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開封府的春天要比江南來得晚了點,但總算是入春了,雖然沒有水鄉柳浪聞莺婀娜多姿,但總歸是春江水暖春風醉暖。
當然開封是沒有什麽江的,但有河,還不止一條。包策二人游春,便在著名的汴河邊上。
“公孫,你在看什麽?”
“包拯,你發現沒有,這北方的柳樹,長的和南方一點都不同。”
“哦,是嗎?我們的公孫公子國士無雙,自然能看別人所不能看,想別人所不能想。我一個包黑子,最多只能品嘗出北方的大包和南方有何不同。您是柳樹,我只能是大包了。”
“包大人,你就別嘲笑我了。當初争這天下第一聰明人稱號的時候可沒見你有這麽謙虛。”
“我可是說真的!北方的大包肉多油多,南方的大□□薄小巧,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好處。咦,那不是……”
“怎麽了?”公孫策順着包拯的眼光看去,河上水氣氲氤朦朦胧胧的,再加上公孫策因用眼過度,眼睛有些不好,也看不清遠處到底是什麽,只隐隐約約的有個人影。
“一個老朋友!”包拯興奮地說:“他可是個有趣的人。”
又是有趣?公孫策無奈,難道這個詞是京城流行語?
包拯拉着(您沒看錯,就是拉着,手牽着手的那種拉着)公孫策往前跑,口中叫道:“戒色小師父!是我,包拯!”
戒色?小師父?聽着很是耳熟啊。若是自己沒猜錯,難道是……
前面的就是展昭,未來的禦貓展少俠,如今還只是個佛家弟子,年僅十三四歲,背着把快有自己高的劍,相貌,倒是和一年前沒甚變化。
“包大哥?”展昭乃練武之人,聽力是十分好的,雖然距離不近,還是聽到了有人在叫自己。
“戒色小師父,好久不見。”遇到展昭,包拯的腳程還是挺快的。
“包施主,怎麽是你?”展昭見到包拯也很高興,說:“你辦的案子辦好了?”
“你看我如今這樣,可不是辦好了。對了,給你介紹下,這位是……”包拯正想把公孫策介紹給展昭,扭頭一看,咦,自己手上怎麽只剩下一把扇子了?
“包!黑!炭!”身後傳來公孫策氣急敗壞的聲音:“跑那麽快幹嘛!有辱斯文知不知道!”
“啊?實在抱歉,公孫公子,你身嬌肉貴的,我一時疏忽,疏忽而已。”包拯賠笑道。
“包拯你自己和塊黑炭似的說誰嬌貴了?本公子這是正常體型!”公孫策最讨厭別人說他手無縛雞之力了,說話間,已走到包拯的身邊,一把搶過他手上的扇子,白了他一眼,氣悶地說。
“對不起對不起,我真是無心之失,口快,口快罷了。您公孫公子大人有大量,想必也不會我我一介黑炭去計較這些吧。”面對公孫策生氣,包拯只要低頭低頭再低頭,總是能逗樂公孫策的。
這一次也不例外,公孫策嘴角抽了抽,清了清嗓子,道:“算你識相。”
“對了,公孫,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相國寺的小師父,戒色師父。”包拯忽然想起展昭還在旁邊,說道。
“戒色師父,一年前蘇州一別,別來無恙吧。”公孫策朝展昭做了一個阿彌陀佛的手勢,笑着說。
“阿彌陀佛。小和尚一切都好。公孫施主也可安好?”展昭回了一個禮。
“怎麽,你們認識?”包拯疑惑道。
“我們一年前見過面。”公孫策說:“你們也認識?”
“我們,也是一年前認識的。”包拯微微一笑,說:“之前可沒聽說戒色師父要去廬州啊。”
“廬州?貧僧和公孫施主不是在廬州相識的啊。”展昭摸了摸自己的光頭,說:“我們是在揚州認識的。“
包拯半笑不笑:“哦?公孫,你竟然去過揚州?據我對你的了解,可是從來沒有踏出廬州一步啊。”
公孫策尴尬,試圖轉移話題說:“戒色師父怎麽會在這?”
