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穹頂壁畫
譚楚楚疑惑地偏過頭看了劉秀一眼,卻也沒有提出質疑。她知道劉秀可以預測天上掉下的東西,說不定也能預測迷宮的路線?
按照劉秀指的方向,小車很快來到了下一個岔路口。同樣是三個洞口,同樣色彩斑斓的牆壁。
來到這個岔路口前,譚楚楚才明白彭祖說的“三維”是什麽意思:左中右三條路分別是下坡、平地、上坡。從岔路口處能勉強不被遮擋的山洞內部短短距離來看,進入山洞後,這裏會變成上中下三條在二維空間裏平行的線路。
可以想象,等闖迷宮的人沿着任意一條通道走得更遠一些,後面可能還會出現更多高度不同的岔路通道,讓迷宮裏的整個三維空間充滿一系列盤根錯節的通道。
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這些通道裏的光影效果十分美觀,即使暫時出不去,漂亮的視覺效果也能纾解迷宮探險者的煩躁心情。
“劉叔,這次直覺告訴你走哪條路了嗎?”剛才順着劉秀的知覺選了中間的山洞,一路上沒有遇到障礙,譚楚楚便繼續問劉秀。
這一次,劉秀用雙手按住太陽穴,語氣不如剛才那麽自信,但依然說出了他的直覺所告訴他的答案:“這有點困難,我只知道絕對不是向上的哪條路,但是中間那條還是向下的那條,我并不能确定。”
“所以你的直覺告訴了你什麽?”譚楚楚好奇地問。直覺除了告訴劉秀哪個是正确答案,居然還能排除錯誤答案?
劉秀依舊按着太陽穴,閉着眼睛:“說不清,但我的腦海中好像能出現一些短暫的畫面碎片,比如剛才,我看見我們去往向上的那條路,沒走多久就遇上了一堵牆,被迫退回來。之前入口處,我也看見了類似的情形,左邊那條路一進去就有一條寬敞的河流,右邊那條則也是一堵牆。”
好家夥!在落石隧道裏預測落石位置,在迷宮隧道裏預測走岔路遇到的障礙。劉秀果然是預測未來的超能力者嗎?
“那為什麽你不知道該選中間還是向下的那條路?”李治問。
“因為我看到的畫面中,有我們坐着車走兩條路的畫面,但都沒有遇到障礙。而且我看到的畫面也不是無限的,只能看到行駛進岔路口兩三百米的路程,再往裏就沒有畫面了。車開得快的時候看到的畫面稍多,反之畫面會少一點。”劉秀老實回答。
譚楚楚心下盤算,劉秀看到的未來畫面可能和路程無關,而是限定了時間,所以車速越快,預測的越遠。
而且,之所以中間和向下的兩條路兩百米內都沒有障礙,有可能是因為兩者都通向終點,也有可能是因為阻礙前進的障礙物位于兩三百米之外。
“不能确定的話,能在隧道門口做個标記麽?萬一遇到障礙物,我們可以退回來走另一條。”譚楚楚便提議。
趙佶語氣略帶怨念地說:“姑娘你忘了嗎,我們進入時空隧道之前,被彭老仙要求不能帶任何可以做标記的東西,防止損壞珍本圖書館的藏書。唉,不能帶紙筆,哪怕這裏出現了這麽多漂亮的色彩組合,我也沒辦法記錄靈感了……”
Advertisement
色彩?譚楚楚忽然想到一個好主意。趙佶不是對色彩比較敏感麽,不如就在劉秀無法看到哪條是正确道路的情況下,讓他記住幾人每一次進入的分別是哪個顏色的大門。
一旦需要退回來,沒有标記也能輕松分清已經去過的、有障礙物的岔路和可以走的路。
四人接下來的經歷,很快證實了喊趙佶記路口顏色的重要性。
從這第二個岔路口中間和向下的兩條路中,譚楚楚随機選擇了粉紅色的向下的山洞,一路暢通無阻,很快就來到了第三個岔路口。
這個岔路口的情形和前一個有點像,劉秀只能排除其中的一個錯誤答案,于是幾人又随機挑選了中間那條草綠色的路。
來到第四個岔路口,劉秀卻愣住了:“我看到的畫面裏,我們不管走前面哪條道路,都會遇上障礙物。有一條路通向寬闊的河流,另外兩條都是死胡同。奇怪……”
劉秀不敢相信自己通過預測未來看到的畫面,正試圖閉上眼睛重新感知。但無論他嘗試多少次,看到的畫面碎片都是一樣的——前面三條路沒有一條是走得通的。
除了貌似神游天外、實際上在學習迷宮色彩搭配的趙佶,其他兩人也在仔細思考。
李治提議道:“不如我們先往前走一走,看看小劉的感知有沒有出錯?”
