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逃出天堂島(五)
致命危機雖然已經解除,失溫和窒息感卻不會那麽快就徹底消退。
莊疊裹着淩溯的外套,依然覺得不滿足,又慢吞吞地和身上格外暖和的隊長主動貼近了一點。
淩溯擡起手,輕輕揉了兩下頰邊蹭來蹭去的頭發。
莊疊的整個人都縮成了一小團,藏在那件外套裏,只露出來頂着小卷毛的腦袋,還在孜孜不倦地試圖在他懷裏絮出來一個窩。
淩溯穩穩當當收攏手臂,低頭輕聲問:“還是冷?”
莊疊點了點頭,他仔細衡量了一會兒所有取暖方式的熱傳遞效率,伸手環抱住淩溯的身體,把臉也埋進淩溯的肩窩。
……他覺得自己現在就很像賣火柴的小火苗。
在突然出現的那一聲響指之後,夢中就出現了個溫度正好的人形自走智能暖爐。
和故事裏的小女孩有區別的地方,這個暖爐是真的能讓他抱着、幫他取暖,甚至還能聲控乃至意念調溫……
一個老式大號保溫壺忽然翻滾着砸過來。
淩溯擡手穩穩接住,擡起頭:“老宋,多謝。”
他擰開壺蓋,倒了點熱水出來,自己先試過了燙不燙,才遞到莊疊手裏。
宋淮民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比起沒正行,他更不适應淩溯這麽好好說話:“你自己也喝點。”
雖然不明就裏,但宋淮民卻依然看得出,這兩個人的狀态都有些古怪——尤其是莊疊,休息到現在,整個人卻還是蔫着不太有精神,臉色也依然凍得隐隐泛白。
“這是潛艇的過渡艙,你們這一坨最好換個地方。”
在隊長抱着隊員顧不上撒手的時候,宋淮民已經完成了對附近的搜索,在隔壁房間發現了這座潛艇的構造圖。
Advertisement
他走過來,把構造圖遞給淩溯:“看上去有點年頭了。”
“裏面應該是設備室,穿過發電室就是船員艙……”淩溯接過構造圖看了兩遍,點頭道,“那裏應該會舒服點。”
淩溯收好圖紙,耐心地等着莊疊喝完了杯蓋裏的水,才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示意莊疊起身活動一下手腳。
他自己也灌了兩口熱水,單手撐了下地面利落起身。
沒能一保溫壺趁機砸翻淩溯,宋淮民有些遺憾:“你們兩個到底怎麽回事?抱完總能告訴我了吧?”
莊疊把杯蓋還給副隊長,正要道謝,聞言嚴肅搖頭:“不行。”
宋淮民:“……”
淩溯從旁邊冒出來,誠懇地幫忙解釋:“真的不行,老宋,你的認知水平現在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他被踹得趔趄了兩步,扶着艙壁站穩,正色補充,“沒開玩笑,是真的。”
莊疊之所以會忽然身陷險境,就是因為他意識到了一件事。
一直以來包裹着他們的并不是霧氣。
生長在潮間帶的藤壺是和潛望鏡同時被發現的,潛望鏡上沒有鏽跡,防鏽層也還完好,意味着那裏曾經是海面的界限。
他們原以為是退潮讓出了這條路,可接下來,卻有越來越多的細節讓這個認知顯得違和。
礁岩越來越脆弱,可他們腳下的路卻反而變得平整。爆炸引發的晃動程度遠超想象,甚至讓人懷疑這根本不是一座生長在海床上的島嶼。
那些機械的金屬鏽蝕程度更是完全違背常理——潛艇長期在水下運轉,裸露在外的部分一定會進行防鏽處理,鏽蝕程度在同樣的環境中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
可越往前走,零件的鏽蝕程度就越嚴重。那條錨鏈還能在巨力拉扯下勉強晃動,随後發現的艙門卻已經徹底鏽成了一塊鐵板。
如果不是在開局前,莊疊恰好抽到了“什麽都能拆的螺絲刀”這種因果律級別的道具,要想破開那扇門,至少也需要制造一起與剛才叢林中那場同級別的爆炸。
……
剛察覺到這些異樣時,莊疊其實也嘗試過用其他的原因來說服自己。
比如這艘潛艇曾經被人移動過多次,所以才會讓鏽蝕程度這樣反常。
比如這裏的岩石質地特殊,雖然會被風化得一觸即碎,沉積入水下後卻又會變得堅硬穩定。
比如“再向前走就會走進海水裏”只是某種視覺錯覺,這座“島”的水位一直在以他們無法察覺的幅度,長期緩慢地持續變化……
“首因效應。”
淩溯似乎知道莊疊在想什麽,他伸手扶住矮小的艙門,以免莊疊撞到頭:“留神。”
莊疊已經暖和過來不少,靈活地貓腰鑽進去:“每個人都會嗎?”
