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清晨,張素商出門跑十公裏,阿列克謝起床洗漱,客廳和走廊的地板上都幹幹淨淨,桌椅板凳被移到了角落裏。
他有夜盲症,所以體貼的中國室友總會在晚上将地上的一切障礙物挪開,預防阿列克謝起夜的時候被絆倒,天亮以後才會移回來,只是今天天氣不好,陰轉小雨,天也亮得晚,張素商淩晨五點起床出門晨跑,那時天還沒亮呢。
阿列克謝自己将桌椅挪到原來的位置,報童将一疊報紙送到了門口,阿列克謝開門将幾個戈比交給他,友善的說了謝謝,還和報童聊了天氣。
他感嘆着:“雖然下雨了,但天氣還是有轉暖。”
報童:“是的,先生,我想現在已經接近零度了。”
之前他們這兒的平均氣溫都是零下十度到零下五度。
想起這天氣,阿列克謝也不由得在心中敬佩張素商,他這位室友每天天不亮爬起來鍛煉,不管外面風多大,除非下暴雨暴雪,否則一定會出門,太拼了。
接着報童露出忐忑的神情:“抱歉,先生,今早……沒有聖彼得堡早報。”
阿列克謝不解:“怎麽沒有了?”
報童回道:“因為今日是周四,報紙脫銷了。”
聖彼得堡早報會在周四的趣事欄目裏刊登《神探伊利亞》的連載,自從進入《沒有血緣的雙生子》篇後,這篇小說的人氣逐漸攀升,直到這個中篇結束時,進入了故事高潮。
阿列克謝恍然大悟,哦,是的,秋卡的小說人氣在近期越發高漲,就連他的教授都有談論這本書,說是妻子專門将連載了《神探伊利亞》的報紙訂好,天天拿熨鬥熨報紙,保養得比自己的臉還精心。
他溫和的回道:“沒有也沒關系。”阿列克謝已經在家裏提前看過稿子了,訂報紙也只是為了收藏,但也不會為了這個為難一個小報童。
其實《神探伊利亞》的大火,和《沒有血緣的雙生子》的結局也有關,張素商在這篇的結尾寫了一段法庭上的辯護,并引出了新角色,性格堅毅的女律師達莉娅和她的死對頭,毛絨控謝爾蓋。
這兩位出色的律師分別站在被告和原告的立場,其中達莉娅竭力要改變兇手米拉被判死刑的命運,而謝爾蓋律師則要為原告讨回公道,一定要米拉償命。
張素商為了寫這一段,特意去翻閱了不少俄羅斯這個時代的法學書籍,并構思出了一場他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上覺得質量不錯的法庭辯論,在達莉娅的辯護下,本案件的兇手米拉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表現良好還可以減刑。
而在故事的主角伊利亞和搭檔瓦西裏前去感謝這位律師時,達莉娅義正言辭的表示:“我只是想留下更多的可能,在偵查條件有限的這個年代,我們不能保證每樁案件都不是冤假錯案,又或者是沒有更深的內情,現在我為你們保下米拉的性命,或許以後,她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真相。”
說完這句話後,達莉娅潇灑的轉身離去,袖口處有一個鹿頭,據背景角色介紹,達莉娅所屬的律師事務所,所有人都有一件繡着鹿頭的大衣,只是繡得地方不同罷了。
……
總之在這一段上了連載後,讀者範圍內就被引出一場大地震,穩中有升的文章質量令老讀者們欣喜不已,新角色的登場則吸引了更多的讀者跳坑。
比如行事果決、字裏行間都透着潇灑勁兒的女律師達莉娅,她的存在直接讓無數知識女性紛紛入坑,如饑似渴的将《神探伊利亞》的過往章節都翻出來讀了又讀,“秋卡”是一位支持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進人士,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在20世紀,進步人士還是美稱,說出要為某某群體争取權益也不用先去輿論釘板上滾幾圈,支持女性崛起也是好事,大家都贊同。
張素商本人塑造女律師的時候其實沒想那麽多,他只是覺得書裏的主要角色都比較逗比,需要一個理性的角色來中和一下。
比如與達莉娅一起上演辯護大戰的律師謝爾蓋,則以其毛絨控喜劇人的身份,為這篇故事增添了更多喜劇元素。
他總有一種預感,就是筆下的那群逗比總有一天會在boss戰中還忙着和驢子鮑裏斯搞笑,沒個靠譜人拉着,boss豈不是要不戰而勝?
