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舉登科花燭新
沈澄自錦姐去後,着實消沉了一段日子,天天關在書房裏也不出門,三餐茶飯都省了一半。李姑心疼壞了,天天在家抱怨吳家,順帶也抱怨上楊佑,沈元勸說:“你嫂子也是好心,她沒替咱家去說嗎?只是對方人家太好,咱小人家敵不過,這親不結正好莊上員外家不好嗎?那大姐幾次要許你家兒子不應,如今錦姐嫁了你去問問他應不應?”
李姑推開書房門,沈澄坐在窗前發呆,見了她說:“我一會兒自己出來吃飯,不用端進來。”
“我不是吃飯的事兒,你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鍋裏熱着呢!你爹一會兒要去杜家你跟着去不?“
“爹去做事的,我去做什麽?“
李姑笑說:“傻孩子,你天天悶在家裏也該出去散散,以往是到城裏去,現在你既不願上城去,就去他家也是一樣的。“
沈澄是個會聽話音的,“娘,你有話就直說吧!”
李姑被看破心思,也不藏着了,“ 雲哥啊,不是娘說你,你還天天讀書,連個大丈夫何患無妻的道理都不明白!錦姐已是嫁人了,你在家如此是折磨自己還是我和你爹?現放着杜員外家這麽好的一門親事,人家幾次來提只差你點個頭,你過了年就十八了我和你爹趁着年輕還想抱孫呢!”
沈澄默默聽完這席話,半響沒做聲。
李姑追問,“我的兒,你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沈澄思量片刻,說:“娘,你說得我都明白,只是一時半會兒我還不想成親。”
李姑接言道:“成不成親的另說,這定親總不難吧?”
沈澄心中糾結就是點不了這個頭。
母子倆正在房中商量着,外間有人喊道:“沈大爺,沈相公在家嗎?縣裏主薄下來了,杜員外叫我來請大爺和相公。”
又聽沈元的聲音,“呀!這幾步路還趕騾車來做什麽?”
只聽杜家人回說:“大爺是長來長往走慣了的,相公是書房裏的人怕走不慣。“
李姑指着窗外對沈澄道:“你聽聽杜員外是何等看重你,那杜小姐我也見過的雖是個大財主家的女兒,确是個荊釵布裙的女兒,平日在家做針指,紡線織布,雖有個家生丫頭都是一處幹活一處吃飯,一點子小姐脾氣沒有,比錦姐不強百倍去?“
Advertisement
沈澄不耐煩道:“你說人家就說人家別動不動提錦姐。“
李姑也不惱,笑說:“不提就不提,我替你打水來洗洗臉,換身衣服去吧!“
沈澄不是逆性的人,果真洗臉換衣服跟着沈元一同去了,到了門口家人高聲報說:“沈大爺,沈相公到了。“
杜員外正陪着主薄,裏正,總甲在席,聽報站起身說:“沈相公來了,我去接一下失陪片刻,杜齊你好好陪着老爺們。”
杜員外一走,別人不曾說什麽,主薄問管家杜齊,“這沈相公是什麽人?要員外親去接?”
裏正說:“大人事多給忘了,他就是考案首的沈秀才啊,縣爺幾次同他說話來!“
主薄反應過來,摸着胡子道:“原來是他啊!”
杜員外帶着沈家父子一齊進來,介紹沈元說:“這是家中的賬房沈先生。”介紹沈澄說:“這是沈相公。”沈元行了個禮,桌上的人點了個頭,杜員外拉着沈元一同坐了,杜齊請沈澄同坐。廚下又端了新菜上來,杜員外勸着大家用菜吃酒,衆人一邊吃一邊說糧響說收成,沈澄一句話也插不進去。
突然主薄對杜員外道:“員外這樣的家事,急需一個秀才支撐門戶的,這年年交糧整車整車的出去,員外不心疼,我看着都過意不去!”
杜員外無奈道:“大人見笑,我雖有兩個兒子都不是讀書的料,大的讀了十年的書文章不成行,小的原指望比他哥子強些,也讀了五年的書前日讓他錄個單子十個字倒有五個是錯的,旁人不說我自己也明白莫說是秀才就是農民也當不好!”