而譚楚楚卻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在之前一個岔路口,他們所選的路就是錯誤的——這條草綠色的通道前面看似暢通無阻,只是再向前,每一個山洞都是死路。
只是這個錯誤,錯得并不明顯,要等到幾人來到下一個路口、甚至下下個路口才能發現。
“趙佶,你還記得我們在前一個路口,選擇的是哪條路嗎?”李治拍了拍趙佶的肩膀。
趙佶不假思索地報出答案,甚至還比李治詢問的多回答了一些內容:“前一條路從左到右,山洞門口分別是湖藍、象牙紅、草綠,我們選了草綠。再前一個路口,從左到右分別是金菊黃、粉紅、芽灰,我們選了粉紅色的路……”
譚楚楚不禁想着,果然是卓越的藝術家,不僅顏色記得牢,連具體的顏色名稱都說得那麽清晰。換成自己,只會說“藍、紅、綠”,哪知道什麽湖藍、象牙紅、草綠?
還有芽灰,她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這個顏色的名稱。
“前一個路口裏所有通道都走不通”的情況,衆人還遇到過好幾次,需要反複前進、退回,甚至連續兩三次前進,再連續兩三次退回到上一個路口,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道路。
在沒有紙筆記錄的情況下,趙大師有條不紊的色彩記憶派上了大用處。他可能剛進山洞就忘了這個山洞是左邊的、中間的,還是右邊的,但他絕對能記住洞口的燈光顏色,還有上一個路口、上上個路口的燈光顏色。彭祖在召喚傳送門之前曾說,這個迷宮隧道的通過難度算中上,少至半個小時,多到一個小時才能通過。
目前為止,他們花費了31分鐘,如果能很快找到出口處的傳送門,那麽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的戰績了。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四人來到又一個岔路口前,劉秀忽然激動起來,指着右邊路口的手指都在微微顫抖,“走右邊,我在右邊的道路盡頭,看到了一扇傳送門!”
譚楚楚喜出望外,立馬朝右側打方向,松開剎車按鈕,向着劉秀所指的洞口沖去。
才前進了一百多米的樣子,果然,一扇傳送門閃着隐隐藍光,和彭祖在公共房間裏召喚出的傳送門一模一樣。
此時譚楚楚的手表顯示,從進入傳送門到現在剛過了33分鐘,這還包括了幾人剛進隧道時在裏面欣賞燈光秀的時間。
無論如何,憑借趙佶對于顏色優秀的記憶力,和劉秀的短暫預測未來能力,四人小隊相對較快地通過了迷宮。
譚楚楚拍了拍劉秀的肩膀:“劉叔,我就說嘛,你別總覺得自己排不上用場。這趟珍本圖書館之旅要是沒有你,或者沒有趙大師,我們哪能那麽快到達?”
李治在後排碎碎念:合着就我沒用是吧?
衆人下車,将小車推出了傳送門。
“哇!”出了傳送門,四人異口同聲地感慨道。
出現在衆人眼前的是一座精致的木制中式建築,一共高七層。四人通過傳送門踏入的地方,正是這座建築的中央天井。
四周密密麻麻排列着整齊的書架,陳列着材質各異的文獻,從獸骨、竹木簡、缣帛,到現代化的紙張,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向上幾層,還能看到一些裝裱完成的畫作。它們不像書籍一樣緊密陳列在書架上,而是像在博物館展覽那樣挂在牆上。
而最令人震撼的莫過于天花板上的一幅巨型屋頂壁畫了。它讓譚楚楚聯想到她看過的旅游博主們游覽盧浮宮、西斯廷教堂等西方文明古跡後發表的照片。
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壁畫,取材于宗教故事創作的一系列作品,整個穹頂上出現了超過三百個人物,龐大又複雜。
而仙宮珍本圖書館穹頂的畫作,比起米開朗基羅的偉大傑作,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形态各異的人物少說千餘,還有壯麗山川、田園風光等絕美景致。
“真美啊……”藝術修養相對有限的劉秀和李治如是感慨。
“我怎麽覺得,這幅畫有點眼熟?”譚楚楚有些疑惑。
剛想問問趙佶看到這幅畫的觀後感,她卻發現趙佶整個人都看癡了。她問了兩遍話,趙佶都沒有理會。
良久,趙大師喃喃地解說起了這幅巨型壁畫:“這副作品超越了我所能想象的一切……中間的市井群像部分,模仿自我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左上角的風景畫則融入了我朝另一位大師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邊框處那些神仙人物顯然受到唐朝畫家吳道子的一幅壁畫啓發。剩下的一些作品風格有所不同,多半也和我說的這些一樣,基于已有畫作進行再創作。只是這些原作可能晚于我前世的時代,我也不知道它們的藍本是什麽。”
作者有話說:
明天(1.22)休息一天,23號恢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