此時張素商并不知道達莉娅這個角色的出現代表着什麽——在1917年,俄羅斯經歷了一場蛻變,新政府宣布男女平等、給予女性選舉權、教育權以及男女同工同酬。
而現在是1926年,距離那場偉大改變才過去了9年,女性們正在進步,但還沒有達到可以進入律師這個“高端”行業的程度。
事實上,在被封建意識洗腦了上千後,二十世紀初的大部分俄羅斯女性已經認同了自己與男性存在天生的智力差距,有很多女人覺得自己學不會操縱機器,不配做工人,她們無法承擔男人的工作,她們不行。
所以現在政府也在努力的搞這方面的宣傳工作,通過報紙、電影等等方式告訴女性們,你們行的,要相信自己,你們可以成為工人、教師、學者、科學家,智力這玩意和性別真沒關系。
在《神探伊利亞》中登場的達莉娅聰慧機敏,反應力極快,和男律師進行辯論時絲毫不落下風,在辯論結束後,又安慰自己負責的被告米拉,堅定地告訴她,自己會維護她活下去的權利,這是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
達莉娅本人提出的保留一條生命或許也會連帶着保留更多真相的辯護理念,也讓閱讀這個故事的讀者陷入深思。
張素商本人是反對廢死的,他認為死亡是對于犯罪者的一大威懾,但對于死刑這項利器,慎重使用也是必然的,他自己寫這些故事也只是為了糊口,寫完以後就繼續練波比跳了。
但在1926年,這樣一篇看似搞笑實際上暗含了許多先進思想的小說,卻是能引發思想地震的,于是《神探伊利亞》就這麽被官方報紙轉載了,而且還是訂閱量相當大的俄羅斯月報。
在這篇文章的下方,是一段長長的贊美。
【我很高興在晚飯前閱讀了聖彼得堡早報連載的小說《神探伊利亞》,最初我只是将之作為娛樂讀物,可是漸漸地,我無法抑制的沉浸在故事裏,我的兩個女兒都已經上學了,她們為了達莉娅律師這個角色興奮得大半晚睡不着覺,我的小女兒柳德米拉發誓她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名律師,我為她感到驕傲……】
稀裏糊塗就成了婦女解放運動旗幟之一的秋卡撓頭,但有報紙轉載他的文章,就意味着會有額外的稿酬入賬,聖彼得堡早報也提出要給他繼續漲稿費,這都是好事。
過了一陣,張素商一身汗的跑了回來,手裏還提着冰鞋,看起來還滑過冰,肩扛一個大袋子,阿列克謝探頭一看,裏面全是襪子,還是那種很溫暖的厚棉襪。
張素商對他咧嘴一笑,摸出十雙襪子塞過去:“來來來,我漲稿費了,你收下這個,咱們一起高興。”
阿列克謝接住滿懷的襪子,有些不知所措:“哦,謝謝。”
這還是母親去世以後,第一次有人給他買襪子呢……
張素商又跑到壁爐邊,看着裏面滾着的牛奶吸了口氣,濃郁的奶香進入鼻翼,啊,真不愧是附近農場自己産的新鮮牛奶,這味兒太香了。
他樂呵呵的從背包裏拿出一包新買的餅幹,和阿列克謝一人一半,放牛奶裏泡着吃,雖然只是簡單的雞蛋餅幹,連個堅果仁都沒有,但黃油放得足,吃起來便松軟香甜,和牛奶是絕配。
阿列克謝問他:“我今天上午去老師那裏算數據,你呢?”
張素商滿嘴食物,含含糊糊的回道:“我去朋友那裏送襪子。”
張素商一口氣買了五十雙襪子,他和阿列克謝各拿十雙,還有三十雙則用袋子裝好,被張素商送到了蔣靜湖、伍夜明、李源的宿舍中。
他早就發現了,和他一起來留學的三位同學十分節省,襪子破了洞也舍不得買新的,但就俄羅斯這天氣,穿破洞襪子也太挑戰抗寒能力了點。
收到他送過去的襪子時,這三位好同學心中高興又感動,卻怎麽也不肯收。
伍夜明是三人裏年紀最大的,他直接将襪子塞張素商手裏:“秋璞,你的好意我們心領,但你也不容易,這麽多棉襪肯定價格不菲,你趕緊去退了,買點好吃的補補。”
說完,他掃了一眼張素商的腰。
秋璞原本膀大腰圓,現在卻變得這麽細,日子一定過得清苦。
李源過來關切的問:“你這些日子不肯多吃,就是為了省錢買襪子嗎?沒必要,實在沒必要!人是鐵飯是鋼,委屈哪裏都不能委屈了胃啊!”
