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節
如閃電,兼有武當劍法的剛柔相濟之綜合特色。
三寶動如脫缰揚蹄之烈馬,矯如擺尾搖頭之游龍,七星刀上下翻飛,一道道刀光閃爍。雙方刀劍相擊時火星四濺,铿锵作響;刀刀掃過時如狂飙降落,呼呼生風。這一場兇惡厮殺,難解難分,互不相讓。
當三把鋼刀齊向三寶的頭、腰、足三處迅風般掃削過來時,三寶一個旱地拔蔥,騰空翻越,落到兩丈外的一棵大樹權上。
三人将要邁步追上去,就聽身後一聲怒斥:“狗膽包天的歹徒,竟敢夜間行刺,謀害無辜,哪裏走!”這時婉貞手執龍泉劍追了上來。
他們一見是三寶長女馮婉貞,白天已領略了她那柄無比犀利的龍泉劍之厲害,以及百發百中的斤镖之威力,不敢戀戰,便唿哨一聲,一溜風似地順着大路退去。
婉貞剛要追趕,便被從樹上跳下來的三寶制止:“孩子,不要追了,他們就是白天那三人。”此刻,那三個人已隐沒在如漆如墨的夜色中了。
兩人返身回到家中,婉珠、婉靈也聞訊來到爸爸房中。三寶坐在椅子上不停地長籲短嘆,然後閉起雙目,默默無語。
婉貞見爸爸憂心重重,出于關切之情,忍不住問道:“爸爸,您有什麽難言之苦,告訴我們,也好替爸爸分憂。”
三寶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雙目深情地望着婉貞,露出凄楚臉色,無限感慨地說:“好吧,十多年前的往事,雖銘刻肺腑,但早已煙雲消散了,人老何堪傷往事,山河依舊枕江流。所幸弄潮兒身心尚健,今日待我講給你們聽聽吧!”
第3回
馮三寶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系書香門弟,官宦之家。祖父是旗籍官員,早年在翰林院供職。不知為什麽沒有遷禦史,也沒有放知府,倒被朝廷安排個州府通判。其父馮雲翼在家門的熏陶下,十七歲先應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知府主持的府試,考中了童生;繼之,在本省學政主持的院試中,考中了秀才,即生員。
清代每隔三年,逢子、卯、午、酉的季節,各府、州、縣的秀才集中到省城裏考試,稱‘秋闱’。所以,馮雲翼發奮攻讀,飽嘗書案之苦,歷經三年寒暑,然後參加全省的鄉試,一舉考取了舉人之中第一名解元,在家鄉裏俄頃名聲大噪。
鄉試第二年春,其父在京師由紮部主持的會試和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二、三甲的‘春闱’裏,榮獲二甲進士出身皇帝從進士中挑選文優美、書法精良之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其父也在其中,因為這是一個散官,倒也清閑自得。
在這名門望族昀家庭裏,在父親的督促下,馮三寶從小也就養成了酷愛讀書的習慣。在‘辛苦青箱業,傳家只賜書’的環境中,他浏覽了‘四書’、‘五經’,漁獵了‘諸子百家’,苦讀‘唐詩’和‘宋詞’,又大量閱讀了各種野史,筆記,禁書秘本等。
他天資穎慧,耳聰目明,十二歲時就能過目辄背誦,揮筆即吟詩。
三寶的曾祖曾是朝廷武将,遺下一口寶劍曰‘龍泉’。其父為了讓兒子雙管齊下,文武兼優,便聘請了一位武術頗佳的張子翎镖師傳授武藝。三寶不負父望,雞鳴便起,星落方卧,苦練不綴,五年如一日。
Advertisement
父親馮雲翼生性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他目睹達官顯貴貪贓枉法,賣官鬻爵,一個個對上獻媚取谄,曲意奉承:對下如狼似虎魚肉鄉民。自己身居這些蠅營狗茍之輩中間,滿腹經綸,匡世奇策,也英雄無用武之地。他不願随波逐流,與世沉浮,盛氣之下,斷然辭官,返回故裏寧海縣。
回家後便翹足高卧,仰首面壁,閉門謝客,門生故吏,地方官鄉紳一概不見。年許,門庭逐漸冷落,這才尋幾個俠義肝膽、憤世嫉俗的知己交往。或請茶一杯或淡酒數盞,每每披肝瀝膽,痛斥當道馮二寶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盡管當時年僅十七歲,也逐漸形成了憤世嫉俗,傲惡淩霜,正義耿直的倔強性格。
