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4.過度
太子在坤寧宮呆了五天後,康熙去和他在赫舍裏畫像前坐了一個下午,沒有人知道父子倆說了什麽,只知道太子爺随後就解禁了。
往後太子與大阿哥的相處并無異樣,只是在心中有數的人眼裏還是多了些暧昧和不同。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亥,索額圖疏報與鄂羅斯立約,康熙很開心,又想到如今上書房有些孩子也大了,再過幾年也該出宮分府涉政了,就派太子去把簽訂《尼布楚條約》的前因後果詳細給這群小的講解一遍。
一群人都聽得熱血沸騰,但是胤祺和胤祉卻是聽得心潮澎湃,原因無他,歷史又出現了一次偏差。
這個《尼布楚條約》在他們的記憶裏,條約中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裏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于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凡一、二人越界捕獵或盜竊,立即械系,送回本國處罰,凡數十人結夥,持械越界、殺人掠奪者,捕拿送回本國,處以死刑;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互市;訂約以前的逃人不必遣返,訂約以後,兩國不收逃犯。俄國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立即拆除,在此居住的俄國人,應全部遷回本土。
胤祉成年後對于這個條約其實頗有微詞,只因身為戰勝國的他們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實在可以說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不過這些話他也只敢在心裏想想,歷史已經過去,怎麽都改變不了了。
然而這世的《尼布楚條約》邊界卻是定在高加索山,烏拉爾山以及烏拉爾河一帶,山跟河都歸大清,鄂羅斯只能擁有山下的草原以及河邊的蘆葦地!這可是比原來多了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看着太子帶來的奏報上還附帶的一份從對方談判代表得來的地圖,看着長長的邊界線,身為大清的阿哥不可能不愉悅不驕傲的。
再聽着太子說這裏面有着大阿哥的一份功勞,兩人心裏都忍不住對那人升起了一份敬佩,甚至覺得太子喜歡大阿哥,這眼光比從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幾天後,皇帝論功行賞,其中最打眼的卻是大阿哥承祜,封理郡王!
跳過貝勒貝子兩級直接就被封為郡王,再往上,便是親王了,無論他願不願意,大阿哥再一次在政治中心表現出了他于帝皇的特別,這番聖寵已經明确淩駕于衆阿哥之上。
只是‘理’這個封號卻讓胤祺和胤祉皺了皺眉,因為這個封號是從前雍正在太子死後追封他為理親王,如今安到了太子的嫡親大哥身上,算不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繼承?不過如無意外可以料到,這裏的理王一脈斷不會像雍正朝那樣需要夾着尾巴做人了。
前朝的暗湧暫時還波及不到年幼的阿哥,胤祺胤祉也就是私底下自己嘀咕兩句推演一下大事件的走向,之後還是該幹嘛幹嘛,說是無憂無慮也不為過。
時間繼續流逝,進入康熙二十九年,一件康熙朝的大事也到來了。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噶爾丹兵侵喀爾喀。
由于前年鄂羅斯侵略東北失敗,還被迫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定下的邊界還平白贈送了數百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給大清,心裏自然懷恨在心,便唆使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漠北蒙古。
噶爾丹自奪得準噶爾的統治權之後,就一直企圖統一蒙古各部,所以和清廷的摩擦從來沒有少過,而且總是挑康熙忙着平定其他動亂的時候出手,康熙早看出噶爾丹的狼子野心,遲遲不動只是在等待最适合的時機,而自《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康熙更是雄心壯志,對于噶爾丹此次進犯雖然震怒,但還是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不過康熙還是先派人去噶爾丹那裏,叫他把侵占的地方還給漠北蒙古。預料中,噶爾丹自以為有鄂羅斯撐腰,十分驕橫,不但不肯退兵,還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大舉進犯漠南。還公然向康熙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分裂主義要求。
所以六月的時候,兵部又收到了八百裏加急,噶爾丹已經入犯烏珠穆秦。康熙立刻召集大臣親王,諸皇子到南書房商議噶爾丹之事。
需要提到的是,這裏的諸皇子除了年長的一二三外還加了已經十歲的四五六七,或許是因為看着出色的大兒子們,康熙覺得小兒子們也該開始培養了,所以康熙二十九年正月過後就是不是的會讓四五六七到南書房旁聽一下,意見什麽的不需要發表也沒有他們發表的餘地,就是過後需要交篇類似‘聽後感’的文章。
胤祉忍不住腦補了一下陰謀論,自己皇阿瑪這樣培養兒子們,怕是已經想到将來好分太子的權,他可是知道這次打噶爾丹康熙親征,只是後來病重回銮,交由裕親王福全主帥,後來噶爾丹逃脫,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帶着兒子們兵分三路才終于将噶爾丹殲滅。
別說,噶爾丹過後康熙分封皇子,那是大大的削弱了太子的權力,他一直覺得是從這裏開始,太子和康熙的矛盾慢慢激化,直到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接着二立二廢,只是不知今世會如何了。
就在他晃神的這會,南書房裏的事态走向卻完全偏離他的記憶。
二阿哥胤褆和太子同時請戰,康熙被太子一番慷慨陳詞弄得龍心大悅,準了太子代父征戰!
