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衆臣請求謝主稱王
謝蘭芝有商有量, 嘴上卻不松,讓謝廣等人撓心撓肺。
他們都認為元帥既不反對謝氏和司氏來往,為何又在兩族之間安插這麽一道限制, 豈非讓他們更寂寞難耐!
謝廣更是道:“元帥, 末将嘴笨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之前謝氏認為司氏廢物, 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不能打, 連家都守不好有什麽資格在他們面前擺架子。而如今接觸,我等發現司氏并非全是廢人,他們當中也有雄才大略之人,不比謝氏差,只是缺一個機會而已。”
“如今您既答應謝氏和司氏來往,兩族修好, 這小小的聯姻自不是障礙, 您還要阻攔?”
謝蘭芝頓時冷笑道:“阻攔?你們才在天京住了半年就忘記天京是司氏的百年國都?他們比你們還了解天京!”
“你們過了幾天好日子, 就忘記身份,忘記敵人了!”
她的态度忽然改變, 一句敵人在金銮殿炸開鍋。
京臣表情驚疑不定, 只當是謝主被謝氏惹怒氣急而說的話, 但謝氏那邊不同,他們認為謝主指責自己是怕他們忘祖。
謝廣等人紛紛跪下請罪:“謝氏之風,我等莫敢忘卻!”
“末将, 臣等,知錯矣!還請謝主降罪!!”
謝主是謝氏內部的尊稱。
謝蘭芝拂手, 一副不作追究:“本帥因夫人, 對司氏已是寬容, 爾等莫再得寸進尺。而想聯姻的謝氏也趁早打消念頭, 不許再提!”
謝廣頓時不敢再提,其他人更別說。
倒是吳秋今天竟意外站出來,他拱手道:“元帥如今拒絕兩族修好。可是因司氏為貴胄,恐謝氏根基不穩讓司氏影響了去?”
謝蘭芝冷哼,她卻不語。
吳秋又道:“更是因為八晉。如果謝氏和司氏現在聯姻,八晉在名義上必不會善罷甘休,保不準還想與謝氏聯成國姻,讓謝氏無償幫其維護邦領,那些荒涼之地讓謝氏派兵維護反倒是拖累。”
Advertisement
“不僅如此,八晉與一地聯姻更是将謝氏推到晉末年的風口上,以傳謠謝氏借機欺壓舊朝皇族,欲取而代之,謀朝篡位。鐵心稱帝!屆時謝氏會成為衆矢之的,各枭主更是會借機讨伐謝氏。”
此話一出。謝廣整個人都懵了。他只是想給女兒找個好夫婿,怎麽到吳秋口中,已是謝氏存亡大事。
那這婚他還結個屁。未免太坑了!
謝氏紛紛臉色不對,可仔細看又覺得哪不對勁,簡簡單單的聯姻真的會造成嚴重事态?
京臣們這時才意識到,看似友好的兩族修好,中間竟隔着如此多的代溝,難怪元帥不答應。确實也不該答應。畢竟是舊朝皇族,如今天下之大哪怕胡匈在北方也未稱帝,胡匈主更是自稱人上王。
八晉對外自稱國主對內封王,也是見怪不怪。唯獨謝氏...像極一股清流,主不稱王而稱帥,底下更是連個侯爺都沒。
可卻能在天京許人封侯。謝蘭芝以帥封侯一事并無人敢質疑,對許多人來說,謝蘭芝已是王身,她正不正名是她自己的意願。
再加上謝氏門風彪悍,根本不在意這些細節。而來天京接受晉禮也不過半年,即便封王也需時間來調節。
如今晉末亂世,稱不稱王名義雖重要,但對謝氏的武力來說,只是選擇的問題,其他稱王的八晉不也是徒有虛名。
石國府和叛軍說打他們就打他們。
京臣敏銳注意到一個信號,那就是謝元帥到天京已有半年,之前沒有自我封王的意思,如今時勢大變,再以帥自稱怕是不合适,也時候提上行程。
僅僅半年,謝主已得到京臣的認同,謝氏和京臣修好一事更是讓各地收獲莫大的好事。
從而讓京臣帶動其他人對謝氏改觀。
謝蘭芝并沒明确的回應,她只是道:“謝廣,你身為大将軍不三思而行,就莽然到殿與本帥請願,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懲處你,下面的人一個個就要學你無法無天。”
“來人拖出去,杖責三十大板!”
“又打我。”謝廣頓時臉色一青:“元帥這次都是謝昌望讓末将說的。”
謝蘭芝眼神一冷,謝廣立即閉上嘴巴,他乖乖跟謝兵出去領罰。
文官內的謝昌望都是滿臉驚恐。好在謝蘭芝并未追究。
謝氏再不敢提聯姻一事。
京臣嗅到不一樣的味道,他們行動迅速,當中以鄭義和一位吏部官員王勉站出來。
“啓禀元帥,如今您貴臨天京已過舊年,天京在您勤勉的治理下才安定繁榮,臣等皆親眼所見。”
“臣等無不為元帥的英明折服。”
“謝帥乃百萬大軍之主,更是威名遠博,已為一方至尊,臣等鬥膽請願,元帥您是否該在今年定下稱王一事?早日讓天京實至名歸于英主之下。”
此話一出,京臣對比謝氏顯得多麽機靈多麽知人善解為君分憂。
相反謝氏們臉都綠了,反倒成為襯托京臣的小醜。
謝廣更是從殿外兩手捂着自己的大腚進來,像個奇行種一樣挎着八字腳挪進隊伍,因為就在剛剛他本該被人擡下去,但元帥居然讓他帶傷繼續上朝。
謝廣一進來,好幾個人扶着他。
謝蘭芝握拳掩唇,她輕咳一聲:“諸位有心了。只不過時下動蕩稱王一時尚未到吉時,此事就暫議吧!”
