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劫殺
攝政王府。
老管家領了一個黑衣男子進書房:“王爺, 長河回來了。”
“嗯。”蕭景淮微微颔首,示意管家退下。
長河抱拳行禮,蕭景淮趕緊上前虛扶他一把:“長河,不必行禮, 襄城那邊怎樣了?”
“王爺, 屬下辦事不力,請王爺責罰。”
蕭景淮擰眉:“怎樣?”
襄城是晉王的封地, 想必他到了那邊之後會有勢力掩護他, 長河孤身一人要想成事沒那麽簡單。
“晉王到了襄城後,跟當地知府聯系上, 貴太妃神志不清了一段日子,一直在養病, 晉王在期間發現當初西北軍從襄城調用軍糧的手谕有疑點,”長河頓了頓, “屬下猜測晉王會用來反擊王爺, 可是晉王把手谕藏得很好,屬下找了好幾次都沒找到。”
“當初貴太妃受寵,給先帝侍疾的時候聽了不少政事,先帝有沒有給西北軍增援糧草她絕對知情,貴太妃知道的, 晉王估計也會知道。”
先帝何止不知道增援糧草,就連縮減糧草他也不知道,那時候的先帝已經病入膏肓, 朝政被王家和晉王把持, 雙方抗衡, 維持着表面的和平。
蕭景淮疑惑:“貴太妃為什麽會神志不清?”
“貴太妃一路逃亡都不怎麽清醒……”長河推測道, “興許是宮變那日受驚了。”
“王爺, 如果貴太妃清醒,會不會知道些什麽?對王爺不利?”長河擔憂地問。
“這倒不會,”先帝不在了,死無對證,蕭景淮并沒有放在心上,“不過要注意別讓他把此事宣揚開來。”
一兩個人起疑不成氣候,人多了就不一樣了,假的都能說成真的。
襄城離京城還遠,以晉王現在的處境一時半會也不敢明目張膽回京。
外面傳來鷹唳,蕭景淮和長河同時一愣,初七敲門進來。
“何事?”蕭景淮擡眸看他。
“孤舟來信了。”初七呈上字條。
蕭景淮打開一看,目光徒然一凜:“西戎王子派人去了襄城。”
他思索片刻:“讓孤舟跟緊點西戎王子,還有他的線人,別讓他跟晉王搭上線了,必要時可殺。”
長河一愣:“殺了西戎王子會不會惹事端?”
“晉王是大齊的罪人,西戎王子死在晉王的手上,他的死與大齊無關。”
初七長河抱拳道:“是。”
“衛律呢?”蕭景淮問,貴太妃神志不清的緣由,或許當日劫走她的衛律會比較清楚。
幾個人面面相觑,衛律呢?
——
漆黑無雲的天空下,白日熱鬧繁華的街道連人影都沒幾個,寂靜的街道上偶爾傳來哪戶人家的嬰孩哭聲,很快就有慈母哄唱着童謠。
黑暗的小巷口傳來姑娘家的嗚咽。
衛律雙手抱臂,倚在牆邊,好整以暇地看着眼前哭哭啼啼的兩位姑娘。
“我說秦姑娘,你我非親非故,男女有別,我收留你也不妥當是吧?”
秦落雁和紅葉在将軍府吃了閉門羹,絕望地逗留在街上時,剛好遇上了執行任務回來的衛律。
她像看到了救星一般,沖上前去攔住衛律,好一頓哀求。
丫鬟紅葉懇求道:“衛公子,我家姑娘已經走投無路了,如果回侯府,只會被送進宮裏。”
衛律也不知是真情實意還是有心諷刺:“進宮也不錯啊,待在平定侯府的後院很有趣?去宮裏跟三姑娘作伴多好啊!”
秦落雁一時語塞,紅葉納悶了片刻,才知道衛律說的“三姑娘”是指秦太後。
平定侯府的後院太多姬妾,也有不少庶子庶女,秦落雁從小在是被爹娘捧在手心的嫡女,卻也是知道不少後院的肮髒事。
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嫡女,将來嫁人也會是正室,并不覺得後院那些鬥争輪會到自己頭上。
可是當兄長說出要把她送進宮裏的那一刻起,她才知道害怕,後宮如龍潭虎穴,比後院更險惡,而且在遍地王侯的京城裏,平定侯府算不上什麽大門戶,她到後宮最多也就是個小主子,說不定還會受到寵妃的欺淩。
秦落雁搖搖頭:“我和陛下沒有愛情。”
衛律嗤笑一聲,不以為然:“莫非秦姑娘以為三姑娘和先帝是真心相愛才進宮的?”
