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薅羊毛
城門落鎖後,唐仲正拿着毛筆,琢磨着給大頤門寫幅廣告語。要是他們沒有準備,就拿自己的貼上去吧!
畢竟收了一百兩銀子,該有的配套服務還是得做好。
“嘭!”城樓大門被狠狠踹開,夜風裹着寒氣一股腦湧進來,唐仲下意識往後一縮。
“唐仲!你又在搞什麽名堂!”
胡頭兒氣急敗壞地沖進來,要不是跟唐仲中間隔着張桌子,真恨不得抓着領子直接将人提溜起來。
一天不在,東城門就出了大事,若非夫人命他把碗洗了才準出門,他早就沖過來教訓這個不知好歹的手下。
見情形不妙,趙力很有眼色地躲進裏間。他的處事之道,就是不摻和進任何是非。
唐仲深知趙力是個原則堅定的人。
永遠堅定地和頂頭上司站在一起。
此時不拿根繩子過來将自己捆了,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胡頭兒您看,這是咱們東城門掙到的銀子!”
說着,唐仲從身後端出個木托盤,上頭蓋着塊紅布。他撩蓋頭似的慢慢掀開紅布,露出托盤上躺着的兩錠分量紮實的銀元寶,并兩枚銅錢。
看着胡頭兒的反應,他深刻感受了一把,什麽叫見錢眼開。
方才還是沖天的火氣,一見到實打實的錢,胡頭兒這個經不起金錢考驗的糙漢,旋即變了臉。
他已經手頭拮據好些天了,此刻心中仿佛被柔風拂過,怒意也随風而逝。
“這裏是一百兩并兩文,請胡頭兒收着。”
兩家酒樓的廣告費,都在這裏了。
胡頭兒幾乎不敢相信,半天才指着自己,“全都給我的?”
從家裏過來之前,只聽夫人身邊的丫鬟說,東城門有個瘦弱的城門衛,在城門口大張旗鼓收斂錢財。
趁他不在,大肆搞事,相當猖狂!
只是沒想到,竟掙到整整一百兩!
他捧起兩錠銀子,拿在手上反複看端詳,陶醉地一臉春光燦爛。
一年到頭滿打滿算,他的饷錢才十幾兩,這是他不吃不喝七八年,才能攢下的錢呀!
別看胡頭兒平時在東城門說一不二,手底下還有幾號人差遣,真正論起來,卻是個連品級都沒有的小吏,連朝廷的俸祿都不配拿。
他的饷錢,全從縣衙的公賬裏出。公賬上錢多,他便多得些,公賬上錢少,他就得帶領全家老小,一齊勒緊褲腰帶。
今年上頭查得嚴,縣衙公賬上的錢,被林知縣拿去補了好幾處虧空,已然所剩無幾。
衙門發饷銀實行雙軌制,按月發月錢,年末再發一筆歲錢。
往年這個時候,歲錢早就發下來了。
到了今年,別說歲錢,就是月錢都已經拖欠了兩月!
家中這兩月的開銷,都靠岳丈接濟,惹得夫人明裏暗裏貶損他好幾次,說他吃軟飯。
他堂堂清江硬漢,怎能吃軟飯!
“你是說,這筆銀子都歸我了?”
胡頭兒再次确認,手上卻緊緊抓着,一副死不撒手的态度。
唐仲怔了怔,“這是東城門的廣告位收入,理當入東城門衛隊的公賬,全權交由胡頭兒您分配!不過林知府那邊,可能……”
他有些擔憂,畢竟此事在清江縣,還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林知府早晚會差人來過詢問,甚至是找個理由沒收,得提前想出妥善的答複才行。
“知道了,知道了。”
胡頭兒此時眼裏全是銀子,哪裏顧得上動腦子。
唐仲看着他滿心歡喜地将兩錠元寶,揣進腰上的錢袋,深刻懷疑,到底有沒有東城門衛隊公賬這個玩意兒。
第二天一早,領完早飯回來的趙力站到城牆上,搭目遠望,脖子伸得老長。
“來了來了!”
他目力好,趕緊朝城樓裏的人報信。
“幾個?”
“一隊人馬!打頭的是……林知縣!”
“什麽?他親自來?”
城樓中的兩人都是心中一驚。若非要緊事,平時哪見得到林知縣親自出馬?
胡頭兒一覺醒來,腦子終于清醒多了。他擔心還沒捂熱的銀子就這麽飛了,趕緊提醒正在忙活的唐仲。
“一會兒可得好好回話,別出岔子。”
“不行,如果來的是林知縣,先前的準備還不夠!而且,恐怕需要胡頭兒你親自回話。”
“什麽?我哪行啊?”
眼下縣衙正是缺錢的時候,林知縣明擺着過來搶錢,他哪擋得住?
林知縣帶着一隊衙役,朝東城門浩浩蕩蕩殺過來。
東城門這邊不如西城門富庶,還多有乞丐流民,他不常過來。
拾階而上,登上城牆,擡頭就看到胡秉義這小子帶着城門衛們,恭恭敬敬站在階梯盡頭候着。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只見胡頭兒中氣十足地吼了一嗓子,身後的三個城門衛立刻一齊拍手。
林知縣以為是什麽暗號,吓得趕緊往衙役身後靠。
稍等片刻,無事發生……
林知縣定了定心神,重新負手而立,擺正架子。
“有百姓稱,昨晚……”
“城牆上風太大,請知縣大人移步到城樓中吧!”
