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一般人還真不會死扛到底,除非家人被拿住了。若真是孤家寡人,便是去害人得了銀錢,也沒命把錢花不是?孤家寡人的,活着最要緊,那又有什麽不敢說的呢,除非家人被制住了,這才不敢說。
“可去找過他家人了?”元繡只想到這一點,也怕耽擱案子,只好問一問連捕頭。
“找他家人?只聽說有個老娘跟個妹妹,倒是沒去找過,都是是老弱應當什麽都不知道,若貿然去了,只怕吓到人。”
這徐捕頭倒是個善人,只不過他想差一步,還應去找找看人還在不在的。
元繡将其中厲害關系同他說了一遍,連捕頭臉色都變了,急急忙忙起身,快走出院門時又回頭:“今兒多虧姑娘提醒,待案子破了,必定登門拜謝。”
元繡擺手不敢當。
荷香一手牽着毛毛,一手牽着興安,身後背簍裏又是一小筐蘑菇,元繡看過以後也稱了,照其他人一樣,給她拿了幾個大錢。
荷香歡天喜地的收下,又把框裏這些蘑菇一一挑了,倒在院子裏頭一起曬。
去年蓋屋的時候地都夯的實實的,鋪上油布曬蘑菇,半點灰都沾不到,本來就出大太陽,這兩日應該就能全曬幹了。
這些天林林總總收了不少蘑菇,不過這時候蘑菇都長老了,元繡就叫村裏人都歇了,她也不再收了。
那些個蘑菇總共收了六百來斤,曬幹了攏共也就得有一百五六十斤。
元繡這斷時間一直忙着收、曬,天天都得到後半夜才能睡下,心裏只想着這蘑菇真能賣出去,好叫手頭松泛松泛。
前些天雨下的地裏麥子長的更好了,雜草也長的相當快,今年家裏的田地都沒叫爹娘操過心,因着就收三成租,凡是趙家的地,村裏人都順手幫着幹了,雖也給了銀錢飯食,但人家盡心,元繡自個兒也省了不少力。
蘑菇幹的快,這幾日天也都大好,家中沒什麽要忙的地方,元繡便喊了莊上車夫老馬跟周管事,又帶着趙大勝,四人要一道去府城。
之所以叫管事的跟着一起去,是因為周管事從前慣去府城大戶人家送些節禮之類,少說對那兒比其他人要熟悉,也免得人生地不熟的,一群人瞎亂撞。
這一堆蘑菇雖說好,但對于賣給誰,元繡不說,其他人還是撓頭。
老馬跟周管事雖說從前來跑過腿,但前東家都出事了,以前府上故舊怕只恨不得離他們遠遠的,肯定不能去自讨沒趣問人家要不要蘑菇。
元繡一直沒說話,她自個兒心裏有主意,這蘑菇是好東西,凡是好東西,只有不夠賣的份兒,哪有愁着賣給誰的呢。
不過如何賣出去,且價兒還高,也有講究,若是蹲在集上叫賣,尋常人家會不會買還兩說,最怕的還是差衙來趕人,到時候這百來斤蘑菇,才真叫打水漂了。
想賣出去無非三個地方。
其一幹貨鋪子,不過這種鋪子向來壓價,要賣恐怕只能按照最低價賣。其二便是酒樓飯館,這些地方要的多,價格也稍微高些,但大些的酒樓飯館都有采買或專門供貨的鋪子,人家不一定會來買他們的蘑菇。其三便是富貴人家的府上了,她們貨好,若是能賣到府裏,想必要價肯定高的多,但他們是外地來的,人家不一定會要,且這蘑菇見沒見過還兩說呢。
若這三處地方都沒人要,便只能沿街叫賣了。
既說了三條路子,老馬跟周管事的便先去尋常幹貨鋪子裏,問了常見榛蘑的價錢。
一般都得七八錢銀子一斤,沿街那幾家鋪子都問了,品相好些的一兩銀子一斤,次一等的八錢,最次的五錢銀子一斤。
這比丹桂縣貴了不少,丹桂縣品相最上等的幹榛蘑也不過五錢銀子,這一番打聽,元繡就知道這肯定是有賺頭的。
只要能叫人知道這棕蘑比榛蘑味道更好。
老馬跟周管事雖不好上門尋舊,但認得路,聽元繡一說這三個法子,便開口:“東家,我先領你過去,只是我跟老馬卻不便露面,畢竟前主家已經沒了,這會兒找過去人家定然也怕沾上事兒,到時候別說把這些蘑菇賣掉,人家不攆我們走都算客氣的。”
