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賞月閑話
晚上的飯菜果然很豐盛,紅燒鯉魚,小野雞炖松蘑,兔肉炖土豆,豬肉炒豆角,黃瓜拌木耳,釀餡辣椒,六個菜,都是用小盆端上來的,主食是大黃米飯。佟家平日是很少有這樣的菜,大家都歡喜的不得了,趕緊坐好了。老爺子讓兒子們都倒上了酒,“來,都倒上,今年年景好啊,你看那糧食長得,真稀罕人,種地啊,除了勤快也得是老天爺照應啊。來咱們爺們幹一個。”老爺子領着兒子們喝起酒來。
孩子們這桌,駿傑幾個一看見有這麽好的菜,就趕緊搶。大郎瞪了他們一眼,然後拿起幾個弟弟的碗,挨樣的都往碗裏夾了一些,這才讓駿傑他們開始吃。劉氏在那桌看到了就不樂意了,“駿烨啊,你那是啥意思啊,憑啥先給駿炜他們盛出來再讓俺家駿傑他們吃啊?你就是這麽當大哥的啊?“
“二嬸,要是不先分出來些,駿傑他們吃東西太快了,肉就都讓他們搶光了。”大郎說道。
“你說啥?你的意思就是駿傑搶你們的菜了是嗎不跳字。劉氏站起來,沖着大郎就來了。“你憑啥這麽說啊?小小孩的,倒會胡說了,俺駿傑老老實實的坐在這呢,他啥時候搶了?”
“二嬸,剛才要不是我大哥不讓,俊傑哥他們能把盆子都能端到跟前去,咱們這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飯,俊傑哥他們有什麽毛病,哪個不知道啊?這時候你才想起來往他們臉上抹粉,晚了。”玉娴小嘴像爆豆似的,劉氏還沒反應過來她就說完了。
“玉娴,你說啥?駿傑他們可是你哥哥,你就這麽說你哥哥的?”劉氏有些愣神。
“他們也沒拿我當妹子啊?哪次吃飯,有好東西不是他們搶走了?他們怎麽就沒想起來是我哥哥,應該給我留點呢?我們幹活的時候,他們怎麽就沒想起來是我哥哥,幫我幹點活呢?這時候想起來是我哥了?”玉娴也不慣着,該說的就說。“再說了,這桌子上的,雞,魚,兔子,都是我哥和我爹去弄回來的,咋的,我們還不能吃點了?現在盆裏還剩着一大些呢,還不夠他們吃的?沒事找什麽碴?”
劉氏讓玉娴噎得一愣一愣的,這時還沒反應過來,“你咋跟長輩說話呢?我好歹也是你的嬸子,你就這麽和我說話,我大嫂就這麽教你的?”
“二嬸說話不用牽三挂四的,這事和我娘沒關系,我只是看不慣你不問青紅皂白,只會一味袒護而已。駿傑哥哥他們不能總是八九歲,他們也有長大的時候,等他們長大了還像現在似的,出去坐個席也是把好菜挑個一幹二淨,看到時候是丢誰的臉?”玉娴的小嘴可是不白給。
“哪有像你說的,他們現在不是還小嘛,等大了就懂事了,就不能像現在這樣了。”劉氏聽了連忙替兒子辯駁,卻不知道已經讓玉娴給繞進溝裏去了。
“現在是啥樣啊?現在就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都說三歲看老,駿傑哥今年都十二了吧,還小呢?再過幾年都能娶回來嫂子了。”玉娴瞥了駿傑一眼。
“好了,好好的飯不吃,淨在那耍嘴皮子,都坐下吃飯,老2媳婦,你真該管管駿傑他們了,小時候因為啥讓人給推到了,還不是跟人搶菜吃?幹活的時候偷奸耍滑的,到了吃的時候就瞪起眼珠子了,玉娴說他們,一點也沒說錯了。”佟老爺子在那邊看不過去了,出言訓了劉氏幾句。
劉氏瞪了玉娴一眼,有些恨恨的坐下了,悶頭吃飯,拿飯菜出氣。
吃過晚飯,大家都坐到院子裏,賞月談天。佟雲松從屋裏搬出桌子,方氏把桌子上擺了幾樣水果,還有從鎮上買回來的月餅,讓大家嘗嘗味道,又給老爺子沏了壺茶,放到跟前。
“老大媳婦,別忙活了,都坐着唠會,這八月十五可是賞月的日子,今晚的月色還真不錯呢。”佟老爺子看着方氏挺着個肚子忙來忙去的,就讓她也坐下歇會。
“哎。”方氏應了聲,就找了個地方坐下。
Advertisement
老爺子今天高興,剛剛又喝了些酒,這會兒和四個兒子坐在一起,一邊喝着茶水,一邊聊天。“老大啊,今年的莊稼真不錯啊,明個開始,先打豆子吧,我看那豆稭幹的不錯了,豆子打完了再扒苞米,趁着天氣還不錯,趕緊的搶出來。下個月,老四就得成親了,到時候還不得忙成什麽樣呢?”
