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對策
=================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蘇洵絲毫沒有掩飾自己話語中濃烈殺意的意思。
這種尖銳而危險的氣場與小皇帝往日溫和的模樣分外不同,令整個房間內的人紛紛側目。
蘇洵深吸一口氣:“朕會收購他們田間的産出,國庫中的絲綢、布匹、白銀都可用于交換,甚至朕可以打欠條。”
“務必,要讓各氏族種上足夠多的雜糧應急。”
欠條……雖然氣氛有些不對,但蕭不聞還是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在說出“欠條”二字後,小皇帝之前那副威嚴天子風瞬間蕩然無存。
哪有皇帝給臣子打欠條的?陛下又在孩子氣了。
他沒注意到,剛剛的自己在聽到蘇洵那番話後連呼吸都停了一瞬間。那一瞬間,他感覺站在自己身邊的是一個高坐着俯瞰萬民的皇帝,是一個殺伐果斷心中無情的人君。
他下意識地排斥着這個變化,他不想要一個高高在上,稱孤道寡的小皇帝。
看着眼前稚嫩的帝王一步步成長,最終成為坐擁天下的一代明君,而自己也将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掌握權力,滿足日益膨脹的野心。這本是蕭不聞為自己規劃好的路線,但在那一瞬間,他竟然突然開始排斥起這個未來。
他究竟想要什麽,這個問題一出現,蕭不聞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居然是小皇帝在寝宮時那安靜美好的睡顏;是小皇帝放心地被自己抱在懷中朝他讨要零食的模樣;是小皇帝在沒人的時候沒坐姿地趴在椅子上,像是貓兒一樣眯起眼睛發出的滿足呻|吟。
這個亵渎的畫面與恐懼一同出現在他的腦中,幾乎立刻便被他強行壓下,但那恐懼消散後,随之而來的是難以言喻的湧動的興奮。
他想要這個,蕭不聞想道,他喜歡這個未來。他側過頭看向小皇帝,濃烈而晦暗的情緒在瞳孔中湧動,又被他極好的掩藏了起來,沒有驚動任何人。
蘇洵還不知道自己剛剛給衆人帶來的震撼有多大,他看向慕容澈:“此事,還要多仰賴丞相。”
世家慣會踩高捧低,蘇氏雖然是世家冊上排行第一的名字,但那是因為蘇是國姓。實際上,要不是老皇帝抓住了前朝末期混亂的局面組建了一支軍隊,并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實力并最終問鼎,蘇氏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寒門而已。在這個皇權并沒有後世那麽強盛、世家對皇帝并無多少尊重的情況下,很多氏族甚至會将皇室視為一個運氣不錯的暴發戶。
但慕容氏卻是綿延兩朝的大族,由他們在其中調停,會方便很多。
蘇洵想到這裏,心中有些愧疚。在這個不将百姓視為人的封建時代,他的所作所為必然會招來一場非議,他不在乎這一點,但此時卻不得不把慕容澈推到前面,讓他替他承受着一切。
慕容澈看着小皇帝那帶着幾分自責和愧疚的眼神,心也抽痛了一下。
若只是為了美名,陛下大可不理會可能到來的饑荒,而只是讨好世家便好。但小皇帝卻選擇了更為艱難的一條路,在災難來臨之際挺身而出,選擇和他的子民站在一起,為他們謀劃、為他們争取,甚至不惜冒着與世家作對、與整個時代的價值背道而馳的風險也要為他們搶來活命的口糧!
陛下可知,得罪了世家的您,得罪了這些口舌筆墨的世家的您,會遭受怎樣的抹黑?縱使耗費精力救活無數百姓,在史書上恐怕也難逃酷戾二字,被文人鄙夷。您的功績會被匆匆一筆帶過,而殺死那些違命的氏族則會被大書特書,成為您殘忍弑殺的證據!
小皇帝的眼睛漆黑而明亮,那一閃而過的愧疚就好像是他的錯覺,取而代之地是一往無前的勇氣與決心。
在這一瞬間慕容澈便明白了,蘇洵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世人的口舌又如何,為人君者豈能為這些沽名釣譽之徒所困,陛下他在乎的是那沉默着的萬民,是被視為卑賤的百姓!
他伸手握住小皇帝有些發涼的手:“臣會為陛下辦好這一切的。”
蘇洵點點頭:“朕命人建造了幾類改良的水車,在皇莊處已經率先适用過一段時間,效果都不錯。水車的圖紙朕已經命人整理了,若是能将其推廣到各地,一些靠近水源的田地也能活過這場旱災。”
禹朝位于北方,本就降水不多,所以能第一時間發現不對勁。但其餘的幾個國家也開始縮減糧食出口,怕是也發現了點什麽。他們現在就是在和老天、敵國搶時間,誰能在災難徹底降臨之前做最多的準備,誰更能抵抗風險更能熬,誰就能在這場危機中活下去。
蘇洵捏了捏鼻梁:“這件事明日早朝時我會再提,無論是選派人手還是制訂章程都要盡快。書冊紙質化和新圖書館建立的事情先放一放,當今禹朝最重要的就是扛過這場災難。”
“除此之外,亦可推行滴灌技術。”相較于傳統灌溉方式,滴灌能節約更多的水源,此時沒有塑料,沒辦法複原後世的滴灌技術,但利用多層麻布照樣可以獲得相差不大的結果。
看着衆人茫然的眼神,蘇洵嘆了口氣,此時也顧不得自己的異狀會不會被發現了,反正屋裏的人都是人精,還有清河這個早就被長明燈劇透了的人,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具體操作辦法,朕回去會詳細寫下來。”
清河看着小皇帝,提醒道:“陛下,可要提前準備祭天?”
祭天?蘇洵愣了一下,是了,若今年真的要大旱,必然會引起恐慌。在這個愚昧的時代,一個聲勢浩大的祭祀能給人們的內心帶來極強的支撐。
他雖然不相信這個,認為在如此危急關頭去耗費人力物力祭天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也不得不考慮時代背景:“……先準備着吧。”
清河聽小皇帝的語氣,就知道他對此并不上心,但也沒說多什麽,只是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大概就先是這麽多,若有別的消息,諸位可随時進宮尋朕,你們都有出入宮門的腰牌。”他又看向慕容澈,“丞相的任務是重中之重,明日朕會先在朝會上提出,若有人反對,先以財帛或名聲為誘,若是還有人反對……”
蘇洵的語氣沉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冰冷的殺意:“丞相可調動城內禁軍。”
衆人神色一凝,慕容澈道:“臣遵旨。”
“最多到五月,就會出現流民,一方面安排人手赈災安民,另一方面,還要防止流民暴動,沖擊城池。命各州州牧提前做好安頓流民的準備,朕不希望聽到五月份時,哪地的流民暴動奪取了城鎮。”蘇洵冷笑一聲,“要真是有哪州州牧自覺沒這個本事安撫民衆,那就讓他們自己和朕說,朕收了他們的土地,正好發給百姓,相信也能讓一州渡過難關。”
“大概先這麽多。”小皇帝深吸一口氣,眼神從衆人面上緩緩掃過,“能不能帶領百姓挨過幹旱,明年有多少人口幸存,就都仰賴朕與諸位的努力了。”
【作者有話說:今天應該還能有一章,大家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