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上
三人直從中午殺到旁晚,都戰的力乏,漸漸的錢牧雲有些抵擋不住,候仁傑流星錘,一招流星趕月,錢牧雲剛用劍撥開,候禮傑拐子馬緊跟着一招鐵拐李獨步下雲梯,逼的錢牧雲連連後退,看看實難将他二人制服,只得将劍左右蕩開,施展輕功跳出數丈開外,這三莊主候禮傑,綽號飛天猿,輕功十分了得,跟着一縱身形,便追了過來,錢牧雲回身兩顆鐵蓮子直射候禮傑,候禮傑早望見,他右手揮了一下,知道是暗器,趕忙向右避開,就這麽一耽擱,錢牧雲急起幾個縱身,走的無影無蹤,話說這錢牧雲,心裏暗道:如今得罪了五環嶺三傑莊,家人都在他們手裏,難道自己真要去給那候義傑償命,當時本是誤殺,為今之計也只有上華山找師傅了。所以這才連夜上華山來,道童先讓錢牧雲在屋裏等着,去後院把趙雲端叫了出來,師徒兩人見了面,趙雲端聽了錢牧雲的說話,沉吟半晌:“待我去禀過你師祖,若是他允許時,我自和你下山去。”
趙雲端命童兒搬來些茶飯給他吃了,接着進到後院,輕輕敲了敲門,此時掌門,七星劍,李步雲正在打坐,聽見外面敲門聲:“誰!”
“師傅!我是雲端徒兒。”
“進來吧!”說完,李步雲深吸了一口氣,将內氣收了。這幾日,他正将混元一氣功練至十層,以達化境。這混元一氣功練自化境之後,能摘葉飛花,透穿重甲,更配以北鬥七星劍法,可用劍氣殺人于百步之外。
趙雲端進到屋裏,深深施禮畢,垂手站立,:“師傅!徒兒有事需要下山去。過幾日便回來。”
李步雲聽趙雲端說要下山去,十分驚訝:“你下山去幹什麽,不好好在山上練劍?”
“禀師傅,小徒收了個俗家弟子,這!您老人家,是知道的,他開了個镖局,日前在路上遇見一群響馬。”
李步雲聽他說到響馬,罵道:“我華山派弟子,還打不過幾個響馬,真是丢人,死了也活該。”
趙雲端解釋道:“響馬倒是被殺掉了,單單跑了一個。”
“怎麽!跑了的響馬回來報仇了?”李步雲疑惑的問道
“也不是,卻是那五環嶺三傑莊的二莊主,江湖上稱做老蒼猿,候義傑,正從汴京回來,不合臉上戴了個面紗,被誤當成響馬,讓你的徒孫,誤殺了。”
“怎麽不問明白在動手,這五環嶺三傑莊,也是武林世家,朋友,弟子衆多。惹了他們,豈不是捅了個馬蜂窩。”李步雲埋怨道
“現在這大莊主候仁傑,并那三莊主候禮傑,帶了些弟子,把你徒孫,錢牧雲的家人都給綁了,必要錢牧雲去償命。如今錢牧雲沒的辦法,上山來要我去幫忙。所以我打算下山去,将事情說清楚了。”趙雲端低頭垂手畢恭畢敬的站在門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李步雲聽了,卻沒說話,沉吟了一會:“你不能去,這是咋們華山派理虧,若是你下山去,必定跟他兩兄弟殺起來。若是你把他兩兄弟殺了,江湖上都道是咱們華山派亂殺無辜。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你去把何洋海叫進來,你就不要管了。下去吧。”趙雲端本想在說幾句,可是見師父如此說,只得退出房來,将門帶過來關好了,向南順着小道,走到門前,過了石階,走到七師弟門口,敲了敲門,叫了一聲:“七師弟在嗎?”
