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砸冰求魚
杜子銘笑了,“喻枚呀,我也算是她半個老板吧。既然遇上了,這杯喜酒怎麽也要喝的。”
喻枚的好日子是臘月二十六。家裏已經準備好了,需要她自己的繡的繡品,也是在李家村繡完了。她的繡品喻羅氏也幫了不少忙。
按理說韓丹鳳也得幫着繡,無奈韓丹鳳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斤兩,她就不丢人現眼了,只是給喻枚送了好幾匹布料,布料有蜀錦,也有葛布和麻布,适合不同的場合用。
因此這次就算是兩臺馬車,也是滿滿當當的。
聽說杜子銘是丹鳳的合夥人,喻家人很是熱情,畢竟韓十三一家能過上好日子,離不開杜子銘的幫助。
杜子多說廖叔趕着回去團圓,讓他先走了,自己留 下來賴着吃完喜酒。
吃完喜酒沒人來接了,杜子銘說是要走回去,喻家哪裏能讓恩人自己走回去,熱情地留他過年。
杜子銘于是半推半就,“正好,我家人都在京城,回去也是一個人過年。”
這麽可憐,喻家舅舅更是熱情的招待他。其待遇甚至超過了韓十三,弄得韓十三一天瞪他三遍。
私下相處的時候,韓丹鳳問他,“杜公子,你怎麽沒回完年再來?”
杜子銘輕描淡寫,“疼我的爺爺過世了。我爹娘和我哥才是一家人,我懶得看他們刻意讨好我,弄得我更像個客人。”
“《傷寒論》也沒用嗎?”老侯爺還是過世了,韓丹鳳有些為杜子銘難過,這是唯一對他好的親人。
“《傷寒論》是本好醫書,太醫院的老頭都說好。不過我爺爺是年紀到了,能活到八十歲,也算是喜喪。對了,還有一件事,關于《傷寒論》……”
“太醫院那群老頭子都想要這本書,我看你和福寶寶在林澤縣這邊已經傳開了,就找了家書局,印了兩千冊,幫你賣了,後面要的人多,又加印了五千冊……”
杜子銘拿出兩張一千兩的銀票,“我定的價是一兩銀子一本,沒相到也這麽多人要,除去成本,賺到手的是這兩千兩,我來的時候,還有兩千餘冊沒銷出去,我交待了心腹。”
十兩本錢,變成了兩千兩,而且全程她甚至不知道。她只收下了一千兩,另一千兩給杜子銘,就當他們合作賺的。
Advertisement
看到大舅舅家有魚塘,韓丹鳳感嘆來得不是時候,她上次吃鮮魚還是一年多前在江州,之後,除了小魚幹,就是孫林和李三送韓家的幹魚。
“想吃新鮮魚,我去想想辦法!”
杜子銘擰着桶和釣杆出門了。
正好韓丹鳳沒事做,也跟着去。
杜子銘繞魚塘一圈,找了個地方據他說冰比較薄,就拿板凳砸了起來。
他用全力一砸,板凳滑走,只砸出個指甲大小的淺洞。如是這樣幾次,再用力時,“啪”地一聲,板凳碎了。
杜子銘有點小尴尬,丢了板凳,“這個板凳不太牢固。”
他轉百找到個尖銳的石頭,開始砸起來,韓丹鳳也找了個小石塊,在邊上砸。她的力氣小,遠不如杜子銘有效果,等她終于砸了個印子出來,杜子銘已經把冰砸出個裂縫。
“小心,走開一點,我要用力了。”
杜子銘提醒她,怕她沒注意掉冰下面去了,這個天氣掉下去可不是鬧着玩的。
杜子銘砸出個不規的洞,半個平米大小。他把釣線從洞裏放進去,還真有魚咬鈎。最終,釣到一個兩斤多的大頭魚,一個一斤多的鲢魚。韓丹鳳分到一塊魚肉和一碗魚湯,心滿意足。
村裏人不知道怎麽知道了,紛紛提前桶子釣竿來“買”魚。杜子銘砸開的洞到了下午又結了一層薄冰,村人把薄冰砸開了,就在那裏釣魚,誰釣到了就主動拿着魚找喻家大舅舅稱重付錢。
平時大頭魚只要五文,過年期間鎮上漲到十文還買不到,大舅舅看都是同一村的,且還是他們自己想辦法抓魚,就只收了八文一斤,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買。他們不僅買了自己吃,有些還送人,幾天時間,就賣出三四百斤,收入了三兩銀子。
大舅舅很高興,拉着杜子銘想敬他的酒,杜子銘哪裏喝過這種高度數的酒,一杯下去,頭就有點暈了。
這頓酒的後果就是,杜子銘頭痛了三天。從另一方面來講,他的收獲也是挺大了,至少在喻家,他有了大舅舅這個盟友。而二舅舅和三舅舅也從強烈反對到了保持中立。
