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
打了你?你若是不說,今兒就收拾了東西滾出槐院。以後你願意去哪裏就去哪裏,我這院子裏用不起你這樣沒有骨氣的丫鬟。”
楊柳也輕聲安慰碧雲,“姑娘既然讓你說,你說就是了,萬事都有姑娘給你做主呢。”
碧雲看了眼阿福冷漠的臉,又看了看笑的不屑的蔡清芳,最後将擡起的手指落到了蔡清芳身邊的丫鬟身上。
阿福看了那丫鬟一眼,卻見那丫鬟挑釁似的仰起頭看向阿福,露出輕蔑的笑容。
阿福冷笑一聲,彎腰将地上的方桌折斷的一腳拿在手裏,指着那丫鬟對碧雲道,“我給你一次機會,自己伸手過去,将她怎麽打的你,如數在她身上還回來。若是少了一巴掌,我這一棍子就會落在你的身上。”
碧雲擡起淚眼模糊的雙目,“姑娘?”
阿福站在那裏沒有說話,看着碧雲的眼中沒有任何的表情,明亮的眼球中帶着黃棕色。
碧雲聽家鄉的人說,眼球發黃的人比較狠,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她第一次見到姑娘的就是就發現了,還暗想這老人所言也不見的都準确,至少姑娘還是比較溫和的。卻原來,是她沒見過姑娘發狠的那一面而已。
碧雲深深吸了口氣,心中卻是湧起了一絲絲暖意。她被人無緣無故的打了,心中自然委屈,但是想到姑娘還在府裏生活,她生生壓下心中的委屈起來做事。她想着,只要自己不委屈,那姑娘就不會那麽心疼了。
從來沒想過,會把自己所受的委屈親自還給對方。
微微露出個笑容,碧雲長長舒了口氣,大踏步走到那丫鬟的面前。
寒煙待在蔡清芳的身邊好幾年了,這幾年她過得實在是舒暢至極,周圍的丫鬟婆子都巴結着她,不敢給她臉色看。還從來沒有人敢這麽站在她的面前,直直的對視着她,還打算伸出手打她。
她嗤笑一聲,“想打我?你還是省省吧。”
說完,一巴掌就有甩了出去。
不過巴掌沒有甩到碧雲的臉上,寒煙就感覺一股鑽心的疼痛從她的手臂傳開,順着手臂的骨節神經傳到她的大腦,她整個人都想要蜷縮起來。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聽到“啪啪啪”幾聲,連帶着她的腦袋也跟着疼了起來。她的耳邊亂哄哄的,像是有上百個蒼蠅在她的身邊亂飛,發出的聲音讓她難受的想要立刻暈過去。
Advertisement
她看到她家五姑娘從矮榻上起身,對着大姑娘說着什麽,但是具體說了什麽,她怎麽聽都無法聽到。只有啪啪的巴掌聲一下下落到她的臉上,讓她的眼前也跟着模糊起來。
阿福手中握着桌子腿擋住要上前的蔡清芳,“我雖然長了眼睛,但是我手中的棍子卻沒有眼,若是誤傷了五妹妹,我也只能說句對不起了。”
蔡清芳怒視阿福,指着阿福“你”了半天,腳下卻是不敢前進一步。
“你也不過是個鄉下來的,連大伯都不要的野丫頭罷了,也敢到我承恩伯府撒野!”
“五妹妹,打狗也要看主人。我雖然是從鄉下來的,可也是這府裏的嫡長女,你無故到我的院子裏,摔我的東西,打我的丫鬟,是不是有點欺人太甚?”阿福淡淡的開口道,“若是把這話拿到太太的面前,你敢不敢再說一遍?”