其父馮雲翼的驕傲清肌,惹怒了當地的豪紳權貴,他們到處給馮雲翼制造流言蜚語,進行誣謗,說什麽馮某的官位是用銀子賄賂來的,兒子是江湖騙術拐來的,萬貫家私是用權力搜刮來均,不一而足。真是青萍一點微微發,千樹萬枝和根撥。謠言不胫而走,不翼而飛,數日內便滿城風雨,人人交頸接耳了。俗話說,謠言殺人勝過刀。馮雲翼這樣一個潔癖自好,清高不凡的高雅之士,怎能容忍這等髒言穢語,一氣之下,昏厥過去。三寶和母親圍在榻前,只見馮雲翼兩眉緊鎖,雙目緊閉,印堂發暗,鼻息似有若無,細如游絲。忙延醫求藥,但積重難返,未過幾日,含恨而去了。母親也由于年邁多病,過分悲傷,相繼而逝。
雙親謝世後,馮三寶形影相吊,在好友及遠親幫助下,變賣了家産,絕大部分銀子委托師父張子翎镖師代為保管。攜帶師父的一紙薦書,只身奔赴千裏外的四川峨眉山拜師去了。
峨眉山須發皆白的武林老前輩一空禪師,很同情、憐憫馮三寶的不幸和遭遇,又見他長的體魄雄偉,眉清目秀,一臉樸實忠厚的正氣,并且有了五年較紮實的功底,便破格收做了門外弟子。
一空禪師對跪在膝前的三寶訓戒說:“孩子,你雖拜我為師,卻非我空門人員,勵精國治,擴展身手,做出一番有益于萬物衆生的事業來,乃爾應有之志向,為師今日破格收你為門外弟子,望你刻苦學習、精心研治,他日早有大成,不負為師的一番心意。”三寶感恩涕零,伏地叩首道:“恩師,今日得列門牆,是為徒的平生大幸。我定嚴遵師囑,迎難而上,不負師望。”
從此,三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睡河灘,墜沙袋。為了打熬身心,練就一副鋼筋鐵骨,便在布滿鵝卵石的沙灘上過夜:天天把沙袋綁在小腿上翻山越嶺。另外又學習繁衍叢生,歷久不衰的各種峨眉拳術和兵械。
峨眉二字,為古巴蜀之代稱,早在新石器時期,成都地區就有了蜀射、蜀禦。蜀民尚武,巴人好劍。在夏、商、秦、漢時期,已為人們所稱頌。
歷史上,論及峨眉武術,到明代已有大量記載,峨眉拳術也形成了獨特風格和流派。至清代,峨眉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豐富多采、獨樹一幟的武術派系。
三寶在師父的親傳下,學會了獨具·一格的峨眉拳、峨眉火龍拳,峨眉劍拳、牛角拳、跛子拳、猴拳、鴨形拳以及紅扣和六時等。此外,又苦練了峨眉槍法一百零八招、峨眉劍法九十八式和其他長短兵器,練得件件谙熟,樣樣精通。
數年後,一空禪師涅槃,三寶痛哭流涕,悲痛欲絕,最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峨眉山。為了再登武塔高頂,遍游名山大川,奇廟仙洞,尋師訪友。先後在湖北武當山,河南嵩山拜高師學藝。從而掌握了蜻蜒點水的輕身功,力涵千斤的一指禪、銳如鋼釺的鷹爪力、氣達四梢的神力功,以及諸如斤镖、袖箭、飛蝗石等多種暗器。這樣,三寶就彙集峨眉、武當、少林三派高超技藝于一身。
光陰茌苒,歲月流逝,彈指學藝十餘載,這一天馮三寶倏然動了思鄉之情,遂拜辭了師父,下得山來。
時值六月,正是花竹繁茂、草葉争綠的季節。荷田葦蒼,雁行魚凫,柳林煙村。遠眺,群山若黛,林海茫茫,廣袤的田野,開闊無垠。近觀峭壁瀑布垂挂,如匹似練,如煙似霧,飛流墜地,雷聲隆隆,如萬面金鼓齊鳴。崖下一綠溪曲折向東,波平似鏡,倒影明澈;群峰立于水中,似朵朵蓮花綻放。
馮三寶一路訪幽探古,尋奇攬勝,這一天風塵仆仆來到山東濟南府。進得城來,但見市面上人煙稠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忽然,一陣緊鑼響聲傳來。三寶從人群中望去,見前面的空場處圍着一群人,裏三層外三層,水洩不通,人頭攢動,他信步走過去,側身擠進人群。
一位賣藝的人左手提鑼,右手拎鑼錘,站在場子中間。他年約三十多歲,長得身強體壯,虎背熊腰,肩寬胸闊,中上身材,紫色面皮,濃眉豹眼。場地東側,放着刀槍劍棍等兵器。
場子中間站着一個雙手拤腰的十三、四歲少女。她身穿一身半舊藍黑褲褂,上衣十字絆對襟密扣,二尺長的黑辮子垂在腦後,前留海下面襯着一雙水靈靈大眼睛,面容白皙清秀,文靜中透着英氣。
震耳的鑼聲又響了,賣藝的漢子邊敲一聲鑼,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