“每個人都會,我們總是傾向于維護最初建立的認知。”淩溯點了點頭,“即使後面的信息不一致,也會用越來越複雜的理由來試圖作出解釋……這算是人類的本性之一。”
莊疊放心了不少,點點頭,默背着記下來。
“也不一定。”宋淮民不冷不熱地吐槽,“我對你最初的認知,還是一個高冷可靠而且話少的心理學精英……”
鑒于淩溯一貫的人品,宋淮民到現在還對他口中“必須有一個人不清楚眼下情況才能保證安全”的設定将信将疑,只是為了任務的穩妥才不得不勉強配合。
即使這樣,被坑多了的宋副隊長依然時刻保持着警惕:“你究竟是怎麽變成現在這樣的?”
“老宋,我一直都是個高冷可靠的心理學精英,其實是你對我的認知有了變化。”
淩溯理所當然地從容答道:“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認知偏差修正。我們所認為的現實,事實上只不過是我們在認知中給自己構建的現實……”
莊疊忽然停下腳步,扯了扯淩溯的衣服:“和副隊長說這些沒關系嗎?”
“沒關系。”淩溯沉穩點頭,湊過去和隊員一起嘀嘀咕咕,“副隊長很快就會問,什麽亂七八糟的。”
“什麽亂七八糟的?”宋淮民的聲音也在同時響起,他已經徹底被淩溯啰嗦得一頭霧水,徹底忘了自己原本想問什麽。
淩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放心地點了點頭,繼續向前搜索:“走吧——有老宋在,我們現在基本安全了。”
……
另一邊。
那些仿佛發着綠光的眼睛沒有撲上來。
它們在出現後就迅速消失,悄無聲息地重新隐沒在了黑暗之中。
“是狼嗎?”D2皺了皺眉,“如果是成群的,處理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他沒來得及看見那一幕,取出意識波動探測器在四周找了找,也沒有更多的發現。
F3抹了把額頭的冷汗,他的臉色有些難看,低聲問:“是不是我看錯了?”
“也有可能,精神力降低到一定數值,可能會被夢域本身幹擾。”
D2點頭道:“你的SAN值現在是多少?”
F3打開後臺面板,他正準備查看自己的數據,卻忽然發現團隊一欄多出了個“任務進度更新(1/1)”的共享線索。
“還真讓這些人找到東西了?”D2皺起眉,“他們的運氣不錯。”
兩人在這裏和怪物打得不可開交,卻被那幾個外行誤打誤撞搶先發現了新線索,這種感覺多少有些讓人不快。
D2原本想無視掉那條提醒,但完成任務重要,萬一錯過什麽關鍵性的線索,只會讓後面的事變得更麻煩:“點開看看吧。”
F3答應了一聲,他很快就站在原地不動,視線停在了半空中的某處。
這是“繭”主導的團隊模式中最有效的信息共享模式:整個記憶片段被打包上傳,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都能以身臨其境的狀态直接查看。
選擇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信息傳遞效率,防止轉述導致的偏差,也可以避免錯過任何細節。
F3開啓共享後看到的畫面,是正在檢查潛望鏡的莊疊和淩溯。
他們穿過大半個潛艇來到了操舵室,在那裏設法回收了潛望鏡——之前還很正常的潛望鏡,現在竟然也已經被厚重的鏽跡所覆蓋,再看不出半點昔日精密儀器的痕跡。
徹底失去效用的潛望鏡上,附着了大量早已死亡的、灰白色的藤壺的空殼。
“怪不得老宋那時什麽也看不到……我們相信自己是在島上,所以我們看到的潛望鏡才是新的。”
淩溯對着潛望鏡看了看,那裏面也已經寄居了大量海底生物,徹底堵死了光道,不論怎麽看都只能看到一片漆黑。
三人選擇了分頭行動,宋淮民去船艙裏搜尋其他有價值的線索——這才是他的本行。要是換成淩溯來搜,少不了要錯過一大堆不起眼的細節。
而與此同時,淩溯和莊疊則需要負責解謎,找到真正的“天堂島”究竟在什麽地方。
不必擔心影響到宋淮民的認知,兩人交談起來也直白了許多。
“因為我們的初始認知就是‘這是一座島’,所以我們在這片夢域中,看到的也是符合我們認知的景象。”
淩溯放下潛望鏡,從頭整理思路:“當這種想法開始改變,不合理的地方就會暴露得越來越多。”