“我是長得不甚漂亮,可也是有爹生有娘養的,我就不信你敢到太太的面前,說出野丫頭這三個字。”
她這是還記得當時蔡清芳說她醜的事情。
蔡清芳頓時氣結,她當然不敢。
若是阿福這個嫡長女是野丫頭,那他們這些姨娘所生的又是什麽?她不過是仗着自己在府裏長大,比阿福有底氣才敢到她的院子裏撒撒氣,哪裏敢鬧到長輩的面前。
如今的承恩伯夫人,她的大伯母張氏,可是最厭煩她們這些姨娘所生的孩子的。雖然大伯母她本身也是姨娘所生,可是畢竟此時非彼時。
她可仍然記得,大伯那無所出的兩個妾室的下場。
她瞪大眼睛怒視阿福,最後甩了袖子瞪了幾乎要倒在地上的寒煙,“丢人現眼的家夥,還不趕緊滾。”
說完,大跨步走出阿福的院子。
☆、找事(2)
看着大踏步離開的蔡清芳以及跟在她身後幾乎倉皇出逃的寒煙,阿福只覺心裏這幾天的憋屈瞬間散去了不少。眼睜睜看着屬于自己的東西,被當作砝碼送到別人的手裏,看着張氏因此而受益,她只覺心內的怒火蠢蠢欲動。
好在有人自送上門來給她洩火。
碧雲從來沒有見過阿福這個樣子,只覺得整個人都有些呆愣。剛才的那幾巴掌煽得她手隐隐做疼,心中卻是快意十分。等到看到蔡清芳等人離開,她才有些後怕。
“姑娘,五姑娘會把這件事告到太太那裏嗎?”她戰戰兢兢的問道。
阿福看了碧雲一眼,丢了手裏的桌腿,那邊楊柳已經喊人婆子進來,收拾屋內的滿地的碎瓷片和爛桌椅。阿福拍了拍掌中的塵土,坐在蔡清芳原本躺着的矮塌上淡淡道:“不會。”是不會,只是等老夫人回來後她會不會把這件事翻出來,那就不一定了。
第二天,陳媽媽就帶着個婆子到了槐院裏。
那婆子穿着件暗紫色的素面褙子深灰色的馬面裙,身高五尺漸長,頭發全部梳攏到腦後挽成了拳頭大的發髻,露出飽滿的額頭。一雙眼睛沉着內斂,乍一看去頗為淩厲。
若是第一眼看到這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婆子不是個好相與的。但是相處的時間長了,才會發現,這人原來只是個面沉心慈的老婦人。
是的,這個人就是阿福念念不忘的董婆子。
陳媽媽到了槐院,先對着阿福行了禮,才将董媽媽引見給阿福,道:“大姑娘應該見過董媽媽吧?李婆子因為身體不舒服,不能到槐院伺候大姑娘,太太特地讓老奴把董媽媽帶了過來。董媽媽也是見多識廣的老人,不會比李婆子差到哪裏去,大姑娘認為呢?”
阿福抿了抿唇,略微皺起眉頭,想要說什麽,但是最終什麽都沒說,只是道:“多些太太費心,勞煩陳媽媽跑這一趟。既然是太太選的人,那必定是個好的,陳媽媽幫我謝過太太。”
然後揚了揚嘴角,“董媽媽,以後阿福還要您多多指教。”
董媽媽低了頭,對阿福行禮後起身,臉上的表情十分的平靜開口,“不敢當,這是老奴分內的事。”
見兩人不熟悉的客套,陳媽媽十分的滿意。
陳媽媽走後,阿福讓楊柳去沏了茶來。等茶端到了內室,董媽媽上前便要端起茶水,還沒等她走過去,便被碧雲給攔了。碧雲扶了董媽媽的手臂,将她帶到阿福坐着的矮榻旁,“媽媽請坐,走了一路辛苦了,喝杯茶暖暖身子。”
那邊楊柳已經端了茶放到董媽媽的手裏,又端了另外一杯,放到替換了的新方桌上。
接過了熱茶,董媽媽也也沒有喝,只是看着坐在矮榻上看着自己的阿福,心裏卻是愈發的疑惑起來。
她回憶了許多,實在沒有找出關于這承恩伯大姑娘的任何印象,可是為什麽這大姑娘看着自己的目光,竟然像看着一個十分熟識的人呢?饒是董媽媽見多識廣,也一時有些怔忪。她放下手裏的熱茶,輕輕站起身。
“姑娘,可是有什麽想要問老奴的?”