元繡也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只叫他們先在後門巷子口那兒藏着。
這戶人家的門房周管事認得,姓蔣,給點好處就很是願意跑腿。元繡沒上來就直接給好處,只先将人喚出來私說。
那姓蔣的門房年歲也不大,看元繡的意思就知道她應當有好處給,四下看了一圈,見沒旁人瞧見來便跟過去了。
“蔣小兄弟,我們今兒來是想找府上采買,敢問小兄弟能不能進去幫着問一聲?這幾個錢小哥去買幾個果子吃吃。”說着元繡抓出十幾個銅板,塞給蔣小兄弟。
蔣門房也問她從哪兒知道自己姓啥,只颠了颠元繡遞過來的一把銅板,笑的和氣,單邊嘴角還有個酒窩窩,
“您先等會兒吧,我去替你喚一聲。”
腿還沒邁出去,又被元繡喊回來了,“蔣小兄弟,實不相瞞,我今兒是來賣蘑菇的,若是一會兒事成了,必定得分你一成利。”
小門房眼睛骨碌碌轉了幾下,看向車上兩袋子蘑菇,狠狠點頭,“成!“
一家人光趕路都花了一天時間,昨天夜裏直接住的客棧,一晚也得不少錢,多呆一天就多一天房錢,趙大勝急得抓心撓肝。
若是都銷出去了,也不怕什麽,連本帶利定然都能賺回來,就怕沒賣掉,不光收蘑菇的錢賠了,這一趟來的花銷也算白瞎。
等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才見一老媽媽從後門出來,手裏搖着扇子,又掐尖了聲音罵小門房:“搶搶慌慌做甚!拽散了我這把老骨頭可就給你皮都扒了!”
“好媽媽,今兒還真得求您幫幫我,再說了,與您也是有好處的事兒。”蔣小門房也不敢再拽了,遠遠地沖元繡使了個眼色,又笑嘻嘻地給宋婆子解釋:“蓋因老家有個大爺過來了,他們家日子過得不容易,聽說我在大戶人家當差,就尋思來瞧瞧我過得怎麽樣,我靠着府上,日子自然過得滋潤,只是我這大爺卻很有些艱難呢。”
宋婆子尋常時候便愛跟人扯閑篇,聽蔣門房說起來,也當個事兒了,豎着耳朵聽得認真。
“原只是寒暄幾句,但見我那大爺拉了一車東西,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特地來給酒樓送蘑菇,可巧前幾日聽您說府裏要買些山珍,這些蘑菇都是好東西,無論是送禮或是府上吃都極好,況且只有這時節有,我便顧不上旁的,趕緊将您請了過來。”
這宋婆子是大夫人陪嫁,男人負責府中采買,小蔣門房眼活心思更活,三句兩句便說的宋婆子喜笑顏開。
等蔣門房說完,元繡也跟着接道,“您老也識貨,這蘑菇獨獨咱們縣裏才有,比榛蘑味道還好上許多,這摘的也都是頭一茬,精心挑了選了曬幹過後才敢拉過來,精精細細,便是比那些幹貨鋪子賣的最上等的榛蘑也好看不少。”
元繡扯開口袋給宋婆子看,又提起方才蔣門房起的話頭,“家中親戚凋零,稍微近些的,能往來的就這麽一個弟弟,勞您在府裏好歹多看顧些。您若是要,便給七錢銀子一斤,我勻一些出來給您,只告訴那酒樓,今年沒摘多少。”
宋婆子拍了拍蔣門房的腦袋:“難為您有好事都想着你宋媽媽。”待誇過小門房,又對元繡說道,“姑娘且先等會兒,我去去就來。”
顯然這是喊她家男人去了。
單憑府裏吃,頂多再送些給別人,府裏買不了多少,??就算去幹貨鋪子買,人家也不會便宜。
像是元繡帶過來的那些蘑菇,她一眼瞧着品相都是頂尖的,就算是打着府裏的名義去幹貨鋪子裏頭買,只怕也得九錢銀子一斤,百來斤也不過能賺個十兩銀子的差價,若是從元繡這兒買,只七錢銀子一斤,那便能有三十兩的賺頭。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