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有常德在旁邊鎮着,那婆子當即就老實了,對阿福的問話都一一回答。阿福這才知道,她前世所不知道的很多東西。
那時魏氏與先皇後交好,先皇後看出魏氏與現在的承恩伯互相愛慕,便做主給他們賜了婚。但是老太太已經看中了她老家的侄女,因着這次賜婚,她的計劃泡湯,不敢對先皇後不敬,只好把怨氣都發在魏氏的身上。
但因為先皇後的存在,她又不敢做得太過,當時魏氏在承恩伯府的日子還算好過,也漸漸站穩了腳跟。也因為這件事,魏氏跟先皇後的交情更是很好,偶爾變會進宮陪着先皇後說話。
後來先皇後懷孕,緊接着宋貴妃也傳出喜訊。
後來是宋貴妃先發動的,先皇後因為心裏害怕,也跟着發動了,兩人比着賽看誰能先生出皇長子。
宋貴妃想着,先皇後是一國之母,她如果先生出來,既占長又占嫡,那就沒有她肚子裏的孩子任何事了。越急她就越生不出來,此時正好魏氏和宋家那個已經去世的宋夫人同時進宮,宋貴妃心裏就算計着,讓那個亡故的宋夫人去給先皇後請安。跟着宋夫人一起去的,還有宋貴妃身邊常用的宮人。
那個宮人慣是個心狠手辣的,知道先皇後怕蛇,特意抓了好幾條蛇從窗口放進了産室。
魏氏眼尖,正好看到了那個宮人,就讓先皇後身邊的嬷嬷關了宮門,只許進不許出,終于抓住了罪魁禍首。但是先皇後也因為受了驚吓,生出孩子後就大出血去世了。
當時又是蛇又是抓那個宮人,皇長子身邊只有個小宮女照看着,而宋貴妃的孩子還是沒有出來的跡象。那個宋夫人就心生歹念,偷偷打暈了照顧皇長子的小宮女,打算将皇長子掐死。
那婆子正好認識那個被打暈的小宮女,這才知道了一切。
後來的事情大概也就清楚了。
先皇後因生産而死,皇長子被殺,因為難産,宋貴妃所出的二皇子生下來就是個死胎。
皇上失去元後,還痛失兩個孩子,當即差點暈倒,吩咐人務必要将這件事徹查到底。
後來才有了那場殺戮和遣出宮人的事情發生。
再後來,宋貴妃把所有的失誤都歸結到魏氏的身上,覺得全是魏氏的錯,才會讓她的計劃成功的同時失去了嫂子失去了兒子。
那婆子說完,最後道,“當初太太死的時候,老奴就發覺不對。明明血已經止住了,為什麽還會大出血,老奴就去翻了藥渣,從藥渣裏找到了王不留行,那時老奴就知道,太太死的有蹊跷。”
Advertisement
“前幾日太太去宮裏,回來就說要給大姑娘說婚事,當時老奴就想起了這件事,現在他們圍住了院子,如果真是宋貴妃造反,她肯定不會放過大姑娘的。”
阿福聽了了然,雖然已經超出她的想象,卻也解釋了前世今生的一切。雖然這婆子不說,她大概也能知道,母親的死,與府裏的人怕是都脫不開幹系。包括程姨娘,包括老太太。
常德聽到道,“姑娘,您收整一下,一會兒我帶你離開。”
“外面都是官兵,姑娘怎麽可能走得了。”楊柳焦急的道。
常德不語,抓過癱在地上的婆子扔到門外,吩咐他的手下處理了。這才又進了屋,道,“帶點吃的喝的還有點銀錢,其餘的不用拿。”
董媽媽已經去整理了,她似乎對這些事情十分得心應手,不過片刻就整理一個不大的包袱出來。
常德帶着阿福出門,朝着槐院外的道路看了一眼,對阿福三人揮揮手,道,“姑娘跟我來吧。”
“還有春兒。”阿福突然想起來。
董媽媽說,“那楊柳陪姑娘過去,我留下跟春兒一起躲起來。伯府這麽大,總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姑娘放心吧。”
阿福點點頭,帶着楊柳跟在常德的身後。
常德帶着兩人去了後院湖邊的一個假山,鑽進去扭了扭就出來僅容一人通過的山洞。常德率先進去,帶着兩人在山洞裏左右行走,最後到了個木門前。打開門,外面的亮光就照射進來。
等三人從洞裏出來,阿福才發現,周圍的環境她竟然十分的熟悉。
“這是,定福居?”