大家聞言只是笑,主薄問:“聽聞員外還有個女兒?這兒子不行,找個女婿把嫁妝田多多的陪上幾頃。”
杜員外看向沈元,拉住他的手,“咱們都是知根知底老兄弟了,今日大人既提起你和相公都在,我就再問問咱們什麽時候能做親家啊!“
“這個?“沈元對兒子說:”你自己說吧,你也不是姑娘家自己能做主的。“
沈澄低頭看着面前的碗,主薄問:“沈相公也害羞嗎?“
沈澄依舊不答言,杜員外解圍說:“這事不急一時半會兒不好答的。”
沈澄嘆了口氣,豁然站起身,“承蒙員外看得起,學生也不是頑人,自古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答應學生沒有什麽說的。”
杜員外喜上眉梢,立馬也站起身親自給沈元斟酒,“好親家,你倒是說句話啊!”
沈元端起杯一飲而盡:“只承蒙員外擡愛。”
杜員外高興極了,“今日大人們都在場,各位做個見證。”又吩咐下面拿紙筆來,同沈元當場交了婚書。
沈澄說:“我下月要考試回家讀書了,各位慢吃。”也不要人送,一個人失魂落魄沿着來路回去,那大中午的日頭照得地上冒熱氣,莊稼都焉了,那樹上的知了叫成一片,沈澄也走不動了在樹底下坐着,看見遠處池塘裏有一群孩子在嬉水,只聽一個女孩嬌嬌喚着:“寶哥,寶哥。”就有一個男孩子過去扶着她,兩人牽手在塘邊走。
沈澄心想自己與錦姐當年不也是這樣嗎?就有一股悲傷從心底而起,淚不自覺地湧出來,他埋着頭盡情的哭着,将這一年以來憋忍都盡數哭出來了。良久,他漸漸止住了哭,在水田裏掬了捧水洗了臉,那群孩子也三三兩兩地回去了。
走到家中臉上曬得發紅,李姑也沒看出兒子哭過,只奇怪道:“你爹呢?怎麽一個人走回來了?”
“我爹那裏吃酒說話呢,我想着有事就先回來了。”自己去井邊打了桶水,回房換洗衣服,又将書房裏裏外外整理了一番。到了晚些時候,沈元吃得醉醺醺地回來了,随行的家人還給捎了兩個食盒,“給沈奶奶道喜,咱們以後就是一家人了。”
李姑聽得莫名妙,打開一看,是一盒麻餅,一盒松子糖,出來要問那家人都走了,沈元坐在堂上笑嘻嘻的,李姑問:“你吃了多少酒?樂得這個樣子。”
沈元拉着李姑的手,“孩兒他娘,咱雲哥兒的親事定了。”
“真的?”李姑喜出望外,坐下道:“可是與杜員外定的?”
“那當然,婚書都寫好的。”沈元從袖取出,李姑接過來粗粗一看,見有沈澄和杜氏女婷的名字就笑逐顏開,将婚書疊好,說:“我收在床頭櫃裏這麽重要的東西。”
沈元揮揮手,“你好好收着吧!”
李姑前腳收好婚書,後腳就裝了盤喜果送到書房跟兒子道喜,沈澄正在整理筆墨,見娘這樣高興也不好掃她的興,湊合吃了一個麻餅,李姑滿臉是笑,望着兒子:“好孩子,你總算是想通了,我就說你是讀大書知大理的,如今婚事已定,你覺得明年成婚怎麽樣?”
沈澄說:“娘,我雖然定了親暫時卻不想成婚,我八月還得鄉試呢,你別提這樣雜事讓我分心了。”
李姑聽兒子要上進,也不好強他,只說:“遠得不說就咱家,你舅舅,你外公都是秀才終老的,你小小年紀雖有志氣也不能死性了。“
“娘,我知道了,你等我今年考完再說吧!“
李姑将兒子要鄉試的話與沈元說了,沈元又同杜員外說了,杜員外大是贊許,說:“這是極好的事情,我們做上人的最要緊就是為孩子的前程,我家裏新買的大蠟燭是祠堂用的,你全拿去給孩子夜裏使,那油燈又暗又昏成什麽用處。”
蠟燭之後又有熏香、茶葉、那杜小姐知道沈澄要鄉試,也欣賞他是個有志氣的男子,自已親自下廚今日是饅頭雞湯,明日是油餅菜粥,後日是面條煎蛋,日日變着花樣做兩樣夜宵,讓丫頭錦繡去送,沈澄受寵若驚,稱:“謝謝小姐美意,學生實在受不起,若不能折桂豈不是辜負小姐一片心?以後可別送了吧!“
錦繡将這話帶與杜小姐,杜小姐聽了更覺得沈澄是個知進退的人,笑說:“我聽戲裏有大器晚成的說法,八十中舉的還有,他少年家以後讀書的日子長,我雖不才不能解文說字,也能奉湯奉水罷了。“這日又特地做了馄饨和花卷讓錦繡送去,錦繡将杜小姐的話一字不漏的與沈澄說了,又問:“沈相公,你可有話讓我帶回去的嗎?”
