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V]
思及那晚的桂花酒,顧景有些意動,偏偏粟梅是個不解風情的,還伏在桌前想菜單,嘴裏念叨着什麽,“小玉愛吃辣的,挽離好甜口......”
醋意随之翻湧起來,他不動聲色的靠近,“那兩個妮子就這麽好?”
“什麽?”
見他面色不怎麽好,粟梅才想起來每次孟挽離來家裏的時候,只要一提起嚴墨,顧景便笑容淡淡沉默少言,而嚴墨幾月前去了京城也還未回來,即使孟挽離試圖替他說和,但粟梅知道,他們二人之間怕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雖然事情都過去了,但顧景心裏難免會有疙瘩,粟梅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這妻子做的也太不靠譜了,她停了兩秒,還是決定問出來,“相公,如今你和少将軍不似從前,那我....我同孟小姐來往會不會對你有所影響?”
顧景搖搖頭,“自然不會,男人之間的事與你們無關。”
二人早有約定,夫妻之間當以誠相待,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不能有所隐瞞,見他這樣粟梅才放下心來,走過去輕聲說,“我以後會注意分寸的。”
她跟村裏的婦人們不熟,又難得與梁玉和孟挽離兩個脾性相投,原本她們還琢磨着要合夥開個甜品鋪子,如今看來還需要再思量思量。
本來答應了小包子帶他去放紙鳶的,不想第二日又淅淅瀝瀝下起小雨來,小家夥趴在窗臺上朝外面看了會,才悶悶不樂的把身上新做的春衫換下來,小手托着下巴繼續發呆。
外面水霧蒙蒙的,粟梅也不想出門,幹脆備了些肉脯果幹之類的小零嘴,又泡了杯香氣騰騰的桂花茶,朝軟塌上一窩,舒坦的緊。
“兒子,過來給娘親講個故事聽聽。”
小包子邁着小步子慢騰騰挪過來,拿着他的小畫冊子翻了翻,問道,“娘親想聽哪個故事?”
前世為了研習食品雕刻和創意菜,粟梅特意去學了一段時間畫畫,因此還是有些美術功底在的,閑來無事便給小包子的畫冊添上一兩個動漫人物,他記性好,瞧着畫冊子就能講出對應的故事來。
粟梅招呼顧景也過來坐着,又點了個武松打虎的故事讓小包子講,聽他清了清嗓子開了腔,心裏好笑不已。
她戳了戳顧景的胳膊,小聲嘀咕了兩句,“你看咱兒子像不像說書先生?”
顧景不悅道,“說書的?那能有什麽出息,我顧家長子是要考狀元的。”
“行行行。”粟梅白了他一眼,“別給孩子這麽大壓力,都沒開蒙呢就讓他考狀元,我倒覺着他以後喜歡幹什麽就幹什麽,過得開心就行。”
“娘子此言差矣,錦安是長子,若是一直這般懶散自得,貪圖享樂,将來如何能給底下的弟弟妹妹做出好榜樣來?”對于這點顧景倒是堅持,思慮了片刻竟然去書房拿了筆墨過來。
“顧錦安,今日無事,爹來給你開蒙吧。”
顧小包子愣了一愣,然後開心到直蹦跶,連那對小虎牙都露了出來,手上的畫冊往旁邊一放就纏上了他爹,他早就想學認字了!
“你別鬧,乖乖坐好,爹今天先教你練大字。”顧景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把他抱到椅子上坐好,桌上鋪開一張紙,正色道,“先取一滴清水至硯堂中,手握墨錠,要記着研磨需一氣呵成,萬不可分心......”
粟梅在旁邊興致勃勃的看了會兒,正巧顧伯撐着油紙傘過來,手上拿着幾根翠綠鮮嫩的柳枝,站在回廊下可以見到那父子倆個伏在桌前習字,他怔楞着看了好大會子,眼裏竟漸漸泛起霧來。
粟梅一驚,“您這是怎麽了?可是出了什麽事?”
“沒、沒事。”顧伯連忙擺手,然後放低了聲音怕驚擾到屋裏的人,“讓夫人見笑了,只是看到少爺在教小少爺念書,我這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初老爺在世的時候......”
