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禁止劇透
“吳道子?我怎麽沒聽過?”李治從趙佶口中聽說了一個唐朝人的名字。
趙佶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還是耐心地解釋了起來:“若是我沒有記錯,吳道子曾在你孫子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入宮作畫,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不是再正常不過了麽?”
的确,畫聖吳道子是在李治駕崩兩年後才出生的。
“對了,我們現在可以随意翻閱館裏的藏書了嗎?從建築到裝修都這麽精美的圖書館,我不敢亂碰啊!”劉秀問譚楚楚,可惜後者也不知道。
劉秀話音未落,不遠處傳來一個清脆悠揚的年輕女性聲音,甜美中帶着一絲妩媚多情。
“哎呀呀,請原諒我有失遠迎。剛才在館裏看書看得癡了,都忘了今天有貴客前來了。難得,難得……”
四人都朝着聲音的源頭望去。圖書館的另一端,一個身材有些豐潤的女性剪影緩緩朝天井處靠近。盡管她的臉還隐匿在書架的陰影之中,但衆人能看出,她和彭祖一樣,并不是用腳走路,而是飄在半空中的。
“這該不是仙女吧……”譚楚楚脫口而出,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句廢話。
待她走近一些,衆人才看清她的長相。這位仙女的外貌沒有她的聲音那麽年輕,若是用地球上常識來推斷,像一個四十歲不到、保養得體的貴婦,氣質神态有些像鄧姓女演員表演的王熙鳳,只是說起話來要比王熙鳳溫柔不少。
“貴客們,彭老仙兒和我說起了你們的事情,感謝你們在仙宮遭遇危機時及時出手相助。對了,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叫安姝娴,是仙宮裏的書仙,負責看管仙宮珍本圖書館,你們看到的是地球館華夏分館。”她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了珍本圖書館,“你們可以在這裏停留八個小時,我會在每個整點提醒你們。”
接着,她引導衆人走向她先前出現的方向:“這裏是我的工作間,你們若是想找一本特定的作品,可以來問我,只是每次需要支付半個仙宮幣的咨詢費。”
譚楚楚不禁腹诽:仙宮真是窮瘋了,請圖書管理員幫忙找一本居然都要花五十塊軟妹幣!
書仙安姝娴繼續介紹:“一到四層都是歷朝歷代的古籍,東角落的書籍距今更加久遠,逐漸往西走則成書年代愈近。一樓是各種文學類書籍,詩歌、話本都可以在這裏找到;二樓是各類地方志,記載各地山川地理、物産民俗;三四兩層則均是技術類書籍,農牧、金屬鑄造、醫藥、工程,乃至兵書、棋譜等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包羅萬象。至于頂上三層,則是各式繪畫作品,歡迎欣賞,請勿觸碰。所有書畫作品年代截至你們地球的公元1900年,之後成書的作品不再收錄。”
眼看趙佶和李治這兩個有着明确目标的圖書館訪客,已經随時準備好往樓梯處沖鋒了,書仙又補充了一句:“對了,你們若是從地方志和技術類書籍中有所得,可以回到你們的世界中傳播所學知識,但文學類是個例外。不管讀到了什麽,請将內容對外保密,否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譚楚楚嘆了口氣。她剛從書仙口中聽說這裏有文學類書籍時,便下定了決心想去尋找《紅樓夢》後四十回,再把自己讀到的內容發到網上,和紅學家們的研究做個對比。
然而書仙卻像是針對她一樣,禁止她對外透露內容,這不禁讓她有些氣餒。不過,就算是讀一遍曹雪芹自己寫的殘稿也足矣。
Advertisement
并沒有明确目标的劉秀想了想,奔向了四樓,尋找氣象學相關資料。
“原來竟然是這樣的結局……”讀完了曹公原稿,譚楚楚大為震撼。華國國內主流紅學家的研究成果她也略知一二,其中有将部分情節猜中個七七八八的,但曹公的結尾方式還是讓她眼前一亮。
只可惜,不能和任何人分享這個結局。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個知道《紅樓夢》八十回後發生了什麽的活人”,好像還是個挺酷的身份。
李治在醫藥書籍區的收獲也頗為豐富。作者不明的《黃帝外經》、華佗的《青囊書》……這些書籍早在李治的唐朝便早早失傳。
他在一部分現代醫學教材上讀到過書籍作者對于傳統醫學的全盤否認,加上現代藥品阿司匹林輕易解決了在前世困擾了他大半輩子的風疾,李治一度真的懷疑起了前世那個時代,那些太醫們口中所謂的“醫學”是否真的都是糟粕?
