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迢迢長路4
◎當鋪之內◎
洛螢被引領着出門,那位雙鬓斑白的長須老者就位于她的身側。
這位老人,也就是原身父親在日記中提及過買眼鏡的“寧伯”。
寧伯是誠和當的賬房先生,也是當鋪之內最老的資質,當鋪之內上上下下,除了洛永誠這個原本的東家,寧伯就是最大的人。
如今老東家離世,寧伯就成了誠和當之內的大管家,洛螢熟悉這裏,還需要多多依仗這位老人。
當然,按照歲數和輩分,她也不能稱呼老人為寧伯,為了表示親近,叫一聲寧爺爺。
天色将暗未暗,洛螢站在寧爺爺的身邊,手提玻璃油燈。
時下雖然已有電燈,但電費頗貴,當鋪之內衣料棉物不少,用電不好就容易引發火災,鋪內多是提燈燃燭來照明。
兩人并未直接去大庫,而是由寧爺爺引領着在這誠和當內一點點地繞了一圈。
站在誠和當的大門口,洛螢看着偌大的門楣,這就是她日後要生活三年的地方。
誠和當對外的門臉不算大,過了櫃臺進入當鋪的內院,豁然開朗,大大小小幾十個房間根據用途分為號房,飾品房,更房,夥房,會客室,卧房,客房......
寧爺爺邊走邊介紹誠和當的內部事宜,寧朝各地的當鋪,都持有官府所頒發之“當貼”,放在後世就是營業執照,有着當貼也就是在官面上過了明路的,正規得很,每年年底要向官府繳納五十銀元的稅額。
誠和當的前院是櫃房,所謂櫃房,正是對外的營業室櫃臺之處,也就是洛螢白日進門所見到的地方。
當鋪的櫃臺,自然是用作典當之用,根據不同的當鋪大小,開設的櫃臺數量大小也不同,少則二三個,多則五六七,更有大當鋪十幾個櫃臺。
誠和當體積不大,只有兩個坐堂櫃臺,原本坐頭櫃的是原身的父親洛永誠,坐二櫃的正是前往火車站接站的王小田,負責前來典當客人們貨物的收取與估價,檢驗貨品,靠的正是一雙火眼金睛,非凡手段。
坐的是櫃臺,放在俗話裏就是“掌櫃”,洛永誠是大掌櫃,王小田是二掌櫃。
Advertisement
可如今頭櫃空缺,即便是找人補缺,也得讓王小田補位到頭櫃上,這掌櫃之人依舊是缺了一位。
坐櫃之人負責掌眼,古玩行裏掌眼的行家被尊稱一句“朝奉”,當鋪裏也不例外。
從前洛永誠若是出門遇上了同行,凡是有人請着掌眼,都要稱呼一句“洛大朝奉”。
可以說,一位坐櫃的朝奉就是一家當鋪,亦或是古玩行的核心人物。
而當櫃臺朝奉們的貨物成交,位于一旁負責謄寫當票當簿進行登記的人員叫做票臺,每個票臺都有着一手神奇的書法手藝,字跡彎曲歪歪扭扭,而每一家當鋪都有着自己的密文,他人絕對認不出來。
大些的當鋪票臺與賬房是分開的,但誠和當這裏都是由寧爺爺負責,從登記造冊,當票手寫,到賬務收支統計,多年來都是他一人主理,不曾有過半分纰漏。
洛螢翻看了一些當票,但上面的鬼畫符讓她第一次懷疑自己不認識字,這草書,和前世醫生們寫的病例完全有一拼。
“大姑娘,我們家收的當物,多是普通平頭百姓,也有那落魄家避了人,特意前來的。”
洛螢的身邊,寧爺爺一手搭在櫃臺上,另一手指向櫃臺左側的房間講解。
“不管是家道敗落,還是生計艱難,人總是要臉面的,有些不願讓人知道的老客,入內進會客室交易,離去之時避開大門,另開了一處小門離開。”
洛螢被帶着一點點熟悉當鋪之內的結構,每到一處,也熟悉了鋪內相關的雇員。
負責在庫房與櫃臺之間來往的乃是一位四十餘歲的中年文士,名為徐長平,身材清瘦,喜歡讀書,是一名“摺貨”,負責當物的包裝、挂竹牌标簽、打印記及當物的存放與取出。
還有洛螢白日裏見過的少年頭,十五歲的小夥子乃是當鋪內的後生,身為年紀最小的一個,屬于當鋪的學徒,什麽都學,什麽都幹,跑堂守夜看大門,負責協助其他人的工作。
