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他與李欽,算得上都是太學裏面的天之驕子。
一個憑借自己的能力被老師和同窗看中。
一個憑借自己在太師和皇帝的面子被老師和同窗看重。
他們雖然不曾真正的交心過,但是也算不上敵人,甚至可以說是互相欽佩的人。
李建康笑道:“是啊,我也以為自己會是站在乾元殿的人,沒想到卻到了這裏。”
李欽接過李建康遞過來的茶杯,坐到了李建康的對面。
李建康說道:“自從進宮之後,我便再也沒有見過以前的同窗了,也不曾出宮去。這次能見到李兄,居然也覺得十分親切了。”
李欽說道:“我離開京城幾年了,這次回來,也諸多感慨。”
“說真的,我從小到大沒羨慕過什麽人,唯獨你,很讓我羨慕和嫉妒。”李建康說道。
李欽笑道:“難怪在太學的時候,你總是不給我好臉。”
“哈哈哈,是啊,你一個剛進京的小子,居然就能得了先帝的青睐。不但被封為将軍,還成為太師的弟子,與皇上一起進學。
這其中哪怕是一樁事情,都夠平常人家吹噓一輩子了,可你全占了去。”李建康說道。
“你這麽一說,我都覺得自己有些欠打。”李欽說道。
李建康看着窗外嘆了一口氣,說道:“這都是命啊。”
李欽說道:“命不命什麽的,我倒是不信這個。只是你這一身的本事,難道就甘心被埋沒在這裏?”
“不然呢,我還能怎麽樣?”李建康道。
Advertisement
“你就不想證明一下自己?”李欽道:“我是說,你辛辛苦苦讀書這麽多年,難道就不想知道自己與那些同齡人想必,到底有多強嗎?”
李建康端着茶杯的手一抖,茶杯打濕了衣服。
“抱歉,我去換個衣服。”李建康幾乎是落荒而逃的出了偏殿。
李欽看着他遠去的背影,站起身來,朝着書架而去,哪裏放着不少李建康自己寫的論文。
他翻了翻,撿了兩篇他覺得不錯的揣到了自己懷裏。
當李建康再次回到偏殿的時候,臉上已經恢複了正常。
二人繼續坐下飲茶。
李欽問道:“你從小長在京中,應該聽過咱們那位太師的事情吧。”
“那是自然。”李建康說道:“太師與先帝之間的情誼,為東梁做出的貢獻,那是衆所周知的。”
李欽說道:“那太師沒有入朝前呢?”
李建康猶豫着說道:“這個就不大清楚了,只聽說太師原本是謝家的子弟,後來離開了謝家,不過這些都只是坊間的傳聞,一直都沒有被證實過。”
李欽悠悠的說道:“太師确實是謝家的子弟,且還是江南謝家的嫡出一脈,謝家在江南以商起家,後來有一只嫡支入朝為官,在京城落腳,不過官職并不高。
謝家入朝為官僅為了護佑謝家在江南的商業,所以對真正入仕的子弟并不多。
太師年幼時,與先帝在市井相遇。
先帝與太師引為摯友,并求了當時的皇上特準他進宮伴讀。
太師與先帝一起陪讀,跟着先帝一起學習,卻在課業上嶄露頭角。履獲太傅的誇贊,但是這些對于謝家來說,并不在意。
甚至因為太師在京城出的風頭,謝家打算将太師送回江南謝家,然而,太師卻并不願意。
再後來,太師與先帝越發的親近起來,甚至從謝家搬出來,住進了當時的太子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當時正值皇位更疊時期,謝家并不想牽扯其中,要求太師在家族和仕途之間做出選擇。”
“太師選擇了仕途?”李建康說道。
李欽點點頭:“太師在家族與先帝之間,選擇了先帝,謝家家主大怒,将其從謝家的族譜中除名,太師便在京城自立門戶,與京城謝家也再無往來。”
李建康聽得心中震驚不已:“你說的當真?”
