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造反失敗,龐統卻也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每日聽聽小曲喝喝小酒,有時候順道上侍郎府去調戲調戲公孫小受,倒是十分自在。
對于遼國上門借兵,他也不擔心。雖然趙老六看似懦弱,但在這種問題上,他絕不會放手的,這點龐統清楚得很。
這卻是苦了公孫策。上頭皇上千叮咛萬囑咐絕對不能借兵,一旁耶律文才又是舌燦蓮花、還時不時提醒公孫策遼國的兩萬大軍可是在榆林城等着呢,再看一看當事人龐統,這貨跟沒事人一樣,還有心情上門找自己喝茶!
是,作為宋遼談判的第一人,他公孫策表面上看着是很風光,可其中辛酸也只有自己知道了。他公孫策是喜歡賣弄,但也經不住這樣折騰啊!
再說耶律文才。當年公孫策與他相識時,這位南院大王明明就是一副謙謙公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樣子,如今搖身一變,卻成了一個難纏的對手。論嘴皮子,他和公孫策不相上下;論身份,他比公孫策高了不止一等;論武力,他南院大王可是手握兵權,而公孫策卻是文弱書生一個,手下最多只有展昭白玉堂張龍趙虎幾個兵。
這麽一對比,公孫策簡直都要哭了。因此再見到龐統時,他是一點好臉色也沒有,就差喊人把龐統趕出門外了。
當然,對方可是中州王,公孫策也只是想想而已。
龐統何等心思,一眼就看穿了公孫策心裏所想,也不點破,一邊喝茶,一邊和包大娘話家常,還時不時逗上展昭幾句。
說來,公孫策也是七竅玲珑心,遇到任何事都不慌張,偏偏遇上龐統後自己怎麽也淡定不下來。
這頭公孫策心煩意亂,那邊耶律文才也不是勝券在握。
大宋的态度,他在出發之前就預料到了。遇到公孫策權屬意外,但他也沒太驚訝。畢竟他當初有意結識公孫策,就是看他器宇不凡,想必将來必有大作為。如今一看,可不是,公孫策居然成了大宋皇帝身前的紅人。
耶律文才兄弟不少,他既然能坐上南院大王這個位置,确實也是有真本事。其實他也沒指望能夠順順利利地辦成此事。
能借到兵,那最好,借不到,也無礙。畢竟,大遼的真正目的,在于龐統。
宋遼兩國常年交戰,如今雖然簽訂了盟約,可雙方在私底下也是小動作不斷。因此,兵力,是兩國交往最不可少的要素。大宋有飛星将軍龐統,遼人不僅早已耳聞,甚至還聞風喪膽,但大宋到底兵力如何、戰略又是怎樣部署,這點就無法得知了。耶律文才此次前來,也是為了打聽這些消息。
當然,大宋的各路兵馬都集中在邊境,要探聽消息京城并不是個好地方。可除了探聽這些消息,耶律文才的終極目标卻也簡單,那便是飛星将軍龐統。
龐統出現之前,大宋雖然将領不少,卻沒有一個悍将,很是受遼人欺負。後來龐統一戰成名,憑着自身的才智橫掃西域各國,甚至最終使得宋遼停戰。如此武将,自然是受各方關注。
這人一出名,各種奇遇故事都有了。民間傳說,龐統之所以能夠如此英勇,在于他擁有一本兵法。相傳這本兵法十分神奇,上面記載九九八十一種作戰方案,戰場上出現的任何一種情況,都可以在兵法中找到解決方案,并完美解決。
先不管這說法是真是假,但龐統用兵之道,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的,不管是出現什麽情況,龐統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這傳說,似乎也是不無道理。
而這次,耶律文才就是為了尋這本兵法而來。
從天芒一事我們可以看出,凡是傳說,那就不一定靠譜。龐統擁有一本神奇的兵法一說,可信度似乎也要大打折扣,但為何遼人卻不惜派自家王子來京城尋兵法?
原因有二。其一,前面已經說過了,耶律文才此次若是不能尋到兵法,竊聽點大宋的軍情也算是得償所願;其二,便是這本兵法的來歷了。
傳說這本兵法名叫《兵略》,由前朝猛将雷鳴所著。這雷鳴傳說是個帶兵的奇才,他從小兵一步步做起,大大小小的戰役參與了上百場。凡是他率領的軍隊,沒有一次不成功的,說是所向無敵一點也不過分。這本《兵略》,就是他憑着自己帶兵的經驗寫出來的。此書一問世,就引起了各國的注意。然而奇怪的是,這本書并沒有流傳于世,反而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與此同時,雷鳴将軍卻在一場戰役中意外身亡,關于這本兵法的故事,就此就斷了尾巴。
關于雷鳴将軍和《兵略》的傳說,便是在今朝也廣為流傳,因此關于這本兵書的真實性,倒是懷疑的人不多。
而龐統,一個太師府的貴公子,從小錦衣玉食,并沒接觸過戰場,卻在幾年前對遼一戰中突發顯示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此後又連戰連捷,很難叫人不懷疑他勝利的原因。太師府家財萬貫,藏書更是難以計算,龐統擁有《兵略》這個原因,不管從什麽角度上看,都很符合現狀。
至于龐統是否真的擁有這本傳奇著作,除了他本人之外,就沒有人得知了。
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龐統這個人,不管是作為臣子,作為兒子,作為朋友或是作為對手,都是個十分難纏的人物。這一點,現在公孫策的感受是最深的。
近日汴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禮部侍郎公孫大人和中州王龐統是好朋友。
龐統兵變失敗,他的陰謀被百姓得知,很是被唾罵了一番。然而,百姓都是善忘的,他們真正關心的,只是米價鹽價等這類小事,貴人們的八卦,聽聽可以,但也只是吃飽喝足後的消遣。因此時間一長,龐統的形象雖然并不是十分的光明正大,但百姓們對他的憎恨也減輕了不少。特別是龐家開倉放糧之後,龐統的聲譽反倒有上升的趨勢。
對于公孫策,百姓們一向是敬愛有加的。不說公孫策是包拯包青天的至交,單說在他任上期間的所作所為,就能令百姓贊不絕口。
如今兩位風雲人物一碰面,自然是引起話題無數。京城茶館說書攤的上座率,又高了不少。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