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皇長子确實重要,尤其當今後宮并無子嗣,後宮貴人們腹中孕有皇子,更能穩固前朝後宮,穩定局勢,陛下偏寵兩分倒也無妨,只是這“寵”也是要有個度的。
皇長子金貴,但再金貴,卻是比不過嫡子的。若是量不好這其中的度,對庶子放了太多的關照,心偏了,往後中宮進宮誕下了嫡子,在嫡子庶子的事上便有處理得有失偏頗,長期以往,中宮不滿,前朝後宮生亂,怕又是走上先帝時候的老路了。
但聞衍也只提了一嘴便不提了,自來賢明的君主斷是不會同女子攀扯上關系,只有那等亡國君主才會在美色上任性肆意。聞衍自認非是那等貪花之人,後宮嫔妃只是嫔妃,只要她們不犯下宮規,聞衍便也不計較其他。何況,還有先帝的前車之鑒在,時時猶如警鐘在他頭上敲響。
後宮女子可寵,卻絕不可縱容。帝王身側,自來便不該有第二人。
聞衍自幼便随着太傅先生們讀聖賢書,八歲被立為皇太子起,便立誓要學那聖賢帝王,絕不做那等昏君、暴君,在言行上向來要求嚴苛,絕不肯叫自己的聲名上沾染上一星半點,這才出言說上一二。
短短三言兩語,彭範兩位太傅也不好揪着不放,把皇長子的事放下,議起了潮州汛期事宜。
工部官員以欽差大臣身份出使潮州巡檢河堤,送來的折子上已闡明了潮州沿途各河道的情況,核對了需朝廷撥款的數目,只等朝廷撥款,潮州知府便能召集人馬對潮州沿途河道進行治理休整,以防汛期來臨,河道未能加固,天災致河道兩側水患滋生,頃淹良田,叫百姓流離失所。
聞衍少時行軍,曾在河道沿路駐紮,實地考察過河道情形,登基後,也曾數次召大臣商議河道事宜,招工部對河道沿途進行圖稿修正,改引河道等,連番措施疏通下,到如今從潮州沿途的河道才得以從連年的大災中緩解下來。
除河道外,朝廷還在河道沿途設有水站,以防決口,大水淹沒農田村莊,各地在汛期皆要鄭重重視,常備下良馬候着,快馬迅馳,以防河水暴漲,從上往下淹概。天子重視河道,朝中上下對此也格外上心,每年派出的大臣都是吏部再三衡量才推薦來的。
聞衍把折子遞給彭範兩位大臣:“朕若是沒記錯,潮州水域至渭州水域遙堤不過前歲才竣,怎的如今又添了修築遙堤之金銀?”
彭範兩位太傅看過折子,想了想,紛紛點頭:“是,微臣們倒也記得,如今的河道是照前朝重新修築的一番,根據堤防的位置作用,修築了四堤,陛下還是太子時便親自主持此事,如今已有十餘年才把四海河道整治好。”
先帝不同意如此耗費國庫的做法,數次駁回陛下太子時的上奏,最後是太子拱手讓出部分兵權才叫先帝同意,陛下從太子時對河道事宜便親自主持,耗費大半國庫,動用不知多少人力才把河道兩岸給治理成功。
陛下雖年輕,但在位的功績可謂是高祖建大越來頭一位了。
聞衍喝了口清茶,聽他們說完,叫楊培親自去取了陳年的河道奏折。承明殿偏殿設有書架,專門保存陳年奏折,由通政司人員整理編排,楊培照着字找,沒一會就捧了一大堆河道折子來。
十餘年間,河道折子從最開始的七八封折子不斷上奏,下發,到穩定後每年固定三兩封折子,楊培只捧了前幾年的,最早的折子卻是沒動。
他小心的放到了案上,聞衍擡手便撿起了幾封,換了一批,很快就找到了四年前工部作為欽差大臣去河道後上的奏折,言辭中對河道兩岸的雄偉壯觀都有描述,對四堤的修築更是仔細,從用料、用工都有介紹。
Advertisement
至此河道堤防順利竣工,每年朝廷通過派出的欽差大臣往河道上撥款,維護加固河道堤防,年年如此,撥下去的款項沒聽過水花也從不耽擱,河道修築好才三年,按理以十餘年的修築情況,堤防本身應是堅硬無比,何況又有年年維護加固在,若是沒有強大的外力在,少說也能安穩十數年的。
聞衍看過,把舊年的折子遞過去,彭範兩位太傅看過,也覺得其中有些問題。遙堤不過是河道四堤中修築最遠的一道,若是遇大水沖擊,距離最近的縷堤都完好,怎的最外邊的遙堤要修築。
範太傅擡了擡手:“陛下,此事頗有些疑點,吏部推任的欽差是工部郎中張庭中,張大人不惑之年,曾對河道有着不小的見解,因此才推舉張大人為欽差赴潮州沿途。何況去歲也是張大人去的。”
欽差巡視,配有文書,士兵,一路上倒也算不得低調,何況欽差赴任去是要沿河道巡視,張大人已經在三月前便帶着人離了京。沿途勘察。
聞衍持着禮儀姿态,随着禮部舉辦重午賞賜宮宴,此時忍不住揉了揉眉心:“為官者,最忌諱忠心動搖,張庭中為人朕還算有幾分了解,此處随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誰?”
