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年後,京城。
公孫策走在汴京繁華的大街上,身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聲吆喝的小販,小厮空青亦步亦趨地跟在公孫策的身邊護着,生怕一個不留神自家的公子就被磕着碰着了。
公孫策卻不知自家家丁的顧慮,反而興致勃勃的左顧右盼,一覽這京師的風采。
“我說公子,您說這包大人是為什麽一定要您進京啊?”
“之前不是都和你說了嗎,今年皇上二十壽辰,朝廷開恩科,故此讓我進京趕考。”
“可是這包大人不是一向知道公子您不願為官,這回卻實在過分,知道您不會拒絕他的所有請求,便逼您參加恩科。”
“不願為官嗎?”公孫策自嘲的想。其實,包拯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不願為官,若是可以,自己比任何人都想當官。大丈夫生兒在世,誰不想才華得到施展,誰不想名留青史,只是自己……包拯他并不是要逼自己,而是想要讓自己得償所願。
“……公子?公子您怎麽了!”空青見公孫策忽然停下,望着某一處發呆良久,怎麽叫也不理,一時慌了神。
公孫策緩過神來,說:“沒什麽,我們走吧。”
空青想,自從一個月前公子收到包大人的信後,就心神不寧的,別是出什麽事才好。
這一年,說長不長,公孫策才做了數把扇子,換下了冬裝,時間便過去了。說短也不短,包拯在這一年內卻幹了一件震驚全國的事,後世有人以此時寫話本,便叫做:貍貓換太子。
包拯一年前在廬州碰到的苦主,正是這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先帝時的李妃。這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已經人盡皆知,便不在這裏多作說明了。只說這包拯險中求勝,為李妃伸冤,終迎來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趙祯得知自己的母親另有其人後,大怒,一方面令人囚禁劉太後,肅清朝野;另一方面親自出宮迎接李妃,封為太後。
至此案後,包拯算是徹底出名了。皇上對他恭敬有加,太後對他感激不盡。包拯不僅官複原職,更是獲得皇帝親賜的尚方寶劍,意在斬妖除魔,殺盡天下貪官,平盡天下冤事。
包拯這下可是真正打入朝廷中心人物圈了,就連龐太師也不敢小觑他,最多只是在上下朝時對他翻幾個白眼,或是聯合朝臣嘲笑他的膚色。包拯對此當然是不在意的,這些年來自己也算是經歷過辛酸榮辱,再困難的時候都面對過,哪會怕這麽一點不痛不癢的嘲諷。
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只有遠在廬州的公孫策和包大娘。
包大娘還好說,包拯複官後一早就想就把她接到京城小住,但包大娘不願離開廬州的百姓和青天藥蘆便拒絕了。她平日裏也有街坊領居照顧着,生活的挺滋潤的。
只是這公孫策,卻令包拯頭痛了。公孫策是個官迷,他很久之前就知道了。但他也知道,公孫策父親臨死前,千叮咛萬囑咐地不許公孫策步入仕途,公孫策答應了。然而他很清楚公孫策心裏是痛苦的,若是為官,便是對不起父親,是對父親不孝;若是不為官,便是對不起自己,是對自己不仁。不管怎麽選都是錯的,包拯索性就推了公孫策一把,寫信給公孫策要他進京赴考。他相信以公孫策的才華,蟾宮折桂絕對不是難事。
雖然他一直知道,在這官場中,若有一子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公孫策來京城,本該住在包拯府上,只不過包拯剛被皇上欽定為本次科考的主考官,為了避嫌,公孫策便住在城東雲來客棧裏。
臨近考試,京城裏來來去去的都是全國各地來的考生,這雲來客棧環境清幽,算是汴京城內數一數二的大客棧,因此住滿了衆多像公孫策一樣家底豐厚的公子哥們。這麽多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在一起,難免會産生摩擦,不幸的是,公孫策剛到客棧,就趕上了一場不小的摩擦。
話說這大宋重文輕武,文人地位水漲船高,太平了一段時間,便自恃身份尊貴眼高于頂。對于武人,更是三分勢利眼看人低。這雲來客棧中住的張知公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個代表了。
張知為臨安人,家中世世代代以販茶為生,也算是臨安城內數一數二的大戶。有道是士農工商,商為最下品,雖然金銀滿屋,見到有官銜的人總是要卑躬屈膝笑臉相迎。這張老爺子受夠了了被人瞧不起的苦,一心想要培養出個官家子弟以壯大家族。自己的小兒子張知會說話後,就為他請來臨安最好的教書先生。這張知也從小就知道自己身負入朝為官振興家族的使命,書念的也很是認真,只是這少爺脾氣十分的大。這不,頭一回出家門,就惹事了。