此時何洋海正在屋裏看書,聽見是三師哥的聲音,笑着起身答道:“喲!三師哥,這麽晚了有什麽事嗎?”一邊說話,走到門口将門開了,把趙雲端讓進屋裏,趙雲端一進屋,自己就在右手邊椅子上坐了,嘆了一口氣:“哎!我那不争氣的徒弟,錢牧雲惹禍了。”
何洋海去茶壺裏倒了一杯茶來遞給趙雲端,吃驚的問道:“哦,他惹了什麽禍。”
Advertisement
“五環嶺三傑莊,二莊主,老蒼猿,候義傑被他給打死了。”
何洋海驚奇的問道:“卻是所為何事?”趙雲端将整個事情又講了一遍,直說的嘴幹舌燥。“師傅讓我來叫你去他房間。還說這件事叫我不要管了。”
“既然是師傅叫我去,必有什麽吩咐,師哥稍等,我去去就來。”何洋海一路來到後院,敲了敲門,李步雲把何洋海叫進屋裏,吩咐道:“如今這錢牧雲誤殺了,三傑莊,二莊主候義傑。大莊主候仁傑帶着三莊主候禮傑前來索命,此事還需要找個中人出來調停,你向來頗有主見,卻是找什麽人來調停能完了這一段公案。”
何洋海道:“徒兒曾聽說三傑莊,與少林,素有往裏。不若師傅寫一封書信,我帶去少林,讓少林和尚來做這個中人。”
李步雲道:“如此甚好,我與少林羅漢堂慧空法師,交厚,我這就給他寫封書。你明日便啓辰去少林。”
且不說何洋海自去少林送信。王石一連在華山派,呆了三天,看着華山派第三代弟子衆多,武藝平平,自己若是也投在門下,頂多也就是個三代弟子,怎麽能學得絕技,遂拜辭出了山門,一徑下了華山,去客棧裏取了棗紅馬,王石前日上山的時候,因這華山路險山陡便将棗紅馬寄養在客棧之中。此時取了棗紅馬,迤逦徑投江西信州貴溪縣來,在路曉行夜住,将及一月餘,時以,農歷三月初,沿途桃花紅豔,梨花耀目,和風吹來雖然有些寒意,卻也撲鼻清香,看不盡春光,這一日天晚到得貴溪縣城,就在城南門,邊上客棧裏宿了,第二日吃過早飯,向店小二打聽得,清楚龍虎山路徑,算還了房錢,騎馬出了城門,往西直走了二十裏地,到了龍虎山下。
遙望遠山真是峰巒疊翠,溪流環繞,山林間奇花異草,路旁嫩柳随風。正好天色晴明,一輪日頭曬得暖洋洋的,王石騎着馬,上走,過了幾處山村,取路直往山上來。剛沒走多遠,一個砍柴的樵夫挑着一擔枯枝,往下走,看見王石騎馬上山,将一個木杵來撐着扁擔,停住喊道:“這位公子可是要上山去。”
王石擡頭看這樵夫,身長六尺,穿着一件短褂子,一把亂發胡亂挽在頭上,戴了一頂破布巾,将一件棉襖脫下來挂在擔子上,四十多歲年紀,茶色面皮,正在喊。王石回答道:“啊!我正要上山去呢。”
樵夫道:“去不得,這山中多蛇蟲虎豹。前些時候還有客人被老虎咬死了。我們砍柴,都只是在近山胡亂将就砍些。”
王石又問道:“聽說這山中,有隐士高人居住,可有此事?”
樵夫道:“有到是有,無緣難得見到,據說這龍虎山腹地之中,有一個洞,喚作,靈虛洞,洞中住着一個老道,道號叫做靈虛子,那可是活神仙,能降龍伏虎,騰雲駕霧。端的了不得。”
王石笑道:“不知老哥,可曾見過此人。”
樵夫道:“我還是聽別人這麽說,誰曾真見過。龍虎山,方圓數百裏,誰知道,那什麽靈虛洞在何處!”
