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 發了大財的李小弟 發大財???
鄭老四這話一出口, 本來忙碌的人頓時一靜,有人看鄭煜城,有人看李朝陽, 兄弟及妯娌幾個人都不說話了。
鄭家兄弟幾個日子過得都不算是富裕, 除了鄭煜城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鄭父當年沒得早, 鄭老大和鄭大姐便操勞些, 鄭大姐十分潑辣,鄭大哥則是相反,沉默寡言,只知道悶頭幹活,也許是當初幹活累的狠了,個子不高,家裏一窮二白,又有四個弟弟妹妹要養活, 鄭老大當時并不好說媳婦兒。
一直耽擱了好幾年, 這才算是把媳婦兒娶上了,當時鄭老二都已經要娶媳婦兒了,兄弟兩個媳婦兒前後腳進門,擠在一處土坯房子裏面, 也是艱難得很。
鄭大嫂長得不好看,有些矮墩墩的, 性子也不好,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嫁給鄭老大了, 不過有一點倒是還不錯,對自家男人和孩子護的嚴實,又踏實肯幹, 兩人幹了這些年,也是前幾年才攢了些,另外蓋了一處房子。
至于為什麽把鄭老大分出去蓋房子而不是鄭老二,就更有說道了,鄭老二其實還不如鄭老大家過得好,他媳婦兒倒是一進門就懷孕了,只是當時忙着秋收,只休息了幾天就下地,碰巧遇到了下雹子,這月子病就做下了,現在幾乎不能幹重活兒,孩子倒是生了兩個,卻一直病歪歪的。
就這樣鄭老大幹脆出去住,家裏的老房子都不要了。到了鄭老四的時候,鄭煜城已經出去了,吃上了商品糧,拿上了工資,算是能幫襯家裏了因此鄭老四的房子可以說是鄭煜城給蓋起來的,還在對面給鄭母蓋了四間,算是鄭煜城的房子,平時也就是鄭母住着。
這幾年兄弟幾個都長大了,也算是慢慢的把日子過下去了,只是要說有多好,那可能不是,只不過是能吃飽罷了,平時買個什麽東西更是緊巴巴的。
鄭老四的房子是土坯房,這些年流行起了磚房,他心裏有些蠢蠢欲動,跟他媳婦兒上蹿下跳的磨着鄭母那點兒錢,鄭煜城一個月給她十塊,按說也該存下不少了,但是鄭老四不是缺油就是少鹽,花的都是鄭母的錢,其實她手裏并沒有多少。
鄭老四聽說鄭煜城給了春花三百塊錢,心裏又動上心思了,給當妹妹的三百,這當弟弟的怎麽也得給個五百吧,蓋兩間青磚房子也就一千來塊錢,再跟別人借點兒也就夠了。
原身可能不好意思拒絕家裏人的索取,但是鄭煜城是誰,他就是有随時随地給人弄難看的本事,不想搭理你的時候,直接就能把你當空氣,因此他一直一心一意的包自己的餃子,還指揮自家小胖子去倒些醋,加幾個臘八蒜過來。
鄭老四見鄭煜城完全不搭理他的樣子,臉色漲得通紅,忍不住又說了一聲:“三哥!”聲音裏已經可以聽出了不滿。
鄭煜城上下眼皮一翻,看了他一眼,說道:“怎麽了?”就說了三個字,但是那種渾不在意的表情,就讓鄭老四說不下去了,幹脆氣呼呼的起身走了。
本來正在擀皮的鄭母見小兒子起身走了,連忙喊道:“都該吃餃子了,你這個孽障,要幹嘛去。”聲音裏透着急切。多年如一日,在鄭母眼裏,鄭老四還是當初的那個孩子呢。
“不吃了,吃不下去。”小兒子永遠有對着自己母親耍脾氣的底氣。
這話卻惹惱了一直低頭幹活的鄭老大,“愛吃不吃,不吃滾蛋。”鄭老大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卻是一個十分注重傳統的人,大過年的挑事兒,就是找不自在,在四個兄弟之間,鄭老大還是有些權威,他罵了人,鄭老四立馬老實了,就連鄭煜城也低眉順眼的繼續包餃子。
鄭煜城對這個大哥是尊敬的,鄭大哥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父親般的角色,當年鄭父走的時候,鄭煜城不過十歲,鄭大哥十六歲,但是就是這個沉默寡言的小個男人,把家撐起來的。
Advertisement
平時鄭大哥不說話是不說話,但是只要說了話,兄弟幾個都會再一邊縮着,混賬如鄭老四,也不例外。
有了鄭大哥的話,這一頓安生餃子總算是吃上了,餃子是白菜肉餡兒的,肉并不算多,十幾口人,裏面也就放了一斤多肉,還有一部分難出來煉油,但是衆人還是吃的很開心,包括小胖子。
