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勝之喜戰果
“向宏川已被擒,降者不殺!”
姚靜看着被姚靜重傷暈死的向宏川被親兵擒住,立刻舉槍大喊。
然而這次,姚靜碰上的事劉赦的嫡系,素質和忠誠那都是非常強悍的。
他們不管如何都要戰到最後,除了劉赦出事,別的人都別想收服。
聽到姚靜的話,這些興漢鐵騎反而更兇狠了,而且都不要命地向姚靜撲來。
姚靜不得不佩服這樣一只強軍。
她重新投入戰場之上,張豹等姚靜的士卒們因為姚靜大戰熊威将叛軍主将向宏川斬殺,氣勢士氣到了頂峰,一個個興奮地直撲。
尤其姚靜大喊“殺叛軍,重重有賞!”
頓時之間,大夥只覺得自己的氣力無線增長。
也在這時候,東南北抽調過來的一半兵力也陸續趕到。
興漢鐵騎雖然更新兇狠,但終歸是主将死了,又知道無生希望,士氣早就垂落下來。
随着一開始的兇猛,這時候他們的鬥志在一點點減少。
而且全武憊帶着其他門的生力軍大老遠喊殺沖過來,氣勢如虹,更讓興漢鐵騎變得淩亂不堪。
興漢鐵騎三千,無一人投降,但是随着姚靜大軍彈壓,一個個都被姚靜的人都解決。
“将軍,敵軍攻城了!”
嚴奎安一直注意着城門。
Advertisement
他看到火光迅速移動過來,連忙禀報。
姚靜并不意外,因為向宏川帶着人偷襲進城,定然早就準備其部下在其後跟着。
看着興漢鐵騎不過千人,她點點頭。
立刻分出一半上了城樓準備攻防之戰。
當即,興漢鐵騎就有隊長大喊:“援兵到來,向城門吊橋處沖!”
不過,他怎麽可能沖破姚靜早就布置好的防線?
不過一千,而圍着他們的有六千。
城樓進行劇烈的攻防戰,但是城內也在和興漢鐵騎進行血戰着。
姚靜終于将一直養着的陌刀手軍投放進來。
這時候,陌刀手的作用完全凸顯出來。
鐵騎完全被陌刀手壓制,陌刀重而利,一刀砍過去,可以砍斷騎兵刺過來的長矛,并且餘勁也能砍掉馬繩子,甚至是馬腿,鐵騎上的敵軍士卒會栽下來,而陌刀手順勢下來立刻将人砍得死的不能再死。
“殺!”
陌刀隊長方平大喊一聲。
三百陌刀沖入千人殘軍,頓時起了壓倒氏的勝利。
衆人看見一個個鐵騎兵被陌刀手砍死,更激起了軍隊的血性,不到一炷香,興漢鐵騎終于死掉了最後一個人。
姚靜嘆了口氣。
看着都是血水的陌刀兵和虎豹軍,對其揮了揮手。
這次他們和新兵也算損失慘重,不過解決了興漢鐵騎,到也劃算。
城樓城防戰已經不需要他們繼續再戰了。
剩下的生力軍,和早就弄好的布置,足以将他們擋在城外。
虎豹軍屯長張豹和陌刀隊隊長方平對姚靜行了一個軍禮,沒再說話就退走了。
遠處躲着看着這場戰争的百姓和士族們不由地倒吸一口氣。
早知姚縣尉有強軍,卻沒想到強軍會這般厲害。
興漢鐵騎和他們拼竟然也沒能拼贏。
當下,除了對姚靜更加崇拜和信任,也對其再也不敢相信。
“此女……此女……”張優不由地顫抖着嘴唇。
“聽聞,姚氏祖母孫媪在年輕之時被批命晚年是王侯太夫人的貴命……”
張優立馬回頭,盯着同族的兄弟張怡:“可是真的?”