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個原因了。若是沒有什麽想問的,大姑娘必不會這般看着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頂替了李婆子的缺。
她可是聽得分明,這大姑娘在太太的面前,求得是李婆子過來伺候。她自然不認為自己比不過李婆子,只是各花入各眼,自己不是那種愛耍嘴皮子的人,自然比不得李婆子口中的妙語連珠,惹人喜歡。
阿福也清楚這不是前世,董媽媽不可能立刻就對自己放下戒心。不過沒有關系,感情都是處出來的,就算是沒有前世的那些事,她相信,董媽媽仍然是她心目中的董媽媽。
“媽媽既然來了槐院,就是槐院的人了。以後阿福有什麽做的不妥當的地方,還請董媽媽指正。”阿福說完又指了指旁邊的楊柳和碧雲,“這是楊柳,這是碧雲。楊柳從小在莊子上長大,八歲的時候到了府裏,如今已經呆了有七八年了,對府裏頗為熟悉。碧雲是我從族裏帶來的,跟在我身邊時間不長,雖然性子跳脫些,但也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董媽媽将目光從楊柳和碧雲的身上掃過,最終落在阿福的身上。
姑娘這是什麽意思?交心嗎?還是該說大姑娘過于單純了?她不過才剛來,這就把院子裏的底給交代了出來,就這麽信任自己?她如此想着,只是點點了頭,并未說話。
阿福也沒想董媽媽會說些什麽,她又道:“媽媽是不是很奇怪,我為什麽明明選了李婆子,卻對你的到來沒有任何的驚訝?”
董媽媽頓了頓,腦中百轉千回,卻是定定的看向阿福,仍舊沒有說話。
阿福道:“我深知媽媽是個嚴于律己有謹慎小心的人,說實話,您能到槐院裏并不是意外,而是我們謀劃好了的。我佩服媽媽做人處事的态度,想讓媽媽也教教我。”
話音落下,屋內一片寂靜。
不光董媽媽被阿福的話給驚住,那邊楊柳和碧雲也是一臉的詫然。她們都以為姑娘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卻想了這麽多。尤其是讓李媽媽到槐院伺候這件事,她們都隐隐知道,但是具體如何操作卻是一概不知。
阿福是在看到那花圃裏的腳印時,就有了這個想法。她本來以為偷聽的是這槐院的下人,像是春兒或者景兒,亦或是下面的哪個粗使婆子。因此她那天晚上偷偷的起來,在春兒屋子門前的臺階上潑了水。天氣寒冷,潑了水後很快就結了冰,雖然雪花飄飄灑灑的落下,但是那雪花的底下是一層滑滑的冰,踩上去自然會滑一跤。
阿福如此想着,只是沒料到春兒會摔的那麽狠。她心有愧疚,讓楊柳送去了跌打損傷的藥物,也算彌補一二。可是令她沒料到的是,春兒當天卻因燒炭取暖的事情暈厥。
她心裏更加的愧疚,開着窗戶看院子裏婆子來回的走動,直到她看到了李婆子的鞋子踩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記。
跟花圃中的印記大小一模一樣!
晚上碧雲回來的時候,在阿福的耳邊說,景兒回槐院的時候被李婆子攔住了,李婆子說景兒想通過燒炭取暖的時候,讓春兒在不知不覺中死亡,所以才會從早晨出去後一直不回房間。畢竟大冷的天,誰都想待在自己的屋子裏,而景兒從早晨出門後,就一直沒有進屋,就算中午特地去廚房取了飯到院子裏,也沒說回屋裏一趟。
因此李婆子認定景兒是故意的,所以攔住了景兒進行要挾。
景兒自然不認,兩人就吵嚷了起來。
阿福知道了這件事,就覺得時機到了,根本不必她再費心謀劃什麽,機會就這樣到來了。她讓碧雲大清早就出去找小丫鬟說話,經過小丫鬟的嘴把這件事傳到了劉媽媽的耳中。若是劉媽媽去問景兒,這也是事實,阿福自然不懼。若是劉媽媽不去問,李婆子慣是個嘴碎的,又常常出入槐院。
不怕劉媽媽多想,就怕她不多想。
而下人房裏的另外的那個婆子,跟劉媽媽素來不對付。
結果自然就沒有懸念了。
阿福不理會內室三人的臉色各異,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我累了,先去休息,等晚飯取來了再叫我起來。”
