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白錦從繡橘口中得到迎春的回話,第一反應是這姑娘雖然懦弱不争,卻并不糊塗,而且純善,甚至還擔心給白錦惹下麻煩,态度十分消極。
“告訴你們姑娘,不用怕,嫁就嫁吧。”
最終,白錦摩挲着茶杯,輕輕嘆了口氣,她萬萬沒想到,在他詳細分析了孫紹祖的為人後,迎春居然還是選擇聽從父親的安排,嫁給孫紹祖。
是她想得太簡單了,漏算了人心,也過于自以為是了,并沒有完全站在迎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孫紹祖為人暴躁好色,站在她的角度看,自然不是良配,但迎春并沒有往心裏去,為什麽?因為迎春所見到的男兒,賈府的那幾個爺們,幾乎都是這般德行,哪怕號稱幹淨如寶玉,男女情人都不斷,而如賈琏的好色無度,如賈珍不止好色,更是殘暴自私,對妻子兒女姊妹全無半點良心,多一個暴躁好色的孫紹祖,似乎也不是出奇的事情。
況且,以迎春的性情,哪怕現在告訴迎春這個人有家暴歷史,會傷她害她,她有勇氣去反抗嗎?怕是更得絕望認命了吧?
只一剎那,白錦就全盤想通了迎春的選擇。
迎春之所以不反對嫁給孫紹祖,是因為她并不知道這段姻緣于她而言是一條黃泉路。她的生活圈子太狹窄了,窄得只擁有那麽小小的一片天空,無論在那個家裏受過何樣的漠視冷待,到底也是平平安安養大了,她對父親或者說親情還是有一定憧憬和信任的,告訴她她父親給她選了個中山狼的夫婿,她會信嗎?即使她信了,會一點兒僥幸心理都沒有嗎?
而且迎春已經十七歲了,這個年代,十七歲的姑娘不但沒嫁人,連議親都沒有,簡直是世所罕見,和她同齡的姑娘,幾乎都已經嫁人,甚至有了孩子,她卻依然待字閨中——當宮裏的元妃有了身孕後,迎春之于賈府的價值便消失了,而府裏有這麽個“老”姑娘存在,既明晃晃地向外界展露了賈家的野心,又可能會惹得宮裏元妃的不快,所以,對于賈府來說,迎春也是他們急于擺脫的人。
在這種急不可耐的境況裏,迎春又哪裏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在迎春看來,好歹孫紹祖有家有業有官職,雖然曾經成過親,可也沒有留下孩子,光從外面條件看,并沒有任何失衡的地方。
反正都要嫁人,嫁給誰不都一樣?
司琪就不是很懂迎春的選擇,她雖然是迎春的心腹丫鬟,卻和迎春截然不同的性情,不然也不會幹出和情郎在大觀園裏私會的事兒,雖然眼光不怎麽樣,但行為可謂驚世駭俗,在她眼裏,迎春的選擇簡直是自尋死路!
“姑娘真是讓人着急,怎麽就那麽相信大老爺?這孫大爺,一看就不是好東西,姑娘那種性子,還不得被欺負死!”
這要換成她是迎春,肯定會把賈府上下鬧得天翻地覆,反正也不可能比現在處境更糟了,還不如豁出去,起碼還有改變婚姻的機會,一旦認了,那就完完全全沒有回頭路了。
私心裏,她真希望自家姑娘能向三姑娘探春學一學,理智上,她是很明白當初姑娘沒辦法為她說話,任她被攆出大觀園的苦衷,但情感上,她未嘗不羨慕探春的丫鬟,跟着那個主子,哪怕同樣是庶女,可願意盡力護着底下人,就教人心暖!
“她也不是相信賈大老爺,只是不得不信罷了。”
不然呢?反抗父權?以賈赦的混賬性子,迎春敢反抗他,他就敢把迎春弄死,幾棒子下去,連賈琏都受不住,迎春能活得下來?在這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頭,誰又會為迎春出頭,誰又能為迎春出頭?連賈母都阻止不了,死在父權的施威中,死了也白死。
既然迎春決定聽從父親的安排嫁給孫紹祖,那白錦的計劃就要重新安排了,她現在的勢力雖然不顯山露水,但比起初來乍到的孫紹祖,那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不過數日,孫紹祖新置辦的宅子裏,除了他從老家帶來的奴婢,就都換成了白錦安排的人,小五也混進去當了個管門房車馬的小管事。
這時候的賈母,在賈家的掌控力尚未喪失,她一聲令下,張觀主又全力支持,一場熱熱鬧鬧的法事很快便在榮國府內舉辦,那幫小戲子早已分給了大觀園的各個主子,梨香院重新收拾起來倒也不費事。
白錦身為首徒,這回自然也在現場,因是給老國公舉辦法事,賈府的兒孫各個在場,便是姑娘們,也都戴着帷帽出現在梨香院。
尋了個間隙,白錦把自己的安排告訴了迎春。
待賈府忙完了法事,迎春的親事也提上了日程,那所謂的五千兩銀子,白錦讓人留意了,才知道居然是孫紹祖跟古玩店的掌櫃合謀,給賈赦下的套,“借”給了賈赦五千兩,激得賈赦寫下借條,轉頭後又假惺惺地說是送給賈赦請他幫忙跑官的抛費,好的壞的黑的白的都被他一個人說盡了,借條卻攥在他手裏。
這男人夠鑽營夠膽大,十足十的小人,賈赦也夠糊塗夠冷酷,或者是不把孫紹祖這種“小人物”放在眼裏,誰知就被坑了一把,兩人不以為恥,反而狼狽為奸,把清清白白的姑娘填了進去。
迎春出嫁那日,嫁妝是寒酸的十八擡,除卻大件的家具都是從庫房裏掏出來重新上漆,還算值錢外,其餘如陪嫁的首飾頭面,衣料被面,珍玩古件,書籍畫本,都是她平時用的東西,在被奶嬷嬷這麽多年半偷半搶之後,早已不剩什麽了,好在箱底壓了賈母給她的一千兩,多少是一份安慰。
對于她出門子,榮府上下熱鬧有限,除了繡橘,其餘藕香榭的丫鬟們都是想盡了辦法調往其他處所,那個貪了迎春無數金銀首飾的奶嬷嬷,更是“病倒在家”,不能伺候自家主子出門子,最後王熙鳳不得不從剛買的一幹小丫頭裏,挑了兩個,再搭一個梨香院裏解散還俗出來的美貌小戲子,和繡橘一起配成了四個陪嫁丫頭。
有這能唱會跳的漂亮丫頭在手,就不知道迎春懂不懂得拿來籠絡姑爺了。
這局面,王熙鳳都忍不住感嘆了,要是司琪沒有被攆走,說不定有司琪這潑貨陪嫁,二姑娘将來到孫家的日子也好過些,如今這主仆都是一群軟蛋,個個提不起來,但願孫姑爺是個有良心的,不然……
王熙鳳不知道這婚事不妥嗎?她當然知道,但她和迎春交情一般,又何必為了迎春而得罪大老爺呢?這場婚事辦下來,她辛辛苦苦忙前忙後,一枚銅板都沒往自己腰包裝,就算是給迎春面子了。
王熙鳳卻不知道,她感嘆惋惜的司琪,在迎春的送親隊伍快到孫家時,不動聲色就和隊伍裏的一個小丫頭調換了,和繡橘兩人一左一右跟着花轎,大大方方地邁進了孫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