張怡說道:“其姚家村周圍幾乎都知道,之前衆民包括孫媪自身,都以是姚氏叔父姚文慶是那驕子,然姚文慶不堪大用,縣城寒門有學之士聽孫媪進城多次說其命理,紛紛取笑姚文慶!乃時間謬論,現在看來,孫媪早之前的批命……”
張怡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張優豈會不明白。
王侯太夫人的貴命,不在于姚文慶,而是在于此女……天下即将大亂,此女不過十三四歲,就有如此強軍,并未諸将折服,日後前途定然不低!
若是此女一步步成長下來,可以據一郡之地,甚至更多,無論天下哪位英雄成龍,當也不會拒絕此女。
王侯太夫人……此女若為婦好,其親祖母為王侯太夫人也甚是不難得!
張優目光閃動,又聞此女被仙長收為弟子……若無大造化,仙長豈會收她?
這些人,不,應該說天下人都不會懷疑姚靜是‘仙長’弟子的事實。
因為姚靜之前就是普通農女,就是聰慧些也不可能成長如此程度,所以,她是仙長弟子,才是唯一可解釋的。
當然,大部分有學識之士也清楚,所謂的仙長不會是真正的仙人,但是高人是跑不掉的。
“可查清楚昔日為孫媪批命的的道士?”
張怡搖了搖頭,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如何還能查到。
不過,事情從姚氏未出生前就開始傳出來,想來也是真有那麽一回事。
“兄長,我突然又想了一件事!”說話的是張優的親弟弟張越。
張優說道:“速速說來!”
張越也年過三十,長相不打眼,看起來很溫吞老實。
“先惠帝入京即位時,石澗郡被流傳了好一段龍興福地的言論!如果此言為真,兄長您說,是否除了惠帝,我等石澗郡會再出一位龍……”
張越還沒說完,張優立刻捂住了他的嘴。
是啊,如果只是惠帝,那麽只會說龍興之地,可說了龍興福地……福地,可不是一個人能占據得,也就是說還會有人沾上……
“如此,此女便是重中之重。”
他們這等士族,其實信命,但其實也不信命。
信命的時候,當是已經有了些許命理跡象之時!
就比如現在!
姚靜手下的強軍能消滅吞掉兩萬西園軍的興漢鐵騎,就注定姚靜非同一般!
再加上數個預言混合到一起,他們不想相信也難,因為他們心動了,有些受不住誘惑。
因為命數如果為真,他們投靠姚靜,将來真的重新定頂天下,他們可以一躍成為全國的大士族,而不是區區郡縣士族。
更何況……龍興福地只是出了姚氏女,龍不見蹤影……他們心中有所震蕩,是不是娶了姚氏的大丈夫為其龍?
如果……如果……如果……
張優心中道了三個如果……心情莫名激動起來。
“如果可以,将孫媪那消息壓下去。”張優立刻下了決定。
張怡連忙點頭。
姚氏親眷都在成縣縣尉府,也不曾傳過任何消息,張怡之所以聽到,是他去查姚氏女的時候從貴縣和姚家村附近的村民們探聽到的。
既然成縣無此言,當是姚氏壓下去。
那麽其餘的人,就由他們解決掉吧!
士族重規矩,講究仁智禮信義,但是在利益面前,會比屠夫還要兇狠。
***
張氏士族這麽推測,姚靜是絲毫不知的。
李武之前帶着三百人出城,除了引誘向宏川進城,還有真的是去壕溝布置了。
叛軍慢慢搭上護城河的的橋後,一陣陣火箭射了下來,壕溝就燃起劇烈大火,瞬間燒掉了架在上面的木板,還在一波波沖過來的叛軍每每搭上木板再次被燒掉,連帶着幾個掉入了火海。
因為過不去壕溝,導致攻城的叛軍少了一層,并且叛軍自身也撤不走,并且過了壕溝後就一直處于城樓射箭的範圍。
頓時,城樓下哀嚎呼喊滿地,一陣陣箭雨無情地收割者着叛軍的性命。
等到壕溝劇烈的火勢慢慢削弱,重新架起了橋跑過來的時候,一開始沖向城門的三千左右叛軍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
遠遠望着的吳兆泗面如土灰。
“完了!”