秦落雁委屈地閉嘴了,她知道秦嫣進宮是被逼的,而且起因是她。
紅葉辯解:“秦太後進宮是因為王太後陷害導致,跟我們家姑娘無關,我家姑娘并不知情。”
“紅葉,”秦落雁制止她道,對衛律道歉,“衛公子不要見怪,紅葉并不知道那些事情。”
紅葉急得快要哭了:“姑娘,是紅葉不好,你不要這般低聲下氣,你何曾受過這些委屈?”
衛律看不下去這場主仆情深,掉頭就想走。
“衛公子。”秦落雁連忙起來追上。
“幹嘛?有話快說!我可沒空陪你玩離家出走的游戲。”衛律嘴上這麽說着,卻還是停下了腳步。
“……”見衛律不耐煩了,秦落雁欲言又止,沉默片刻,還是放棄了,“抱歉……耽誤了你這麽久。”
說罷,她可憐楚楚地福了福身子:“紅葉,我們走吧。”
秦落雁被衛律劫走兩次,言談間衛律都對秦嫣十分敬重,她隐隐覺得,也許衛律對秦嫣有其他的情愫,不然也不會對她有那麽大的敵意。JSG
如果是,那麽對于間接害了秦嫣進宮的她,衛律是決不會幫的,她還不如不要留在這裏遭人嫌了。
衛律:……
也不知這些世家貴女吃什麽長大的,求個人都這麽矯情,一會兒哭死哭活,一會兒又委屈巴巴地告辭。
告辭就告辭呗,他還不想多管閑事呢!
衛律才沒走出幾步,突然身後傳來一聲女子的悶哼,練武之人聽覺敏感,刀劍入肉的聲音哪怕再細微他也聽見了,他猛地回過頭來,朝她們消失的巷子追去:“秦落雁!”
黑衣人丢開秦落雁騰空飛起,衛律抽出利劍一擋,黑衣人手上的彎刀狠厲地砍過來,衛律目光一凜。
西戎人!
“紅葉!”秦落雁摔在地上,狼狽地撲向渾身鮮血的紅葉,小丫鬟已經沒有了氣息。
秦落雁顫顫地抱起丫鬟,失聲大哭。
衛律跟黑衣人對戰,西戎人的一招一式何其兇狠,跟戰場上一樣,很快,黑暗處又出現了幾個彎刀的黑衣人,衛律心知孤身一人不能戀戰,回頭一把拉起秦落雁,用輕功飛走。
“放開我!紅葉還在那裏!”秦落雁被衛律扛在肩上,她哭喊着掙紮。
“不想死就閉嘴!”衛律怒道。
秦落雁吓得噤聲了,她看到了後頭追來的黑衣人:“衛公子,他們追來了!”
下一刻,她只聽見嘩啦一聲,還來不及反應,身體就墜落在一片寒涼的水中。
袖香樓這段時間沒得營業,殘月跟幾個暗衛姐妹坐在水邊的觀景臺吃西瓜,水下波影湧動,殘月悄然伸手握住桌面上的西瓜刀……
嘩啦一聲有人破水而出,殘月舉起西瓜刀就砍。
衛律驚恐一閃,刀劈在了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痕。
“自己人!”衛律慌忙喊道。
殘月定睛一看:“衛大人?大晚上的你到水裏泡什麽?”
衛律懷裏還抱着昏迷的秦落雁,他先把她推上去:“上去再說。”
殘月叫了幾個姐妹來把秦落雁拉上來,這才看清她的真面目,整個人驚呆了:“衛大人,你大晚上的去侯府把人家姑娘偷回來了?好勇啊!你是不是瞧着人家有幾分姿色,劫上瘾了?”
衛律剛從水裏爬上來,身上還答答地滴着水,冷不防聽到這話,當即怼回去:“你別亂說話啊,這次可不是我偷出來的,是她自己偷跑出來的!”
“啊?”殘月眨眨眼,兇神惡煞的臉上露出了茫然,“她偷跑出來找你?”
