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在青樓當廚子(26)
整改過後的禦膳房規模比先前大了兩三倍,每天清晨和傍晚更換最新鮮的食材,宮裏不允許見血,一律都是殺好送進宮來,秦澤到底沒讓張小白進人多口雜的禦膳房,而是讓人送了些食材到奉天殿的小竈間。
奉天殿距離前朝近,一般是君王召見臣子的地方,當年秦澤把這裏當成寝宮睡,也是因為距離前朝近,後妃不得出入,所以後來的皇帝大多不願意住在這裏,永德帝如今在後宮待着,孝子秦澤于是也不去打擾他,十天半個月想起來了派人去問問安,他沒有妻妾,在奉天殿住得相當舒适。
張小白看了一遍原料,對要做什麽菜心裏就有了數,和常人想象的宮中禦膳遍食山珍海味不同,皇室注重養生,海味魚鮮吃得是最少的,并且魚腥味被視為“穢味”,有寵的後妃是不吃的,這也很好理解,常人都知道見人之前不吃蒜韭,再加上飲食辛辣酸甜都會對容顏造成影響,陪王伴駕的後妃自然口味多清淡,而常見的雞鵝牛羊一類才是宮中膳食的主流。
秦澤不是後妃,一點都不忌口,張小白從沒見過比他還好養活的人了,而且不講究排場,張小白用雞肉和蝦仁一并剁碎成肉糜,蔥姜汁攪打上勁,入沸水汆成白肉丸子,新鮮的牛肉包魚糜汆成紅肉丸子,澆上熬好的高湯,一道紅白丸子就做好了。
這是張小白最常做的菜,做法簡單易上手,白丸子鮮甜,紅丸子濃香,兩種丸子各四個,都是龍眼大小,分量不多,很适合用來開胃。
上了取鮮的頭菜,第二道菜就不能重蹈覆轍,否則不管是前一道菜的鮮壓了後一道的鮮,還是後一道壓了前一道,都顯得不美,張小白做的是荔枝豬肉,古早的荔枝豬肉裏并沒有荔枝,只是因為豬肉打了花刀,在烹煮過程中蜷縮起來像是荔枝上的紋路才得名,但張小白見過有廚子誤解了菜名,真的用荔枝入菜,經過多次試驗後做出來的荔枝肉也別有一番滋味,可惜的是雖然這時節正好是荔枝成熟的時候,但宮裏并沒有荔枝。
秦澤是個挺挑嘴的人,但他一般不過分折騰,難以取得或是勞民傷財的食材一概不用,荔枝這種挑氣候生長,摘下來幾天就會壞果的嬌貴物雖然有不少後妃喜歡,在永德帝掌權的時候也是常見貢品,但到了秦澤這裏直接取消掉,他又不是後妃,也不是後妃的男人,管不到她們的嘴巴。
所以這一道荔枝豬肉用的就是傳統的做法,豬肉取的是松板肉,這是一頭豬身上最珍貴的部位,滋味比之尋常豬肉如天上地下,肉質香脆,很适合用來制成甜口的荔枝肉,吃起來就如荔枝的脆嫩口感,卻比荔枝多了一份肉質的緊實。
品過鮮,嘗過甜,第三道菜就是清淡的魚羹了,魚用的是常見的鲫魚,這種魚刺多肉少,最适合用來炖湯,魚先用蔥姜烹過,瀝油脂煎到兩面金黃,這樣炖出來的魚湯就有一種奶白的色澤,更多幾分滋味,上好的鲫魚湯喝起來味香而清鮮,帶着淡淡的乳香氣,趁着熱意喝上一大口,滋味美得幾乎要把舌頭融化。
第四道菜則是真正的主菜,所謂魚與熊掌,這是人能想象到的滋味最好的美味佳肴,熊掌本身肉少多脂,這種脂不是豬油的肥膩,而是類似于蟹膏一樣的膠質,比之蟹膏的單薄,熊掌的膠質則帶着厚重的口感,雖然張小白一般是切片食用,但對有些神仙(特指太白)來說,要的就是抱着熊掌啃的儀式感。
張小白挑了一只肥厚的熊掌,先上沸水熬出腥臊味,再用高湯炖煮,熊掌最花時間,所以這東西其實是最早下鍋的,張小白做其他三道菜的時候,熊掌就在鍋裏翻騰着,張小白時不時下些瘦肉海參牛骨之類吸去高湯裏的雜質,增添熊掌的層次感,大部分頂級食材都不需要濃油赤醬來喧賓奪主,白灼是最能體現食材本味的烹調方式,當然,這對廚子的手藝要求其實是更高的,畢竟醬汁能蓋過許多瑕疵,而越是想要體現食材本身的滋味,手法就越發重要。
熊掌快炖煮好的時候荔枝肉剛好出鍋,張小白就讓人先把紅白丸子和荔枝肉一并送到殿裏,等魚湯熬好的時間,他做了最後的甜湯收尾,是一道銀耳鮮奶果子羹,做起來很方便,用杏仁煮開鮮奶,加黃片糖和煮好的銀耳湯一比二兌進去,等到微微冷卻,再加四色切成細碎果粒的時令鮮果,喝起來既有果子的清爽,又有銀耳湯的甜滑,細品之下還能嘗到一點奶品獨有的香氣,被杏仁瀝去了腥味,喝着越發順口。