吳兆泗喃喃道。
他的想法一直在對方所料之中。
被郡城将計就計,就這麽一個晚上,三千興漢鐵騎沒了,剩下七千向宏川的嫡系,剛剛倒在城下有三千……
“收兵吧!”吳兆泗看着剩下的四千士卒架好了壕溝橋繼續往前沖對指揮的副将喊道。
這副将徐柱是向宏川一手提拔的,看到向宏川陷入城內,早就急得跳腳。
此時哪裏聽得進去,見再次沖上去的士族終于有爬上城樓,一把推開吳兆泗,帶着最後屬于向宏川的六百親兵沖了上去。
“給我沖上去,殺啊!”
吳兆泗爬起來,看到上面的戰火,他微微閉眼,随後重新上了馬。
完了!
冀州軍完了,他同樣也完了。
這一系列的計謀都是他出的,可是現在除了去成縣不知消息的三千兵馬,其餘的,包括興漢鐵騎在內都亡了。
追究責任,他的罪過比主将還要大。
他只要回冀州,只怕就會被劉赦憤怒砍殺了!
劉赦準備逃走,不再管其他事。
可是,有人攔住了他。
向宏川軍中還是有有能力的将才的。
比如眼前的高寸,是個校尉。
他現在滿身都是血,帶着幾十個士卒退了下來。他是第一批沖過壕溝的一隊,苦苦撐着,兄弟們死了大半,後面的橋架好,本以為會聽到撤兵的號令,可是等來的卻是更多兄弟沖上來,最後看見劉副将帶着親兵也沖過來,他就知道完了。
他不想做逃兵,但是随着身邊的兄弟一個個替他擋住飛箭重物,都在呼喊讓他帶着他們活下去……他也顧不得那麽多就慢慢退走!
他一個庶民,帶着鄉勇投奔劉赦,就是為了建功立業,并且不要再收他們縣鎮小士族關氏欺壓。
他答應過鄉村父老,要将兄弟們帶回去的。
****
“軍師要去哪裏?”
吳兆泗見狀,只得認命下了馬。
“劉副将下令誓死攻城,你怎麽退下來?”
高寸抹去臉上的血,呲牙陰森地看着吳兆泗,那模樣仿佛要将吳兆泗吃了一樣。
吳兆泗有些心慌。
“我阻攔過向将軍和劉副将的。”吳兆泗不由地解釋。
他真的阻攔過,不過雖是如此,他還是得承擔大部分責任。
“算了,軍師,如今我等是不能回冀州了,你給個出路吧!”
這才是高寸最終目的。
吳兆泗是否阻攔過,高寸不清楚,但是不可否認,吳兆泗是個智者,否則也不會從衆多文士中脫穎而出做了軍師,雖然是主公帳下十大謀士之末,卻也是非同凡響了。
此次,吳兆泗的計謀失敗,高寸雖然怨他,但是他不是沒腦子,兩軍交戰,從來都是勝負難定。此次輸了,是敵軍技高一籌而已。
高寸帶着剩下活着的兄弟沖出戰場,已經是做了逃兵,就是不做逃兵,如今大敗,回冀州去定然也沒什麽活路。他們軍隊當差不多全軍覆沒,就當他和衆兄弟一起死在這個地方,然後他們換個名字重新開始。
吳兆泗目光閃爍。
他也要逃……
可他一個文士,在亂世中可比武士要來得脆弱得多。
他沉下心來,說道:“北邊不能待了!”
高寸盯緊他。
吳兆泗重重地吐出一口氣。
說道:“也不是不能待,除了遼州!”