見他忍不住哽咽,粟梅進屋倒了杯熱茶端出來,顧伯就坐在廊下,盯着雨幕似乎是陷入了某種回憶裏。
“您先喝杯水。”
“哎,謝謝夫人。”他把手裏的柳樹枝兒放下,接過茶杯道,“後日就過清明了,這柳條子得插門上避避邪,山上的野菜也鮮嫩的很,等這雨停了我再摘些送過來。”
粟梅點點頭,也在旁邊坐下來,溫聲笑道,“顧伯,您給我講講相公小時候的事兒吧?他從沒講過。”
“哎哎,好。”顧伯來了精神,“說起我們家景少爺啊,打小就聰明,像錦安小少爺這麽大的時候,就已經會背上好些書了.....”
先前的顧家也算殷實,顧老爺更是鎮上出了名的大善人,樂善好施,頗得人敬重,顧夫人亦是心地善良,賢良淑德,再加上小顧景聰明伶俐,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不料突然就糟了天災,那年山洪爆發淹沒了整個小鎮,活下來的人寥寥無幾,顧伯是外出辦事才躲過一劫,回來只見到了被那幾個僥幸存活的百姓救出來的小顧景,便帶着他一路逃難到南湘城,直到被嚴老将軍收留。
說到這顧伯老淚縱橫,“我們家老爺夫人做了一輩子好事,可惜後來連屍首都沒找到......”
粟梅心中也酸澀不已,那時候顧景才六七歲,不知道是怎樣撐過來的啊。
顧景不喜雨天怕也是這個原因,但如今見小包子認真好學,教了一會便能自己下筆,雖寫出來的大字歪歪扭扭不甚好看,但是老父親瞧着卻是欣慰的緊,面上盈着淡淡的喜色。
粟梅也不去打擾他們,見雨停了下來,便換上一雙舊鞋,跟着顧伯出去摘野菜去。
他們家就在山腳下,都不用上山便能瞧見地上綠油油一片,顧伯走得比她還快,“夫人小心地滑啊,您說要摘什麽我來,看這野苋菜長得多好。”
粟梅倒是怕他摔着,忙道,“您走慢些,随便摘些就行,再摘點艾草,我給你們做青團吃。”
艾草的葉子要越嫩越好,取它青翠又帶着草香的汁兒同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團,再包上豆沙餡、鹹蛋黃餡或者肉餡,大火蒸熟,就能做出來一顆顆碧綠清香的小團子。
明日寒食節不能生火,粟梅得了娘親的吩咐早就拌好了餡料,準備做些飯團涼糕之類的,如今正好勻一些出來做青團。
清淡卻悠長的艾草香氣很快就引來了兩只小饞貓,顧景先踏進廚房,揚聲問道,“娘子,可是開飯了?”
小包子蹬蹬瞪跑進來,手裏拿着他方才練的大字,嗷嗷叫着,“娘親你快看,看過再吃飯好不好?”
四歲的小娃,能握住筆就不錯了,粟梅本沒抱什麽希望,不料那幾個字看着雖稚嫩,但顯然是用了心寫出來的,她心中一軟,彎腰把兒子抱起來香了一口,毫不吝啬的贊道,“真乖,真棒,不愧是娘親的好兒子!”
小包子嘴角咧的更開,顧景輕咳了聲,“的确不錯,但切記不可生驕。”
“知道啦,顧老夫子!”
粟梅給他們拿了兩個青團,“來,小點心先吃着,娘來做飯。”
小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小包子接過來就咬了一口,裏面的紅豆沙甜滋滋的,入口即化,小家夥最愛吃甜的,這下可不得連連的誇,“真好吃,咬着軟軟的還不粘牙。”
顧景也聞了聞,“味道很是清香。”
顧伯在一旁笑呵呵的道,“夫人是揉了那艾草汁兒進去的,自然清香,就連這肉餡的吃着都不膩。”
粟梅把摘回來的馬齒苋焯了水,拍兩個蒜瓣兒再調點芝麻油進去涼拌了,又煎了金黃香酥的野蒜餅子,炒了個香椿雞蛋,都是鄉下最尋常的做法,但是因着是跟家人在一起,所以吃什麽都異常滿足。
作者有話說:
我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