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家裏客廳廚房淹了, 人沒事。”
“你幫我找個兩室一廳,錢多少沒關系,最好五層以上。”
……
下午兩點, 長平市龍井灣小區, 高盛亮疲憊的挂斷電話。
“老張那怎麽說?”徐秀彩在一旁問。
“最近房源緊,估計得一兩天。”
高盛亮今年四十七,王安區酒水銷售經理, 自龍夏發布中南酸雨預警,他就跟徐秀彩往家囤米囤面。他們見過雲餘降雨, 也做了充分準備。可當酸雨真正下了,他們才知道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多麽的渺小。
龍井灣地勢較低,現在小區一樓都被淹了。他們家保住了, 但地板牆紙全潮,家具家電也都不能用,只有電視還能吭哧吭哧的響響。
高盛亮剛才給好友打電話, 打算歸置好龍井灣的房子,去京河避難。
就在這閑聊中, 手機微訊響了一下, 高盛亮點擊——
【龍井灣物業:四月十八的物資到了…… @全體業主。】
“我去領物資。”高盛亮直接穿着外套出門。
他們預警前囤了大米蔬菜,現在家裏不缺吃的,但礦泉水早喝完了。
“早點回來。”徐秀彩囑咐。
高盛亮走出電梯口, 現在天氣陰陰沉沉的, 地面上雨水已經抽的差不多, 有不少居民都從樓道口出來。
“去領物資?”
Advertisement
“領點大米。”
……
居民們互不認識,但看着同一小區居民, 均感覺活着太不容易了。
龍井灣共有一千三百戶業主, 大家到達物業點時, 物業門口已經排了五只隊伍。高盛亮按照自家樓號,排在三號隊伍後。
“前兩天風大,把我家等窗戶都吹壞了。”
“我們是在一樓,十幾號那幾天,都是在高層樓道睡的。”
……
排隊居民交流前幾天的慘景,現在雨災過去了三天,但狂風驟雨仿佛歷歷在目。
高盛亮環顧四周發現,現在雖四月中旬,但因酸雨緣故,大家都穿的嚴嚴實實,交談間也戴着口罩。
三點二十,輪到高盛亮。
“這些。”工作人員整理好物資。
高盛亮看起物資清單——
礦泉水一箱。
方便面一箱。
長粒大米一袋。
紅薯粉條一袋。
“還有粉條?”
高盛亮十分好奇。他之前當過敬老志願者,像這樣的災情捐助,一般都以米面為主,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紅薯粉條。
“百盛農貿捐的,聽說進的風山粉條。”工作人員八卦道。
“風山?”高盛亮一愣。他不知道百盛農貿,但絕對聽過風山農場,原因無他:之前一個月的電視廣告太魔性了。
三分鐘,工作人員敲了敲表格:“簽字。”
“家裏有大米方便面。”
高盛亮沒領大米方便面,只搬了一箱礦泉水和紅薯粉條。
下午五點,高盛亮剛一進家門,就看見徐秀彩眼眶紅紅的。
“怎麽了?”高盛亮吓了一跳。
“剛才兒子打電話,他想回來,我沒讓他回。”兒子今年二十五,在京河做廣告員工作。自中南暴雨之前,就一直嚷嚷着回來。他們嫌暴雨危險,沒讓他回。
現在暴雨過去,兒子電視上看到王安區新聞,又想着回來。
高盛亮聽徐秀彩說完,想也不想道:“現在哪裏都是水,不用回來。”
他準備在京河找找房子,等房子确定了,就去京河逃難一段時間。
兩人聊了一會,高盛亮拎着東西進廚房。
半小時後,一道清香淡雅的氣味從廚房裏飄出來。
“什麽味兒?”徐秀彩使勁聞了兩下。
“粉條牛肉湯。”高盛亮端着一個小砂鍋出來。
粉條牛肉湯主要由粉條,牛肉,蝦米木耳等食材熬制,他在暴雨前凍了一塊醬牛肉,這次正好用上。
他盛出兩碗牛肉湯,又将之前準備熱好的燒餅拿出來。
徐秀彩喝了一口湯,直接誇贊:“好吃!”