事實上,看到埋在岩壁裏的潛望鏡時,莊疊就已經在潛意識中對周圍的環境生出了隐隐的懷疑。
這種懷疑反向作用于環境,于是越往前走,他們看到的機械造物就鏽蝕得越嚴重,越接近真實的狀态。
直到看到那扇艙門,莊疊和淩溯同時産生了某種猜測。
這種猜測,直接讓艙門露出了原本的面貌——在他們眼前,直接出現了被鏽跡徹底包裹的廢棄鐵板。
“碎的掉渣的岩壁,其實是整座潛艇正在緩慢脫落的防鏽層。”
莊疊點了點頭:“腳下的路變得平整,是因為我們走在了海床的緩坡和平原帶。”
他們之前以為陡峭得看不見頂端的崖壁,其實就是這座巨無霸潛艇的龐大艇身。
漆黑的樹叢,是潛艇躺卧進的由巨型海藻所組成的海底森林。
在浩瀚磅礴的深海世界,巨藻森林庇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海洋生物——它們有的四處游獵捕食,有的會發出綠色熒光,有的會吞吐像是“磷火”的介形蟲,有的因為體型過于龐大,在狂怒掙紮時甚至能掀翻潛艇這種人造的鋼鐵巨物……
淩溯耐心地低聲給莊疊講解,光流随着指尖的路徑錯落交織。
瑰麗神秘的海底畫面被他憑空随手勾勒出來,徹底覆蓋了之前幾乎占據莊疊全部意識的冰冷、壓抑與恐怖。
莊疊聽得全神貫注,他認真盯着那些比投影更真實的畫面,忍不住伸手去戳了戳一個正在發光的水母。
他忽然發現,那種像是紮根在腦海裏揮之不去的近于寂滅的寒冷感,竟然也在不知什麽時候消失了。
“近因效應。”淩溯輕笑起來,他擡起手,溫暖幹燥的手指輕點在莊疊的太陽穴上,“最近獲得的信息,可以覆蓋原有認知,形成新的印象。”
淩溯特意描繪出海底另一面,就是為了覆蓋莊疊原本“深海溺亡”的認知。
這片夢域的環境,是由在夢中的當事人的認知所決定的——換句話說,越是腦子轉得快、思維足夠敏銳的人,在夢域中越容易遇到危險。
如果始終認為自己是在“天堂島”上,反而可以一直平安無事。
一旦開始懷疑,所處的環境就會開始緩慢變化。
而在“這其實是在海底”的想法在腦海裏冒出來的那一刻,環境也會徹底揭去僞裝,陡然露出藏匿其下的冰冷獠牙。
你認為自己在什麽地方,你就在什麽地方。
……
F3僵立在原地。
他的臉色格外蒼白,額頭不住向外冒着冷汗,絲毫沒有因為那個淩姓隊長描繪出的海底美景放松下來。
畢竟,按照這兩個人的說法,他們現在很可能就在這片危機四伏的巨藻森林裏……
這個念頭升起來的同時,F3的心底也陡然重重一沉:“糟了。”
他忽然意識到不妙,立刻關掉畫面,拼命試圖把這個想法驅逐出腦海。
可這原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越是想要驅逐一種想法,這種想法就會變得越鮮明、越清晰。F3拼命試圖轉移注意力,那個念頭卻依然不斷地跳出來。
來自極端孤獨的深海海底的、令人恐懼的冰冷與窒息和壓迫感将他牢牢裹住。
F3的眼中,四周的一切瞬間徹底變了樣子。
D2被隊友的反應吓了一跳,他皺緊眉,快步過來:“怎麽了?”
對方的衣角在海水的浮力下漂浮,面孔被波動的水流不斷扭曲。随着D2開口說話,一股氣泡也全無察覺地從他口中冒出來。
F3忽然徹底想明白了:“怪不得……”
怪不得自從進入這座“島”,不論做什麽都會無差別減血——因為這裏是在海底。
認知的扭曲畢竟不是真相。最初建立的錯誤認知的确可以讓他們看似正常活動,但也只是種自欺欺人的效果,他們的精神力還是會因為真實環境而不斷削減。
想要終止這個過程,唯一的方法只有立刻進入安全的避難所——可惜的是,那三個人已經成功進入潛艇,他們卻似乎離入口越來越遠了。
精神力的急劇消耗會引發強烈不适,幾乎沒有人能承受住這種能把人逼瘋的失控感。
F3咬了咬牙,伸手按下了面板上的強行退出選項。
“怎麽回事?!”D2錯愕道,“究竟——”
F3的身體變成了光流,逐漸消失在場景之中。
他不能把自己的任何發現說出來,只能盡力做口型,提醒D2不要去看那段共享線索。
只不過……F3其實也隐約能感覺到,“真相”的力量在緩慢滲透。
即使沒有這條線索,他們或許也會通過叢林中越來越違和的場景,最終意識到究竟身處何地。
……
對方早晚也會發現,這是一片大洋深處的潛艇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