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到後衙,宋伯雪讓人把紅薯都搬進自己的院子後,還沒來得及坐下歇一歇,宋氏就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
“你個小沒良心的,跑出去那麽久才回來,還送了尊大神回來,老娘真是受夠了。”
宋伯雪知道那尊大神是指江梵音的爹爹,江知府。
她的神色微微一僵,走過去貼心的給宋氏捏着肩膀:“娘快說說,江伯父在這裏住得還習慣嗎?”
怎麽把這茬給忘了。
一想起要見岳父,宋伯雪心裏還有一絲緊張,希望江知府是個好相處的,不然…不然她就躲遠遠的。
宋氏一提起江知府就氣:“那個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好着呢,吃香的喝辣的,這不才聽到你回來,就打發我來過來找你,說是讓你去拜見一下他這個岳父大人,我呸,咱們就不去,氣死他。”
“娘,您辛苦啦,等江姐姐回來就好啦,我們現在一起去看看江伯父,一會還有事要你幫忙。”宋伯雪推着宋氏往院子外走,她今天還有好多事要忙。
不過,先去拜見一下江知府也是應該的,畢竟他是江梵音的爹爹。
宋氏拍了一下宋伯雪的手,沒好氣道:“行了,就會哄我,正好給那老頑固送早飯,哪天老娘非要餓死他完事,一個個的不省心。”
等到宋伯雪見了江知府,看到他和宋氏是怎麽相處的之後,才明白宋氏的怨念從何而來。
只見宋氏提着食盒往桌子上一放,語氣不耐道:“今天加了道湯,這頓飯二兩銀子。”
江知府臉上沒有什麽表情,觑了一眼宋伯雪,便熟練的拿出銀子往桌上一放,從容不迫的打開食盒開始用飯。
宋伯雪拿眼神去看宋氏,這是什麽情況,吃頓飯怎麽還收起銀子來了?
還收這麽貴!
宋氏呵呵笑笑:“江知府說他不食嗟來之食,一日三餐随我們開錢,這瘦死的駱駝就是比馬大,人家有錢。”
Advertisement
“那這衣服…”
宋伯雪眼神古怪,因為江知府穿的衣服并不合身,看着有些短小了,穿在他本就偏瘦的身上,越發顯得瘦骨嶙峋。
宋氏一本正經道:“老娘我又不知道他穿多大的尺寸,既然說好了拿錢辦事,錢是一定要收的,至于事能不能辦好,看天意。”
有錢不賺是傻子,況且還是江知府這個冥頑不靈的冤大頭。
左右将來是一家人,總不能讓外人把錢賺了去。
宋伯雪:“…”
她現在知道江梵音當時在馬車上給江知府塞了些什麽了,至少放了不少銀子,不然哪有底氣這麽揮霍。
江知府見宋伯雪叫了一聲伯父後便跟傻子一樣在這裏杵着,不由斂眉:“音兒在府城可好?”
“伯父放心,江姐姐一切都好。”
聽宋伯雪管自家女兒叫姐姐,江知府斂了斂眉,到底還是忍住了想說教的話。
他醒來就已經身在平川縣,依着對女兒的了解,果然在衣袋裏發現了銀票和書信。
信上解釋了前因後果,最後還有女兒的叮囑:爹爹,我與伯雪已有夫妻之實,女兒今生非他不嫁,還望爹爹好生在平川縣等待。
江知府想到這,看宋伯雪的眼神裏浮現幾分嫌棄,什麽好生等待,聽着就跟威脅似的,好好的女兒現在也知道胳膊肘往外拐了,都是這個小子哄的。
竟然還敢不成親就與女兒行夫妻之事,可恨,着實可恨。
心裏有了不滿,江知府的語氣就沖了些:“往後吃飯的銀子不交了,希望你是個好女婿。”
這母子倆都是小家子氣,眼裏只有金銀。
他說給錢,宋氏還真就敢收,還收那麽貴,不可理喻。
宋伯雪忙應下來:“是是,應當的,伯父您先吃飯,我和娘親還有事要忙,就不打擾了。”
她一邊說着,一邊扯着宋氏的胳膊往外走,生怕宋氏再說什麽不合時宜的話。
江知府看在眼裏,又搖頭嘆氣,這麽大的人了,還和娘親拉拉扯扯成何體統。
宋伯雪确實有事要忙,而且需要宋氏幫忙。
這一天,年輕的縣太爺并沒有上衙,而是在後衙的廚房裏忙碌了一整天。
次日一早,宋伯雪穿好官服,用木車推着一個爐子一樣的東西離開了衙門。
高之瀾跟在一旁,看得直皺眉:“你确定要穿成這樣去城門口接竹子?”