“她怎麽可能偷跑出來找我?”衛律沒好氣地叉腰,點了幾個女子:“你們幾個去給秦姑娘換一套衣服,安排個房間給她。”
“你們幾個去玄武街,她的丫鬟死在那裏了,去接回來吧。”
這些暗衛都是蕭景淮的人,自然也知道衛律是誰,姑娘們都散去了。
衛律嚴肅着臉,告訴殘月:“我遇上了西戎人,西戎人想劫她。”
殘月大驚:“西戎人為什麽要劫她?”
“我也不清楚……”衛律想了想,“不如搜一搜她身上帶了什麽?”
西戎人不認識秦落雁,但秦落雁偶然的離家出走,卻那麽巧碰上西戎人?這怎麽看都不像是巧合。
思及秦落雁先前跟晉王來往密切,衛律首先想到的是要麽是她帶走了什麽重要的東西,要麽就是她知道什麽秘密。
殘月還在思索,衛律甩了甩身上的水,手臂上滲出一塊鮮紅:“我先去更衣,你派人通知王爺。”
“是。”殘月點頭。
——
秦嫣總算不稱病了,寅時起來梳洗穿戴準備上早朝,有攝政王在的日子裏,兩宮太後垂不垂簾,聽不聽政也沒人關心了,就連陛下都是個擺設,還管什麽太後?
小皇帝這段日子在龍椅上如坐針氈,今兒秦嫣能到場,他簡直像看到了親媽一樣親切。
秦嫣缺席了好一段時間的早朝,已經不知道在說什麽了。
最後,她聽到有人提出:“陛下,康王在端午節被燒死,臣認為康王死得太過蹊跷,建議徹查此事。”
秦嫣吓得打了個噴嚏。
提建議的正是秦威。
這事情既關乎夏葵和她的清譽,更關乎蕭景淮,這事如果爆出來,幾乎所有人都會懷疑蕭景淮。
所以康王的死因越少人知道越好,除了當時在場的知情人,她也沒再告訴別人了,包括家人。
小皇帝疑惑:“莫非秦大統領認為此事另有隐情?”
秦威鐵面無私:“是的!”
秦嫣扶額,好想讓二哥快點閉嘴!
她适時插嘴:“哀家以為,整個京城都知道康王的性子,喝醉了打翻油燈并不奇怪,陛下,您覺得呢?”
小皇帝愣了一下,好像聽懂了秦嫣的意思:“朕覺得不必查了。”
“陛下!”秦威不折不撓。
“秦大統領,”秦嫣趕緊開口,“既然你認為有蹊跷,哀家就命你和攝政王徹查此事。”
秦威擰眉頓了頓,蕭景淮已經抱拳回應上首:“臣遵旨。”
——
散朝後,蕭景淮等官員們走得七七八八,上前一步。
小皇帝吓得往後坐了坐:“三皇兄還有事?”
蕭景淮:……
“臣有話要跟秦太後說。”蕭景淮拱手。
小皇帝回頭看了一眼秦嫣,秦嫣隔着珠簾看了他一眼:“到偏殿說吧。”
随之,她慢吞吞地起身先行去了偏殿。
蕭景淮屏退左右,走近她身邊,秦嫣驚詫地後退一步:“你想幹嘛?”
“我怕隔牆有耳,走近點說。”蕭景淮無語地看着她,有點好笑,又有點失望。
他還以為端午過後,他們的關系會有所緩和。
秦嫣這才放松下來:“好,你說吧。”
他們站得很近,只隔了一個人的距離,蕭景淮簡要地告訴她:“昨夜秦落雁離家出走了,她從侯府離開後遇上了西戎人,西戎人想要劫走她。”
秦嫣倒吸一口冷氣,秦落雁這女主角簡直堪比唐僧啊,一天到晚被人抓走!
“衛律把她救了下來,她現在暫時住在客棧。”
“西戎人為什麽要抓她?”秦嫣也意識到事有蹊跷,不能讓太多人知曉。
她為了便于商量上前一步,離蕭景淮更近了,一擡眼就能看見他那光潔的下巴,和櫻色的薄唇。
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他出發前的那個雪夜,她吻過這雙唇,他們也曾情不自禁,唇齒交纏……
“阿嫣?”蕭景淮見她愣了許久,不由得多了幾分猜測,“你是不是知道什麽?”
秦嫣回過神來垂下眸,避免去看他:“沒有,你也知道,我和落雁并不熟,只是見過一兩次。”
“她對我們并不信任,我想,要不你去見見她?”蕭景淮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