随後繼續說道:“遼州匈奴入境,大将軍上官木招選勇士抵抗匈奴入侵,聽說,就是死刑犯……只要去殺匈奴都可以獲得赦免!”
高寸頓時有些松動。
他們自然不可能再去尋劉赦了,而其他爆發的起義軍比之劉赦來太小,而且其首領也非劉赦那等雄才偉略的明主。
他們的路就只剩下官軍。
但是他們曾是叛軍,走普通官軍路子是行不通的。
“如果南下……天下大亂之後,各州郡州牧郡守各自擁兵,定然也渴求良将猛士,爾等就算曾為劉赦手下,在江南等待機會也未嘗沒有出頭的一天!”
不過,到底作為逃兵,只怕最終的結果還是得不到重用的。
這一點,吳兆泗沒說。
因為吳兆泗在欺騙自己,他的處境比高寸等人要困難多了。
吳兆泗希望他們去遼州,因為遼州出頭快!
而江南……江南多士族,他們重名聲,才和武反而是次位。
高寸聽完,也不再多言,一擡手就帶着人走了。
吳兆泗連忙跟上去。
不管他們去哪裏,他都準備跟着,至少他們在前面,他的安全性大一些。
***
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
等到打掃完戰場,天差不多亮了。
雖然連夜作戰,但是大多數将領還是精神奕奕。
哪怕已經傷了的姚全李武等人,被手下兄弟擡入太守府議事也是咧開嘴笑。
文先儀也終于将統計出來的數據讀給大夥聽。
“此次一戰,生擒叛軍主将向宏川,和兩校尉,斬首其手下四位副将,五位校尉,叛軍死七千六百,俘虜一千五百!”
剩下的人成了潰兵逃了,不足千人逃走,沒有多少危險。
“我軍虎豹軍傷亡五百九十三……”
姚靜等衆人心中一窒,在場的都是姚靜心腹中的心腹,就是都從成縣跟來的,後面在郡城投入的士族小吏和小官們,此次還無法參加姚靜這次的會議。
帶過來的虎豹軍總共就只有一千出頭,如今就去了一半!姚靜很是痛心。
她摸了摸額頭,這是因為虎豹軍滅殺興漢鐵騎重要力量!
“陌刀軍傷亡七十五人,破陣軍傷亡三百三十九人……姚壽、李青……五位隊率戰死……副隊……”
等到一筆筆數字念出來,之前喜悅的氣氛沉寂下來。
中間的更有在戰場上被被刀砍中都不眨眼的漢子在這會兒紅了眼。
一萬大軍,姚靜又只剩下不到六千士卒。
不過好在,石澗郡的危機解除了。
“都要好好登記,他們每一筆的撫恤都要親自送去給他們家裏人。日後他們的家人也是我姚家軍的家人,照顧他們是本分。”
姚靜聲音也有些暗啞。
在場的人眼睛又紅了些。
文先儀見底下那群武官的感動模樣,心中也感慨萬分。
這樣的主公,才能讓人甘心賣命啊!
姚靜此女,不負她的人,她也會盡力做到不負他們的事,以前他不相信,但是現在他信了。
過了一會兒,話題被移開。
此次新兵也大多見了血,如今在好好訓練一些日子,又能成為虎豹軍和破陣軍一樣的能戰之軍。
姚靜叫他們來,也是将剩下四千多來人打散入他們隊伍中,頓時又多了八屯。
姚靜也不管她此時還沒拿到太守的朝廷敕封,便對自己一衆心腹安排了職位。
太守是一個郡管民管軍管司法的封疆大吏,屬于一郡內最高長官,其俸祿也有二千石。可以說,是相當有權的官位。
在太平年間,太守都是中央直接遣派官員。
但是現在……随着惠帝恢複州牧制度,并且買官賣官制度在全國興起,這太守幾乎都是各州郡士族或中央名門世家的囊中之物了。
之前的石澗郡郡守王仲淵就是大齊七姓之一的王氏旁門子弟。
常家也是七姓之一,不過常青亭是旁系一只,上百年來,在石澗落地生根。
随着常青亭位列三公,石澗旁系也入了中州嫡系了。
天下若是還是太平,王仲淵就是死了,也是輪到士族來做的,買官這事也不是人人買得,尤其是太守這等實權,也就中州有不錯勢力的士族才能買到,而別的人很難!