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宋伯雪毫不在意地挽了一把官服的青色衣袖,穩穩推着木車;“高小侯爺看好了,本官今天就讓你看看什麽叫廣告效應。”
廣而告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個性鮮明的內容,與衆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比如堂堂七品縣令賣紅薯。
“廣告效應?”高之瀾似懂非懂,心底突然就有了一些期待。
來到城門口,宋伯雪一身深青色的官服格外顯眼,有些百姓還朝着她下跪行禮。
宋伯雪揮揮手,示意大家起來:“今日不坐堂,大家不必多禮,本官是來做買賣的,大家若是賞臉,還請多多捧場。”
她戴着官帽,頭發整齊地梳在後面,嘴角微微笑着,眉目間意氣飛揚,讓本就清秀逼人的長相又平添了幾分少年英氣。
這麽年輕又好看的縣太爺,讓圍觀的百姓少了一些拘謹,湊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好奇縣太爺要做什麽買賣。
有些百姓摸了摸荷包,猶豫了一下沒有走開,就算買不起也看個熱鬧不是。
宋伯雪擺好自己昨天加急做好的鐵爐,輕輕掀開罩子,一股濃郁的紅薯香撲鼻而來。
衆人睜大了眼睛去看爐子裏面,盯着宋伯雪的動作。
宋伯雪拿出一個長長的木夾子,把爐子裏烤好的紅薯都夾出來,又把生的紅薯放進去繼續烤。
她看了眼衆人,笑道:“此物名喚紅薯,這種用火烤的做法顧名思義就叫烤紅薯,吃起來軟糯香甜,還能充饑,且價錢便宜,只賣兩文錢一個。”
這些野生紅薯的個頭太小,一個僅有拳頭大小,她特意挑選了一些個頭大的,均勻的,所以價格不能賣太高。
烤紅薯?兩文錢一個?也就是一個肉包子的錢。
衆人面面相觑,卻沒人貿然去做第一個。
“給我來一個嘗嘗。”高之瀾見狀,好心做了第一個嘗試者。
主要是宋伯雪太可恨,昨天試烤了那麽多,竟然一個都不讓她吃,非說提前吃了就沒有期待感了。
高之瀾心裏憤憤,不讓她吃就算了,可是人家母女兩個卻吃了個夠,到最後都打飽嗝了,真是氣死人。
她拿出兩文錢,伸手接過來一個紅薯。
宋伯雪還用不知從哪裏弄來的枯葉包着紅薯,以防燙手。
高之瀾想起昨天看到的場景,依樣畫葫蘆剝開一點皮,而後吹了吹,輕輕咬了一口。
圍觀的人眼巴巴的盯着她的動作,聞着那誘人的香味,已經有人忍不住在朝宋伯雪遞銅錢了。
“縣太爺,俺買一個。”
“縣太爺,給俺拿一個。”
“宋大人,再給我拿一個。”
不等高之瀾發表感言,一爐紅薯轉眼間就賣了個幹淨。
宋伯雪特意留了一個,看向城門口。
随着一陣鑼鼓聲響起,一尊華麗的轎辇在此時進了城,轎子後面跟了長長的一隊護衛,仆從若幹。
走在前面有人舉着旗子,上書:平遠公主。
隊伍停在宋伯雪面前,轎簾掀開,朱竹施施然地走下來,姿态優雅,妝容華貴。
與平日裏吊兒郎當的模樣判若兩人。
“此處為何聚集了這麽多人。”
“下官宋伯雪拜見公主殿下。”
“拜見公主殿下…”
随着宋伯雪的跪下,看呆的百姓連忙也都跪下行禮。
這可是公主殿下啊!
“免禮,這是何物,本宮為何從未見過?”朱竹忍不住看了眼高之瀾,才把視線落在了宋伯雪面前的鐵爐上,按照事先編排好的演下去。
“回公主,此物為烤爐,是用來烤紅薯的。”宋伯雪起身介紹,語氣恭謹。
“紅薯又是何物?”