至于當鋪的其他幾位,在夥房的便是負責鋪內衆人夥食的夥頭蔣叔與王媽,乃是老兩口。
另有負責庫房守衛的光杆兄弟三人,個個身材健碩,五大三粗,神勇無比,鋪內只按照兄弟排行來喚,董大董二董三。
據寧伯所說,這三兄弟乃是曾經跟随原身父親一起押镖的小年輕,後來镖局解散,一路跟随至今,也是當鋪之內的元老了。
三兄弟面相相似,各個大塊頭,沖着洛螢憨笑,她連忙回禮。
盡管從名義上來講,洛螢是新任東家,這些人都是仰仗着她鼻息過活的手下。
可無論是輩分上還是情分上講,這些人随着原身父親多年,深受信任,除了少年頭,都是洛螢的長輩,她應當抱有三分敬重。
洛螢微微一算,這偌大的誠和當,滿打滿算也才九人,算上她自己不過十人,人手着實少了一些。
畢竟當鋪存放的貴重物品,各種當物較多,夜晚需要有人值守庫房,也需要巡游守夜。
可負責安保的只有董家三兄弟,也不知是如何分配的。
洛螢提出了疑問,寧爺爺捋着胡須解答。
“老蔣白日裏空閑同董大一同守庫,夜裏由董二董三負責,一人上房游曳,一人堂下守門。”
對于這個答案,洛螢了然地點點頭。
只是,她還是覺得這個安保力量太低了些,不論早晚,只需要兩個人守着這宅院就夠了麽?
當鋪全體員工都是住在這裏的,包一日三餐食宿。
因為當鋪利大,又有諸多珍貴物件,不論是京城還是其他地方的當鋪,大多是家族産業,如果是高門大戶開的,那內裏的雇員大多是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地為東家效力,最大限度地保持當鋪內部的親近與忠誠。
但誠和當卻是完全不同,整個鋪子裏除了負責安保的董家三兄弟,壓根就沒血緣關系,土生土長皇城根兒的人更是只有摺貨徐先生一位。
對于原身的這位父親,能夠一手帶起來當鋪的班子,且給予如此信任,洛螢十分佩服。
誠和當的院落格局雖然做過一些調整,但房屋與其他人家沒什麽大差別。
唯一的一點不同便是出在房頂之上,誠和當的瓦房頂設有半米寬度的“夜巡小道”,也就是說,是給安保人員半夜上房巡視的地方,夜巡小道圍繞了整個當鋪房頂一周,絕對保證安全。
逛完了誠和當一圈,最終是來到了院內的庫房。
庫房主要分為兩個,飾品房與號房。
所謂的飾品房,就是放着一些珍奇物品,價值較高的當物。
而號房之內,則大多是普通的衣料,尋常不太值錢的當物。
而今,當鋪的鑰匙也是交給了洛螢掌管,號房之內是大大小小的樟木貨架,每一樣當物都包裹得嚴實,另有竹簽作為标記。
“號房內當物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二件整。”
聽着寧爺的話,洛螢微愣,這麽多?
“不過有一部分是死當,到了當期客人不曾贖回,這些絕當之物會向外賣出。”
洛螢輕輕點頭,當鋪之利大,不只是等待客人前來贖當的利息錢,更多的是一件當物賺兩份兒錢。
當客人拿着一個物件前來典當,押出物品開當票換得二三銀元,到期贖回也罷,不贖回這當物就自動歸于當鋪所有。
典當給出的價格本就是壓價的,不管是收利息,還是收東西,當鋪始終是穩賺不賠。
號房共有五間房連綿,洛螢只是略略走過,看了個大概。
再去飾品房粗略一覽,一些不值錢的銀器和玉器擺在外頭,更值錢的珠寶首飾大多收納在了保險箱之內,這飾品坊之內大大小小數十個保險箱,翡翠扳指,沉香手串,和田玉牌,琉璃十八子......
在寧爺的引領下,洛螢将飾品房走了個通透,只是她心中的疑惑尚且不解。
若說這誠和當的庫房只有號房五間與飾品房三間,那原身父親神秘簿子中所提及的“秘字號房”,究竟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