑娘是長嫂,哪裏輪到她在這兒指手畫腳,只當姑娘是傻子了不成,這點小事也用她吩咐”
孫氏倒是不在意的笑笑:“也是大妹妹的好意,晚間姑爺回來的時候你不可在他面前提。至于五妹妹……嬷嬷親自送過去,将我的歉意和她講明。”
乳娘有些不以為然,一個小丫頭,值得姑娘去巴結嘛心裏雖這樣想,但嘴上還是乖乖的應了。
新房裏一片靜谧,大廳上卻是人聲鼎沸,原預備的百桌席面被迫從花園子裏挪到了屋中,自然擠的厲害,好在欽天監的人口下留德,沒咬死今兒保準晴天,廉國府為以防萬一,又在長廊上備下了幾十桌,現在正好配上了大用處。
宋嬷嬷挎着小籃子從大廚房出來,走到四下無人的地方,看着前面燈火通明的熱鬧勁兒,狠狠的往地上啐了一口,撐着傘往後面紫藤苑去。
一路上零星幾個小丫頭對宋嬷嬷都視而不見,宋嬷嬷惦記着還沒吃晚飯的凝萱,也不肯多理會,若不然以她的脾氣是斷不能忍下去的。
宋嬷嬷一手挎籃子,一手打傘,自然沒什麽燈籠可提,好在今日大喜,府上各處皆是燈火通明。
宋嬷嬷顫巍巍的拿出鑰匙。鎖頭嘎巴嘎巴直響。
凝萱屋中原有三盞大燈籠,可照的屋內通亮,可惜她被關起來之後,下人們便自動自發的忘記添燈油,只剩下一盞小燈。
宋嬷嬷一把奪過凝萱手裏的書,板着臉:“姑娘又不聽話,若弄壞了眼睛,連哭都來不及。”
書是上午拿來的《大周史鑒》,凝萱看的入神,三哥細心,在裏面另附了一張地域圖,凝萱這才知,東周臨邊又有北齊、南梁這兩國虎視眈眈,其中北齊最強,東周次之。五十年前一場混戰叫三國勢力大削,紛紛休養生息,魏家的崛起也得益于那一次的混戰。
凝萱由着宋嬷嬷将書搶了去,莞爾一笑,端起宋嬷嬷親手做的素炒面。
宋嬷嬷有些傷感的說道:“大廚房裏兵荒馬亂的,嬷嬷只好自己弄,等明兒将姑娘的委屈和老爺說,叫他評評理。”
凝萱握着筷子的手一僵,眼中閃過一絲輕蔑。
對于自己的父親,三個月來她只見過四次,和自己說過的話不超過十句。凝萱不會自作多情的認為魏三爺是喪妻憂傷過度,他的父親是個癡情種子……可惜愛錯了人。
“嬷嬷,父親事務繁忙,咱們也別攪了他的心情,況且三哥不是說了嘛,近來要給父親說媒,我們低調些總是好的。”
凝萱環視着不慎清晰的空洞房間,外面雷聲陣陣,越加顯得這狹小的天地冷氣森森,她很慶幸,自己身邊還有個宋嬷嬷,若不然,只怕自己活活餓死在這紫藤苑裏都無人過問。三哥再好,也要避諱着二房嬸子,哪能天天顧着自己。
宋嬷嬷的手藝很好,一碗素面叫凝萱吃了大半,老嬷嬷看的心酸:“姑娘愛吃這個,明兒我再做。”
凝萱放下碗筷,轉身在自己的奁盒裏翻出一對耳墜子遞給宋嬷嬷:“前些日子送飯的是個叫笑槐的丫頭,我看着很是機靈,難得她娘在大廚房做三等管事,咱們姑且巴結一下,也免得嬷嬷一日三餐的為我擔憂。”
宋嬷嬷不肯接,只說自己閑着也是閑着,給姑娘做幾頓飯又能如何。
凝萱不由分說的将耳墜子塞給了宋嬷嬷:“嬷嬷心疼我,凝萱都知道,可大廚房裏人人勢利,嬷嬷又不在那兒當差,做些吃食,一次兩次也沒什麽,時間久了總會叫人說閑話。”
宋嬷嬷生硬的伸出手接了,這耳墜子小巧精致,雖不沉,卻是實打實的銀子鍛造,難得上面五顆米粒大小的紅寶石,拼成個梅花形。
“姑娘,這墜子拿出去當了,少說值五兩銀子,給一個送飯的小丫鬟……”
凝萱俨然一笑:“就是觑着它能打動人心,才選了這個,嬷嬷,咱們将來少不得要借着笑槐的娘打聽消息,出手如何能小氣”
宋嬷嬷聽了凝萱的話大笑:“我們姑娘就是聰明,想的也深,比我這個糟老婆子強,今後嬷嬷事事聽姑娘的吩咐,給姑娘打下手。”
凝萱伸出嬌嫩的小手,覆上了宋嬷嬷滿是深痕的手背,兩個人在這昏暗的燈光下就如同一對祖孫,全不在乎外面的霹靂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