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因為天氣好, 水稻育秧從播種到出苗總共只花了7天時間。
一片綠油油的小苗苗在田野上冒出頭時,京都殿試出結果了。
太和殿內,最好的十份答卷被呈到景和帝案前, 他一一閱覽過去, 在看到一份籍貫為“江南揚州府許縣人”的卷子時眼神停留了一會。
“諸位愛卿,這十份策問可有讓你們印象深刻的?”
他問在場的兩名翰林院大學士,以及朝臣中才學最出衆的六名大臣。
“回陛下,這十份策問才學俱佳,臣等……”他話還沒說完, 就被旁邊的同僚打斷了。
“回陛下,滇北冀州莫川的策問以小見大, 文風雖樸實卻言之有禮, 臣認為可當榜眼。”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翰林大學士道。
剛剛被打斷的大學士看了同僚一眼,心中腹诽:讓你說你還真說,前十名名次向來由皇帝定奪, 何必多這個嘴。
“臣舉薦宇文逸為探花, 文采斐然, 國士之才, ”一名禮部大臣道。
旁邊另一名工部的大臣暗中鄙夷, 舉薦一個和左相同個地方來的人存了什麽心思當誰看不出來?選拔國之棟梁的事也要拉幫結派, 結黨營私, 可真令他不恥。
工部大臣嘴角向下撇了撇, 然而場上顯然不止這一名禮部大臣是左相的人, 他之後又有三個贊成舉薦宇文逸為探花的大臣。占了半數之多。
“諸位愛卿如此舉薦這宇文逸, 朕倒是想見一見, ”景和帝對身旁的老太監吩咐, “宣這前十名進殿吧。”
“嗻。”老太監快步走出殿外, “宣顧昶,莫川,許博文,宇文逸……十人進殿!”
在外面等待傳胪大典的衆人聞言齊齊把目光投向站在最前面一排的十人。
一般來說,讀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十份答卷後,皇帝給他們排個名次,填寫黃紙即皇榜,就直接開始傳胪大典,宣告三甲進士名次了。
Advertisement
怎麽這還有其他情況?
無論衆人怎麽暗自揣度,前十名心懷忐忑踏進殿內光滑的大理石板,感受到來自上首的目光,齊齊深吸一口氣,想着等會皇帝問話,自己要怎麽回答才能留下一個好印象。
大殿之上十分安靜沉默,聽不見一絲一毫的聲息,這種安靜沉默中帶着壓抑逼迫的氣勢。皇帝平和不乏威嚴的聲音響起。
“宇文逸,禮、戶、吏部三位大臣對你的策問很是推崇,舉薦你為探花,你來說說自己的見解。”
十人中個子稍顯高挑,眉眼有些稀疏的男子聞言臉上閃過激動之色,很快又被他克制下去了。他暗自咽咽口水,清嗓子之後緩緩道出自己做策問的心得。
“好,好好!”景和帝一聲暴喝宛如驚雷,把在場的人都吓了一跳,不知他是欣賞還是憤怒。“依你之才,當探花太過委屈了。”
他這話一出,宇文逸心頭狠狠一跳,那三名舉薦宇文逸的大臣心中也是一喜,景和帝卻沒再說什麽,轉而詢問起其他人。
和一開始答卷被放在最上面的顧昶莫川兩人交談一番求學趕考的經歷後,景和帝才問到許博文。
“你是從揚州府許地來?”
“回陛下,是的。”
“聽聞那裏興起了一種草紙,在各州十分暢銷?”
“回陛下,确有其事。草紙乃是許縣的寺廟住持發明,考生之前就居住在寺廟內備考。此次殿試有十幾位同期都是與我一同從許縣清泉寺出來的。”
“哦,竟有此事?一個小小的許地竟出了十幾個人才,了不得了不得哈哈哈!”景和帝眼中亮起光芒,這次大家都看出來他是真高興了。
林愛卿林愛卿,你可真是朕的寶貝啊,給朕送來這麽多人才。景和帝心中暗自贊嘆。
之後又問了其餘幾人的情況,不為了讓自己對許博文的屬意太搶眼,景和帝掩飾性地表現了下對各地選上來的人才的喜愛,就讓他們退下。
“方才管愛卿推舉莫川為榜眼,朕瞧着是個可造的實用型人才,便依你所言。”見人退出去後,景和帝對着那名頭發花白的翰林大學士道。
大學士不驚不喜,頗淡定:“多謝皇上。”
剛剛舉薦宇文逸的禮部大臣卻有些急躁了:“皇上看那宇文逸如何?”
“愛卿不是言其為國士之才麽,朕看這狀元之位就給他了。”
舉薦的三名大臣聞言皆驚喜地謝過皇上,誇皇上有納谏之德。
景和帝擺擺手,并不聽這些花裏胡哨的廢話,轉而問,“依諸位愛卿看,這探花之位給誰?”