說完起身去了卧房,留下三人面面相觑。
良久,董媽媽才道:“既然姑娘去睡了……”
“我留下照看着姑娘。”碧雲立刻道。
楊柳也跟着開口,“我帶着媽媽去媽媽的房間,姑娘早就讓我準備好了。姑娘說董媽媽年紀大了,讓我騰出間向陽的房子,媽媽跟我來吧。”
幾天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自下雪之後的幾天裏都是陽光和煦,原本的積雪化了不少。在臘月中旬的時候,門房接到消息,說老夫人的馬車還有三五日就到京城了,讓府裏的人盡早準備着。
原本府裏的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更因着大雪多了幾天空閑的時間,張氏便帶着婆子們又将院子內外都灑掃了一遍,又燒了幾天地龍,将屋內的潮氣驅散。至于院子裏的人還是那些人,就算老夫人離開京城已經大半年了,可是那些人還是都待在院子裏,府裏旁的事情都是不讓她們沾手的。
因着老夫人的到來,府裏各處都是心思各異,也跟着忙活起來。
程姨娘罕見的出了院子,外出置辦了不知道什麽東西,大包小包的搬到了芳香院。蔡清萍抱着手裏抄了許久的女誡,臉上的表情既憤怒又帶着即将解脫的輕松。蔡清芳則是暗咬銀牙,瞪着阿福院子的方向,似乎要将那院牆都瞪出個窟窿來。
唯一沒有改變的,也就是阿福的院子了。
一則,她實在沒有想要讨好這老夫人的想法;二則,就算她有心讨好,別人也不見得放在眼裏。所以,她做什麽不做什麽,都沒有什麽影響。
喜歡的照樣喜歡,她什麽也不做照樣也會關注。不喜歡的照樣不喜歡,就算你把身心都奉上,別人也會當做看不見。
☆、祖母(1)
董媽媽卻是開始縫制起棉護膝來,甚至還讓楊柳翻出來一塊好布料,擺在阿福面前。阿福看着面前富貴牡丹花樣的布料,疑惑的看向董媽媽。
董媽媽将布匹朝阿福的面前推了推,開口道:“姑娘實該自己動手縫制幾件,不為別的,老夫人回來後,您總該奉上些禮物。除了老夫人的,還有太太的伯爺的。您雖然不喜歡承恩伯府的人,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的。”
後面還有兩句話,董媽媽卻沒有說出來,就算是不喜歡,也該把面子情都做了。至少在別人看來,事情均做的無可挑剔,這樣就不會授予別人權柄來指摘。
這護膝是宮裏的貴人慣用的東西,雖然都不敢露出來,但是私底下卻是十分的流行,尤其是逢年過節,每次都得跪上個把時辰,真要這麽跪下去,很容易就會得風濕病。
所以私底下都穿戴這護膝,卻很少有人拿出來指責什麽,真有那麽沒有腦子的說出來擺在明面上,那受排擠的是誰還不說準了。
畢竟說不準什麽時候,總有用上的那一天。
這話董媽媽不說,阿福自然也猜得一些。她認命的拿起剪刀,跟着董媽媽剪裁起來。她前世沒人教導過針線,只是自己學了一些簡單的縫制,看着董媽媽娴熟的動作,她不由豔羨。就這樣過了幾日,阿福竟然也升起幾分興致來,每日幾人都是窩在內室,點着炭盆做針線,一做就是一天。
如此,很快就到了老夫人回府的日子。
這天阿福正在跟着董媽媽學習如何裁剪身上穿的衣服,正在學的認真的時候,就聽外面傳來景兒的聲音,說是太太那邊傳了話來,老夫人的馬車已經到了城門口,很快就要到府門了,讓阿福準備着過去迎接。
因着春兒的事情,景兒便有些夾着尾巴做人的樣子,不但将春兒的活計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還生怕別人再說閑話,将春兒伺候的舒舒服服。春兒的腳傷還好了不少,前兩天還見她拄着個拐杖在院子裏跑動。
只是在面對阿福時,春兒的眼中便多了很多的感激,把阿福看得心內愧疚多了幾分。若不是她做了手腳,春兒也不會崴腳,崴不到腳也不會發生煤氣中毒的事情。所以說,罪魁禍首還是在阿福身上,偏偏春兒認定是阿福賞賜的藥膏救了她一命,便把阿福當作了救命恩人。
