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手段
第四十六章 手段
太夫人繼續說道:“當然考慮到你母親的顏面,可以把處置趙管事的原因告訴你母親。你母親想要做好當家主母,對下面的人肯定要一碗水端平,這個道理我相信她會懂,不然誰也不會服她……趙管事要撤、要罰全由你母親決定,但是這個決議必須由你當着趙管事的面說出來,懲處趙管事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讓下人們認識到你不好欺哄,不敢随意糊弄你。”
太夫人不僅考慮到如何處罰趙管事,更重要的是想讓孫淑婷借機立威。“這件事我會親自對你母親說,你就不用操心了。”太夫人承擔着教導孫淑婷管家的責任,與大太太溝通這件事,太夫人出面比孫淑婷合适,而且效果會更好。
講完趙管事的事,接下來就要讨論廚房器具丢失破損的事情了。
家大業大,糟心的事也多了起來,現在廚房的仆婦就開始偷拿夾帶的,要是不加以制止,這種風氣早晚會在府裏蔓延開來。很多大家族衰敗下去,與府裏的仆人風氣不正有很大關系。太夫人以前沒有關注到這一點,現在既然發現了,就要好好想個辦法加以制止。
太夫人看着賬冊上各房裏的破損器具數量,占據第一位的是大房的竹香院,其次是三房的清風院,可論到破損數量上漲趨勢,反而是少爺們的槐蔭閣占據第一位,大房的竹香院占據第二位,其他房裏基本持平,保持不變。也就是說少爺的槐蔭閣裏廚房的媽媽明顯有問題,大房的院裏也有這種苗頭。
少爺的槐蔭閣還好說,廚房的章媽媽畢竟是歸公中管,況且章媽媽的人品太夫人是相信的,章媽媽有問題的話,早就有苗頭了,不會只有在這幾個月才開始夾帶。具體的原因還要等問過章媽媽才清楚。
至于大太太的房裏,廚房的張媽媽是大太太的陪嫁鄭媽媽的妯娌,現在連着抓着的兩個犯錯的人,都是大太太的人,抖出來,對大太太的當家主母的威信也是一種打擊,太夫人還要好好考慮考慮怎麽處理。
這些念頭在腦海裏閃過,太夫人面上不顯,很是沉穩的吩咐王媽媽安排人把章媽媽叫來。
太夫人看着身邊的孫淑婷,問道:“婷姐,對餐具破損這件事,你有什麽建議?”雖然問孫淑婷,可太夫人對孫淑婷的回答并不抱希望,畢竟孫淑婷太小了,仆人偷拿夾帶的事情很難有根治的辦法。
孫淑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祖母,餐具破損是難免的,但要限定在一定的比例範圍之內,又不能硬性規定。我記得自己小的時候,也經常把碗碟打破,可長大了之後,這種情況就極少出現了;清洗碗碟的時候難免有磕磕碰碰;餐具端上、端下的時候也難免打破,總之原因能有很多。所以,可以設定一個正常損耗的比例,如果超出這個範圍,誰造成的就由誰來賠償。”孫淑婷想了想,繼續說道:“就怕奴仆們串通一氣,故意損壞,把東西夾帶或私賣出去。這中間最關鍵的還是把守餐具的人,只要把這裏把住了,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太夫人聽着孫淑婷的話,眼睛亮了起來,漏出明顯的滿意之情。太夫人沒想到孫淑婷在這方面能有獨特的見解,看來前面說孫淑婷有管家的天賦不算是虛妄的。孫淑婷的處理方法雖說不能完全杜絕貪污,可想偷拿夾帶的人也要好好想想,別好處沒撈到,還要白白受罪。
太夫人緊皺的眉頭松散開來,擴展思緒道:“不止是廚房餐具,別的地方也适用,就像擺設的物件,在誰手裏丢失的,就找誰賠償。其實真正偷拿夾帶的還是少數,我們要相信大部分仆人的本性還是好的。”
孫淑婷說道:“祖母,損耗多少咱們可要好好想想如何設定,不能讓下人們說咱們摳門、小氣,也不能給不老實的人留下餘地。”孫淑婷說這話的時候很是嚴肅。
太夫人笑着,“祖母還能不知道,放心好了。”這些太夫人心裏有數,孫淑婷能考慮周全她很是高興。
太夫人和孫淑婷說完話不久,王媽媽就領着章媽媽進來。
Advertisement
章媽媽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微胖婦人,走路、說話很是幹脆利落,她先恭恭敬敬的給太夫人和孫淑婷行禮問安,才在太夫人的指示下半坐在了繡凳上。
太夫人直接問王媽媽道:“王媽媽,少爺房裏餐具破損的越來越多是怎麽回事?”,太夫人雖然信任章媽媽不會做手腳,可作為廚房的管事媽媽,這件事她也有一定的責任,起碼一個識人不明是跑不了的。
章媽媽從王媽媽那得到了一點口風,心裏有一些底。了解太夫人不待見推卸責任的人,也不辯解,站起來直接認錯道:“太夫人息怒,是奴婢不好,竟然沒有發現,請太夫人責罰。”
章媽媽的态度讓太夫人的怒氣消散了很多,章媽媽沒有回避太夫人的責問,眼神沒有閃爍不定,說明她起碼沒有辜負太夫人的信任。
太夫人的語氣柔軟下來,“你先別急着認錯,該怎麽懲罰就怎麽懲罰,是你的責任你也跑不了,你坐下,好好說說餐具到底是怎麽回事?”