李欽說道:“先帝繼位後,太師得到了重用,為了不讓天下的人妄議太師,這才下了禁令,不許人們談論此事。
而我剛才說的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先帝身邊的時候,先帝說與我聽的,要不然我怎麽會知道。”
李建康驚的快掉下巴了。
“難怪京中衆人對于太師的過往鮮少提及,就是叔伯長輩們也從未談論過,原來是因為先帝。”
李欽說道:“我覺得吧,家族,親人固然重要。可是,我們來世上走這一遭,就活這麽一回,
那定然是要選擇一條自己不會後悔的道路走才行,這樣才不會有遺憾,你說是不是。”
李建康苦笑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太師一樣有勇氣脫離家族的,也不可能那麽幸運遇到如先帝一般的伯樂。”
李欽點點頭,說道:“這倒是,我們這些世家子弟,生下來就享用着家族給與的資源、人脈。
身上穿的、用的,哪樣不是家族給與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咱們要是離開了家族,與外面那些苦苦求存的人,并沒有區別。”
李建康笑道:“我還以為李兄不會有這種感慨。”
李欽說道:“我雖然狂妄,但是也清楚的知道,若不是因為李家世代在朝堂上換來的名望,我不可能有機會走到這一步的。”
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覺得自己得到的贊譽、聲望和名譽都是因為自己有能耐。
當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才漸漸明白,自己的成功,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你的家族和長輩們早早的幫你搭建好了往上爬的臺階。
你已經站在了很多人的前面,只要伸手,就可以得到其他人追求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
這個時候,心中才慢慢的開始有了宗族概念,才真正的開始融入到家族中,成為家族的一員。
李欽從太和宮出來後,轉身去了清泉宮。
清風迎了出來,說道:“皇上正在用晚膳,說請李大人一起用。”
“多謝皇上”
胡嬌嬌此時正在宮女的伺候下用膳,見李欽進來了,說道:“想不到你竟然與琳陽君談了這麽久。朕記得以前在太學的時候,你們二人好像很少有交集。”
李欽說道:“年少的時候,大抵我們誰也不喜歡誰吧,長了些年歲後,反而有了話題聊了。”
“哦,聊些什麽?”胡嬌嬌問道。
“皇上想知道?”李欽笑着湊近了一些。
“不想”胡嬌嬌說道。
“那我偏要說”李欽笑着道:“與他聊了聊昔日的同窗、宗族啊,仕途什麽的。”
胡嬌嬌點頭。
李欽說道:“皇上還記不記得,以前他可是太學裏面課業最好的學生,師傅們可都經常誇呢,就是太師,當初也經常在咱們面前誇贊他是個難得一見的良才。
後來他準備考科舉的時候,我們私底下還說他可能會是那一屆的狀元郎。”
胡嬌嬌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說道:“朕記得。”
李欽嘆了一口氣,說道:“臣今日去太和宮瞧見他寫的文章,還是一如既往的有見解。
我還順手拿了兩篇呢,皇上可要看看。”說着他便将袖子裏面的文章掏出來。
胡嬌嬌接過去打開看了看。
“确實不錯。不過李大人,你這行徑有些不雅啊。”胡嬌嬌說道。
李欽笑道:“我就是一時沒忍住,再說了,琳陽君這樣的文章,與其放在太和宮裏蒙塵,不如讓我拿去給那些老大人們顯擺一番,看看與諸位考生比如何。”
“你是想要将琳陽君推薦給他們?”胡嬌嬌皺眉。
李欽說道:“倒也不是,就是拿去給他們瞧瞧。他如今的身份,我知道”
胡嬌嬌點點頭,說道:“開恩科是朝中大事,不能這樣兒戲。況且這次太師和朕力排衆議讓你擔任主考官,應該有不少大人盯着這件事情。”
“是,皇上。”李欽趕緊擺正臉色:“臣知道輕重,不會魯莽行事的。”
胡嬌嬌繼續說道:“往年開科舉的時候,朕聽說京城各大酒樓和茶館都會彙聚着來自全國各處的考生。
朕今年打算親自去看看這些前來報考的考生們,聽聽他們對于朝廷,對于朕的看法,這件事李大人安排一下吧。”
“臣遵旨。”
“可還有什麽事?”胡嬌嬌問道。
李欽搖搖頭。
胡嬌嬌皺眉,心道:朕這明顯的送客意圖,李欽沒發現?
清風眼觀鼻鼻觀心的趕緊說道:“李大人,奴才送你?”
李欽這才不情不願的出了皇宮。
回府換了官服,李欽徑直去了邱衛林府上。
邱衛林如今倒也不用像前些年一樣常住聚福樓後院了,他自己在城南鬧市處買了一處三進的宅子。
他們四人,曾繼希上次回了榕城之後,李欽便安排他跟着範毅立呆在衛西軍。
衛西軍畢竟以前是曾繼希父親的屬軍,他又一心想要從軍,留在衛西軍再好不過。
那些副将和将士們與已故的曾将軍那都是從戰場上拼出來的情誼,對曾繼希也會如子侄一般對待。
加之曾繼希的母親和姐姐也在榕城,多年未見,也是該盡盡孝道的時候了。
至于趙玉樓,李欽離開京城之後,他先是去了京畿近衛營呆了一段時間,如今入了京郊大營,整日呆在軍中練兵,鮮少回京城。
至于邱衛林,早些年到處跑,将手中的産業發揚光大,這一年以來終于開始閑起來了,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