吃過餃子,之後就是守歲,家裏沒有電視,也不用想着看春晚之類的娛樂活動,鄭煜城和李朝陽都累了,收拾完,直接帶着孩子回屋睡了,第二天還要拜年呢。
年初一一大早,小小的村莊便喧鬧了起來,小孩子們幾乎樂翻了,小胖子一次次的往家跑再跑出去,這是為了回來倒瓜子呢,孩子們挨家挨戶的串,哪家給的糖好吃,就會由一群小孩子蜂擁而至,當然也有給壓歲錢的,只是不多罷了。
不知道別人怎麽樣,卻是小胖子自己一個人就堆了至少有一斤瓜子,這些都是他的戰利品,連李朝陽都只許看一下。
到了年初二,便是回娘家的日子,這些日子李朝陽幾乎忙翻了天,往娘家走的時候便很少了,本來以為回到家氣氛會不是很好,誰也沒想到,還沒進家門,就聽見外面傳來的鄭父爽快的笑聲。
鄰居看見李朝陽一家子回來了,便笑着說道:“哎呀,朝陽回來了啊,快進去吧,你小弟回來了,正在分東西呢,朝春兒這是發大財咯。”
帶着幾分酸,幾分妒忌,把李朝陽說的一臉懵,敲了李家門之後,李母便樂呵呵的把人迎了進來,“想着你們也該到了,來來,快挑兩件,都是你小弟帶回來的,給我們銘銘也挑幾件,大過年的也不給孩子選幾件鮮亮衣裳。”
這話說的李朝陽真的很冤枉,自從發生了小胖子因為穿着被人嘲笑而發生的打架事件之後,李朝陽便格外的注重孩子的自尊心,衣服不是多好,以舒适為主,注重幹淨整潔,但也顧忌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光是一個冬天都買了好幾身衣服了,身上穿的這一身更是剛買的,怎麽就不給他買衣服了。
再看鄭母提起來的衣服,一件小夾克服,絕對是這邊沒有的款式,小胖子穿在身上也給外的精神,再看看李母,脖子上圍着一條大紅色圍巾,身上穿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顯然都是剛上身,準備試一試的。
而李大嫂也正在比劃着一條健美褲,這東西是新流行過來的,要十幾塊錢一條,還不一定能買到,李大嫂正在美滋滋的比劃着,除了滿滿一大包衣服鞋子,旁邊還有一個小包,放着點子手表、亮晶晶的發卡之類的,都是一些小件兒但是稀罕的東西。
看到這些,李朝陽就知道,自己肯定是沒想錯,李小弟這是當了倒爺了。“什麽時候回來的,怎麽買這多東西,這是發了財了?”
李小弟帶着十分爽朗的笑容,頗有些揚眉吐氣的意思在裏面,說道:“這也是剛進門,本來想着年前趕回來的,只是做生意實在是太忙了,緊趕慢趕,也到了今天了。”
李小弟穿的更是氣派,穿着一身西裝,還踩着一雙被擦得十分亮眼的皮鞋,遠遠的看去,有那麽一股子精英的派頭。
李朝陽當初是看過有關倒爺的紀錄片的,因此她是知道內裏詳情的,但是李朝陽也不想戳破李小弟,便順着他的話說了幾句。
李小弟總覺得自己二姐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了然的意思在裏面,但随即又想,她哪裏會知道,又搖搖頭,覺得自己想多了。
當時李小弟出去的時候也以為南方真的是遍地都是金子呢,真的到了那裏才知道其中的艱難,連那邊的話都不會說,又水土不服,去的第一天便被人把錢包掏了,幸虧他大部分的錢都縫在了內衣兜裏,外面的只是一少部分。
只是有了這個前車之鑒,他便再也不敢往外露錢了,跟着衆人睡天橋,睡棚戶區,反正哪裏人多睡哪裏,哪裏能賺錢去哪裏幹,有時候累的他一個大男人都晚上偷偷的哭,不是沒想過要回家,但是一想到自己是怎麽出來的,又暗暗下決心,不混出個樣子來絕對不回去,因此就一直這麽咬牙挺着。
挺了幾個月才算是混出了一點兒門道來,跟着一個老大哥當起了倒爺,其實他也才幹了沒多久,滿打滿算也才兩個月罷了,但是這就足足賺了五千塊錢,這是個什麽數字,這五千塊錢夠他在廠裏幹十年了。
這次回來李小弟也批發了一批貨回來,準備順道賣了,這又是能賺一筆,至于回來晚了,純粹是因為在路上被查住了,耽擱了幾天,他費盡千辛萬苦,也就留下了兩大包東西,別的都被沒收了,別看他現在臉上帶着笑,其實心裏正在滴血呢。
至于裝成這樣子,也不過是為了面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