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宮中今日發生了一件大事。
徐貴妃那進宮探望她的妹妹,遇到了丹陽縣主的小侄女蕭靈珊,兩個人起了争執,蕭靈珊便砸傷了徐貴妃妹妹的額頭,破了相。
徐貴妃拉着妹妹到皇帝跟前哭訴。但丹陽縣主蕭元瑾只是說:“她犯下這等禍事,是我們疏于管教。萬望徐貴妃多擔待。日後不管令妹嫁何人,我都給令妹添一倍的嫁妝,以示歉意。”
徐貴妃很不甘心,這破了相的事,是用銀錢就能解決的嗎?
但又能有什麽辦法,蕭靈珊雖然普通,但這丹陽縣主蕭元瑾的身份可不一般。她父親是名震邊關的西北候,姑母是當今攝政太後,她自小就由太後養大,身份貴重,就連皇帝也不會輕易得罪她,只能勸徐貴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算了。
徐貴妃離開後,元瑾帶着侄女回了慈寧宮。
西次間裏燃着奇楠熏香,元瑾靠着寶藍潞稠迎枕喝熱湯,她心裏正是生氣,便瞧也不瞧薛靈珊。
靈珊則跪在地上,低垂着頭小聲地哭。
元瑾沒有理會她,而是放下了湯盅,示意宮婢把太後要看的折子拿來。
宮婢們半跪在地上,用黑漆托盤盛放着奏折,等縣主替太後将重要的折子挑出來。
元瑾分好了折子,才問靈珊:“這次的事,你可知錯了。”
“靈珊何錯之有!”她說話仍然帶着哭腔,“若不是她挑撥再先,靈珊也不會和她們起争執。分明就是她們的不對!”
元瑾聽到這裏更氣,她怎的這般倔強,她語氣一冷:“這便是你打人的理由嗎!”
靈珊被元瑾如此一喝,氣焰頓時小了不小。
元瑾嘆了口氣,繼續道:“我當着外人的面,自然要護着你。但即便你和她有口角之争,也不能因平白動手,傷了人家的臉!今日是徐貴妃的妹妹,倘若哪天是個郡主公主的,我怎麽給你兜得住?”
元瑾當真是生氣,她這邊正和進宮的國公府小姐賞花呢,聽到這樁事心急如焚,匆忙地趕過去。就看到人家徐貴妃的妹妹坐在地上大哭,額頭上裂了寸長的大口。
Advertisement
砸得真是狠,若是再用些力,怕就不是破相,而是毀容了。
她當時看到都驚訝了,靈珊怎麽下如此狠手。
“但她實在刁鑽刻薄,說姑姑是別人不要的,還比不得小門戶的女子。我聽了氣不過……”靈珊仍然覺得委屈,聲音卻小了很多。“姑姑這般的好,長相貌美身份尊貴,喜歡姑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她們憑什麽這麽說您!”
聽到靈珊複述這些話,元瑾也是有些無言。
原來還是怪她那樁親事。
她自小就有個婚約,是母親在她三歲那年定下的,定的是魏永侯世子爺顧珩。母親雖然去世了,這門親事卻一直存在。
後來這位世子長大不僅俊朗出衆,還跟着祖父在戰場立下赫赫戰功,升為了都督佥事。太後見他如此上進,就準備将元瑾嫁給他。
不想在太後提起時,那顧珩竟然當場拒絕,說自己早就心有所屬,要廢了這樁婚約。太後震怒,差點撸了顧珩的官位。而顧珩的家人則是誠惶誠恐,進宮給她請罪,讓她不要生氣,他們定讓顧珩回心轉意。
結果宮內外就開始紛紛傳聞,她非顧珩不嫁,用盡手段逼人家娶自己不可。
再後來元瑾聽說,這顧珩是因在山西看上了一個小門戶的女子,為了她一直不娶,不惜得罪權勢滔天的西北候家和攝政太後。這事越傳越遠,甚至有戲班子将這事改成了戲文,她自然是那個棒打鴛鴦的惡毒女子。
太後一怒之下,罰了顧珩去邊疆守城門。但這件事已經讓她成了滿京城的笑柄,再怎麽說也沒用了。
元瑾想起這件事也很無奈,畢竟靈珊是想護着她的,只能教育了靈珊一通,讓她含淚認了錯,才叫宮婢帶她下去休息。
西次間的人都退了下去,元瑾的貼身宮婢珍珠看着縣主燭火下玉白的容顏,略薄的唇瓣,低垂的長睫微微地動。只是臉上略帶疲态,卻也有些心疼。
縣主這般貌美,倘若那魏永侯爺看過,必不會再反對,定會心甘情願地迎娶縣主過門。
珍珠道:“縣主的風寒還沒完全好,又為了靈珊小姐的事煩心,還是喝了藥早些睡了吧。”
元瑾卻搖頭說:“今日靖王回宮。姑母怕是有的忙,我得為她看着些。”