“爹,你放心,俺們明天就打豆子,讓大郎二郎領着孩子們扒苞米,這樣兩下都不耽誤。”佟雲松忙跟父親說着他的打算。
“嗯,行,大郎幾個是好孩子,他們幹活我也放心。老大啊,你養了五個好兒子啊。這小孩子真就的從小教育着,你看大郎他們,秋收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都沒少幹。老2啊,不是爹說你,你家那三個,讓他娘和他奶慣得有些不想樣子了。幹活的時候總想磨洋工,不老實幹活,咱這莊戶人家不幹活還能行?”老爺子今天也不知道是怎麽了,倒是誇起大郎他們了。
佟雲柏聽見父親說自己的孩子,就有些不太樂意,“爹,駿傑他們都還小呢,這就不錯了。等大些不會比大郎差的。”
“你啊,我說的你別不願意,駿傑他們也不小了,現在管着,還能管回來,再過幾年定了性,可就不好管了。”佟老爺子語氣沉重的說。“當年,你奶奶也是特疼我,啥也不讓我幹,我整日的正事不幹,就是出去和人瞎混,逞兇鬥狠的,在這一片也是一霸。後來又去了府城當了個牢頭,雖然不是啥正經好差事,可是油水也不少。那時候咱們佟家在這可是大戶,有良田兩百多畝呢,可是爹根本不看在眼裏,後來因為一些事,不得已回了村子,我每日就游手好閑,也不下地幹活。那時已經有了你們大姐,你爺爺就勸我,我也不聽,家裏的田産也讓我變賣了不少,後來把你爺爺氣得大病了一場。你大伯,二伯給我好頓揍,讓我跪在你爺炕前跪了整整三天,等你爺爺好些了,就帶着我下地學着侍弄莊稼。後來年紀漸漸大了,心才算安穩。老2啊,你有多少家底夠你三個兒子禍害的?”老爺子把以往的事情講給了兒子們聽。
“爹,那時你為什麽從府城回來啊,要是一直在府城多好啊。”老2問道。
“當時???老爺子剛想往下說。
“你個死老頭子,喝點酒嘴上沒把門的了是吧?都什麽時辰了,還不都回去睡覺?明天不幹活了?”秦氏打斷了老爺子的話,不讓他再說下去。
“哎,是啊,有些多了,天也不早了,都寫着無吧,明天還得幹活呢。”老爺子起身回屋了。
院子裏的人一看老爺子回屋了,也都紛紛會自己的屋子睡覺了。
“大郎,你們也早點睡覺吧,明天你領着弟弟們扒玉米。”佟雲松跟兒子說。
“知道了,爹,你也早點休息。”大郎就領着四個弟弟回屋了。
晚上,佟雲松兩口子躺在炕上,閑聊天。“芸妹,你說咱爹今天怎麽了?咋會說以前的事呢?從小到大,我還沒聽過爹講以前的事情呢,沒想到咱爹以前還在府城辦過差呢?”