王石雖然心裏也有些懼怕虎豹,告辭了樵夫,一徑往山上行去,越往山上走,兩邊的松樹長的越粗,掩映得林間終年不見日光,陰森可怖。直向山上走了半日,看看紅日西沉,焦急起來,催馬前趕,行了三裏多路,見一道觀,甚是雄偉壯麗,王石驚嘆道:“好大一處殿宇!”只見樓閣層層疊疊,房屋一間挨着一間,粗略一計,不下百間。策馬來到門前,只見左邊立着一個石雕天丁力士,右邊一尊護法金剛,龇牙咧嘴,貌甚兇惡!,王石扳鞍下馬,走到門前叩門,出來一黃發道人,王石躬身施禮,:“小生,路途至此,天晚,欲在貴觀,借宿一夜,還乞容留。”
道士打稽首:“無量天尊!,施主裏邊請。”黃發道人将王石讓進觀裏,安排在客房宿了,吃過晚飯,王石思量無事,便出房閑走,一路望着大殿行去,只見觀中道士衆多,來來往往,或在打坐參禪,或在,掃塵除垢,正殿上一字排開,塑着三尊神仙,正是那三清祖師,卻是那三清?全稱名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分為,玉清,上清,太清。這三清本是三境,由三位道教神仙各居其一,玉清居:元始天尊,上清居:靈寶天尊,太清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此之謂三清也!
三清神像左邊塑了一尊,天丁力士,右邊兩尊玉女金童,王石都來作揖拜過,繼續往後走,又見紫薇大帝,真武大帝的塑像,腳踏着一只烏龜,手裏捏着一只蛇,樣子甚是兇惡。王石都參拜了一番,在殿上閑走了會兒,回房去休息了。第二日吃了早飯辭了道衆,一路望山上走,擡頭看那山時卻是直侵霄漢,窮目不見頂。一路順着山路爬坡轉嶺,行得山高了,彌漫起白茫茫霧氣,猶如身在雲海中,行了半日,日将近午,走到一山垭口,荒僻無路,王石從馬上下來,把馬牽去林中吃些青草,環顧群山:
怪石橫生山頂盤,懸崖峭壁無路還。
古木參天藤蘿繞,擾擾荊棘掩蒼猿。
環顧四周實在無路可以再往前走,心裏暗思:這靈虛洞卻在何處!只得作罷!将馬喂得飽了,看看日頭已經到了未牌時候,肚中又饑,翻身上馬,循着來時舊路,迤逦往山下行,走到黃昏時候,複回道觀中宿了一夜。第二日辭了道士,出了山門。入得貴溪縣城中住下,躊躇不知往何處去,在店裏一連住了數天,這天早晨吃過早飯,久靜思動,便獨自一人信步往城中街上閑逛,走了裏多路,來到城南正街,人來人往,好生鬧熱,猛聽的前面呼喝之聲,周回圍住一大圈人,在哪裏指指點點。正不知何事,王石擠過去分開衆人,探着頭打一望時,原是三個和尚,在圈子裏表演功夫,賣藝。一個胖大白面和尚,将一根紅纓槍,槍尖對着咽喉,将末端抵住牆角,身子用力往前抵住,直到把紅纓槍木頭槍杆逼的彎了,繼續向前用力,直到槍杆折斷,周圍看的人一陣陣喝彩,接着旁邊一個體型瘦削的漢子,演練了一套拳法,站到一根板凳上翻筋鬥,一個稍年輕些的和尚,雙手抱拳作了個羅圈揖:“各位大哥,大姐,大叔大嬸。俺們是河南少林寺的和尚,初到貴地,有錢的捧個錢場,莫錢的捧個人場。接下來我師兄給大家表演,鐵頭功。”那個胖大和尚,那起一塊早就準備好的大石頭,将來頂在頭上,旁邊身材瘦削的和尚舉起鐵錘,猛砸在上面,将他頭頂的石頭砸成兩截。年輕的和尚便捧着一個大盤子,來向圍觀的人讨錢,有給兩個銅板的,有給一個的,也有扭頭就走了的,王石掏出一兩碎銀子丢在盤子裏。看了一會兒,便回店裏去了,心裏想着,剛才這幾個和尚說是少林寺的,我何不去少林寺看看,早就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說不定能有奇遇也不一定呢。