她的姑母,也就是當今太後,二十三歲被封為皇後,在先帝駕崩後收養了當今皇上,繼承了皇位。但皇上慵懦無能,故仍是姑母主持朝政。
但朝中禮部尚書、戶部侍郎等人一直主張太後還權與皇上。且皇帝非太後親生,早就蠢蠢欲動想要奪回攝政大權,他不足為懼,真正可怕的其實是他的親弟弟,西北靖王。
靖王是個極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所在的封地兵力強大,幾乎可以匹敵整個北直隸。此人一直在西北按兵不動,只博個儒雅溫和的名聲。如此強橫的藩王,又是皇上的同胞弟弟,惹得姑母大為忌憚。
元瑾曾安排過錦衣衛卧底此人身邊,但還沒等接近他,就被人暗中無聲抹去。靖王表面溫和,背地裏做的事情卻又毫不留情。這是能成大事的人。
他時常讓元瑾深刻體會到,聰明與智謀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珍珠看她勞累,有些不忍心。不論縣主如何聰慧,始終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女罷了。
縣主不僅是是西北候家的縣主,還是她外家,保定傅氏的指望。家族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指望靠着縣主飛黃騰達,這些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她身份尊貴,在外界看來是高不可攀。實際內憂外患危機不少。
珍珠替她披了件外衣等着。外頭傳來了請安的聲音,是三皇子朱詢來了。
一個高大的青年走進來。他一身玄色長袍,長相英俊,有種龍章鳳姿之感。
“姑姑。”他先給元瑾行了禮,聲音低沉。
朱詢的生母原是個位分極低的才人,在他出生後不久就撒手人寰了。是元瑾見他可憐,将他從偏宮中帶了出來,自八歲起一直跟在她身邊。
元瑾笑了笑:“都這個時候,你怎麽過來了。”
“聽到了靈珊的事,所以過來看看您。”朱詢看到藥碗未空,便眉頭微皺,“您怎的藥也不喝完?”
他将藥碗端了起來,勺子遞到了她的嘴邊,元瑾卻別過頭避開了。
朱詢笑容一僵,元瑾才頓了頓說:“你如今身份不同了,不能像以前那般行事。”
朱詢便只能笑笑,放下碗說:“靈珊雖然蠻橫,做事卻不無道理。誰敢對您不敬,必得讓她好看才行。不過此事的源頭終歸是顧珩,是他背信棄義,姑姑難道就此放過他不成?”
元瑾雖然不在乎這樁婚事,但也不代表別人可以如此侮辱她。
她淡淡地道:“姑母罰他去大同做參将,大同是父親的任地,到時候自然會有人教訓他,與我無關。”
朱詢微微一笑:“還是姑姑思量更遠。”
他看着她的側臉,朦胧的光暈照在她雪白的臉上,清冷而妖異,竟隐隐有層如玉光輝,那真是極美極美的。
他不由看了一會兒,才輕輕地說:“不過姑姑不必愁心此事,是他配不上您。”
元瑾轉過頭,才發現他竟然一直看着自己,目光一時極深。直到她看他,他才別過頭。
元瑾才道:“不說這些了,你去給我拿書過來吧。”
反正是人家不願意娶她,她還能怎麽樣,她又不能殺了她。
朱詢将放在旁邊的茶遞給元瑾。“姑姑先喝口茶吧,我去給您找。”
等到他拿着書過來,元瑾已經靠着迎枕睡着了,他站在旁邊,靜默地看着她的臉。又伸出手,将元瑾臉側的亂發理好。
姑姑這樣容貌的女子,本應該被人保護疼愛,而不是适合這些腥風血雨,爾虞我詐。她倘若不是縣主,不是如今尊貴的身份,怕是會淪為某些權貴的禁脔。自然,若是她聽到這樣的話,肯定會将說這種話的人亂棍打死。
正是因為如此,她才又讓人敬畏。
宮婢進來的時候,看到他在,立刻就要請安,朱詢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輕聲道:“不必”。
随後他跨出了宮門,侍衛正等着他。
他披上了鶴氅,與面對元瑾的時候不一樣。此刻他面無表情,透出幾分冷意。