“是啊,我也納悶兒,可能識人老了,這人一老,就愛講些以前的故事。不過還真沒看出來,咱爹以前也是個厲害的人物呢。”方氏低聲的說。
“可不是,不說別的,就說着獄裏的牢頭,還真就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了的。也不知道咱爹當年是怎麽當上的,還是府城的大獄裏。”雲松也挺好奇的。
“是啊,看來咱家以前還真就是不簡單呢,不說別的,光這房子就不是一般人家能住的。當初我嫁過來的時候就奇怪,也問過我娘,可娘說,我父親在京城裏好多年,家鄉這邊的事她也不太清楚。現在看來,當年佟家應該也是有人做過官,才能置下那麽多的地,兩百多畝良田呢,現在咱們村哪家也沒有這麽多的田地。”方氏也說出了心裏的疑問。
“是啊,就是不知咱爹為啥不在府城幹了,而是回到了村子,今天爹想說,咱娘不讓,弄不好是牽涉到了什麽事情吧。”佟雲松猜測着。
“行了,不管是啥,爹要想說咱早晚都會知道,要是不說,那咱也別問,不去讨人嫌。”方氏不願意去探聽別人的隐私。
“嗯,不早了,睡吧,明天還得幹活呢。”佟雲松有些困了,不一會兒就睡着了。
玉娴聽着父母的談話,心裏卻在反複思量,難怪老爺子有時候夠狠的,原來還有這麽段過去呢,大獄裏的牢頭,哪一個不是心狠手辣的。按說老爺子應該撈了不少油水,可這老太太怎麽就像是沒見過錢似的呢?連一點點錢都能看在眼裏。以前聽說老太太曾經在繡坊裏做過繡娘,看樣子應該是在府城的繡坊裏了,估計老爺子是在府城認識的老太太,成了親,後來又回到這沿江村的。第四十九章 山葡萄糕
中秋節一過,佟家人又開始忙碌了起來,那些收回家的糧食都需要處理,于是佟雲松領着三個弟弟打豆子。把豆稭捆都打開,平鋪在空地上,然後用牛拉着碾子在豆稭上來回的壓着,壓幾遍後,就用叉子挑起豆稭,翻一翻,然後再壓。其實有牛幹活真的是省力多了,沒有牛的人家會用一種叫做連勁(不知道是哪個字)的東西在豆稭上敲打,人累還打不幹淨。等到了下午,就已經打得差不多了,豆子都從豆莢中蹦了出來。翻開豆稭下面一看,全都是黃黃的豆子,這時就把豆稭挑成一堆,把底下的豆子用簸箕裝起來,順着風揚一下,豆子沉,直接就掉下來了,豆莢皮和豆毛輕,順着風往前飛一下才落下來,這樣豆子和豆莢皮就能分開了。當然豆子裏還會混着一些豆杆和莢皮,這些到時候再挑一挑就行了。佟家十多畝豆子,今年的産量不錯,每畝二百多斤,一共打了兩千五百斤黃豆,用了三天才打完。打完了豆子又開始打谷子等,一直忙了十多天才全都弄完。佟家有一個大谷倉,打好的糧食都放到谷倉裏,等要吃的時候就去村裏的磨坊磨出米來。佟家人口多,老少加在一起快二十口呢,每年糧食真的要吃不少,再加上今年老四要成親,所以佟老爺子的意思是等老四成完親,再把多餘的糧賣一些。