定福居,她小時候居住的地方。
常德道,“是,自從姑娘被送到了鄉下,定福居就被伯爺封了起來,姑娘在這裏待着,一般人想不到這個地方。就算想到了也沒事,姑娘應該知道這裏的地洞。”
阿福堅定的點點頭。
是,這裏是她的地盤,一花一草她都十分熟悉,還有地洞,都是她讓人挖的。
阿福跟着常德離開後,槐院就亂了起來。府裏的管事帶着五六個宮人走進來,指明要阿福出來接旨。
董媽媽陪笑,說阿福早就出去了,她也不知道人去了哪裏。
那些人如何能信,将槐院翻找了一圈,也砸了很多東西,見最後還是沒能找到阿福,頓時氣的不行。
董媽媽說,“公公若是沒法給貴妃娘娘交代,就把老婆子我帶過去吧,我是姑娘身邊的嬷嬷,拿了我,也算給貴妃娘娘有個交代。”
帶頭的公公聽了這話,當即就踹了董媽媽一腳,罵道,“你這老貨,我抓你有什麽用?”
其中一個公公就笑道,“反正也找不到人,把她交出去也算完成了一半的差。再說,這個應該是承恩伯府大姑娘的貼身嬷嬷,如果那大姑娘知道了她的嬷嬷被抓走了,肯定心裏特別着急,到時候好好跟娘娘說說。也能保住一條性命不是?”
為首的太監被說動了,想了想,吩咐身後的人将董媽媽抓起來,就回宮複命去了。
定福居的阿福正在觀賞着定福居的一切,因為距離正院近,正院裏稍微大點的聲音她都能聽到。
聽說宮裏來的人走了,她還有些納悶,沒有抓到她,那些人怎麽可能這麽輕易離開。後來又聽說他們帶了個人離開,阿福就有些驚慌,心裏不住地想着到底會是誰。
最後,她把目标确定在春兒的身上。
是不是董媽媽讓春兒扮成了她,送到宮裏去的?這也不可能,畢竟承恩伯府那麽多人看着呢。
到底是誰?到底是誰?
阿福有些坐立難安,又不敢出去,生怕出去後,張氏會扭着她把她送到宮裏。能夠巴結宋貴妃,張氏怕是趕着都來不及呢,怎麽會在乎她的死活,不然也不會将她嫁到陳府。
楊柳看不過阿福這樣擔心,趁着阿福不注意,偷偷從地下通道回到槐院查看,還沒到槐院,就在路上發現了被五花大綁的春兒,由別人帶着從她的面前經過。
楊柳趕緊躲了起來,才沒有被人發現。
楊柳想了想,又摸着小道到了壽昌院的外面。壽昌院她不是很熟悉,因此不敢湊上去,等了好長時間,才等到小香手裏提着東西出來。
楊柳叫住小香的時候,她還吓了一跳,見是楊柳,急忙把她拉到個隐秘的地方,“楊柳姐姐,你怎麽在這裏?你不知道,太太找你和大姑娘都找瘋了,連程姨娘都去了槐院好幾次,甚至連伯爺的書房她都讓人盯着呢。”
“這跟程姨娘有什麽關系?”楊柳有些不可思議,那個姨娘,不是慣會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嘛,這次怎麽會牽扯其中?
小香道,“說是,元宵節的時候,三姑娘不但看到大姑娘跟在王爺身邊,同行的還有個小男孩。而且,程姨娘,想把三姑娘嫁到淮安侯府。”
楊柳驚呼道,“難不成要把三姑娘嫁給淮安侯做繼室不成?”
小香白了楊柳一眼,道,“楊柳姐,你覺得程姨娘像是這麽愚蠢的人嗎?人家是看上了淮安侯世子夫人的位置。”
“……”楊柳覺得瞬間無語,她這也真能想,一個庶女,妄想做侯府的世子夫人,別說淮安侯那邊同不同意,但說太太就不會讓她如意。
楊柳又打聽了董媽媽和春兒的事情,便急急忙忙回去複命了。
阿福聽到楊柳說,是董媽媽被抓走的時候,她還有些不可置信,因為以董媽媽的能耐,她必能從槐院逃脫,可是她沒有逃,還自動顯現在那群宮人的面前。既然如此,那應該是董媽媽故意為之。
故意為之想去宮裏嗎?
