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吃茶去
作者:長霧
文案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茶園少爺與茶山寺院小和尚的故事。
架空,短篇。
PS.說是小和尚,其實沒受戒,有還俗,必然HE
內容标簽: 青梅竹馬
搜索關鍵字:主角:白梓生,清安 ┃ 配角: ┃ 其它:
01.不急
白梓生第一次随父親來到天湖寺的時候,就見山門外蹲着個圓臉圓眼睛的小光頭。
“明和師父在嗎?”白父問。
小沙彌點點頭,用胖胖的小手指了指寺院後山。
白父拿出一包小點心:“這是用素油做的,給你。”
白梓生撇撇嘴,那是什錦齋上午剛出爐的點心,他求了一早上父親也不肯給他一點。
小沙彌搖搖頭,站起來指了指後山,似乎在請白家父子過去。
Advertisement
白父摸了摸他的頭,帶着白梓生往寺院的後山去了。
“阿爹,你只說咱們來看茶樹,可沒說咱們來看小胖和尚與老和尚喏。”白梓生盯着那包點心又放回到漆盒裏,笑眯眯地問。
“莫淘氣,是明和師父與他收養的小沙彌,”白父說,“名字叫做清安。”
白梓生點點頭,回頭看了看又蹲在山門前的小沙彌,心想他莫不是個啞巴?
天湖寺坐落于青印溪南邊的蓮花峰上,與熱鬧的市鎮有些遠,和白家的茶園卻是在同一座山上。這座寺廟因為相鄰着一汪青碧的山頂湖水,所以叫做天湖寺。
那湖雖然叫天湖,其實湖面并不大,不過是山泉彙聚的一個池塘罷了。這個塘子據說是放生池,塘裏的水僧人們并不飲,平日裏都是去後山山泉濺落的另一個小塘汲水。
白梓生跟着父親轉過念佛堂和寮房,就是寺院的後山了。一個穿着作務衣的和尚正在菜畦裏忙碌。
“明和師父。”白父出聲。
和尚聞聲回過頭,見到白父露出了笑容:“琪哥兒,我就想着你該來了。今年的清明茶正好呢……”
整個沈城大概只有白家老太太會管白老板叫琪哥兒了,沒想到這和尚也如此熟稔。白梓生心裏偷笑,但還是恭恭敬敬雙手合十,低頭道:“明和師父。”
和尚一愣,複笑道:“我都忘了,你家裏的小哥兒,今年十歲了吧?”
白父看了眼那個偷笑的小子,道:“上個月裏剛滿十歲,淘氣得很。”
“十歲咯,是該上茶園咯,”明和拍掉手上的泥,“和尚沒有什麽送給小哥兒,待會請你吃茶怎麽樣?”
我可在茶園裏喝了一肚子的新茶了,白梓生暗想,但是如果讓我多吃兩塊什錦齋的點心也好。他笑道:“能讨到明和師父的茶可是我的福氣哩。阿爹帶了什錦齋的點心,請清安小師父一起來吃吧。”
“小胖子可不是什麽小師父,也不知道什麽什錦齋的點心,”明和笑嘻嘻地說,“你去叫他來吃茶便是。”
白梓生後來才知道,天湖寺香火最旺的時候寺裏有八個比丘,還有個住持大師是普陀山上大和尚的弟子。可惜後來寺裏走水,一把火毀了大半禪院,修葺後和尚就沒有以往多了,直到現在這蓮花峰上只有破落寮房和兩個野和尚。
野和尚這個說法是白梓生從制茶師傅那裏聽說的,他們說這明和師父不知哪裏出的家,從不見他放焰口做法事,也不見他和其他山頭來往。每日裏整菜畦、看茶樹,制茶的手藝更是沈城一絕,不知這是哪門子的大和尚,大抵是個野路子和尚吧。白梓生嘴上稱是,心裏卻想這制茶師傅肯定是嫉妒人家大和尚做的茶比他厲害。
再說那圓圓的小沙彌,是某個特別冷的冬天被明和師父在山門外撿到的,或許是山裏哪家茶工遺棄的孩子。他不知是不是被山上的初雪凍壞了,雖然被好山好水養得白白胖胖,可長到七八歲還不見得會說幾句話。
此時去喊清安來吃茶的的白家小少爺還不知道這段事。他與圓臉圓眼睛的小沙彌大眼瞪小眼了半天,那個小沙彌除了搖頭,什麽也不會,連句話也不說。看起來這愣頭愣腦的小和尚就是覺得地上搬松子的螞蟻比他師父的清明茶與什錦齋的點心有趣。
白梓生長在商人家,比一般的孩子要機靈許多,此時卻被個小胖和尚難住,臉上有些下不來。他一跺腳:“我可一個人把點心都吃了啊。”
小沙彌還是不說話。
“茶也喝光!”