然而,在翻閱了老祖宗們的畢生心血後,李治愈發理解了去僞存真的重要性,也就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
有些問題靠傳統醫學裏記載的方法解決不了,并不是因為太醫和他們的祖師爺們太笨,也不是因為開啓了現代醫學的胡人比自己的老祖宗們聰明。
從這些失傳書籍中,李治發現,有的疾病早就被祖師爺們研究過了。他們甚至找到了內在原理與解決方法,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病理研究、特效方子流失在了漫漫歷史長河中,失去了前人指導的後人只能從頭摸着石頭過河。
盡管其中少部分古籍在對生理原理的闡釋上,和李治近來所學習到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相悖,但将經驗和實驗兩種知識體系下獲得的學問結合起來,李治只覺得融會貫通,醍醐灌頂。
“我好像越來越喜歡現在的這個世界了……”徜徉在古醫書中,李治感慨。每個從仙宮到來的租客都很喜歡這個世界,朱厚照是因為好玩的游戲,張皇後是因為從編程學習中領會了自己除了“妻子”、“母親”之外還可以扮演的角色……
而李治,喜歡的是這個世界所鼓舞的質疑精神。
自己前世的太醫們,大多都是嚴格按照傳統的師徒制學習的醫術,常有“徒弟徒弟,三年奴隸”的說法。也有“醫學世家”這樣家族內部的傳承。
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徒弟、兒女想要反對師父、長輩的觀點等同于離經叛道。
而在李治讀到的醫學史中,有一對師徒因為在對某一疑難雜症的理解上出現了分歧,便接連在一本期刊上發表文章,列舉論據。最終,徒弟說服了師父,而兩人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更多業內業外人士的關注。
“歷史上那麽多精湛的技藝,若是能夠在思想碰撞中持續發揚下來,一些所謂現代醫學都無法解釋的病症,說不定還能被過去那些失傳的經驗中找到根源。”李治感慨。
珍本圖書館另外的角落裏,沉醉在書畫展區的趙佶如饑似渴地從古畫中尋求靈感,譚楚楚在一樓享受着文學的熏陶。
只有劉秀,翻了幾本古代的氣象學書籍,卻興味索然,似乎依然沒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前世的劉秀就熱衷于谶緯之學,倒和他的預知未來能力頗為符合。想來想去,他幹脆遵循了譚楚楚曾告訴他的“盡管放飛自我,不要自己施加太多壓力”,去找了圖谶相關的古書。
“咦,這是啥?《半仙荒原礦物志》?”在尋找谶緯之學古書的路上,有這麽一部竹簡書引起了劉秀的主意,“這真的沒放錯地方嗎?這種虛構內容不應該放在文學區?”
剛想帶着書本去找書仙詢問,走到半路,想到詢問一次就要交五十塊,劉秀退縮了。
回去的路上,他好奇地攤開竹簡,卻立即被裏面的內容所吸引:這部著作使用漢隸寫就,劉秀讀起來毫無壓力。
書本內容頗有《山海經》的風味,記載了一個叫做“半仙界”之地的山川風物。
按照這本書的描述,半仙界分為荒原和城鎮兩處區域,居民長相與外界無異,卻不用腿腳走路,都是飄在半空中的;動物植物也和東漢早期或現代世界的差異巨大。
但這部書的絕大多數篇幅還是在描寫各種各樣的石頭——除了形态、比重、硬度、暴露在空氣中是否容易變色等外觀特征,還有地理分布、價值、用途等開采相關的信息。
“黛金米石,狀若黑米,顏色為……五彩斑斓的黑?”劉秀讀着讀着自己都笑出來了,但還是繼續看下去,“價值千金,可由半仙荒原住民使用巫術轉化為大量可食用物質,松脆清香,十分解膩。多藏于光照充足、色彩缤紛之地,向地下挖掘三尺左右可見。由于其轉化物色香味美,令人齒頰生香,于半仙城鎮一粒可賣出二仙宮幣的高價。”
“這部書成書時間離我前世應該不遠,可我居然沒有讀過,今天可算是開了眼界了。”他笑着翻到下一片竹簡。
忽然,擁有預知未來能力的劉秀後知後覺地發現了不尋常的地方:書裏是不是提到了仙宮幣?還說這裏的人長相與外界無異,卻都是飄在半空中的?
彭祖,還有珍本圖書館的書仙,不都符合這種描述嗎?
還有剛才那一片竹簡寫到的黛金米石,藏于光照充足且色彩缤紛的地方,那可不就是他們來到珍本圖書館的彩色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