事情的起因不算複雜,張知的車馬在進京途中遇上了暴雨耽誤了幾日,未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京城。這客棧掌櫃一時糊塗,便把張家早前為其預訂的客房給了其他人。這張知好不容易才到了客棧,又見原本屬于自己的地盤被別人給搶占了,一時文人脾氣和少爺脾氣都上來了,硬要拉着那人和掌櫃的理論要換房。
尋常人若是遇到這樣的事,為了避免麻煩也就答應了,可偏偏這位後來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可是潘将軍遠在萬州的小舅子吳儀,最重要的是,他是個武人。
其實說他是武人也算是擡舉他了,這位小舅子占着自己姐姐姐夫作威作福,每日只好逛秦樓楚館的,學個武藝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些花拳繡腿也做不好。不過,他到底也是個五大三粗的男人,碰上張知這種江南水鄉長成的自幼養在書閣的嬌貴公子,還不是像捏死一只螞蟻一樣簡單。
當然吳儀也壓根沒想到要捏死張知,哪知這個弱不禁風的男人就像是嫩豆腐做的,自己一碰就倒。當時他有點驚慌,但轉念一想,自己的姐夫可是個将軍呢,別說自己是無意的,就算自己真想弄死一個人,也不是什麽大事。于是他見張知摔倒在地,也不上前攙扶賠禮道歉,反而十分嚣張的說:“大爺今個兒心情好,沒摔死你算你走運。”說罷,想要掉頭就走。
那張家的小厮見自家少爺被推倒在地,而罪魁禍首卻要大搖大擺地走了,哪裏肯依,上前一攔,說是要給個說法。
“說法?”吳儀像是聽見了什麽笑話一樣,哈哈大笑,說:“我告訴你,爺就是王法!”
也是這吳儀長期呆在萬州不懂世故,這汴京是什麽地方?天子腳下龍脈所在,朝大街上仍一塊磚頭都有可能砸到幾個家裏多多少少有點官府背景的爺。這權貴之多,無法估量,但就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就是王法,起碼,沒人敢明着說。
吳儀這一番話一說出口,四周圍觀民衆不幹了,紛紛議論這個爺到底是什麽身份,這口氣,聽着像是比龐太師家的公子還要大。
龐統這回真是無故受到牽連了,他父親龐太師雖然權傾朝野,但這畢竟是皇城,行事也不敢太過分,況且還有一個八賢王在那裏盯着,做人做事也更是小心,對子女的要求也甚是嚴格,要不怎麽說能培養出一個貴妃女兒呢?這龐家的家教一向口碑不錯,但出了一個龐統。由于龐統生性豪放,做事喜歡憑着喜好,在京城百姓們眼中,他的作風和龐家相去甚遠。其實再過幾年,待龐家小女兒龐飛燕長大成人,潑辣之名相當響亮。比起自己的哥哥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百姓們這才發現,原來龐家的那個貴妃才是最奇怪的那個,這溫婉的性子,和龐家一點都不配嘛!
不過龐統桀骜歸桀骜,百姓們也都知道龐家大公子雖然為人有些嚣張,但卻是個明白人,從不仗勢欺人魚肉百姓。因此在百姓之中,龐統口碑還算不錯。
可眼前的這個吳儀就差多了。量他後臺再大,大得過龐太師去?除非他後面的人是……有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這麽一想,看着吳儀的眼神都變了。
公孫策一進客棧,就見到許多人圍成一堆在看熱鬧,以公孫策的性子本不想管此事,但他忽然聽到了龐統的名字。
自從一年前蘇州一別,他再也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龐統了,偶爾整理舊物時會看到那塊白玉扇墜,發呆了好半天也就過去了。如今在這種場合中,從不相幹的人口中聽到了自己不願提及的名字,一時發愣,便停下了腳步。
“公子?”空青見公孫策忽然停下來,順着他的目光看去,前面似乎有吵鬧聲,不知出了什麽事才會讓公子變得奇怪,便招來一旁的小二問:“小二,那邊是出了什麽事了嗎?”
這小二此時也是沒事,便耐心回答道:“是有兩位客人争一間房,不知怎麽的其中一位就動手了,另外一位客人的家仆不服氣,嚷着要去打官司。”
不是龐統,龐統定不會為這種事大打出手的。公孫策松了一口氣,心裏卻不知為什麽有些遺憾。既然不是他,那就和自己沒什麽關系了(難道是龐統就和你公孫策有什麽關系了嗎),淡淡地說:“鬧事而已,空青,我們走。”
公孫策不想理會這事,麻煩卻直接找上了他。
那吳儀被張知的小厮纏的心煩,一肚子的火氣沒地發,好不容易甩開了小厮,正要逃走呢,前面就出現了兩個人,腳下沒剎住,一下子就撞了上去。
好在空青十分機敏,見眼前有一龐然大物忽的朝自家公子撞來,心裏一急,趕忙推了公孫策一把。公孫策打了個踉跄,堪堪躲過了吳儀的這麽一撞。
但公孫策正因想到龐統而感慨千萬呢,沒有絲毫準備就被人這麽一推,沒撞上吳儀,卻撞上了一旁的牆。聽那動靜,好像撞的還不輕。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