阿福覺得這個救命恩人四個字,實在刺耳的很。每次楊柳提起來,阿福都會迅速将話題轉移,久而久之,楊柳便也不說了。但是阿福不慕聲名不挾恩圖報的名聲便漸漸在承恩伯府傳遞開來,甚至還因此傳到了京城勳貴中。
當真也是無心插柳了。
只是這話傳出去後,京城中只是當做談資,但在承恩伯府,卻是幾人歡喜幾人憂。
話轉回來,阿福聽到景兒的話,急忙在董媽媽和楊柳的服侍下換了外出的衣服,臨出門的時候,董媽媽還親自給阿福系上她趕出來的棉護膝,這才讓楊柳帶着阿福出了門,朝着正院而去。到了正院,張氏也已經穿戴好了,院子裏除了張氏外,還有程姨娘蔡清萍和蔡清芳及她的姨娘等人,另外還有個略微熟悉的面孔也跟在程姨娘的身後。阿福冷眼瞧了半晌,才忽而憶及那人的身份——正是她的阿娘魏氏生前,身邊的一等丫鬟紫莺。
若不是這次看到,她差點都忘記有這麽個人了,可見紫莺在府裏是如何的低調。
程姨娘端的是目不斜視,蔡清萍和蔡清芳兩人自然是做不到的。看向阿福時,一個傲慢不屑,一個是雙目恨不得噴出火來。阿福不理,上前給張氏請安,只是擡起頭時,她明顯感覺到有目光落在自己的臉上,阿福裝作不經意的望過去,正看到紫莺看過來的目光。
紫莺沒料到阿福看向自己,忙低下頭看向自己的腳尖。
張氏看到人都到齊了,這才帶着衆人浩浩蕩蕩的到了大門口。
到了門口,府門已經打開,門外和門內的地上都掃的幹幹淨淨。又等了大半個時辰,才看到阿福的父親承恩伯坐在馬上,朝着府門而來,他身後是青色帷布的馬車,周圍跟着派去城門口接待的婆子小厮。
馬車停在府門口,有婆子上前将腳凳放在車前。承恩伯也下了馬三步并作兩步到了車轅處,張氏也前行站在承恩伯身邊。馬車的棉簾被掀開,首先出來的是個十來歲的姑娘,她的眼角有顆美人痣,笑起來睫毛彎彎,如同兩彎月牙十分的好看。這姑娘率先跳下馬車,回身掀起簾子,才看到承恩伯府的老夫人程氏的身影。
承恩伯老夫人穿着一身福字滾邊的直領對襟,應該是用棉衣改做的,看起來頗為厚實。外面系着個藏青色的披風,襯托的她臉色更加嚴肅幾分。
“娘,兒子扶您下車。”承恩伯伸出手來握住老夫人的手腕,老夫人借力就下了馬車。
承恩伯老夫人下了車,在門前站定,擡起頭看向承恩伯府的門匾,感嘆道:“大半年不見,府裏看起來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變。”然後她看向旁邊的張氏,拉過張氏的手拍了拍,“辛苦你了。”
張氏笑着行了禮道:“不辛苦,是媳婦該做的。”
承恩伯老夫人贊許的看了看張氏,又将目光落在門前的衆人身上,最後目光落在蔡清萍身上,“萍兒長高了。”
蔡清萍兩步上前行了禮,湊近馬車前笑着跟老夫人撒嬌,“祖母,您可回來了,萍兒想您想的好久了。你再不回來,萍兒就要央了父親送我去找您了。”
蔡清萍的兩句話說的老夫人彎起嘴角,她上下打量了蔡清萍,松開張氏的手拉過蔡清萍,笑着開口道:“你這猴兒,慣是個會說話的。”
說完,擡起腳朝着府內走去。
張氏在旁邊看着蔡清萍簇擁着老夫人進府,臉上的表情未變,眼中的冷芒卻是猛然一閃。
一路到了承恩伯老夫人的壽昌院坐定,阿福和蔡清芳才上前請了安。
對蔡清芳,老夫人還略帶着笑意點點頭,然後叫蔡清芳起身,“恩,你也長大了,看這小臉越來越白淨了。”但是在看到阿福的時候,她眸中的笑意就冷了幾分,只是淡淡的開口:“幾年不見,你倒是越來越像你母親了。”
說完也不叫起,便跟着張氏說起話來。
原本這便是進退兩難的事情,阿福起了是錯,不起也是錯,雖然她非常想起來,但是想起董媽媽的話,她還是跪在地上沒有動,連頭都沒有擡起看一下。
阿福聽到老夫人跟張氏說了幾句話,拉過身邊的姑娘對張氏道,“這是瑜姐兒,聽說我要回京城來,不放心非要跟着我,這一路上多虧了她跟我解悶。”
蔡清瑜就起身對着承恩伯和張氏請了安,承恩伯似乎也沒看到底下仍舊跪着的阿福,只連聲讓蔡清瑜起身。
所有人都在老夫人的面前湊趣搭話,似乎都忘記了地上還跪着的阿福。
等屋內的所有人都熟識了,承恩伯老夫人才又将目光落到阿福的身上,“怎麽還不起來,難道還讓我這老胳膊老腿的起來扶你不成?”