“便是此物,乃平川縣兩大特産之一,公主可以嘗一下味道如何?”
朱竹看了一眼身旁的護衛,護衛便走上前去,小心用銀針紮過,又掰開試吃了一口,這才遞給朱竹。
朱竹端着臉,慢條斯理地吃了兩口,而後眼睛一亮。
艹,這就是那泥乎乎的紅疙瘩?
也太好吃了吧,好想一口都吃完,這個宋伯雪不地道啊,這個時候才給她吃。
朱竹心裏暗氣,勉強記起還有正事要辦,吃了兩口便忍痛停下:“味道尚可,宋大人說這是平川縣的兩大特産之一?不知平川縣另一特産是什麽?”
“松樹。”
“松樹?何意?”
宋伯雪氣定神閑地解釋道:“松樹常青,乃吉祥之樹,最宜栽種在先人的墓前,不僅能表達後人的思念的陪伴,還有長壽、福祿的寓意,可蔭及子孫後代,所以平川縣到處都種滿了松樹。”
這是她一早就編好的,也是去府城前拜托高之瀾號召百姓種松樹的原因,平川縣到處都是松樹也是事實。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随處可見的松樹在外面卻不常見,還是個空白的市場,所以只需要包裝一下,便有可能成為商機。
朱竹聽完配合地點頭:“原來如此,本宮游玩天下,還是第一次聽聞這種說法,既如此,本宮便在平川縣逗留些時日,也好帶一些紅薯和松樹苗回京。”
宋伯雪故作為難道:“按理說孝敬公主是應該的,但這紅薯和松樹都是平川縣百姓辛苦勞作的成果,下官…”
朱竹淡淡道:“宋大人多慮了,本宮從不占百姓的便宜。”
說罷,她又看了眼身旁的侍衛。
侍衛會意,把事先兌好的現銀擡出來,一個大大的木箱。
箱子打開,露出一排排整齊的銀錠。
圍觀的百姓齊齊抽了一口冷氣,這麽多銀子,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場面啊。
宋伯雪擡手示意衙役把箱子擡回縣衙:“下官替平川縣百姓謝過公主殿下。”
她帶着百姓又齊齊跪下。
“免禮,這些只是定金,本宮乏了,宋大人自行安排便可。”
朱竹朝着高之瀾使了個眼色,高之瀾便跟在她身旁,一行人先一步回了縣衙。
直到隊伍遠去,宋伯雪才站起來,佯裝苦惱道:“本官這次可攤上大事了,大話說出去了,松樹倒還好辦辦,可這紅薯空有種子卻無人種植,萬一公主怪罪可怎麽辦?”
人群中,事先安排好的衙役,打扮普通,往前擠了擠道:“大人,這紅薯怎麽種,俺們能種嗎?”
宋伯雪眉毛一挑,面色欣喜道:“當然可以,紅薯種子免費領種,大家也不用擔心種了賣不出去,畢竟公主連定金都付了,若是種得多,就連這烤爐也免費提供,再不濟本官保證縣衙全都包了,大家盡可放心栽種。”
此話一出,百姓嘩然,還有這天大的好事!
宋伯雪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有意者可在李秀才這裏登記了解,縣衙也會在今日往各村鎮派發公文,本官決定了,咱們平川縣的兩大特産就是這松樹和紅薯,衆位有沒有信心陪本官一起把方才說的大話一起圓回來,把這兩大特産坐實。”
廣而告之的最終目的,誘導參與。
百姓一聽能免費領種,縣太爺還包買賣,公主又付了定金,那可是公主啊。
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幹了。
“有信心。”聲音洪亮,高亢。
宋伯雪揚眉一笑,搞定,接下來就是擴大外需,而這一點,她很擅長。
回到縣衙,她便命人把銀子還給朱竹。
哪知朱竹拒絕了:“本宮言出必行,這就是定金,宋大人可要好好準備,到時候就連京城也知道你們平川縣的兩大特産了。”
宋伯雪笑笑,領了朱竹的好意:“好,本官代平川縣百姓謝平遠公主。”
--------------------
作者有話要說:
宋伯雪:本官要搞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