第二天收拾行李,打好了包袱,算還了店錢,一路向河南嵩山而進。此時雖然已經是三月天氣,快交四月了,可是一入河南地界,陣陣寒風刺骨,在路行了幾日,又下起一場大雪來,王石便就在客棧住了。過了三日,天氣晴明,迤逦往嵩山而進。王石因這河南人說話聽不懂,凡事問路,都要耽擱很大一段時間。将及半月,走到嵩山腳下。在客棧裏歇了一日,第二天徑上得山來,在山上游覽了一天,也沒摸着個什麽門路,旁晚時候下山來,周圍的武館來兜攬。王石也不理人,見沒什麽情趣,思量這一路走來,四處游蕩,心裏有些疲乏了,不如回家去,或許可以說服圓慧禪師收自己做個徒弟。想到這裏,第二天一大早算還了店錢起身往川中去。
話說王石在路行了半月有餘,這一日中午走到襄陽地界,騎在馬上看日頭已經當午了,曬的人懶洋洋的,正思量找個村酒店,吃了午飯在行,突然遠遠聽見哭聲,循着聲音看過去。
但見官道旁邊一陌稻田,此時剛栽下了秧苗,田裏清黃一片,在大片稻田中間,有一叢叢竹林,竹林掩映中,三間青磚大瓦房,南北而立,正房的後面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比前面正房稍微矮一些。在竹林旁邊有一塊曬谷場。王石聽這哭聲正是從那竹林中的房子裏傳出來的,便策馬循着哭聲一路行到竹林中,到了房門口,王石從馬上下來,将馬缰繩綁在一顆榕樹枝丫上。走到門口看時,一個中年男子四歲模樣,颌下有三縷青須,身穿一領青布長衫,手裏抱着一個小女孩,大概十多歲的模樣,身材瘦削,可卻長着一張圓圓的臉。肌膚白皙勝雪。雙目緊逼。面色有些發青。旁邊一個三十歲模樣的婦人,正蹲在旁邊握着小女孩的手嚎啕大哭,二人只顧抱着小女孩哭,王石走到面前,也沒有發覺。王石見他二人哭的傷心,仔細看這女孩面有病容,抱拳躬身施禮:“小生也學得些岐黃之術,可否讓小生為這小女孩把把脈。”
正抱着小女孩哭得肝腸寸斷的中年男子,聽見王石說話,擡頭起來,忍住悲痛:“眼看已經沒了呼吸,多半是沒的救了。”旁邊的婦女聽了,忙央求王石道:“還請公子救救我家女兒。”
王石蹲下身來,抓住小女孩手碗,仔細一扣脈,但見,脈搏時有時無,乃問道:“如此多久了。”
中年男子帶着哭腔道:“起先感了些風寒,請郎中來看過,吃了半個月藥,昨天旁晚便說起胡話來,神志恍惚,今天早上,就昏迷不醒,叫郎中來看,只說叫家裏準備後事,到中午的時候,就斷了氣。老夫半生,只得此女,視如掌中寶,心頭肉,沒想到皇天如此絕情,将她來奪走。”說完又大哭起來。
王石聽了他的敘述,想起以前老師曾經描述過一種病,名叫屍闕,和這症狀極其相似。聽趙老師講過,治療此症,需以艾條,溫和炙烤,百會穴,神闕穴,湧泉穴,每個穴位炙烤半柱香。病人就會醒過來,在合以,溫補去寒之藥,以桂枝湯,緩緩養之,月餘其病方可痊愈。
王石道:“孩子還沒死,有救,速去準備些艾條來。”
中年男子道:“哪裏去找艾條,一時之間卻沒有籌措處。”王石猛然看見門口窗臺上有些陳艾,原來此地風俗,每年的端午節,便要采些艾草和菖蒲,插在門口,以驅邪。王石笑道:“那不就是現成的幹艾葉嗎”此艾葉正是去年端午節時,采來插在門邊的,今年的端午節還沒來。故有這幹艾,王石走去将幹艾葉搗碎,讨了些黃紙,來裹了。做成艾條,找準穴位如法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