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遇見她之後,他開始想有一……
“他入行十多年, 還沒到三十五歲就走了。”
“你爸爸離開的時候,你多大呀?”關素舒圈住了徐周衍的手腕。
“我父母結婚晚,我那個時候還不到六歲。”他說起家庭往事, 語氣還算平靜。
關素舒調整了一下姿勢, 躺在他身邊問:“那你爸爸是因為什麽離開的?”
她一直不太敢問他這個問題,怕提到他的傷心事,今天他主動提了, 她也就順勢問了。
徐周衍看着她,問:“會市十幾年前有一樁連環殺人案,你聽說過嗎?”
關素舒脫口而出, “七一二事件?”
“對。”
關素舒還真聽說過, 或者說幾乎每個會市的本地人都知道這個案子。
但徐周衍告訴她的這個故事, 比她知道的更完整。
七一二事件, 發生在2003年7月12日,一個中學響應國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號召,組織了暑期體能訓練營, 出發點是好的, 可卻讓孩子們遇上了惡魔。
7月12日,這一天也是暑期訓練營開始的第十二天, 學校組織了拉練, 結束後卻發現有七名同學失蹤了。
起初以為是這七個同學迷了路,學校校領導和老師們滿山遍野找人, 找了一天一夜無果後, 學校不得不報警。
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全力搜救,最後是警犬在一個小山澗發現了這七個同學的屍體。
因是夏天,又經水流沖泡,屍體不同程度地呈現出腐敗巨人觀現象, 連民警都難以面不改色地搬運那七具屍體。
有人猜測這七名同學可能是打鬧摔下了山澗,意外失足墜亡,當然,話裏話外不乏有學校試圖推卸責任的意思。
Advertisement
可屍檢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七個同學全是人為致死,有的是死于窒息,有的是被錘擊後腦致死……而高空墜亡只是犯罪嫌疑人隐匿屍體的手段。
事件一經發生,立刻引起了省裏市裏高度關注,連夜成立專案組調查這起事件。
七一二事件尚在調查中,第三天,慘案再次重演。
在訓練營山下的一戶民宅裏又發生了一起命案,一對老人被殘忍地殺害在家裏,屍體被肢解扔在水池和下水道裏,鄰居提到三天前的一個晚上聽到了隔壁樓裏傳出“剁排骨”的聲音,恐怕那個時候,老人就已經遇害了。
警方進入現場後,在老人房間裏還發現了大量生活垃圾,證明這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狂在殺害老人後還曾在房子裏住過兩天,直到鄰居意識到老人幾天沒活動,發覺不對勁,上門來查看,犯罪嫌疑人才離開。
警方摸排走訪,挨家挨戶詢問,終于拼湊出了這個犯罪嫌疑人的人物肖像,嫌疑人曾在小賣部買過煙和一張電話卡,據老板回憶,這人一米八幾,高壯,外地口音。
在那個天網還沒形成的年代,嫌疑人到底長什麽樣還是一個謎,為此警方邀請了省裏的畫像師,為嫌疑人畫像,得到确定後,警方将畫像貼滿全市,全力通緝七一二犯罪嫌疑人。
七月一十六日,有群衆舉報在一家小旅館看到了疑似通緝犯的人。
警方立即通知旅館全部人員撤離,而嫌疑人也因此反應過來,在逃竄時綁架旅店老板作為人質,駕車試圖逃跑。
警方全城追捕,最後在路口截停了犯罪嫌疑人,而犯罪嫌疑人以人質為要挾,要求警方讓開通道。
此時對警方而言,嫌疑人已經是甕中之鼈,他們根本不怕他能跑掉,只怕他會傷害人質,于是,刑偵支隊隊長兼七一二專案組負責人徐夏忠提出交換人質,他主動棄械,并在犯罪嫌疑人要求下用槍打傷大腿,交換了人質,卻不想嫌疑人上車後并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徑直開車撞向了路邊的油罐車。
萬幸油罐車已卸油,沒當場爆燃,而徐夏忠毅然舍身撲向犯罪嫌疑人,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一個殺人犯。
事後很多人不解徐夏忠為什麽會救一個窮兇極惡的殺人犯,甚至有流言聲稱徐夏忠和殺人犯是親戚。
人們将自己對殺人犯的恐懼轉向對警察的憤怒,甚至在警察局門口靜坐要求不得評徐夏忠為烈士。
關素舒只聽說過七一二事件,因為從那之後,會市各中小學幾乎不再開展夏令營、游學、春游等種種活動,關素舒讀小學時也是被殃及的一代,一直到2015年後,七一二事件的影響才漸漸地小了。
可她從來不知道在這個案件背後還有這樣一位英勇犧牲的人民警察。
關素舒聽得脊背發冷,縮到了徐周衍懷裏。
徐周衍問:“你是不是也很難理解他的做法?”
其實在聽的時候,她心裏已經有了觀點,她緩緩搖頭說:“不難理解,那個殺人犯這麽喪心病狂,怎麽會輕易放過人質,之所以答應交換,就是因為他更想拉一個警察墊背。徐叔叔抱着必死的決心上車,在那一刻他不是保護了殺人犯,而是為了正義,畏罪自殺太輕易了,都說一命抵一命,殺人犯一條命,怎麽能夠抵九條人命,他逃不過死刑,但在死之前,他要活着為他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接受所有人的審判。”
事實上,最後也是警方就此事開了發布會,同事極力證明徐夏忠與嫌疑人沒有任何關系,至于徐夏忠的行為,只有他生前留下的一句話來解釋,他曾說過:一切犯罪都應由法律來審判。
殺人犯不應該死得那麽輕易,這是給九條人命,八個家庭的一個交代。
徐周衍環住了她,聲音低啞道:“你怎麽比我更了解他?”
