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二更)
得知魏柏便是松實先生之後, 葉瑾聲在他面前的時候,總是十分乖巧。
聽說葉瑾聲想要開書院,松實先生對此非常上心, 一連串的問題砸下來,直接把葉瑾聲給砸懵逼了。
書院的經濟來源是什麽?如何避免運作這些錢的人産生貪腐的心理?若是産生了, 又該怎麽辦?
書院的架構呢?
書院要如何招生?
書院要請誰來當講師?
書院日常的規章制度又該如何?
問題一個又一個,葉瑾聲懵逼了一會兒之後, 取過了紙張與毛筆, 不好意思地道,“先生, 能不能請你再說一遍?”
松實先生也不氣惱,反而對葉瑾聲的這一行為十分贊賞。
待他又說過了一遍之後,葉瑾聲将問題一一記錄下來,然後一個接一個地向松實先生講明自己的想法。
最重要的一點, 書院的經費從何而來?
對于這一點,葉瑾聲早就有想法。
在中國古代, 書院制度為封建王朝輸送了無數讀書人, 而這些書院, 基本上都是免除學費的, 甚至還會包攬學生的食宿等費用。
而書院的經費來源, 大致有那麽幾個,最重要的是學田。
每個書院都有屬于自己的學田, 雇傭農人種植, 然後收取佃租,而這一類學田,有官府的賜予,也有本地富商的捐贈。
除了學田之外, 還會有民間人士捐贈店鋪,而店鋪的收益便交給學院用作日常支出。
葉瑾聲準備延續這一點,想要學院一直保持免費,必須讓學院本身擁有的資源流動起來。
除了學田、店鋪之外,還有官府直接撥贈的金銀,民間捐贈的金銀等等。
至于學校的規章制度麽,葉瑾聲決定借鑒自己前一世的現代學校。
分班級,分年級進行授課。
聽到這裏,松實先生不由得微微皺眉,“如此,豈非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葉瑾聲笑着道,“可是,先生,如今書院不過剛剛建好,也不知有沒有願意前來授課的夫子。”
“因材施教固然好,但是,您不覺得,一位夫子只是教導一個學生,太浪費資源了嗎?”
“如果将學習進度差不多的學生集合在一個大房間內,由一位夫子統.一.教導,豈不是更好?”
“除了學習之外,還要重點考核學生們的道德。”葉瑾聲神色嚴肅,“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從父母的身上學來的。小孩子不懂分辨,很難分辨出來什麽是好的,什麽又是壞的。等他們養成了習慣,那以後再難掰正。而掰正壞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然後,秉公執法。”
就比如現在的紹田縣,已經再沒有人在大街上随地便溺了。
“這倒是不錯。”松實先生滿意颔首,“我來紹田縣這幾日,可真的是大開眼界。”
葉瑾聲繼續道,“不過,瑾聲确實有一事十分為難,還請先生幫我。”
松實先生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儒雅和善的笑容,似乎是已經猜到了葉瑾聲想要說什麽。
被松實先生這樣看着,葉瑾聲忽然覺得不好意思了起來。
他斟酌着開口,“能否請松實先生幫忙,尋幾位夫子過來?”
其實葉瑾聲原本是想直接打着松實先生的幌子招人的,只是這樣到底不太好,還是要先征求一下別人的意見。
“可。”松實先生沒有拒絕。
葉瑾聲眸子一亮,繼續試探性地道,“那先生能否幫忙,挑一挑不同年級孩子所适用的課本?”
只是啓蒙的話,葉瑾聲可以把自己前一世的那些啓蒙書籍翻出來。
但是,如果想要循序漸進地安排課程,葉瑾聲目前是真的抓瞎。
“還有分年紀的事情,我的計劃是不按照年齡來分,而是按照學識來分。”葉瑾聲繼續道,“出一份用作考查的試卷,根據他們的成績,分到不同的年紀。”
至于那考卷誰來出,除了松實先生,還能有誰?