胤祺和胤祉被這個結果炸得大腦一片空白,回到阿哥所裏都還是久久回不了神。
“我突然覺得,要是這次能把噶爾丹滅了而不用拖到康熙三十五年,我想我也不會太驚訝了。”良久,胤祺感嘆了一句。
胤祉白他一眼,噶爾丹要是那麽好滅就好了,這樣皇阿瑪不用以軍功分封諸子,太子和皇帝矛盾沒有那麽激化,他們這些弟弟的日子絕對能好過不少。
然而,正所謂差之毫厘缪之千裏,這次還差的是十萬八千裏,所以當八月初傳來喜報說噶爾丹被二阿哥和太子斬于烏蘭布通,胤祺和胤祉非常淡定地默默在心裏點了個贊。
不過當初康熙是有病回銮,這次太子居然來了個重傷昏迷!兩人瞧着大阿哥強忍慌亂跪下求康熙帶他同去探望太子,那雙杏眸深藏的痛苦和恐懼和不久前太子因為大阿哥病重是所表現出來的是何其的相似。
兩人恍然覺得,只怕這兩人之間并非太子單方面思慕大阿哥,而是兩情相悅。
可惜這亂倫背德的感情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只能死命忍耐了。
出征噶爾丹的大軍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全部回京,十一月己酉,康熙命諸王大臣于朝陽門外聽勘,開始為這次出征做總結。
先是贊賞慰勞一番各軍主帥,該賞賜的賞賜,該升官的升官,然後再對在行軍中有不聽軍令擅自行動的人進行懲罰,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太子和二阿哥,康熙薄斥了一番,不過在場的宗親大臣都明白這訓斥沒有什麽意義,只是門面上的功夫,畢竟噶爾丹本人可以說是讓兄弟倆給共同擊殺的,康熙本人心裏是絕對認定虎父無犬子,不知道美成什麽樣子呢,所以聰明的就上前來為兩位阿哥說幾句話,給了皇帝一個下的臺階。
所以最後胤褆是被封了貝勒爵位,而太子地位本已尊崇,封爵是沒有他的份了,不過康熙親口贊譽“此行軍遇事,不驕不躁,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朕居京師,念汝良多,每不成眠,然奏折陳表具贊汝之行為處事,得汝為皇太子實乃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想朕百年之後,江山交汝之手定舉世昌盛,萬民朝賀!”這話所溢于言表的驕傲滿意那是再次确立了皇太子的聖心之隆眷,風頭倒是不差胤褆半分。
就是在這龍心大悅之下,康熙三十年的新年,紫禁城裏過得不是一般的熱鬧歡愉。
春節一過,首要的大事就是組織喀爾喀三汗、部長、四十九旗紮薩克擇地會盟。本來初定二十九年三月會盟的,卻被噶爾丹入侵烏珠穆沁使計劃無法實施,現在烏蘭布通一戰一舉殲滅噶爾丹,正是時機成熟,三十年三月确定會盟地點定在多倫諾爾。
康熙三十年四月,康熙親率官兵啓程到距京城八百裏的多倫諾爾,而且把十歲以上的阿哥,即數字一到八的阿哥們都帶上,連同嫔妃、大臣、侍衛等,隊伍人數之衆多,規模之浩大,連見慣了大場面的禦前侍衛們也暗自咋舌。
而胤祺和胤祉這兩只被困在宮裏多時,如今可以到草原上放松放松,心情別提多雀躍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多是《嫡子》的內容,提前滅了噶爾丹這樣的大事總要交代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