吳秋又站出來道:“諸位大人所言有理,您不該拒絕,莫非也是因為八晉?”
此話一出,京臣一陣轟動。吳大人今天是怎麽了?無論是謝氏聯姻還是稱王,中間都隔着一個八晉。八晉它到底哪裏得罪他了?
原本京臣不以為然,認為謝氏之主只要霸道一點稱王一事信手拈來,怎麽此刻倒顯得婆婆媽媽,完全不像謝主的性子?
她在鳳溪鎮滅叛徒謝炎可不是如此優柔寡斷。
可仔細一想,謝主欲遵晉禮已拿出極大的誠意向他們證明,比如為鳳寧公主複尊位,複九晉,讓京臣們有主可以倚仗。京臣們因司栖佟複位連帶着他們稱臣也變得名正言順,和外面那些門下臣簡直是天地差別,所以腰杆也直了。
如今謝主猶豫,也難保不是因晉禮的關系。
而他們眼前的謝主,謝蘭芝。此刻她正将雙手放下,偷偷在禦桌底悄悄給吳秋豎起一個大拇指。
此人給又雙叒叕給八晉立下個大flag。
李進雖是老古董,但恪守禮儀一事,他向來是拎得清。
李進便站出來道:“謝帥,吳大人所言極是,您既對天下公布要遵守晉禮,此刻若再稱王,而天京又是晉末國都,王入身确實不符合禮制。”
可現在帥身入都不也不符合禮制。李進很有分寸沒提起這事,正是因為無名才要立名,無禮才要立禮。
謝主進京不僅未制造殺戮,還調節謝氏與京臣間的關系,讓天京在半年之內處于安定,民間也稍有複蘇的氣象。起碼勉強可以果腹,算是回到亡帝五年前的民生狀态。
謝蘭芝便扶額道:“李大人,本帥不得不恪守晉禮,于爾等來說,本帥不過是位外來之主。如今能讓爾等認我為主,已是莫大的欣慰。”
“如今稱王一事...本帥實在不太方便,八晉那邊本帥也因他們是皇室分族而禮待。”
謝主對司氏族人好吃好喝供着,非但沒有趕他們,還讓他們和謝氏來往,已是極大的寬容。那麽謝主限制兩族聯姻也情有可原,便是因為謝主恪守晉禮,所以要以禮待上主之族,身份雲泥讓兩族不能聯姻。
如此一來,謝主不讓聯姻不僅是為謝氏好,更是為了司氏的名譽着想。
京臣和謝氏紛紛愕然,分明沒想到謝主事必親躬,竟然考慮到如此細致的地步。
李進更是激動不已,對謝蘭芝贊賞有加:“元帥,您對晉禮的孝誠之心天地可鑒日月可昭。”
京臣對謝蘭芝如今又畫上一道自己對晉禮的底線,标上範圍,讓京臣對她的治理思維變得清晰有加。
京臣們果然都是治理經驗豐富的人。
王勉更是提出道:“元帥您恪守晉禮,然晉禮在如今的世道被一方之尊所守。您已是堯鼓舜木之主。”
“可八晉卻是您的下臣,八晉為茍且偷生自貶皇族之身,辱沒皇室之風數十年。他等八晉早無資格被元帥奉為上族!”
謝蘭芝道:“不可無禮,王大人你置天京司氏于何地。”
王勉有些惶恐道:“可臣說的是實話,皇族也非只看血脈,更要論其行跡,更莫說如今的八晉早無大晉皇室之風,何來的膽敢讓您稱他們為上主之族。”
此話又是對八晉如今的地位和界限,有了清楚的定位。
京臣們無不紛紛附和:“王大人所言極是,臣等非谄媚于主,而是八晉必不配為上族,真正幸存的上主是您的夫人。”
“是鳳寧殿下。”
“還有正在種番薯的四皇子。”
噗嗤。謝廣聽見種番薯的皇子瞬間被激笑,腰一動,屁股變得更痛,他喜樂交加面色扭曲。
京臣挑明八晉的實力和地位,以謝氏如今的強盛和地位壓根不需要對一些泛泛之輩以禮相待。更何況司氏族人入京形成奢靡之風,也讓京臣和天京百姓不少人反感。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司氏族人和八晉被京臣直接推到風頭浪尖上。
謝蘭芝與京臣互相退讓,緩稱王。
她越以禮推辭,京臣一個個請願的态度就變得越激烈,像是今天不讓謝蘭芝答應,有股股之臣就要撞住以命相求。
吳秋見金銮殿一致對外,謝氏和京臣一步步走到一起建立起共同利益,他私底下忍不住朝謝蘭芝投去崇敬的目光:“元帥這招禍水東引,一石多鳥之計,用的真是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