一直沒吭聲的一名大臣道:“臣舉薦許博文。”
另一名同樣從頭到尾沉默的大臣附議:“臣也舉薦許博文。”
皇帝眼睛裏閃過一絲微不可查的贊許。
“許博文這小子長得是挺周正的,濃眉大眼的,的确适合當這探花。”
左相一派的幾名大臣見達成自己的目的,也就沒有在意探花之位給了誰,紛紛附和贊同。
于是這前十名的名次便定下了,禮部侍郎将名次填寫在黃紙上,讓人将之張貼布告,便是金榜了。
傳胪大典開始,傳胪官按一甲、二甲、三甲依次唱名。
一甲進士及第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有七十七人,三甲同進士一百二十二人。
清泉寺同期出來的十四個人,一甲探花一人,二甲進士5人,三甲同進士8人。
傳胪大典後,新進士要在保和殿參加朝考,之後會綜合殿試和朝考的名次,分別授予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位。
一甲三人則不用參加朝考,他們可以立即授職。
朝考後,清泉寺十四人分別有兩人入翰林院當庶吉士,其餘人等各自在六部任職主事、中書。許博文則入翰林院當編修。
自此這十四人便落在朝野各處,如一顆顆小種子等待時日成長,變成一棵棵參天的大樹守望相助,成為大變動後朝堂最得力的支撐者。
與此同時,崇文館門口。
一名着長衫,舉手投足間都透着飄逸灑脫的中年男子正擡頭欣賞牌匾上那铿锵有力的字體。
裏面的随侍手見此将他迎了進來,為他介紹崇文館。
中年男子待他講解完才将懷裏的書信掏出來,請他替自己引薦館長。
而林昭這邊,則着手準備着修葺藏經閣。
外面已經搭好了腳手架,周邊堆積了各種梁木,修補牆面的磚石泥料還有些漆料。
他還想在最後一重院裏移栽些樹木植被,已經着油桐四處尋找合适的賣家采買了。
“大和尚,你好厲害啊,之前我還以為你就是個和我一樣貪吃的和尚呢,”又跑來玩的咚咚,蹲在林昭旁邊看他将許多個植物籽放在缽裏面舂。
“沒想到你這麽快把這麽大一個寺廟重建好,我爺爺奶奶叔叔伯伯舅舅舅媽都誇你呢。”
“替我謝過你……爺爺奶奶。”
“大和尚你在幹嘛?”
“我?在榨桐油。”
“桐油?”
“嗯,桐油可以用在家具,房梁木材上,防止受潮和蟲蛀,是個用途非常廣泛的好東西呢。”
俗語道:“家有千根桐,子孫不受窮。”
這個朝代似乎還沒有挖掘出油桐的用途,只把它當成普通的樹木,這裏面可開發的市場很大呢。
初次發現油桐樹,林昭十分喜悅。
正好可以給修建寺廟用的梁木刷一層桐油,防腐防蛀。
旁邊的鄉民還十分詫異,不知道他為何因為一棵沒有什麽作用的樹木如此高興。
見林昭要采摘果子,都告訴他這種果子不能吃,但見林昭堅持,便也幫忙摘了一籃子。
采摘回來的桐子要經過剝籽,曬籽、破籽、制餅、裝餅、打油等多道工序後才能榨出油,他現在進行的步驟就是破籽。
“住持,牛大伯說今天可以移栽秧苗插稻田了。”不二小跑着過來道。
“哦對!差點忘了這回事了。”他的高産水稻!
林昭趕緊收拾好,洗幹淨手,忙下山去。
走到半山道上,就見成天跟在油桐身後“老大老大”叫的小子一臉驚慌失措地向他跑來。
“不好了!住持不好了!老大他被扣押了,被抓進府城大牢裏了,您快救救他吧!”
林昭還沒反應過來,就見不累也從下面火急火燎地跑上來。
“住持大事不好了!那些秧苗全被踩壞了!”
兩件讓他震驚心痛的事一同襲來,林昭一時之間有些恍惚。
他晃了晃自己的腦袋,暗嘲自己果然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稍有意外變故就心神動搖,這麽經不住事。
“一件一件來,你們先別急。草頭你先說。”
“住持您不是讓老大去采買花木嗎?老大租了一條船,到府城碼頭的時候就被好多官兵圍住了,說是有人舉報指控我們偷運私鹽販賣!
老大當時見着不妙,把我推出人群,讓我來給您報信。
老大他被抓進牢裏,知州說要用刑審問背後的團夥!
可我們沒有偷運私鹽,住持你要相信我們!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麽船艙裏會有私鹽!”
林昭頭疼,販賣私鹽在這個朝代嚴重的話可是要殺頭的,他轉頭上山收拾衣物,先去府城救油桐要緊。
至于秧苗,等回來後再調查是誰在背後搞破壞也不遲!
作者有話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