“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侍衛低聲說。
“知道了。”朱詢淡淡道,“我在縣主的茶中放入了安神藥,一時半會兒不會醒。記得派人守在慈寧宮外,定要護住她。”
姑姑可不是個簡單的人,她對太後來說有多重要,大家心裏都有數。她如果在,這件事會非常棘手。
而且他也怕她會因此受傷,畢竟她已經無力改變局面了。
侍衛有些猶豫:“殿下既疼惜縣主,何不告訴她此事。以縣主的身份,只會成為咱們的助力。”
“告訴她?她對太後極為忠心。發生了以後還能慢慢接受,若是知道了,只能等她和你魚死網破了。”朱詢語氣冷淡,“太後對我極為戒備,議儲一事提也不提。若不是如此,恐怕我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入主東宮了。”
只能暫時對不起姑姑了。但只要他登大寶,一切……便都由他的心意了。
朱詢走了之後,元瑾睡了很久才醒。
屋內燭火跳動。四周格外寂靜。元瑾揉了揉眉心,竟沒察覺自己睡了這麽久。
門簾一挑,珍珠同伺候太後的太監劉治進來了。
劉治行了禮說:“縣主,您醒了。”
元瑾洗了把臉,這才徹底清醒,看了看周圍:“”姑母可回來了?怎麽這宮中如何安靜。”
劉治低聲說,“太後仍在乾清宮和皇上商議政事……但方才傳來消息,說靖王進入午門後,徑直帶着人朝着乾清宮去了,奴婢覺得似乎有蹊跷。”
元瑾皺了皺眉。太後怎麽會與皇帝商議到這個時辰,又怎會讓靖王闖入?
此事定有古怪!
“你随時注意乾清宮,有異動就來告訴我。”元瑾吩咐了劉治。她這心中難免忐忑起來。
她怎麽會睡了這麽久!
元瑾面色凝重,坐在了太師椅上等着。
另一個宮女則給她端來一碗芝麻湯圓,湯是蜜棗、枸杞炖出來的,香甜可口,讓人非常有食欲。“縣主吃些罷,您方才睡着,連晚膳都沒吃呢。”
元瑾雖然擔心姑母的事,但畢竟也餓了,就吃了兩口。
宮婢們見她愛吃,便哄她多吃幾個。
元瑾正想說她已經吃不下了,突然腹中劇痛,她臉色蒼白,捂着腹部弓起了身,珍珠也吓到了,連忙來扶她:“縣主,怎麽了?”
“叫……”元瑾太醫二字還沒說出口,就覺得一股腥甜湧上了喉嚨。
有人毒殺她!
……
京城大街小巷都傳着一樁趣聞,丹陽縣主蕭元瑾因為吃湯圓被噎死了。
之所以是趣聞,是因為她死得太不體面。
不僅如此,丹陽縣主去後一個月,皇太後也因為思念縣主過度,薨于壽康宮,西北候家的榮華顯貴從此不複存在。皇帝宣布為太後守國喪一個月,京城人人嘩然,太後把持朝政多年,突然病逝,實在是讓人不禁深思。
說不是陰謀,恐怕也沒有幾個人信。
朝堂風雲變幻。因靖王佐政有功,皇上親政後,幾乎将整個西北都賜給了靖王殿下。同時三殿下朱詢也被皇上器重,正式冊封為太子。
一個時代的逝去,必然伴随着另一個時代的興起。
這些人,成了站在權力頂峰的人。
皇太後和丹陽縣主,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都不想提起的往事。
此時,薛府裏。
十三歲大的薛四娘子,正咔嚓咔嚓地剪着手裏的鞋墊。
一群小娘子圍在一起做針線活,其他幾個都在說着這樁趣事。唯獨薛四娘子神色漠然,徑直地剪着她的鞋墊。
“你們可聽說了,那被魏永侯爺拒親的丹陽縣主死了。”
“我聽說是被湯圓噎死,多不體面的死法……”
“還不是因為跟着妖後作惡太多,才被菩薩給收了。”
一直沒有人注意的薛四娘子突然說:“宮裏吃的湯圓,每個只有龍眼大,怎麽可能噎死人。她是被人毒殺的。”
聽到她說話,其他幾個娘子伸手像趕蒼蠅似的揮了揮:“去去,誰讓你說話了!大家都是這麽說的,難道還有假不成!”
幾個姐妹把做針線的東西收了收,懶得和薛四娘子玩了。
薛四娘子嘆了口氣,她就是知道啊。
說是借屍還魂了也好,半路投胎了也罷,反正等她睜開眼睛,就已經是這位薛四娘子了。在她們面前的就是丹陽縣主本尊。
讨論她的死法,還不讓她插嘴。
她怎麽死的,自己還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