張素商內心贊同李源後半段話,面上卻哭笑不得:“我真不困難,我瘦是因為我在運動,還有,我的經濟狀态很好,我有稿費的!”
蔣靜湖、伍夜明和李源異口同聲的叫道:“稿費?”
張素商認真點頭:“是啊,你們也知道我和家裏斷了關系,自然要自己賺點錢才好繼續在這邊上學,而且我俄語很好,所以我就用秋卡這個筆名寫了一篇小說……”
伍夜明打斷張素商的話:“等等,你用秋卡這個筆名寫小說?”
張素商點頭:“是呀、”
李源連忙轉身,在堆滿了書本的床上翻了一通,他的床不大,裝了這些書後,晚上怕是只能蜷縮着睡,過了一陣,他拿出一疊報紙,跑張素商面前展開。
“可是這篇《神探伊利亞》?”問這話時,李源滿心不敢相信,語氣也有些猶豫,他有大量閱讀報紙書刊的習慣,好進一步熟悉俄語,而《神探伊利亞》正紅得發紫,實在令他無法想象這個故事出自自己的同胞之手。
而張素商十分肯定的回道:“沒錯,這就是我寫的。”
張素商的名字念起來太像“蘇珊”了,他便幹脆讓同學老師都管他叫秋卡,只是沒人将他和作者秋卡聯系起來而已。
他也不說自己具體稿費有多少,只是再次解釋:“我不缺錢,你們別怕我苦着自己,還有,我減肥是為了健康,體脂過高會導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身體不好。”
“低血糖也不是什麽好事。”同樣是醫學生的蔣靜湖這麽嘀咕着,終于收下了張素商送來的襪子,接着興致勃勃的詢問張素商:“你怎麽想出《神探伊利亞》這般有趣的故事?那個交換殺人的手法,我聞所未聞,你好巧的心思。”
張素商很不好意思:“哪裏,我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往那些偵探小說裏有很多精彩的案件,多看看就有靈感了。”
大家又追問他之後的劇情,這時張素商就展現出了一名作者的素養——打死也不劇透。
他轉移話題:“哎呀,我不和你們說了,難得今天放假,我得趁着冰沒化多去滑一陣。”
聽到這,伍夜明眼前一亮:“你也喜歡滑冰?”
張素商:“喜歡得不得了,你也?”
伍夜明露出驕傲的神情。
李源指着他:“來,介紹一下,去年咱們老家的湖面結凍,幾所中學不是聯合起來辦了一次冰上運動會嗎?這位就是速度滑冰的冠軍。”
伍夜明謙虛:“嗨,我能贏主要是冰鞋比較好,賽前還磨了冰刀,其他人都沒這個意識,何況咱們的運動會也不專業。”
說到這裏,伍夜明苦笑一聲:“畢竟,在咱們國家做運動員是沒前途的,1908年的時候,天津就有報紙提問,問我國何時能有運動員參加奧運,何時有運動員可以在奧運奪牌,何時能舉辦奧運,你看着三個問題,咱們有回答的希望麽?”
別說相對來說參與人數沒那麽多的冰雪運動了,那跑步、跳遠等啥季節都能練的運動,偌大的華夏也沒能找出可以參賽的運動員呀。
說到底,還是國家孱弱,運動自然也發展不起來。
這個問題有些沉重,讓室內其他人也沉默起來,張素商左右看看,鼓勵他們:“別這樣啊,咱們千辛萬苦的跑出來留學,不就是為了學有所成,回去報效祖國嗎?”
“終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國家的力量,與祂一起強大起來。”
張素商伸出左手手掌,又用右手将蔣靜湖、伍夜明、李源的手放自己手上疊着:“如我們這樣的人很多,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能創造奇跡,所以只要我們好好幹,總有一天會見到那三個問題被回答的一天。”
雖然要看三個問題全部被回答完的話,起碼要活到2008年,那時候張素商都一百歲了……
作者有話要說:
申奧成功是在01年,秋卡是1908年生人,01年的時候是93歲,2008年正好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