回到李家村,杜子銘也着手搬家,住進了四合院。而嚴哲,因為李家村買不到地,轉而把王三虎隔壁的地買下來了。只是黎揚帶的隊忙着,短時間內沒空幫他蓋房,他就樂得再多住幾個月。
韓十三聽說杜子銘搬家,連哼了兩聲,他沒怎麽讀過書,說不出“司馬昭之心”的話,只是覺得杜子銘搬家,肯定沒安好心。不過杜子銘的房子就在這裏,他也沒權力不讓人住進來,只能幹瞪眼,暗中提防。
福寶寶聽說杜子銘印了七千冊書,賺了兩千兩,還有兩千冊書在銷,羨慕不已。他不停歇抄三天,才能抄完一本書,也就能賺一百多文。幾個月過去,刨去成本,他也就賺了二十來兩。哪裏像杜子銘來錢這麽輕松,他累死累活,而杜子銘甚至不用動手,只要動動嘴吩咐下人去做。
最後,福寶寶得出結論,腦子很重要,同時有錢才能賺大錢。
一本書賺了一千兩,韓丹鳳得了甜頭,又兌換了三本。系統兩個月前就升級了,這次書不限制數量,就是花錢多,第一本二十兩,第二本四十兩,第三本八十兩。
三本書一本是醫學的,一本是做糕點的,還有一本關于養魚的。
韓丹鳳請二寶各譽了兩遍,一份丢給杜子銘,讓他去印。這些書并不是她寫的,她除了堅持在書上寫上原作者名字,得來的收入,韓丹鳳也沒獨占。
韓丹鳳拿出七成,買了不少啓蒙書,三羊鎮範圍內,讀書的小孩子都可以來免費領一套。又請雷先生開了個書單,買了一些适合有學問的人讀的書,放在超市裏,這些書出租,象征性的收一文錢一本租金。
杜子銘看了,他也拿出七成,他獻出一間門臉房,布置出來,做成一個書室,用來放這些書。
書室有桌子,可以坐在書室裏面讀,也可以租書回去讀。雷先生親自給書室題了匾,書室沒請人,韓丹鳳和杜子銘有空就去開門,後來雷先生也主動加入,成為管理員之一。
剩下的一份,養魚的書送給杜子銘的,杜子銘看韓丹鳳喜歡養魚,直接把後面一畝地砌牆圍了起來,挖了個魚塘。
韓丹鳳問為什麽要圍起來。
杜子銘苦笑,“李家村不是缺水麽,我要是不圍起來,村上的爺爺奶奶們為了省水,肯定都要來這裏洗衣服,這魚塘又沒有活水,魚很快就得死。”
韓丹鳳想想确實如此。
杜子銘也想得周到,他在兩家中間的地方打了一口井,供村裏人取水用。後來來的人太多,他又財大氣粗在兩家院子裏各打了一口水井。
韓十三不想占他便宜,堅持要給銀子。杜子銘不肯要,最後還是韓丹鳳發話,他才收下。
确實,兩家現在的情況,誰也不在乎一口井的錢。
韓十三給秀才村的房子也打了一口井,就打在院子外面。喻氏想着韓長庚一把年紀,天天挑水,想給韓老四也打一口水井。
結果葛氏跳出來,說要在她家的地上打井,得付錢給一份她。她獅子大開口,要三兩銀子。
韓十三哭笑不得。今時今日,他不是拿不出三兩銀子,只是憑什麽他出十兩銀子幫打井了,還要給三兩。
一怒之下,韓十三帶着打井的隊伍走了。秀才村的人嘲笑葛氏占便宜沒夠,打井的人暗恨葛氏攪黃了他們的生意,回去後也到處宣揚葛氏的名聲。
就是韓長庚和韓奶奶,哪個不恨葛氏。韓老四當時不在家,等回來了韓奶奶告訴他,韓老四直接拿了掃把要打葛氏,被韓奶奶抱住。
不得不說,三羊鎮的女子地位還算比較高的,打老婆這事被人深惡痛絕,韓老四這一掃帚打下去的話,他家三個兒子就別想找媳婦了。
韓老四忍着心中這一口惡氣,三天沒理葛氏,從此夫妻離了心。
韓十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番操作引起這麽大效果。幾天後韓奶奶找上門,哭訴自己一大把年紀,洗個衣服,要提着跑老遠,腳滑還差點摔一跤。又說韓老四教訓了葛氏,讓他放心去打井,葛氏不敢說什麽了。
畢竟是自己的親爹娘,又不是出不起打井的錢,韓十三心裏一軟,再次找了打井隊,給韓老四打了一口井。
杜子銘的魚塘挖好了,魚苗成了大問題,整個三羊鎮居然找不出一個魚塘。最後魚苗是韓丹鳳“想辦法”從舅舅家運來的,其實就是把魚用桶裝着放進空間裏帶回來。
--------------------
作者有話要說:
這碗魚湯來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