“小時候聽多了別人說他是一個壞警察,我嘴上不認同,其實心裏也很猶豫,我母親告訴我,警察就是要保護人民,打擊犯罪,後來我才理解,公安、檢察、法院,其實都是在做一件事,維持社會的秩序。如果選擇自殺來逃脫審判,那不正是說明在嫌疑人心裏,審判比死更可怕,這才是讓他活着的原因,我父親不是為了殺人犯而死,他是為了他心裏的正義而死。”
他這樣堅韌的人,提及父親也眼眶泛了紅。
關素舒沒辦法想象他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在同齡人的排斥擠兌裏,在對父親的懷疑猶豫裏,在和母親的相依為命裏……
關素舒看着他發紅的眼眶,心裏也一陣發緊,她伸出手指在他眼尾擦了擦,問道:“正義,徐周衍,這也是你學法律的原因嗎?”
他的聲音仍然理性,牽住她的手說:“法律是一條要直面黑暗的路,選擇了法律就是選擇成為阻擋黑暗和光明之間的那道堤壩,說學法律是為了正義,這種說法太高大了,我一直很好奇我父親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在了解他走進他的這個過程中,才有了現在的我。”
他的聲音很淺,細細的溫溫熱熱地在她耳邊。
人與人的交往,比眼前的茍且更重要的是心靈的交流和靈魂的共契,他構建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她。
遇見他何嘗不是她的榮幸,她的青春沒有浪費在一個不值得的人身上,他在引領着她的成長。
一時的喜歡是短暫的,長久需要靠兩個人心靈的契合來維持。
“徐周衍,你和我遇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樣。”關素舒轉過身面對着他,狹小的病床上蜷着他們兩個人,室內白熾燈照得亮堂堂的,他們靠得這麽近,連彼此臉上細小的絨毛和他下巴上冒茬的胡須都看得清楚。
“嗯?哪裏不一樣?”他也想知道她對他的看法。
她第一次這麽認真仔細地觀察他,看進他那雙銳利的沒有任何迷茫的眼睛,他微抿的唇,他堅韌的側顏,他因呼吸而滑動的喉結。
她伸出手指,從他的鼻梁到嘴唇再到下巴,她說:“我在你身上看見了獨一無二的光。”
“但你太孤獨了徐周衍,你總是一個人,你的理想固然讓你的精神豐裕,但你的生活呢?是一塵不染的家,冷冷清清的廚房,是你一個人獨來獨往……人是群居的,徐周衍,不要一個人扛着生活了。”
他因回憶造成的傷感都在她的撫摸下消祛了傷痕,她是他的止痛藥,溫暖的光就在他身側,他無法想象身邊是除她以外的任何人,他這麽冷的人,除她以外,沒有人能讓他心甘情願敞開自己的懷抱。
從她主動将手遞給他開始,他孤獨的人生裏就多了三個字,叫關素舒。
他點頭承諾:“好,我來努力夠着我的月亮。”
關素舒吻了吻他長青茬的下巴,說:“月亮不要你來摘,月亮在你懷裏。”
關素舒很少和人說這樣深奧、感性的話題,年輕人似乎都拒絕深刻了,習慣了縮寫、簡稱、玩梗和神轉折,快節奏的時代裏一句“卧槽”和“yyds”足夠表達對事情絕大多數看法。
家人也都習慣把她當小孩,小孩子,無非吃喝玩樂,但徐周衍會用平視的角度看她,詢問她的意見,尊重她的看法,在他眼裏她不是一個小孩,她是一個成熟的、獨立的個體。
她的物質足夠豐足,金錢與地位都不是她想追求的,她想要的非常簡單,也非常抽象,她要愛與尊重。
“徐周衍,我已經把你加進我的未來了。”她告訴他。
徐周衍在她額頭吻了一下,滿眼的歡喜,他道:“我會好好規劃我們的未來。”
好好規劃我們的未來。
她發現這樣一句沒有談及任何“喜歡”和“愛”的話,卻比任何“我愛你”都更來得動人。
規劃我們的未來寓意着從今往後,我的人生裏都有你的參與,接受你的一切,并願意為“我們的未來”而努力。
不過,她皺着眉頭說:“可我不想生小孩。”
徐周衍沒有絲毫的猶豫,“好,我們不生。”
關素舒認真看他表情,判斷他這句話是不是完全真心誠意的,發現他嘴角還有一點愉悅的笑。
她問:“你會不會遺憾?”
“不,其實我沒有那麽大方,我也很自私,如果以後有小孩,或許你愛他會勝過愛我,不生,我也是這樣想的……”
愛是排他的,他甚至無法接受以後會有一個孩子來分走她給他的愛。
沒想到他竟然會這樣想,關素舒勾着他的手指,忍不住地笑,笑他這一點幼稚。
可的确,和他的每一次交流都讓她又更多地認識了他一些。
她也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徐周衍,我沒有那麽高大的理想,我想要的是一日三餐,是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具體存在的愛我的人。”
她拍着他的肩膀說:“我會給你安全感,不需要你單單只做我的屋檐,我們一起面對生活,然後堅定地走下去,好不好?”
“好。”
他将她攬在懷裏,緊緊地。
他的父親做了人民的公仆,卻沒能成為一個盡職的丈夫,他見過母親以淚洗面,不想重蹈覆轍,決定一生獨行。
遇見她之前他是獨身主義者,可遇見她之後,他開始想有一個家。
他不再做英雄了,他也只是滾滾紅塵裏的普通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