秦澤在吃到第一口紅白丸子的時候就幸福地眯起了眼睛,丸子剛好是一口的大小,整個入口,咬下去湯汁迸濺,口感脆嫩,白丸子沒有餡心,但整個吃起來鮮美異常,紅丸子則是牛肉夾着魚糜的口感,牛肉本身肉質緊實,咬開丸子卻能嘗到豐沛多汁的魚糜餡心,兩種截然不同的口感立刻征服了秦澤的味蕾。
幾個小丸子盛成一小碗,秦澤覺得自己沒吃幾口就見了底,還沒來得及遺憾,就被金紅金紅的荔枝肉吸引了注意力,比起丸子,荔枝肉的香氣十分霸道,醬汁金紅中帶着透明的色澤包裹在荔枝紋路的肉上,夾起一塊還沾了些醬汁在筷子上,秦澤本意是咬下半口,卻不料這肉不像他想象的那樣松軟,一口根本咬不斷,只能整個吃進嘴裏,松板肉那難以言喻的美妙口感配上金紅的甜口醬汁,秦澤頓時就體會到了荔枝肉的真正吃法,一大口一大口地滿足地吃了起來。
說實話,還沒到主菜,秦澤就有些飽了,但在喝到鮮美的鲫魚湯之後,他立刻原地複活,覺得自己還可以再戰一碗!
這會兒的秦澤已經完全忘記了他讓張小白做菜是為了增加接觸,方便拐帶俊俏少年,在喝了半盞魚湯之後,秦澤戰力倍增,甚至一個人就吃了半邊熊掌。
Advertisement
而剩下的……他是真的吃不動了,只能端着甜湯像少女似的時不時抿一口,偶爾溜一溜縫這樣子。
張小白其實沒以為秦澤能吃完,凡人不是神仙,能一坐吃個七七四十九天,但秦澤這個毅力吧……還真是讓張小白刮目相看。
自己做的東西對張小白來說是沒什麽吸引力的,他對秦澤平時吃的禦膳興趣更大,秦澤吃得腹肌都鼓鼓的了,整個人處在一種靈魂出竅的狀态,聽見張小白說的話也沒什麽反應,擺了擺手讓他自己來。
禦膳房平時是備着不少半成品的,用膳前半個時辰會有人來請太子點膳,這是皇帝的待遇,秦澤一般就是二十道菜,和後宮裏的永德帝一個夥食标準,而後妃是十二道菜封頂,最少四個菜,宮裏如果有皇後,皇後的膳食标準是十八道菜,這是秦澤開國時立的規矩。
張小白不懂這些,他對禦膳都很感興趣,一共點了十四道菜,負責點膳的小太監忍不住擡起頭悄悄瞄了一眼太子殿下,不明白這位是什麽來路了,這标準剛好卡在後妃之上,皇後之下。
秦澤還是堅持着把冷掉的熊掌吃完了,雖然肚子難受了兩天,但他覺得這波不虧,他已經很久沒吃到這樣的美味了,至于和小白菜的感情進展也很……等等!感情進展?
秦澤仔細回憶,當時菜端上來,小白端上來,他的記憶裏就只剩下一盤盤的菜肴,中間夾雜着一些亂碼似的話,似乎小白說了什麽,他沒怎麽搭理,全副注意力都在吃食上,過了一會兒有人來送膳,他還是沒擡頭,倒是熊掌冷掉了也挺有滋味的,然後……然後發生了什麽?小白怎麽回去的?他為什麽一直在吃食?
作為仙界資深養豬人,張小白卻淡定得多,他見過的食客還少麽?潇灑如太白金星,每次都在他做菜的時候口水迎風流十尺,桀骜如哪吒太子,每天按時打卡,時不時送些靈魚仙果請他開小竈,就連據說永遠不會低下頭顱的巨靈神……因為仙膳宮太矮,也只能縮成正常個頭進他的門。
他仙力不算高,時常會有仙人變化模樣來吃飯,有一次太白吃飽抹了嘴前腳剛走,後腳就來了個一模一樣的嚴肅太白,整個仙膳宮裏坐着的上仙都下意識站起身,只有張小白是最淡定的,反正他也分不出上仙和上仙的區別,确認過眼神,是要喂的豬,喂呗,還能咋地。
而秦澤作為豬中一員,現階段來說算是張小白唯一的食客了,定北侯府如今上下茹素,服孝期間也不适合下廚,把素食做得美味一些,也失了原本服孝的意義,而沈家那邊,沈言薇近來也不要他下廚了,每次都見她和幹女兒曹玉娥在研究吃食,比起讓他去插一杠子,這母女兩個更願意自己來琢磨方子。
這就是煙火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