阿福覺得腦子有點不夠用,董媽媽雖然是宮裏出來的,但她前世也沒聽說過她跟宮裏什麽人還有來往。至于出賣她?阿福根本不相信。
在定福居呆了有三四天的時間,這些天,除了楊柳偶爾向小香拿點飯菜外,主仆兩人都在定福居裏待着,連常德都沒有再出現。
最後常德終于來了,不過不是從地洞裏出來的,而是讓人拆了定福居封起來的圍牆,親自接她出去的。
承恩伯在外面等着,看到阿福,臉上的笑容變得慈和不少,伸手摸着阿福的頭,“這幾天過得很苦吧,真是難為你了。”
正在阿福想要說什麽的時候,突然看到遠處奔跑過來的人,她驚喜喊道,“阿澤!”
阿福與蔡長澤抱到一起,臉上都帶着笑容。承恩伯看到這一幕,欣慰的同時心裏還有些酸溜溜的。
通過承恩伯的講解,阿福才知道怎麽回事。
宋貴妃和三皇子謀反,把群臣都趕到一個屋內,意圖逼宮。皇上雖然身子虛弱,可腦子不糊塗,自然不肯,兩邊便這樣僵持着。本來宋貴妃還不急,後來宮人帶回去一個婆子,那婆子交上去個包袱,宋貴妃頓時就急了,開始更加嚴厲的逼迫皇上寫聖旨。
在鬧得不可開膠的時候,宋貴妃突然身子一僵,就摔倒在地死了,誰也搞不清什麽狀況。此時宮門被破,頃刻之間,形勢逆轉。
皇上讓人軟禁了三皇子,發布遺诏書,迎接流落在外的皇長子入宮為太子。
“皇長子?”阿福驚呼,“不是,已經死了嗎?”
承恩伯搖搖頭,道,“自然沒有,當年千鈞一發,皇上正好趕到了先皇後身邊,讓身邊的太監去抱小皇子的時候,發現了宋家的陰謀,不然當初也不可能那麽輕易的放過宋貴妃。皇上知道了事情大概,知道皇宮是不能讓皇長子呆了,就送到了先皇後的娘家。”
“厚家?”阿福疑惑的問道。
承恩伯點點頭。
阿福想着,那時她母親還沒有懷孕,皇長子應該比她的年紀要大,但是也大不了多少。而厚家适齡的男子,應該也就那麽幾個。
突然,她的靈光一閃,難不成……
承恩伯打斷阿福的思路,道,“好了,別想了,既然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們就別關心那些了。”
後來,承恩伯開始整理府裏的糟污事。張氏身為主母,私心過重,被承恩伯送到了佛堂思過;程姨娘,貪心不足,勾結外人,散播謠言,損害承恩伯府的名聲,被送到莊子上。蔡清萍也被關到院子裏,不允許外出。
老太太還想鬧着說幾句話,被老太爺呵斥後,才老實了些,但仍是到承恩伯的面前哭訴他的不孝,被承恩伯逼問了魏氏死因後才終于消停了。
半年後,皇帝以自身老邁,退位給新君。當即,舉國歡騰。
阿福在承恩伯的事情更是輕松了,每天都是做做針線,繡繡花,沒事跟着蔡長澤說會話,倒騰點吃喝。至于她的婚事,似乎承恩伯府的人都忘記了。
阿福想,忘記就忘記吧,她樂的他們想不起來呢。
不過在中秋節的時候,承恩伯府突然就來了兩三個教養嬷嬷,說是要教阿福禮數。同行來的,還有個阿福認識的,曾經朝夕相處的董媽媽。
蔡長澤聽到後在旁邊捂着嘴偷偷笑。
阿福頓時驚呆。
難不成,她的壞名聲已經傳到了宮裏,讓宮裏都不得不為難的地步了嗎?
她不過是懶散了點,又沒說禮數不周。
接下來的一整年,阿福都活在這樣的水深火熱之中。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新君繼位後第三年,迎娶承恩伯嫡長女為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