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訪客
梭羅有三把椅子,一把給孤獨,一把給友誼,一把給社會;在孤獨中思考,在友誼中交流,在社會中實踐。這恰好對應了在
第二章提到的生活的四種基本元素:信息、交換、實踐、限制;在友誼的交流中,我們得到信息,并完成交換;在社會中踐行;在孤獨的思考中,發現限制。上一章我們談論了孤獨,這一章我們來看一看友誼和社會,換而言之,讓我們來進一步探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首先,我們默認人除了自己本身以外,其他人全部為陌生人,包括親人。因為人一生下來,并沒有“親人”的概念,這個概念是人類社會,定義在人本質之上的關系。那麽,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機會出現在其信息交換中的他人,都可以被稱為“訪客”,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初級關系。任何人在一開始,對另一個個體而言,都是訪客。訪客進入了個體孤獨的生活,通過其對個體的交流和影響,有些訪客消失,即過客,如旅行時的導游,你施舍過的行乞的街頭流浪者;有些訪客成為臨時拜訪對象,即在某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的人,但經過某一時間節點後,成為消失訪客,如高中時期的教導處主任,你睡過的大學課堂上的講師;有些訪客成為固定拜訪對象,即成為具有固定角色的人,如同事、叔叔、阿姨、堂兄弟等;也有些訪客和個體本身形成了有效的互動,這揭示了訪客和受訪者之間的親密關系。這些人有可能是親人、密友、戀人,也有可能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兩者的情感在某一刻達成了一致,完成了互相交換,如讀者與作者的關系,觀衆和影視角色的關系。因而這種關系既有可能是長期的,也有可能是短期的。從這一點上來看,親密的關系必然是雙方相互作用而産生的,且維持的時間沒有必然性。不是所有的親密關系都是一成不變的,親密的訪客,也會随時成為消失的訪客。
可能所有人都經歷過的事實是,童年的玩伴,或者某一時期的摯友,随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失去了聯系;你曾經依戀的愛人,因為感情的破裂,在人群中失去了蹤跡。産生這樣的結果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三觀的修正與完善,随着時間的推移,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漸搭建起來,建築過程中一些細微的不同,開始造成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造成之初并不明顯,達到一定程度後,便開始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産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很多親密的朋友産生于高中和大學,人的三觀趨于穩定,人際關系較為單純的階段。二是關系的不平等,訪客和受訪者之間的不平等是關系破裂的根本原因。三觀的差異,也是造成關系不平等的因素之一。兩者關系的不完全平等,使得溝通産生了落差,這種溝通落差使得兩者的交流處于兩個平面,久而久之,人們會對這種交流産生倦怠感,從而放棄交流。因此訪客和受訪者之間的關系随之疏遠。
那麽,我們如何維護訪客和我們之間的關系。維護關系最基本且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則是空間性。由于人除了自己本身以外,其他人全部被默認為陌生人。所以作為他人生命中的訪客,我們不應給他人給予過多的壓力,并把自身産生的生活垃圾強加給對方;我們更不應強迫他人與自己分享其生活的全部過程。空間性的存在緩解了溝通落差,能夠有效地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