蔡清萍和蔡清芳捂着嘴笑了起來,蔡清瑜對阿福露出擔心的目光來。
阿福并不把老夫人的話放在心裏,道了謝起身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老夫人看到阿福的這個樣子,眉頭便蹙了起來,眼尾掃了阿福一眼,話語中藏着深深的厭惡開口道:“你怎麽将她也接了來,沒得損了府裏的名聲。就讓她在鄉下呆着多好,省的到了京城丢人現眼。”
張氏笑着解釋,“她畢竟是府裏的嫡長女,總是放在鄉下會落人話柄的。”
老夫人便不說話了,張氏便詢問起路上的風土人情。
對于剛剛兩人的談話,阿福充耳不聞,當做沒有聽見一般,端起手邊的茶水。
感覺有目光打量着自己,她擡起頭,正看到今兒下車的那姑娘正好奇的看着自己,看到自己擡頭看過去,還笑着點了點頭。
這人是二夫人的長女蔡清瑜。
前世阿福跟她沒有往來,只知道她嫁到了定南侯府做世子夫人,想來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又說了會子話,婆子上前說,膳食都準備好了,張氏才扶着老夫人去了偏廳進膳。等吃完飯,老夫人便道乏了,讓人都退下了。阿福和蔡清瑜都笑着跟張氏退下,只有蔡清萍撒着嬌說陪老夫人一起歇息,老夫人只是笑了笑便讓人留下了。
出了壽昌院,各人就去了各人的院子。
蔡清芳離開的時候惡狠狠的瞪了阿福一眼,放了狠話,“你等着,過些天有你好受的。”
阿福淡淡點頭開口道,“好,我等着。”
直把蔡清芳氣的拂袖離去。
出了老夫人的壽昌院,阿福不想立刻回槐院裏,想着這幾天都埋頭在院子裏學習女紅,倒是沒怎麽逛過院子,便讓楊柳陪着在後院的園子閑逛。園子的西南角種了幾棵梅花,此時花開富貴,甚是紅火。
阿福想起她在祖籍的小院裏,正是有幾株梅花樹,每到冬季都是花朵挂在枝頭。那時她便會摘下一些來,曬幹後纏着焦媽媽縫成香囊裝進去,再在香囊上繡上梅花的花朵,配帶在身上,頗受同齡人的關注。
楊柳看阿福的目光看着梅花的方向出神,推薦道,“姑娘要不要去看看,前幾日下雪的時候便已經開了。”
“好。”阿福點點頭,兩人朝着那邊走去。
還沒有走進,阿福就聽到尖銳的聲音傳過來,“不行,我不會再幫你們做這樣的事了!”
聲音很熟悉,正是阿福今天見到的,紫莺,哦不,陳姨娘的聲音。紫莺家裏姓陳,是魏氏從魏府帶來的丫鬟,自小被魏氏從人伢子手裏買來的。除了陳姨娘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婆子,阿福聽到那婆子的聲音,嘴角輕輕一翹,今兒不知道是什麽好日子,遇到的竟然都是老相識。
這婆子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把阿福甩到水裏的那人。沒想到時隔多年,她竟然還在承恩伯府當差,而且看起來這差事還相當不錯。
☆、祖母(2)
阿福正想着是不是要躲起來偷聽下她們的談話,就看到紫莺的目光朝這邊看過來。她的目光落在阿福身上,臉上的表情便是一怔,嘴唇便跟着抖了抖。
她旁邊的那個婆子察覺到紫莺的異狀,扭過頭看過來時,臉上也是帶了些許的驚訝,但她很快就露出個冷笑來,看着阿福彎了彎嘴角。似乎是看着彼此的距離,想着阿福不會聽到她們談話的聲音,又扭回頭看向紫莺,冷笑道:“我說你怎麽都不肯了呢,原來是看到舊主子了,也對,做奴才的,總要從一而終,只是不知道若是你的舊主子知道了當年的事情,會不會恨你入骨呢?”