通政司有記錄,很快就有名單傳來。
工部除了被任命為欽差的張庭中大人,另還有兩位主事一并去,在随行官員上,還有一位也赫然在列,張庭中任命為欽差,是由吏部推薦,天子親自點了頭的,但随行人員由工部自行安排即可,無需上報帝王禦覽。
聞衍目光放在名單上,落在其中一個名上,下意識蹙了蹙眉心:“這江陵侯怎的也在上邊?”
聞衍對江陵侯鐘正江這個名兒可是如雷貫耳。無論是從個人能力還是上回險些辦砸了差事,都叫聞衍對這種只能依靠祖蔭的世家子弟絲毫沒有好感,尤其上回烏尚書為江陵侯請旨擢升官職一事,聞衍當即便壓下了折子。
彭範兩位太傅往名單上看了眼,對此倒并不意外,但這江陵侯到底是鐘貴人的生父,言辭間便帶着些斟酌:“張大人帶的兩位主事都是五品官職,想必也是看在江陵侯是同等官職的份上才把人帶着吧。”
文書有兩位便足夠,多帶一位也是為了以防意外,向來是如此安排,河道是陛下十分重視的,此去潮州一帶,若是做出了成績,在吏部也是能記上一筆的。那江陵侯雖說能力不佳,但到底讀書認字,做個備選文書應是不成問題的。
占個主事位置,原本就無多大妨礙,并不擔主,前邊還有兩位文書,用得上江陵侯的時候少,自然也就無妨,何況江陵侯還有個在吏部任侍郎的岳丈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江陵侯此次跟着去,也就是想跟着混些功績罷了。
何況江陵侯本就在朝中挂了個五品閑職,到處調任做些力所能及的反倒是好事,也免了國庫百百發奉俸祿,養出了閑人。
兩位太傅話中意思聞衍如何不知,對這種既無實權又清閑的差事,自是最适合這等依仗庇蔭之人,聞衍也只是斂下眉,淡淡的說上一句:“此人能力極差,已出了回岔子了,萬不能再生了事端來。”便是揭過的意思。
兩位太傅這才點點頭:“有張大人在,想必旁人也不敢造次。”
聞衍心中已有定論,他在心中想過了,這才緩緩開口:“遙堤一事存疑,折子尚且壓下,命右副禦史雷堅,大理寺左少卿韓昱即日啓程前往潮州一帶探查虛實,急速上報,着戶部備下銀兩,按往年規制先行準備,待雷堅探查真相,便撥下去。兩位太傅覺得如何?”