展昭說:“師父讓我來這派粥。對了,我記得當初公孫施主是和龐施主在一起的,如今怎麽和包施主在一起了?怎麽又來京城了?”
公孫策在心裏叫苦,這戒色和尚怎麽哪壺不開提哪壺啊,包拯可是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會發現不對勁的家夥,如今包拯要是知道自己曾和龐統有所往來,還不定會怎麽想呢。不行不行,絕對不能讓包拯知道。這麽想着,他說:“我和那位龐施主也只是萍水相逢而已,你走後,我也就和他分道揚镳了。”這話倒是大實話。
“龐施主?公孫,他是誰?”包拯果然不出公孫策所料,問道。
“沒誰,我說了,一個過客而已。”公孫策緊張解釋着。
包拯觀察着公孫策的面色,笑說:“就這麽簡單?”
“就這麽簡單!”公孫策音量提高了八度,說:“不然還要怎麽樣?”
包拯無奈的笑,說:“我只是問問,你幹嘛這麽敏感。不過,這龐姓,在大宋可不常見啊。”這話,說的是極有深意的。
“包拯!”公孫策怒目而視。
“好好好,不提這個了。”包拯面上輕飄飄地略過了,心中卻嘀咕着:這龐施主,到底是誰呢?
公孫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瞞過包拯了沒有,算了,能瞞一天就一天,自己大概也在這京城呆不了多久了,等過幾日放榜,自己就尋個借口回廬州去。
公孫策想的是很好,只是到時候回不回得去,還真不是他說了算的。
“對了,戒色小師父,你剛剛說你在派粥?”包拯自覺換了個話題。
“是的。北方戰事持續了一年,不少北地的百姓都往京城方向逃了。京城難民一多,吃飯就成了問題,因此我相國寺便在城外布了個粥鋪,救助那些難民。”
“難道皇上不管這事嗎?”公孫策問道。
“皇上?”包拯無奈地笑道:“朝廷裏龐太師只手遮天,下面官員的奏章到皇上手裏都要經手龐太師,皇上,怕是現在還不知道這事呢。”
公孫策一聽到個‘龐’字心裏就不太自在,只聽展昭說:“如今好在宋遼就要議和了,天下也快太平了。對了,包施主,聽說你如今可是皇上身前的紅人,不知可否見過那個屢戰屢勝的龐将軍?”
“你是說龐大?”包拯點了點頭,又搖搖頭,說:“殿試那天我們都在,可是他頭戴盔甲,坐的又遠,我也看不清。”
此時公孫策真是又驚又怕,生怕龐統的真實身份要被揭穿了。至于他為什麽害怕龐統身份被揭穿,這事天知地知公孫知,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公孫施主,你說這同樣姓龐,怎麽人就差這麽多呢?”展昭見公孫策不說話,以為他是怕羞話少,便故意對他說。
“啊?是、是啊……”
“說實話,我對這龐将軍還是挺佩服的。大宋若多些這樣的猛将,也不至于被蠻人欺負這麽久了。”
“對、對啊。”公孫策心中有事,只能應和着。
“公孫,你今天怎麽這麽奇怪?”包拯總算是發覺公孫策不對勁了。
“我、我嗎?我哪裏奇怪了?”公孫策狡辯道。
“平時的公孫策可是伶牙俐齒巧言善辯的。而你今天——是心不在焉面色蒼白。怎麽,出什麽事了嗎?”包拯不愧是公孫策自小的玩伴兼大宋第一聰明人,只幾句話的功夫,便發現了公孫策的奇怪。
“我只不過是前一天晚上染了風寒,難受而已。”
“是這樣啊。”包拯露出意義不明的笑容,說:“那公孫公子可要好好休息,這河邊風大,我們還是回去吧。”
“包拯,我說的可都是真的。”公孫策跳腳道。
“是是是,我們溫文爾雅的公孫公子,自然是從不說假話的。”包拯應和。
“包拯!”
作者有話要說: 由于雙臺風快要來了,本次旅行草草結束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