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憂郁取不出标題中……
第37章 憂郁取不出标題中……
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民間祭祀規矩忌諱頗多,更何況皇家。風塵仆仆的剛趕到,自然是下榻行宮,稍作休整,齋戒三日,焚香沐浴過後,方是欽天監煞費心機選中的吉時。
傅銘天慰問幾句駐守的大臣,又跟傅銘哲寒暄幾句,便含笑的回身,攙扶吳仁下車。
此舉,雖礙于禮節,群臣不可直視龍顏,但驀然一瞥之下,衆人無不心中打鼓,可謂萬衆矚目,暗流洶湧。
傅銘哲身形微不可查的僵硬了一下,随即立馬恢複鎮定,心裏不屑着皇帝如此“抱大腿”的做法。嗤笑着不就是吳家祭祖,時間就在皇帝祭祖之後,兼之傅銘勤要被過繼出去。有什麽好作的,本來就是老皇帝給你鋪好的路子。
若是傅銘天此刻聽得到他心中的嘀咕定會跳着腳反駁,你才作死呢!!耽國歷來以孝治國,祭祖這個說是前朝事宜,但也是後宮事項,吳仁在怎麽說也是他的長輩,當之無愧的國母,嫡母。他當年被迷的昏昏糊糊,各種打壓吳家,提拔其政敵,但介于便宜本尊腦海中的印象,介于扶育之恩,對待吳仁表面的功夫,該盡的孝道還是盡全了,雖然不是很真心。
鳳袍披身的吳仁只是微微一蹙眉,看了一眼車駕前年輕的帝王。站的筆直,宛如即将出世的蛟龍,一雙眼看似含笑,算計謀劃,目光直射眼底,卻是幹淨的出塵。回憶往昔,又欣慰又感慨:能在困境之中,不動聲色謀取最有利的處境,讓人指摘不出任何的錯處,嬉笑之間,皆是帝王風采……又,目光微微向後一瞥,看着炯炯有神死盯着皇帝的手忿忿不平的兒子,淡淡的嘆了一口氣,孩子們終究在不經意間已然長大。不是先帝費盡心機為其刻劃出的道路,而是走出了自己的風采。當纨绔不在是纨绔,也是耽國之大幸。
貴為皇帝,耽國之主,但依舊目光半垂,擺出了十足的孝子架子。上一輩子為了自己的名聲,維持着表面上的父慈子孝,但待到起義之際,斥責皇帝不孝,不尊嫡母,不顧養恩,忘恩負義的檄文卻依舊傳遍了世間。這輩子無論如何,如此被小人鑽空子的行徑再也不許發生。古往今來,誰若不孝,誰就一輩子會被戳脊梁骨,受人唾罵。雖未平視,但他仍感覺得到,吳仁複雜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還有一道,傅銘天歪嘴笑了笑,斜向後偷偷一瞥,貌似挑釁的一斜睨—要是出繼了,父後就成你叔叔了!!
收到挑釁的眼神,眼裏立刻就有寒光乍現,恨不得上前把皇帝揪下來,大喝一聲,‘父後是我的!我的!!’的傅銘勤忿忿不平的握緊了拳頭,心裏小人早已把某人左勾拳,又踢腿,胖揍一頓,控制住了自己上前的沖動。直到今日,他也明白了許多。皇帝如此做的目的,無非是彪炳皇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是回眸挑釁算什麽?!!
臣子們紛紛化為背景,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卻集中注意力,不想錯過幾大巨頭任何的表情,動作。
不論皇室成員們如何貌合神離,無論宗親朝臣們如何揣測萬分,總還要維持表面上的君臣父子之綱常倫理,按資排輩,按爵論位,一步步朝行宮而去。
皇帝與吳後幾乎并肩而行走,但吳仁緩步錯開,落後半肩,兩人神色平淡肅穆,別人完全揣摩不出帝國最尊貴兩人的真實想法;傅銘勤嘴唇緊抿,面無表情,跟在身後,旁邊是宗親長輩,皇帝的小爺爺,三朝勳貴,傅平帝之弟,安南親王。傅銘哲卻還要錯後一步,與其餘宗郡王,侯爵一起緩慢而行。
——————————
泰陵坐落在正壽山,依山為陵,埋葬着自太祖起于傅明帝止五位君王。太宗傅武帝,真宗傅惠帝,仁宗傅平帝,英宗傅明帝無不遵守太祖傅元帝之令,以“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正壽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為由崇尚簡葬,陵墓不過起一陵丘、一石碑而已。
常綠的松柏冬青經過寒冬的洗禮,依舊提拔青綠,期間零星點綴着山野春花,為肅殺莊嚴的山陵抹上了一絲生機。九九歸一的石階掩蓋在生機勃勃的濃綠之下,盡頭是恢弘莊嚴的祭堂。
傅銘天扶窗,遠遠往了一眼山頂的祭壇,目含愧疚。秦二世而亡,耽國卻六朝破滅。手足相殘乃帝王之常事,卻無端引外敵入侵,祖宗基業不存,雖成王敗寇,但輸得心懷怨恨,尤為不甘,恨不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系統:宿主,情緒波動太多,屏蔽不住了!!!】
【系統:宿主,情緒波動太多,屏蔽不住了!!!】
……
…………
靜默許久,傅銘天才無奈道,【不是說了要屏蔽的嗎?這例行波動就別刷存在感了,老子又不是那獎的影帝,做不到!】
【系統:嗚嗚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