“把你師父帶走了!”
“不給你飯吃!”
“嘿,你這個小胖子……”
小胖子這才擡起頭,聲音軟糯糯慢吞吞:“不急不急,阿彌陀佛。”
說起這白家,現在雖是茶商,但早前對做茶的功夫一竅不通。最早辟出白家茶園的那位老爺也只是偶然得了塊地,聽說紅黃壤種茶好,就稀裏糊塗地種起了茶。
白家茶園在蓮花峰有些年頭了,據說最初辟了一片園子種毛尖,後來眼見北邊烏茶走海路賣得好,又想做烏茶。最後還是白家老太爺在當時的天湖寺住持指點下,請了南邊的佛手來,正正經經地做高山毛尖與佛手。
老茶工都習慣管佛手叫金佛手,一說是這茶湯金黃澄澈,二是說這茶帶起了白家的茶葉生意。蓮花峰天湖寺下種的白家佛手是真正沾了佛家香火的,年年出的紅芽都極佳,遠近小有名氣。白家靠這金佛手發跡後,白老太爺訂了條規矩,白家的少爺們滿了十歲就要得到這蓮花峰來學制茶,既是看重這茶葉生意,對小少爺們也是一番歷練。
天湖寺的和尚越來越少,白家本想供天湖寺香火,重修禪寺,卻被後來的清和師父拒絕了。大和尚說挂褡山僧不敢做主,取幾枚香油錢即可。
再說這日明和師父請白家父子吃茶,他泡的不是這蓮花峰馳名的金佛手,而是天湖寺後一株老茶樹産的清明茶。
金佛手有金佛手的故事,老茶樹卻沒有老茶樹的故事。據說這老茶樹長了幾百年,以前寺裏的僧人們時常給它清清地衣就采茶來吃。老茶樹芽葉不興,每年就得一點春茶。但這泡茶的水卻有講究,是後山石壁濺下的山泉水,陸羽說“山水上”,也有書說“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大和尚只笑:“野茶野泉野和尚!”
白梓生第一回喝這樣的野茶,覺得比夏茶還苦澀,不禁吐了吐舌頭。
“不得無禮!”白父喝斥。
“這野茶可真是厲害!”白梓生讪讪說。
明和師父并不介意:“小娃娃多是喝不慣野茶的,清安也不愛嘗。我這裏有點偶得的綠雪芽,煮來可好?生哥兒眼見就要在茶園住下了,山上清冷,喝些驅寒。”
難怪怎麽喊那小胖子都不肯來,原來早知道這茶不好喝啦!白梓生暗暗咬牙。
“不必浪費師父的綠雪芽,這小鬼哪裏知道茶好不好?不過是愛個香甜,不如叫他吃糕點,他保準樂意。”白父連忙推卻。
白梓生可不知道綠雪芽是什麽茶,只知道他終于可以吃什錦齋的糕點了,連忙樂呵呵道:“不勞煩師父的好茶,我多喝幾口這茶也就習慣了,配着糕點不覺得苦!”
白父看他那把心思寫臉上的垂涎樣子,暗嘆丢人。
正巧這個時候,圓圓胖胖的清安小師父進了寮房來。他先是恭恭敬敬行了禮,又乖乖巧巧挪到了桌邊,在他師父身後站定。
白梓生磨牙,這小胖子什麽時候不來,偏就吃點心的時候來,在門外等候多時了吧?
“清安來得正好,嘗嘗山下的點心罷。”大和尚說。
清安看了看師父又看了看白父,對白父一合掌:“多謝施主。”
裝,真能裝,我之前喊你的時候怎麽不來呢?白梓生扭頭。
什錦齋的點心甜而不膩、酥而不散,白小少爺早煩了家裏的甜餅子,鐘愛什錦齋的碧玉糕。白父嫌他嬌慣,不耐煩少爺家喜歡這甜膩的糕點,總不讓人給他買。于是白小少爺就愈發地念想起來。什錦齋的碧玉糕其實沒什麽說頭,甚至不是綠色的,就是綠豆沙調了素油和糖做的清水綠豆糕,但是勝在松軟細膩,清香可口。白小少爺總懷疑他們加了桂花糖才這樣香甜。
偏偏這山頂上沒見識的小胖子總和白梓生作對,挑了塊碧玉糕給師父,又挑了塊給自己。白父把什錦齋的每種糕點都打包兩樣,可不就是只為了天湖寺兩個師父準備的。于是到了白梓生這裏,一塊碧玉糕也沒得着。
“清安小師父,配盞茶吧。”白梓生皮笑肉不笑倒了杯茶遞給小胖子,噎不死你也苦一苦你。
小胖子搖搖頭,含着甜糕笑眯了眼:“不急不急,多謝小哥哥。”
從此以後,清安小師父不知不覺就被蓮花峰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