大郎自然是領着一群小的扒苞米,這玉米棒子的外面會包着多層的皮,要把最外面的皮都扒掉,留下裏面少量柔軟的,然後兩棒玉米系在一起,這叫拴吊子,然後把系好的玉米搭在架子上,這樣玉米幹的比較快些。有一些掰玉米的時候把皮子都弄掉的,就都放在一個玉米栅子裏面,玉米栅子一般是離開地面搭成的,這樣四面透氣,能讓玉米快幹。今年玉米種的多,這東西産量大,二十五畝地的的玉米,平均畝産在五百斤左右,也就是說光是玉米就能收一萬兩千多斤,比谷子,糜子的産量要高的多。小孩子幹活沒常性,扒了會兒玉米皮,幾個小的就坐不住了,紛紛起來去看大人們打豆子。玉米太多,秦氏領着幾個兒媳婦也都在扒玉米皮,這個時候就是全家總動員,連做飯的人做完飯也要來幹活。就這樣,所有的玉米用了八九天才扒完。
玉米一扒完,玉娴就又和哥哥們進山了。這時候林子裏面有太多的好東西等着他們呢,榛磨,冬蘑,榛子,核桃,松塔等等。秋天的時候,會有專門收購山貨的人進山來,收購榛子,核桃,松子等東西。秦氏看見大郎他們每天都會弄好多東西回來,看得眼紅,就攆駿傑他們也去,然後說佟家的規矩,這些有人收購的山貨賣錢是要交公的。玉娴幾個聽了,就不像開始撿那麽歡了,“哥哥,我們少弄些奶奶說的那些東西吧,反正賣了錢也不歸我們,咱們看駿傑他們撿多少回去,咱也就弄那些。”
“嗯,行。這樣咱還少累點。”大郎同意了。
“哥,你看前面的五味子樹上,結了那麽多的五味子呢,咱們多摘這個,回去曬幹了賣錢,這些個藥材方掌櫃都會要的。”玉娴正好看見了一棵五味子。
“妹子,這東西也是藥材嗎不跳字。小三問。
“是啊,這東西酸澀收斂,補肺補腎,還養肝,是一味很有用的藥材呢。”玉娴講給哥哥聽。
“行了,小妹,你只要說它能賣錢,咱們摘就是了,這東西林子裏有的是。”小三聽不懂玉娴講的藥理藥性,只要能賣錢就好。
于是兄妹們就開始摘五味子,摘了一背筐後,大郎看天色不早了,就說:“咱們再去撿些核桃吧,也不能光弄五味子回去,那樣奶奶就知道咱們是不樂意往家裏掙錢了。”
衆人都同意,就往核桃樹多的地方去撿核桃,沒多大會的功夫,大家就撿了一背筐的核桃,然後就往家走。到了家,看家駿傑他們也只撿了一背筐回來,大郎笑了笑,就把核桃倒在了牆角。
“咋撿了這麽少?前天不還是好幾筐的嗎不跳字。秦氏看見了就問。
“奶,這東西誰不知道能賣錢啊?你去看看,家家的孩子都進山去撿呢,那能像前兩天似的。”大郎說道。
“你們那背筐裏是什麽?咋不給我倒出來?”秦氏看見小三還背着一個背筐。
“奶奶,那是我們摘得藥材。”大郎知道瞞不住,就告訴了秦氏。
“是什麽藥材?我看看。”秦氏就把小三背上的背筐拿下來,一看是一些五味子,“這不是山花椒的果子嗎?這也是藥材?”五味子也叫山花椒,秦氏知道它的藤子可以用來炖肉什麽的,味道不錯。可不知道果子是藥。
“嗯,妹妹說是。”大郎點頭。
“駿傑,你們以後見了這東西,也往回弄,聽見沒有?”秦氏哪肯放過,“這東西也能賣錢的。”
駿傑在那也沒吱聲。
“行了,都進屋吃飯吧,這幾天都多往家弄些東西,你四叔快要成親了,家裏用錢的地方多着呢。”秦氏嘟囔着走進屋。
第二天,玉娴他們換了個地方去摘五味子,這地方不光有五味子,還有不少的山葡萄。一串串紫瑩瑩的山葡萄挂在藤子上,引得人垂涎欲滴。小三摘了幾串,分給大家,玉娴捏起一顆放到嘴裏,酸酸甜甜的滋味。“真好吃,哥哥,咱們也摘些回去,我想用山葡萄釀點酒。”她用甸棗子釀的酒已經好了,昨天偷偷的弄了點嘗嘗,味道真的不錯。所以看到山葡萄又想起來了。