不過現在,天下已經變了!
姚靜經過收複郡城,如今又殲滅前來的冀州叛軍,已經在石澗郡造就莫大名聲和威望。
加上如今軍政被姚靜拿在手裏,再而衆士族上表,還有常家人發話,朝廷不會不給面子。
如今九品中正制還未出來,官職沒有幾品之說,都是以其俸祿和所負責的權位論大小。
太守俸祿為年兩千石,一州內,除了被恢複的州牧高于它外,是一州內最高的位子了。
其下文武有各不同俸祿的官職。
郡內基本會設兩到四位校尉,每校尉下有軍侯。郡以下會設縣尉,位比軍侯。
姚靜此時就開始提拔手下人做了校尉。
四大校尉只設了兩位,那就是張豹和嚴奎安,此次立下大功的塗亥、李武、姚全、姚萬銅等隊率上了軍侯的位子,後面的再一軍功論,将職位都補足。
原來成縣而來的普通小兵在軍功統計處後,打散開後也至少成了伍長。
等到隊列分好後,已經是三天過去。
這三天除了軍隊論制,郡城也都在忙戰後工作,不過相比戰前,戰後的氣氛無疑輕松許多。
姚靜在郡城西山修建了一座塔,将此次喪生的士卒們的牌位移了進去,日夜香火供奉,一些重傷不能再從軍的殘疾士卒,姚靜親自問過後,在西山安頓下來打理英雄塔。
一時之間,整個郡城都記住了那些為了保護他們戰死的英雄,随着幾個跑去塔下祭拜,後面人越來越多,讓原本還很難過的活着士卒們心中升起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感覺……
同時,報名參軍的人也越來越多。
其火熱的程度比之叛軍未來時還要火熱,不過現在石澗軍招收嚴格了許多,沒有足夠的身體素質是不會通過的。
越難進去的大家都會覺得那地方越好,這次征兵也一樣。
一個個被刷下去,可他們都還不甘心,開始勤學苦練,然後時不時地去測試。
其火熱度,已經不亞于姚靜經營的成縣。
随着沒有叛軍的阻隔,成縣的消息也終于源源不斷地傳過來,姚靜也終于完全放下心,因為那三千攻打成縣的叛軍被陳足道和姚大山以誘敵深入之計,騙到了白虎山,然後又以火攻之計将他們全軍覆沒!
而且時間就在向宏川進攻郡城的當日。
攻打成縣的副将吳步勇也的确如之前的吳兆泗和向宏川所預料一樣受了挫折,所以并沒傳消息回去,這導致他以後再也沒機會傳消息回去了!
事情到此,石澗郡的危機終于過去,困于戰亂的欽州随着石澗郡的大勝,除了姚靜之名名傳州郡,也同時迎來從各地投奔的百姓和士族。
石澗郡在姚靜的示意下自然對其大開城門進行安頓。
因為,他們日後将會是石澗郡的百姓,郡城人口越多,姚靜的實力就越強。
石澗郡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姚靜也終于帶着親兵們回了成縣,其目的,也是對成縣和自家的遷徙。
郡城終究比成縣發展空間大,而且安全系數也多了很多,姚靜将以郡城作為她立足欽州的根據地。
郡城雖然比之縣城要富足得多,但是大旱來了,還是不免出現有百姓離開的情況,後來,張刀肆虐郡城,殺戮無數,郡城的人口還是縮減了三分之一,所以姚靜準備将成縣人口遷一部分入城,也算是用适合她新政的百姓帶動原來的郡城百姓,方便她能更快掌控住郡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