章媽媽不敢違背太夫人的話,半坐在凳子上,實事求是的說道:“少爺房裏的餐具都是由李廚娘把持,李廚娘是二太太送到少爺身邊的人,廚藝好,人也靈巧,少爺們很尊重她,在仆婦裏面權力很大,能當廚房一半的主,餐具的事老奴不好過問。”章媽媽不着痕跡的給李廚娘上了點眼藥,李廚娘在少爺的廚房裏不止待了一年,以前是太夫人當家,章媽媽在廚房裏說的話誰也不敢不聽,可自從大太太掌家,二老爺又外放、高升做官,李廚娘在章媽媽面前自覺底氣足了很多,對章媽媽也沒有以前那麽順從了。
‘不好過問’章媽媽的這句話讓太夫人心底有了一絲明了,接着提問道:“那李廚娘在少爺房裏待了幾年了。”
章媽媽看着太夫人精明的眼光,不敢随便亂說話,規規矩矩的回答,“二年多了。”
“是嘛!挺長時間的了……早不出問題,晚不出問題,偏偏在二太太去了蓬萊後就出了問題。”太夫人的話帶着幾分漫不經心。
王媽媽聽着這話,內心抖了一下,知道太夫人實實在在生氣了。
牽扯到二太太,章媽媽不好接話。
李廚娘也挺聰明的,二太太離府,不論太夫人和大太太,誰要敲打她,在別人看來都有借機欺負二房的嫌疑。這件事只要沒有被抓到把柄,就不好處置她,就算是抓到了把柄,她嚷嚷起來,別人也會以為太夫人不慈。
不好處置她并不代表太夫人拿她沒有辦法,今天和孫淑婷商議的對策正好用在她身上,她貪得越多,以後遭受的懲罰只會更重。“既然她這麽熱心負責,餐具的事章媽媽你就不要管了,以後就全權交給李廚娘吧!”
章媽媽聽了有絲失望,沒想到最終的結果是把這部分的權力名正言順的交了出去。可太夫人的話章媽媽不能不聽,只好唯唯諾諾的應了。
太夫人知道章媽媽不高興,可沒有義務對她解釋原因,相信到了明天章媽媽就會高興起來。
章媽媽離開後,太夫人就把自己房裏的許媽媽叫來。
太夫人、孫淑婷、王媽媽、許媽媽商讨了半天,才把器具破損的正常比率定了下來。
孫淑婷留在太夫人的芷蘭院陪着用了晚飯,和孫淑湘說說笑笑的逗着太夫人開心,守着孫淑湘這個開心果,太夫人的心情的确好了很多。
這樣的好心情一直延續到晚上大太太帶着孩子們來給太夫人請安,和大家說話的時候太夫人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直到衆人都要離開的時候,太夫人才開口單獨留下大太太。除了孫淑婷,其他人都不知道太夫人要對大太太講什麽。
大太太走後,太夫人把丫鬟都打發下去,單留王媽媽在身邊說話。
太夫人輕輕的說道:“別說我不心疼大太太,可你看看她幹的都是什麽事,安插上的人都是不中用的,照這樣下去,咱們府早晚要敗在她手裏。”
這話說的就重了,王媽媽看着太夫人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忙勸慰說道:“大太太也只是一時識人不明,您多調教調教不就好了。再說了,大太太眼裏是容不下沙子的,知道了趙管事和張媽媽的事這不是比您還激動、氣憤。再說大太太管家這幾個月也沒出現什麽大的差錯,一時考慮不周也是有的。”
太夫人點點頭,大太太的努力她都看在眼裏,要是真不滿意大太太,太夫人也不會給大太太支招。“她想重用身邊的人,我沒意見,可她一定要把人選對了……既然當家作主就容不得她有一時半刻的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