面前牛肉湯清淡暖胃,正适合暴雨後的天氣。徐秀彩喝了兩口,接着夾起粉條。
粉條在碗裏是偏灰色的。但用筷子夾高,仿佛一條透明的水晶粗線。粗線在空氣中閃耀着光澤……
徐秀彩認真看完,接着開吃。
紅薯粉入口軟軟糯糯,它先是在口中化開,接着一股清淡的紅薯香氣充斥于唇槍中。徐秀彩之前還因為兒子電話難受,現在一吃,仿佛五髒六腑全被治愈了。
“這粉條好!”徐秀彩直接誇贊。她做了一輩子飯,還是第一次吃到這麽好吃的紅薯粉。
“你怎麽煮的?”徐秀彩好奇問。
“剛才物業領的。”
高盛亮也沒賣關子,直接把物資流程說了一遍。
高盛亮正準備科普風山農場的廣告事跡,只見徐秀彩找到紅薯袋:“風山農場啊。”
她是忠實的《龍夏聯播》觀衆。之前風山面粉登陸《龍夏聯播》,她以為是一個砸錢品牌,沒有太關注。等風山面粉的廣告越來越多,她才發現市面上已經沒有賣了。
“這糧食企業,絕對是靠實力!”徐秀彩将粉條湯喝完,大肆誇贊。
她之前以為,風山面粉再好吃也好吃不到哪去,但現在有紅薯粉襯托,她越來越後悔之前沒囤風山面粉了……
就在這雜七雜八的閑聊中,兩人打開電視。
現在正好《龍夏聯播》。今天的《龍夏聯播》共有三條內容——
1,中南地區恢複航空交通,高鐵高速将在一個月內陸續開通。
2,龍夏糧倉儲備豐富,加上三四月份搶收搶摘,糧食蔬菜近三個月內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
3,龍夏農研所研究出衆志002紅薯。經農研所數據分析,衆志002抗災抗腐蝕性強,等種子量産,可以在全國範圍種植,預計畝産1W斤。
……
徐秀彩和高盛亮将目光放在第三條。
紅薯是龍夏最有名的糧食作物之一,別說畝産一萬,早在五六年前,龍東龍北就出現過畝産一萬五的産量。
紅薯畝産一萬不稀奇,但現在全境酸雨,根據電視新聞,雲餘兩地已經出現農作物壞死,土地肥力流失的現象。土地流失已經是不争的現實,這也是全國恐慌的原因之一。
而現在畝産一萬,全國範圍種植,這絕對是災難中最好的新聞!
就在這恍恍惚惚中,房間門鈴想起。
徐秀彩放下筷子開門。
“媽。”一個高瘦青年拎着大包小包,正風塵撲撲的站在門口。
青年衣服和鞋子上都是泥土,但眼中是藏不住的喜悅。
徐秀彩愣了一下,連忙幫着拎行李:“你怎麽回來了?不是不讓回來。”
“我把工作辭了,咱們這重災區,我不放心……”
青年脫下外套。打量四周環境:他們家住二樓,此時地板全是被酸雨泡過的痕跡,牆皮脫落,鞋架上是一排排泥濘的鞋子……
這裏是自己生活二十五年的地方,要比記憶中的更加蕭條。
“唉,你爸正聯系人去京河,本來不想讓你擔心,沒想到就這麽岔開了。”徐秀彩去廚房裏盛湯,十分心疼兒子風塵仆仆的一路。
青年換好鞋,看向高盛亮:“爸。”
“怎麽回來的?”
“手機找的網約車,師傅正好運輸物資,我就跟着過來的。”
這只是短短一句話,但京河到長平市一千二百公裏,他完全能先想象兒子這一路的艱辛。
“還回不回?”
“我報了中南志願者,暫時不回了。”
現在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中南支援。他作為土生土長的長平人,沒道理呆在安全區裏。
“好,好!”
高盛亮拍着兒子,又是心疼又是自豪。
這時手機響起,高盛亮接聽——
“我在五環找了套房,兩室一廳,房子幹淨,月租七千六……”這是朋友老張打來的。
高盛亮想了想,不好意思的拒絕:“抱歉,暫時不去了。”
“怎麽了?”
“兒子回來了。”
高盛亮看着二十年的老小區,突然感覺,還是家裏好。
“好了。”
這時徐秀彩盛好粉條湯。
“真香!”
高個青年湊了過去,他漂泊在外,最懷念家裏的味道。
……
“成功了?”
“成功了……”
就在高盛亮其樂融融的同時,風山農場內,劉文勝認真看着面前田地。這是一塊特殊的紅薯地,紅薯地雖沒有系統紅薯枝繁葉茂,但每一棵都是農場工作人員精心培育。
劉文勝想起三天前,當時他正和秦雲整理紅薯工廠,一個科研人員興沖沖的跑來。
經過近三個月研究,紅薯研究院将農場紅薯和龍夏煙薯雜交,終于研究出紅薯品種的雜交種子。
紅薯雜交要比小麥雜交簡單,這是農場自龍風001後,農場研究的第二種雜交糧食作物。
鑒于之前災情,龍夏研究院及農場一致命名為:衆志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