胡頭兒搶白,做了個請的手勢,主動走到前頭引路。
等後面的人差不多都跟上來了,胡頭兒故意慢下腳步,在城樓門口杵着,就是不進去。
林知縣正想催促走快些,一擡頭,看到門框上面,燒火棍似的一排蹩腳大字:“恭迎知縣林大人莅臨東城樓指導工作!”
“這,這是何意?”
從沒見過如此陣仗,林知縣弄不清城門衛們葫蘆裏賣什麽藥,憑借為官多年的直覺,他提高警惕。
“知縣大人政務繁忙,難得親自視察指導工作,我們東城門上下倍受振奮,特此歡迎。”
古裏古怪的腔調,唱得是哪一出?
算了,也別進屋了,省得搞出別的幺蛾子,就在門口長話短說。
林知縣轉過身,一水的衙役自覺在他身後排成一列,重整官威。
“本官接到百姓檢舉,說東城門有人私自冒充官府張貼告示,意圖收斂錢財,可否屬實啊?”
上來二話不說,先扣個罪名吓唬,逼其就範。這是林知縣慣用的套路。
“都啞巴了嗎?胡秉義答話!可有此事!”
若是在平時,胡頭兒早就一個抱拳,竹筒倒豆子似的一股腦全說了。
但現在,為了盡可能保住腰間的一百兩,他穩住了陣腳,按唐仲先前教的說辭回話。
“回大人,到底是哪個鳥人放的狗屁,屬下要跟他當面對質!”
拐彎抹角罵誰呢!
林知縣吃了個啞巴虧,氣得甩袖子,“那你說,到底怎麽回事!”
“啓禀大人,大人為治理清江縣累死累活,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才換來城中百業興旺,這些屬下們最清楚不過。可是近些日子,竟有外地的無恥小人,說咱們清江縣窮得鳥不拉屎,屬下聽了就來氣!”
“于是,屬下借東城門行人往來的便利,在城門口設立廣告位。一來,讓外地人都瞧瞧,咱們清江縣在林大人的治理下,有的是財大氣粗的商戶。二來,二來是……”
二來是啥玩意兒?胡頭兒腦子本就生得不精細,方才唐仲臨時教了一大段話,他記了個囫囵,後面幾句話,實在想不起來了。
“二來,還可将收入的五成充進縣衙公賬,補貼縣衙日常開銷。”
唐仲上前颔首抱拳,将未說完的話補上。
胡頭兒:什麽?竟五成?先前明明說只分一點點!
林知縣:什麽?才五成?将本官當叫花子打發嗎?
兩人齊齊望向唐仲,眼中均是不滿。
唐仲倒是不慌,繼續背早已準備好的說辭:“東城門之後還計劃開出更多的廣告位,發展其他創收的路子。眼下的百兩銀子,只是初步收入。”
“若是林知縣認為五成不合适,或是覺得此番行徑不妥,屬下們立即撤下城門廣告,将所得銀兩全數退回,并告誡城中所有商家,以後需低調行事,不要再讓父母官為難。”
城門和縣衙五五分賬,誰也別覺得吃虧,這已是唐仲對林知縣最大的讓步。
寬大的官服廣袖裏,林知縣的拳頭都捏緊了。前半句是在畫大餅,到了後半截,分明是不讓吃飯就砸鍋的意思!
“此人是哪冒出來的,去查查!”林知縣側過臉,對身後的衙役低聲耳語。
“回大人,他叫唐仲,正是此前府臺大人封的世襲城門衛。若是動他,恐怕傳到府臺大人耳朵裏……”
“誰說本官要動他了!”
林知縣咬牙切齒,狠狠瞪了衙役一眼,轉過臉來,又換成一副親和模樣。
“唐仲是吧?本官有印象,清江縣唯一的世襲城門衛!”
“府臺大人識人善任,你果然勝任城門衛的差事。也罷,看在你們想替本官分憂,想為縣衙做事的份上,檢舉一事,本官自會向百姓們說明。至于那個什麽廣告位,你們看着辦吧。”
“大人英明!”
林知縣借口衙門還有公務,即刻便要回去,剛走下階梯,胡秉義破鑼般的嗓子又在背後喊上了。
“歡送歡送,熱烈歡送!”
哪學來荒腔走板的腔調?只怕是有病!
林知縣渾身都不爽利,本以為憑胡秉義的榆木腦子,他可以輕松将東城門日後的銀兩進項都收過來,沒想到碰了個軟釘子。
姓唐這小子,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态度,當真不好拿捏。想要從東城門多薅些羊毛,還得另做打算。
“轟!”
身後乍起幾聲異響,林知縣又是虎軀一震,連帶着将軍肚都跟着抖了幾抖。
循着聲音回頭看去,只見從東城門城牆上,垂下幾條紅布,均是數丈長,兩尺來寬,上面還寫滿了字。
“清江是我家,人人愛護它!”
“按時納糧,不做流氓!”
“多生孩子多交賦,人人走上幸福路!”
林知縣一字一句看清上面的內容,添丁,納糧,交賦,都是他平時最頭痛的政績考核難題。
三句口號,句句喊到他的心坎上。
這叫什麽?剛碰了釘子,立馬給顆糖吃?
作者有話要說:
這幾天卡文卡得厲害,寫了删删了又寫,謝謝小可愛們評論裏的反饋,我要加油多多碼字才行!抱拳!碼字去啦——
對啦,祝大家周末愉快,忘掉不開心,動次打次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