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盛唐之風,文人墨客既能揮毫潑墨,又能提劍策馬,其中尤以李白為甚,名聲傳遍天下。
華清宮內,幾名宮女太監在廊下閑聊起來,聲音傳入了沉音耳中。
“你們聽說了嗎?太白先生來長安了!”
“就是那個詩劍雙絕的李太白?”
“還能是誰!他一來就流連于長安各大酒肆,達官顯貴們重金求詩,有的直接搬着一箱黃金到他面前,他卻看也不看,說不為俗人寫詩。”
“好一個傲氣的李太白!”
“聽說他曾經乘船追月,一夜之間漂流千裏,直到天亮才停下。”
“哎呀呀!這可真是……”
小宮女們感嘆連連,眼中露出敬佩向往的神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有李白,他為浪漫而生,不屑于汲汲營營,一生追逐明月。
這樣的人,千古難尋。
……
當天下午,李隆基正在殿中批改奏折,看見了一份彈劾楊家人的奏折。
他對楊家人予以封賞,男子高官厚祿,女子亦有品級,致使楊家人權勢滔天,橫行霸道。
長安人人知道陛下寵愛貴妃,所以有許多人巴結楊家,以求升遷。
李隆基淡淡将奏折放在一旁,視若無睹,就在這時,門外傳來太監的聲音:“參見貴妃娘娘。”
Advertisement
緊接着,一身霓裳的沉音走了進來。
李隆基把奏折蓋住,走上前牽住她的手道:“玉環,你怎麽來了?”
沉音道:“我聽說李白來了長安,倒是很想見見他,不如你将他請到宮中來,授以官職,這樣就可以時常召見。”
自古以來,後宮不得幹政,否則必遭帝王厭棄,李隆基卻只是道了一聲好。
她所有的要求他都會滿足,她想讓誰為官,誰就可以為官。
……
第二天
六匹雪白的駿馬拉着一輛華貴的馬車自宮門而出,穿過寬闊的街道,直往平康坊而去。
馬車上的明珠在陽光下閃耀,看花了行人的眼,衆人紛紛圍在道路兩側觀看。
馬車在一家旅店門外停下,高力士道:“陛下有旨,請李白速速入宮!”
半晌沒有人應。
人群傳來笑聲,有一人高聲道:“李白可不在這兒,你要尋他,應當去酒肆!”
高力士立刻親自駕車,去往長安最大的酒肆尋李白,剛到樓下,就有一只酒杯砸在他頭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高力士是李隆基身邊的近臣,就算宰相見了他也要笑臉相迎,還是頭一次被砸。
他擡頭看去,在樓上的欄杆邊垂下來一只手,那只手白皙修長,指骨根根分明,像是梅枝。
陽光照在那只手上,燦燦發光,手指虛握着,似乎上一刻還握着酒杯。
欄杆邊還放着一柄寶劍,鮮紅的劍穗随風飄揚,比火還豔。
旁邊的小太監沖樓上喊道:“哪個酒鬼?真是好大膽子,竟然連高公公也敢砸!”
樓上沒有應答,似乎這個酒鬼已經醉倒睡去了。
高力士心有所感,他走進酒肆,問道:“樓上那人是誰?”
老板笑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啊!”
高力士上樓,一股濃烈的酒香撲面而來,桌上堆着好幾個空壇,昭示着飲者的海量。
窗外是一棵高大的花樹,一個白衣青年醉倒在欄杆邊,衣袍散亂,放浪不羁。
一片花瓣從窗外飛來,落在青年英俊的面容上,他緩緩睜開雙眼,朦胧的醉眼中仿佛籠罩着月光。
他撚起這片花瓣,半癡半醉地吟誦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喃喃自語完,他便笑了起來,然後又坐了起來,端起酒壇子痛飲。
這個酒鬼,他的一生注定與酒為伴,且歌且狂。
高力士道:“李白,陛下有旨,命你速速入宮觐見。”
李白只是從酒壇中擡起頭來,看了他一眼,帶着滿身的酒氣笑道:“你是來陪我喝酒的嗎?”
說完,走到他身邊,率性地把酒壇遞到他面前,道:“來來來!将進酒,杯莫停!”
他大笑不止,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和他把酒高歌,無論那個人是乞丐還是達官顯貴。
高力士連忙擺手,拒絕道:“不不不,李白,你快随我入宮吧!”
李白道:“原來不是來陪我喝酒的。”
于是又卧倒在欄杆邊,一口又一口地飲酒,潇灑身影宛如玉樹一般。
高力士請人不成,讓人來擡走李白,結果好幾個小太監一起來,愣是沒能讓他移動半分。
大唐的詩仙懶散地躺倒在欄杆旁,宛如玉山傾倒,那柄寶劍立在一旁,上面的玉墜閃閃發光。
高力士失敗而歸,消息傳到沉音耳中,不免有些失望。
就在這時,那白貓又來了,他道:“只要是娘娘想見的人,就沒有見不到的。”
說完,縱躍而去。
……
是夜,明月高懸,清輝朗照,李白舉杯對月,飲了一杯又一杯。
就在這時,天空中傳來一聲貓叫,一只白貓出現在雲朵中,揮動爪子使勁搖月亮。
夜空中的月亮一下子就不見了,與此同時,江水中傳來撲通一聲。
李白低頭一看,一輪明月正漂浮在江水中,閃閃發光。
他立刻從高樓之上一躍而下,如白鶴般翩翩降落江邊。
天上無月,水中卻有月,它靜靜地漂在江水中,仿佛正等待有緣人。
李白向明月走去,那月亮卻一瞬間順流而去,不知要去往何方。
江邊有一艘小船,李白乘舟追月,一路追尋那璀璨的月光。
江水汨汨,花瓣飄飛,那明月自顧自地趕路,絲毫不顧癡心人的追逐。
江水流入宮牆,早已等待許久的衛兵打開了宮門,李白就這樣跟随着明月入了皇宮。
他一路追逐,終于越來越近,那明月停留在一座小樓前不動了。
李白乘舟緩緩靠近,美麗的明月近在咫尺,他伸出手,輕輕觸碰。
剎那間,水波蕩漾,明月碎成了無數片。
當水面平靜下來,璀璨的明月消失了,變成了一道傾國傾城的身影。
李白擡頭望去,只見小樓上站着一個身着霓裳的女子,風華絕代,容光璀璨,如明月般照亮了黑夜。
風吹過她的衣裙,輕盈裙袂飄揚,仿佛天上的浮雲,一張美麗的面容比牡丹更嬌豔,羞煞群芳。
李白擡頭仰望着她,好像在看一個幻夢,他癡癡感嘆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身傲骨的詩仙,終究還是折服于那驚世的美貌,為她作出了流傳千古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