紫莺咬住下唇,看着阿福的眼中帶着懊悔和怯懦,緊緊抿住唇什麽話都說不出來。
那婆子說完,看也不看紫莺一眼,只是遠遠的瞧着阿福,扭頭去了壽昌院。
阿福此時才隐約記起來,這婆子原本就是壽昌院老夫人的人,只是為了程姨娘肚子裏的孩子,才被派過去調理程姨娘的身子。
不過就算派更多的人過去又如何,程姨娘肚子裏的孩子還是小産了。想起這事,阿福就覺得心內爽快幾分,當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肚子裏懷了孩子,不說積福行善,還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也不怪老天不保她懷的那塊肉。
那婆子走後,紫莺從小梅花林裏走到阿福的面前,沒等阿福說什麽,她就雙膝跪下,“姑娘,奴婢給姑娘請安了。”然後她擡起頭,眼中帶着盈盈的淚水,“姑娘過得可還好?”
阿福有些恍然,當年她走得時候,紫莺還是母親留給自己身邊照顧的大丫鬟,沒想到回來後,卻是物是人非,她竟然成了父親的姨娘。阿福長長的嘆了口氣,“紫莺姐姐別來無恙。”
紫莺似乎是沒料到阿福竟然還記得自己,當即淚水便落了下來,十分真誠的看向阿福,滿懷激動的問,“姑娘,姑娘竟然還記得奴婢?當年您離開的時候,還不到奴婢的腰那般高。姑娘,奴婢對不起您,對不起太太……”
說着說着,她忍不住大哭起來。
阿福也忍不住想要落淚,她仰起頭吸了吸鼻子,将想要落淚的沖動給壓了下去,彎腰扶起紫莺。楊柳看到阿福的動作,也跟着将紫莺扶了起來。
紫莺到底是個姨娘,不再是當初的丫鬟,她自然不能讓她一直跪着。
聽了剛才那婆子的話,阿福想着最嚴重的不過是紫莺為了不跟着自己去族裏,便求了府裏的管事或者老夫人将她給留了下來的事情。雖然前世她的心裏卻是埋怨了紫莺許久,但是今生回來,她卻是沒有半分的怨氣。誰都想過更好的生活,跟着自己去族裏可不像是過好日子的樣子。
但是現在想想,在族裏的日子,貌似才是最自由最快活的。
“你起來吧,當年的事情我不怪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阿福淡淡的開口勸慰,卻看到紫莺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還沒等她說出來,就聽到後面傳來碧雲的聲音。
“姑娘怎麽在這裏?董媽媽想着姑娘應該已經從壽昌院出來了,誰知等了半天沒見姑娘回去,就讓奴婢過來看看。”碧雲急急的走過來,扯着阿福的手,“姑娘趕緊跟奴婢回去吧,不然董媽媽該等急了。”
阿福想,紫莺最多不過是跟她解釋罷了。看到自己都說了原諒的話,那解釋就沒有必要了。因此聽了碧雲的話,她便跟紫莺辭別,帶着楊柳跟着碧雲回了槐院。
卻沒有看到身後紫莺臉上複雜的神色。
等到了槐院見了董媽媽的模樣,阿福才知道碧雲為什麽這麽着急的找自己回來。
董媽媽倒在床上雖然沒有任何意識,但是仍舊呼吸不穩的樣子。她的臉色通紅,不知道是因為風寒還是呼吸不暢導致的。
是風寒嗎?