早年陛下還未登基時,在商議大事時總是會先詢問兩位太傅和先生們的意見,再通過他們提出的意見做出修改和采納,但如今陛下登基多年,早已不是在國事上還需請教太傅的太子殿下,乾坤獨斷,心中早有主意,無需再請教任何人了。
面對太子殿下,他們是先生,在陛下面前,他們只是臣子。
兩位太傅點頭:“陛下的安排自是極好,雷禦史為人剛正不阿,最是難通情達理,韓大人辦案無數,由他們親自下去探查,再合适不過,如今離汛期還有些時日,待他們快馬加鞭趕去,再加急上報來,戶部的銀兩便能如數發下去。”
朝中官員個性盡在聞衍的掌控之中,收到折子後,聞衍心中早就有了決斷,連該在什麽位置放上什麽樣的官員也早就定下,此時不過是過了明路罷了。他點點頭,朝廷之事議罷,殿中氣氛松了下來,便又說起了其他。
禦前的宮人出了前殿,很快就到了後宮,盡直往綴霞宮去。綴霞宮的賞賜不時便從禦前賞下去,宮裏的人對禦前來的宮人都十分熟絡了,不待上前問候,禦前宮人便先傳了話。
秉到鐘萃耳裏,鐘萃微微一愣,輕輕點了個頭:“知道了。”
芸香幾個伺候在一旁繞着絲線,還不由得感嘆了句:“陛下對我們綴霞宮可真上心。連不過來都要派人來說一聲的。”
“那可不,早前在宮中,哪有不時就能見到陛下的,便是各宮娘娘們見陛下都不多的。”彩雲在宮中多年,還說起早些年時,有嫔妃為了見陛下,得天子恩寵,大夜裏在陛下進後宮的路上迎風跳舞。
“那之後呢?可是得寵了的?”
彩雲一臉正經:“咱們陛下是什麽人,什麽模樣的宮妃沒見過,哪裏這般容易便着了道的,當即便叫人把人帶走了的,這都丢臉死了,宮裏都傳遍了的,誰還有那臉見人的。陛下可不是那等喜顏色之人。”最後一句彩雲不敢大聲了的,也就是貴人主子好說話,這才讓他們說話自在,否則她也是不敢說的。
鐘萃聽她們說話,現在也重重點頭:“對,陛下是好人。”
今日重午,連後宮各宮都這般繁忙,何況是要按禮部安排接見大臣的陛下,鐘萃非是那等不知感激之人,她還特意叫了芸香去禦膳房吩咐人做了一道時令清湯送去禦膳房裏。陛下操勞一日,喝些清湯也能敗敗火氣。
陛下對綴霞宮有心,她也是會回報的。芸香接了吩咐,放下手中的絲線,“欸”了聲就去膳房那邊打點去了。
重午之後,鐘萃肚子滿了三月,秋夏兩位嬷嬷這才不眼也不錯的盯着人了,只是到底再三叮囑鐘萃要小心。又特意請了太醫來診斷過。
周太醫如今專門負責綴霞宮,很快就到了,知道宮中的主子們重視貴人這胎,半點不敢放松的,連一旁的提箱的宮人也嚴陣以待。
鐘萃下意識撫上肚子,朝他們道:“你們不必緊張,我每日好吃好睡的,周太醫又隔三岔五過來診脈,哪裏會有問題的,便是跟從前一般按照請平安脈的時間來診脈一回也是使得的。”
周太醫擡了頭,眼中有些疑惑:“平安脈?”
鐘萃點點頭:“是啊。”上回她臉上青了點,正好遇上太醫來請平安脈,太醫走時還特意留下了一瓶玉蓉膏,她還記得那太醫是太醫院的王太醫。
周太醫笑道:“貴人怕是記錯了,宮中并無請平安脈的說法。”
鐘萃一愣。可她分明記得上次王太醫親自登門來為她診脈的,綴霞宮那時又無人去太醫院請太醫,可太醫卻親自登門診脈,鐘萃當真便以為這是太醫按例給嫔妃請平安脈的。
現下想來,确實有不少違和之處。最叫人懷疑的便是那瓶玉蓉膏了,玉蓉膏珍貴,豈會随意出現在一個太醫手中,又怎能叫王太醫取了來給她一個不受寵的嫔妃用?又正好她傷了臉,這太醫手上又有藥膏的。也怪她當時沒有往深了想去。現在想來,按當時的情形,能叫太醫登門又送藥來的,恐怕也就只有陛下了。
周太醫細細診了脈,取了絲帕,交代幾句:“娘娘的脈象無礙,腹中皇子也康健,平日裏多注意些就可,平日也不拘走動,只莫要累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