“行,聽你的。”幾個哥哥也無所謂,反正出來了,弄啥回家都好,只要妹妹說有用就行。幾個人遇見山葡萄就摘山葡萄,遇見五味子就摘五味子,一上午的功夫,摘了一筐五味子,兩筐山葡萄。他們今天來的這片林子裏,榛磨比較多,所以也撿了不少的榛磨,總得有東西回去應付秦氏。榛磨一般長在榛樹多的林子裏,玉娴擡頭看見樹上也有不少的榛子。東北的榛子叫毛榛,個頭比較小,外面的果皮上長滿了毛毛刺,摘得時候得注意,一不小心就會紮到手。“大哥,咱們要不要摘點榛子回去啊,奶奶說榛子也能賣錢的。”玉娴問。
“一會兒再說吧,我想咱們還是去打些松塔得了,那東西大,比較出數,賣的價錢也比榛子好。榛子還紮人。”還沒等大郎說話,二郎就說了。
“嗯,那也行。松子的确是很貴的,估計奶奶也能滿意。”大郎也同意。
一行人先回家把背筐裏的東西都放下,秦氏一見只見了些榛磨回來就不高興了,“讓你們弄些東西換錢,就撿了點榛磨回來,卻弄了兩筐山葡萄,那東西有啥用?淨想着吃的,根本就不想給家裏掙錢。”
“奶奶,我們正要去打松塔呢,先把這些送回來,沒有背筐用了。”二郎跟秦氏說。
秦氏一聽要去打松塔,臉才放了晴,“嗯,那東西值錢,多打些回來。”她也不管打松塔是不是危險。
方氏聽到孩子們要去打松塔,就有些擔心,“大郎啊,上樹的時候要多當心啊。”
“放心吧,娘,沒事的,我們都會爬樹。”小三毫不在意的揮揮手,就往外走了。
“娘,我會看好他們的,玉娴,你就別去了,在家把山葡萄處理了吧。”大郎安慰了一下母親也走了。
玉娴在家看着這兩背筐的山葡萄,“娘,咱家還有壇子嗎不跳字。
“你要壇子幹什麽啊?”方氏知道女兒說不定又要捅咕什麽東西了。“家裏沒有壇子了,上次你弄甸棗子用了倆,哪還有啊?”
玉娴看看這些山葡萄,沒有壇子就不能做酒了,“娘,一會兒跟李家說一聲,讓他家的大兒子給捎兩個壇子回來,要大一些,能盛二十多斤的那種。”
“行,一會兒娘就去,那你現在怎麽辦啊?”
“沒關系,今天就不釀酒了,熬點山葡萄糕吧,娘,家裏還有粉子嗎不跳字。玉娴改了主意,要做別的。
“有,前幾日買了些,漿洗衣服用來着。我去給你找。”方氏起身進屋找澱粉。
玉娴把山葡萄洗了一遍,然後放到鍋裏,添了些水慢火煮着。煮了一段時間後,鍋裏的山葡萄已經爛糊了,就用笊籬把葡萄籽和把都撈出來,再煮,等看到鍋裏的葡萄汁挺濃了,就放了些澱粉進去攪拌均勻。然後跑去找了些玉米皮子,從後面的地方剪下兩寸長,正好像個小碗一樣。把這些玉米皮子洗好,就往裏舀葡萄汁,等這些葡萄汁曬幹了以後,把玉米皮子扒下來,就成了一塊塊的葡萄糕了。
方氏看着女兒在忙活,忍不住就動手幫她,“玉娴,你從哪學來這麽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啊?”
“娘,這哪用學啊,我只是愛吃,愛琢磨罷了。這些東西現在不覺的稀罕,等到冬天,就是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