她離開的時候董媽媽還好好的,不但沒有發燒咳嗽,甚至連要得風寒的可能性都沒有。
阿福不知道前世董媽媽因為什麽受了涼,更不知道為什麽得了風寒後一直沒有好。在董媽媽到了槐院後,阿福也曾擔心過一二,但是眼看着雪都融化了,可是董媽媽還是沒有一點得病的跡象,阿福就想着前世所發生的一切因為她的計劃而改變了。
不想,還沒等她完全放下心,同樣的事情就再次發生了。
阿福伸手在董媽媽的額頭上探了探,并不是很熱,可見并沒有發燒,應該不是風寒。
“叫大夫了沒有?”阿福兩個手掌緊緊的握在一起,看着床上的董媽媽問碧雲。
碧雲點點頭,“已經讓婆子去請了,還沒有回來。姑娘,董媽媽這是怎麽回事,明明回來的時候還好好的。”
“回來?”阿福聽出碧雲話中的意外,忍不住反問道:“董媽媽出去了?去了哪裏?”
碧雲道,“去了下人的院子,說是要去拿點什麽東西,回來的時候拿了個包裹回來,奴婢好奇偷偷的瞧着,董媽媽就把東西放在那邊的櫃子裏。”
說着,到了櫃子旁邊,将那個細布做成的包裹拿出來,攤在桌上解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匹錦緞,等展開才發現是一件小兒穿的衣服。衣服中間的盤扣和衣領衣袖上都是用金色的絲線纏制成的,在從窗戶透進來的陽光下閃耀着些微的光芒。
衣服看着仍是嶄新的,但明顯能從其中的褶皺和味道上看出它的年代感——放了至少有十年以上。
楊柳仔細的将衣服左右翻看了好幾遍,最後對阿福搖搖頭。
阿福吐了口氣,腦中有些混亂。
董媽媽特地去下人房拿回這件衣服,可見這衣服對她是有特殊意義的。
但是從這件衣服上又查不出來什麽,看着雖然東西華貴,不像是如董媽媽一般的普通人能夠用得起的東西。但是董媽媽畢竟是從宮裏出來的,誰又能保證她包裹裏的東西不是她的呢?
再說,這件東西再貴重,也不過是件普通的衣服,誰還能因為這個害了董媽媽不成?
正在阿福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外面的婆子回禀說是大夫來了。楊柳掀開門簾讓人進來,還是上次給春兒看病的大夫。
楊柳将大夫引到內室,“大夫您來看看,董媽媽是得了什麽病?”
那大夫将藥箱放在桌上打開,拿出脈枕,碧雲忙搬了個凳子放在董媽媽的床前。那大夫坐下,将脈枕放在董媽媽的手下,手指便放了上去。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阿福只覺自己的心都焦躁起來的時候,那大夫才站起身,探了探董媽媽的額頭,又掀了掀眼睑,然後将手指按在了董媽媽的脖頸上。半晌,那大夫收回手指,又擡起董媽媽的胳膊彎動幾下,這才松開手将身子轉了過來。
他的目光在屋內的幾人中掃了幾眼,最後落在阿福的身上,伸出手拱了拱道:“這位就是府中的主人吧?”
阿福點點頭,試探性的開口問道:“董媽媽可是有什麽不妥的地方?這幾天天氣變化比較大,是不是董媽媽得了風寒?”
那大夫搖搖頭,說話的時候便帶了幾分遲疑。
阿福看出年輕大夫臉上的猶豫,握緊了拳頭,“大夫若是有什麽想說的,盡管開口,就算是再難以置信,我必不會為難您的。”
她的心中原本便有了幾分猜測,看到這大夫的表情,她心中的猜測更加加深了幾分。只是猜測到底是猜測,還是需要專業人士給出最後的答案。
“徐某認為這位媽媽并不是寒症,而是中了毒。”那大夫看着阿福晶晶亮亮的眼神望着自己,那眼中帶着堅定的神情,讓他沒有後顧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饒是阿福心中早就有了猜測,聽到大夫的話,她還是忍不住臉上露出了詫異之色來。她心中很是震驚,董媽媽不過是一介奴仆,到底是誰,非要指她于死地?
前世如此,今生也是如此。
外面傳來了喧鬧的聲音,隐隐傳入了阿福的耳中,她朝着楊柳使了個眼色,楊柳會意,掀了簾子出去。
阿福吸了口氣,對着那大夫行了個禮,那大夫忙忙側了身子擺手道:“使不得使不得。”
“聽得大夫剛才自稱徐某,看您的年紀,應該就是京城那位的徐克徐公子吧?”阿福問道。
徐克的名聲并不是很好,外室之子,被接進本族之後非但不思為族裏争光,反而從族裏脫離出來,在東關街道的小旮旯裏開了個小小的藥鋪,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