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賊橫行
更新時間2013-7-22 21:52:56 字數:2217
第二天醒來時已在車上,身下是厚厚的被褥為防止太熱,最上面鋪了一層上好竹條編成的席子,身上蓋着薄薄的毯子,冬紀坐在桌後批改積壓的奏折。車子搖搖晃晃的,好舒服啊!
冬紀看過來,“醒了,可是餓了?”
“什麽話,不餓就不醒了麽?”我懶懶地趴在席子上磨蹭,真舒服啊。
冬紀抿嘴一笑,叫婢女上了早餐,吃飽喝足我又趴回席子眯着眼假寐。梅依小石頭他們不能上馬車,都在外面跟着走,沒人陪我說話,好無聊啊!
就這樣走走停停,路過一個叫歷城的小城市,我依然帶着人拉着冬紀帶着侍衛,興致勃勃地出去掃蕩一番。
街上人不是太多,零星幾個賣東西的小攤,來來往往的百姓行色匆匆,臉色黯沉少有笑顏。我有些奇怪但也沒多想,心滿意足的還要繼續逛,冬紀拉着我往回走,他的一身月白錦衣上郝然印着幾個油手印,大喇喇的好不滑稽,冬紀黑着臉瞪我,我悻悻地笑笑跟在後面,手上油乎乎的很不舒服,我左顧右盼要找東西擦擦,才回頭,梅依李公公等人立刻後退一大步,眼神警惕地看着我,小石頭身上挂滿了零碎的小玩意,心有餘悸地看看冬紀身上的手印,縮縮腦袋。
我一撇嘴,切,這麽沒有奉獻精神!樂颠颠的跑上去牽冬紀的手……
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回開,梅依手裏拎着一袋話梅快步走近,愁眉苦臉地說:“小姐,買這麽多東西,咱們的馬車都放不下了,這可怎麽辦?”我聞言回頭看看,買的東西确實挺多,都是民間的小玩意不怎麽值錢,但多了行動起來也很麻煩,馬車颠簸的厲害,有些東西路上一定會被損壞,真傷腦筋!要是胡姐姐的萬芳園開在這邊就好了,至少有個寄存的地方。我邊走邊思考怎麽處理買下的東西,舍不得的一定要留下,一時興起買下的可有可無的東西就處理掉吧。
“好了不要苦惱了,東西太多的話派人送回宮就是了,”冬紀不以為意,淡笑着說,俊美的臉引得周圍的女子偷偷看過來,臉紅不已。我臉一板,立刻忘了剛才讓我煩惱不已的小事,一一回擊看過來的眼神:哼,偷看人家老公,真不要臉!不對,不是我老公,但他是這具身體的老公,在我回去前就暫時算是我的人!
我腦子裏亂七八糟的想着,手上狠狠掐了一把,冬紀嘶的一聲,臉都扭到一起,有些惱怒地問我:“怎麽了?”
我哼一聲,心裏高興起來,又樂呵呵地向前走。
這時路邊突然傳來一聲凄厲的嘶嚎:“我的女兒啊——”,路人已圍了一圈。我看了看冬紀,他點點頭。我們走過去擠開人群,侍衛隐隐圍成一圈隔離了旁邊的人。只見一個披頭散發的老婦人坐在地上,五六十歲的樣子,衣衫上都是補丁,花白的頭發遮蓋了半邊臉。她滿是褶皺的臉上涕泗橫流,拍着大腿呼天搶地,“我的閨女啊,你去哪了!你回來啊!嗚嗚……”
老人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的哭聲引得圍觀的人議論紛紛。
“唉!又是一家閨女被禍害了!”
“這是老王家的寡婦吧,她就那一個閨女,還指望養老來,這要被山賊糟蹋了她們娘倆都活不成了啊!”
Advertisement
“造孽啊……”
“這日子可怎麽過啊,那些賊人這麽嚣張,咱這日子……”
“唉!有啥辦法,那些山賊那麽厲害,官兵都不能咋樣他們!”
“趕緊把閨女說過人家都嫁了吧,還能得份彩禮錢,要是出了事啥都沒了!”
“是啊是啊!”
……
山賊?我們面面相觑,氣氛有些沉重。梅依靠過來抓着我的手,有些害怕:“小姐,這裏有山賊,好可怕!咱們……”小石頭一昂頭:“別怕,咱們這麽多人,山賊一看就吓跑了!”真是個單純的孩子!我拍拍梅依的手,說:“別害怕,跟着我不要到處亂走。”梅依點點頭,更加小心地四周望了望生怕哪裏蹿出個山賊。
李公公拉住旁邊一個圍觀的老伯,行禮問道:“老人家,這裏可是有山賊禍害百姓?”那老人回頭見這麽多人虎視眈眈瞧着他,且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尋常人家,吓得目瞪口呆,驚惶地不能言語。我忙挂上笑臉溫和的說:“老人家,我們是路過的商人,聽這位大嬸說她的女兒……恩……丢了?”我琢磨着用詞,指指剛才哭泣不止的老婦人,此時她已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站起來,手裏拄着跟木棍,佝偻着身體蹒跚着離開,隐約還能聽到她凄慘的哭聲。
老人嘆口氣,道:“幾位貴人有所不知,一個月前北面的小昆山不知從哪裏流竄來了一夥人占山為王,個個兇神惡煞,總是來咱們這附近的小城搶劫糧食和漂亮的女人,幾乎每幾天就會有人家的閨女被擄走,真是作孽啊!”老人搖搖頭感嘆不已。
冬紀上前一步,李公公躬身後退,“老丈,那些被擄的女子沒有一個回來的麽?”他劍眉微皺,衣袍下的手攥的緊緊的,我搖搖他的手,他回握着不放開,我知他此時心裏并不如表面平靜。
“哪裏能回來,有命在就不錯了,就算回了也活不下去了啊!”
這也是實情啊,即使回來了也會被打上不潔的标志,哪有人家會要這樣的媳婦。冬紀沉吟一陣,終于說:“既然如此,為何不舉家搬往他處居住?”
“這裏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咱們的根就在這裏,能去哪裏?”老人蒼老的臉上滿是苦澀,“再說到別的地方也不一定能過上太平日子,哪裏有真正的好日子呢!”老人嘆息着走了。
《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古時代的人更注重安土重遷、落葉歸根,不輕易離開祖輩生活的地方,除非遭了大難要逃離,否則就是戰争也不能讓他們下決心離開。
人群早已散開走了,街上又成了小貓兩三只的景象,此時我了解了百姓臉上苦澀神色的含義,那是對生活的無奈屈服。
冬紀一直站着不知想些什麽,李公公還是默不作聲的候在一邊,梅依小石頭都不敢再說話,侍衛圍繞着我們警惕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