等葉瑾聲将自己的想法都說完,已經接近日落時分。
桌子上的茶水早就涼透了,只是誰也沒有顧得上喝一口。
葉瑾聲與松實先生中間的桌子上是一摞摞的紙張,上面寫滿了字,還有不少塗改的痕跡。
松實先生雖然很欣賞葉瑾聲的想法,但有的時候也不免為他的某些異想天開而嘆息。
耿懷薇送來的那一份《新千字文》松實先生看過,并無需要再次改動的地方。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耿懷薇的臉上也滿是喜色。
在大梁,凡是讀書人,幾乎就沒有沒聽過松實先生名字的人,耿懷薇自不必說,見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了松實先生的肯定,耿懷薇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純粹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笑容。
确定不需要改動後,耿懷薇又親手将那《新千字文》工整地抄錄一遍,反着貼在了木板上。
耿家的姑娘們日夜趕工,總算是将《新千字文》的雕版給刻了出來。
雕版刻好之後,印刷就變得輕松了許多。
當耿懷薇抱着一大摞的《新千字文》去縣府的時候,松實先生看着一模一樣的兩本書,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震驚之中。
“你……你們這是如何做到的?”松實先生聲音都拔高了幾分,可見他此時的震動。
葉瑾聲猛得拍了自己的腦袋一下,“先生,你看我這記性,我忘記将雕版印刷的事情告訴你了。”
“雕版印刷?”
“對。”耿懷薇點頭,“此事還是葉郎君特意教給我們做的,若不是葉郎君幫忙,我與耿家的那些姑娘們,大概早就餓死了。”
“耿娘子說得太嚴重了。”葉瑾聲連忙道。
一旁的松實先生卻還是在翻看着那幾冊《新千字文》,他問道,“不知這雕版刻成,需要多少時間?”
這事兒上,耿懷薇最是有經驗,她道,“刻雕版是個精細活,也是個體力活兒,我與其他姑娘們一起,足足忙活了将近一個月,才将這一份千字文的雕版刻好。”
“一個月,不過刻印千字。”松實先生喃喃,“那印一份呢?又要多久?”
耿懷薇笑了,她指了指那一摞《新千字文》,“松實先生可知印這幾十本《新千字文》用了多久?”
“多久?”
“半日而已。”
半日?
聽到這裏,松實先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半日便能印出幾十本,那一天的時間,說不定能印到一百本!
一千本書也不過是十天的時間而已!一萬本書,只需要百日的時間便可做完。
若是人手足夠,這個時間還能繼續壓縮!
這……
松實先生只是稍微一算,就想明白了這雕版印刷的好處。
這還不算,葉瑾聲又在旁邊補充道,“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辦法,就像是燒制陶器瓷器一樣,把字給燒出來,印刷的時候,直接将其排列組合就是了。”
“但是這種活字印刷也有缺點,就是一本書中重複的字很多,同一個字的活字需要燒制很多出來。”
“除此之外,用字拼成一塊雕版也非常耗費時間,兩相比較起來,活字印刷也并沒有比雕版印刷方便多少,畢竟雕版刻出來之後,就能一直重複利用。至少,印個幾萬次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如果保養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更多。”
聽了葉瑾聲的話之後,松實先生不由得喃喃,“若是如此,那從此之後,豈不是向學之士,人人都能看得上書了?”
葉瑾聲道,“我只能說,雕版印刷推廣開之後,書籍的價格肯定會降低,但是,松實先生,還有另外一個大問題。”
松實先生正色道,“瑾聲請講。”
乍然見松實先生如此嚴肅,葉瑾聲還有些不習慣,他端正态度,道,“想要刻印雕版,也得有書才行。耿娘子願意将耿家所藏的書籍刻做雕版,實為天下人之幸。”
說完,葉瑾聲對着耿懷薇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耿懷薇連忙還禮。
卻不想,下一瞬,松實先生竟然也擡手,對她行了一禮。
耿懷薇立刻側過身,慌亂道,“魏先生,懷薇愧不敢當。”
“當得。”松實先生誠懇道,“願意将家中藏書廣傳天下,耿女郎堪為天下表率。”
說完,松實先生又看向了葉瑾聲,“瑾聲,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我捐書。”
葉瑾聲點頭,“是。”
松實先生一口答應下來,“此事,我義不容辭。”
葉瑾聲立刻露出了一個笑容來。
只是,葉瑾聲也沒開心太久,翌日,他遍尋不到松實先生,去找了謝青珣,這才知道,松實先生匆匆離開了,說是要去游說那些世族們和他一起捐書。
葉瑾聲臉上的笑容立刻就僵硬了起來,不是,松實先生跑了,那他書院的夫子怎麽辦?
總不能他自己上吧?
那不是誤人子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