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錦王府舊事
錦繡皇朝。天佑十一年,錦王府。“王爺,賤妾求您看在星遙還小的份上,将他撫養成人,賤妾只願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就好。這是賤妾最後的願望,還望王爺應允,否則賤妾就是去了也不能瞑目,求王爺應允。”錦王妃滿面凄楚得拜倒在錦王鄭炎腳下。鄭炎冷酷的面容似有所動,将她攙扶起來:“你莫要多想,我已派人前去東山請歐陽子先生為你瞧病了,你還是好好休息吧。”錦王妃淚眼望着她的夫君:“賤妾自知時日無多,已是油盡燈枯,只求王爺應允賤妾最後的願望。”錦王長嘆一聲道:“如此,我應你便是。”
年方六歲的鄭星遙依偎在錦王妃身邊:“母親,孩兒覺得今日母親氣色好了很多,母親一定是快要康複了。”錦王妃憐愛得看着自己的幼子,眼裏流露出太多的不舍:“星遙,日後定要聽你父王的話,好好孝順侍奉你父王。你父王對你确實嚴厲些,但他是為了你好。”那小小人兒眷戀得将頭深埋在錦王妃懷裏有些委屈得說:“孩兒一定聽父王和母親的話,好好孝順父王和母親。母親,再過幾日就是孩兒的生辰,孩兒想吃母親做的桂花糕。”錦王妃溫柔得一笑:“好,母親給你做好吃的桂花糕。星遙,你瞧你的錦袍都壞了,母親為你補補。”……
翌日,王府的丫鬟發現錦王妃已經殡天了,手邊是未縫補完的小孩袍服……
鄭炎正在花園練劍,劍氣所到之處桂花飄飄,香氣撲鼻。“王爺,王妃她殡天了。”下人帶着哭腔向鄭炎上報。鄭炎呆立着,喃喃得說:“她終于還是去了,還是去了……”眼裏早已噙滿了淚水,手中的劍滑落于地上,壓斷了一株秋蘭……
王府上下籠罩着悲傷。剛剛料理完王妃的後事,鄭炎冷冷得看着自己那尚穿着孝服的幼子鄭星遙,緩緩說道:“明日父王便派人送你上東山歐陽子先生處習武學習領兵之術。”可憐鄭星遙,小小年紀剛失母親,就要被送到偏僻的東山。那孩子,一直悲傷得不能自已,哭泣不止:“父王,孩兒想為母親守孝,想侍奉父王身前。”鄭炎一聽,用眼神一瞥那孩子,小孩兒頓時驚吓得呆住。他心下有些不忍,畢竟還是一個小孩子,但不能将他留在身邊,将心一橫道:“身為男兒,保家衛國,就是盡孝!身為男兒,流血不流淚!你記得,即使是最悲傷最痛苦的時候也不能哭!歐陽子先生是當世奇人,你跟他學藝,學成歸來,必成為我錦繡皇朝之棟梁,如此我與你母親也覺安慰了。這把日冕劍,鋒利無比,相傳是蓬萊的仙人所鑄造,送與你作為防身之用。此劍也可作為一個信物,他日,如你遭遇殺身之禍,持劍可向西北敦煌軒轅宮的無為道人求助,他必保你性命無憂。你且去吧,學藝不精就不必回來見我了!”鄭星遙接過這柄劍,沒有再流淚,而是緩緩跪下向鄭炎行了跪拜之禮:“孩兒謹遵父王之命,不能侍奉父王身前,還願父王多保重,孩兒祝願父王多福多壽。”說完,起身向屋外走去,鄭炎痛苦得看着那孩子的背影消失在房門外。
八名武藝高強的家将護送着的鄭星遙離開錦王府前往東山,鄭炎看着那抓着馬車窗棂的一雙小手和簾角處那一雙淚眼,也忍不住紅了眼眶。下人心裏也很是不忍:“王爺,小王爺還那麽小,不如等他年長些再去東山也不遲呀!”鄭炎回過頭苛責道:“我自有安排!”下人再不敢做聲。
帝都上京坊間流傳出骁勇善戰的錦王将幼子送去東山學藝的消息,有的人誇贊錦王一心為國,舍棄骨肉親情,只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有的人則指錦王太狠心了,那麽小的孩子去東山那苦寒之地,怎能受得住?何況還是錦衣玉食的小王爺?……
天佑十三年,錦繡皇朝開國皇帝鄭玄晏駕,百官素服,舉國上下吊祭。
同年,太子鄭宏繼位,改年號建德,太子時年14歲。奉先帝遺诏,拜錦王為攝政王。
建德元年,西南邊境外族南華人作亂,攝政王領兵7千平亂。
建德三年,南華族人卷土重來,攝政王領兵1萬滅了南華。。
……
建德六年,攝政王還政于建德皇帝,鄭宏親政。
……
建德十年冬,錦王鄭炎于東北來犯的外邦益梁一戰中,身中流箭,戰死沙場,舉國同悲,建德皇帝更是當朝痛哭不已……
作者有話要說: 架空文,沒有歷史考究的。本人歷史奇渣無比,望諒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