沈澄呆了一會兒,方搖頭說:“沒有什麽話,我只好好讀書便是了。”心內也感杜小姐的情,知道這是個有見識的賢德女子,反而覺得有點對不起人家。
到了鄉試前一天,沈澄自己打包了筆墨,李姑替備他兩件幹淨衣服和鋪蓋,杜小姐送來兩盒幹點心,沈澄坐着牛車先到舅舅家,李禁和楊佑早等着了,楊佑給他備了艾草,讓他熏蚊子的,又給備了一個大水壺,說怕他自己燒水。李奶做了十幾個大肉粽子連夜煮了給沈澄說:“熱熱就行了,你就不用升火煮飯了。”又說:“粽子吃多了積食,我再給你帶卷挂面去,比煮粥方便,夜裏想起來吃碗熱面。“更把香腸和醬菜切好拌好用小罐裝着,比當年李禁進場還上心。
沈澄宿了一夜,第二日一大早,楊佑讓李希青拿着東西送他,到了貢院門口李希程又氣喘籲籲的追過來,将一個黃紙包遞過來,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這裏頭是保濟丸,娘怕你萬一有個腸胃不和,頭疼腦熱。“
沈澄接了,“謝謝舅媽。我進去了,兩位哥哥回去吧!”
李希青讓李希程先回去,說:“我明年開年又要考秀才了,我多留會兒沾沾旺氣。”
驗完身搜檢完東西,李希青跟門子打了個招呼替沈澄将行禮背進去了,臨走同沈澄說:“表弟你考這場試能中當然是好,若是不中也沒什麽的,多少人考到白頭你才多大呢!“
沈澄理着筆墨說“我心裏都知道的,考完勞二哥還來接我就是了。”
“這是一定的。”李希青到了門口,掏了一塊銀子給門子,“還請多照應些。”
門子笑着接過來:“相公放心吧,添燈添水倒馬桶都是我們照管的事。“
沈澄只當在家時一樣,頭一場考得四書經義,沈澄早早寫好了又細細批了一遍了,第三日早早交了卷。第二場考五經,沈澄也同第一場一樣的早早就寫完了。等三場時務題出來沈澄倒是費了一番腦筋,苦思冥想才得了一行字勉強湊出一段,自己看着都不成道理,換了稿紙卻又不知如何開筆,一日都沒寫出來。到了第二日晚上看着貢院的月亮,想起今天是十六中秋都過了,想起自己同錦姐在月下許的願,想起自己在貢院門口算的卦,披衣起身挑亮了燈,研開了墨,把之前稿紙拿着一句句的推敲,到天光大亮才完了文。
出了貢院大門還覺得頭昏腦漲的,李希青早早就在門口伸着頭等他了,一把拉住:“考得如何?”
沈澄搖搖頭,“我也不知道。”
李希青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考完出來也是不知道的,快跟我回去家裏等你呢。“一把替沈澄拿過行禮,兩人回家。
李奶早就在門口盼着了,楊佑在酒樓定了八盤八碗,沈澄一進門,就喜說:“來來,新科老爺上坐。“
沈澄退後道:“不敢,不敢,舅媽開玩笑呢!“
楊佑拉着他上坐,“我的兒,你才多大就能入場,中不中是早晚的事,練練也是好的。“
李禁紅着臉說:“我像你這個歲數還在考府試咧,我二十八歲才頭一次入場。”
沈澄推不過上坐了,看着桌上的人沒了錦姐,心裏也怪感傷的。吃完飯李禁讓他将場中的文章寫出來,叫了李希青一同講文章去了。
沈澄在舅舅家着看事物都和往日一樣就是不見了錦姐,那樓上的房門緊緊關着,靠窗那棵桂樹開了花,那香氣依舊。李希青看出他心中所想,說:“你還想妹妹呢?”
沈澄問:“她有信來嗎?”
李希青搖頭,“不曾。”
第二天沈澄就回鄉下去了,過了一個多月已入了秋,沈澄幫着娘在地裏收稻,只見一匹飛馬從道上馳來,接着又見三匹快馬一齊奔來,只當縣裏官差來鄉下納糧的。一會兒,鄰人尋到田邊叫說:“沈相公你中了,快回家去。”
沈澄就水渠洗了洗手,李姑鐮刀都不要扔在地裏了,拉着兒子,“快,快走啊!”
母子倆到了家門口,遠近鄰人早來了,那喜幡也挂上了,“捷報貴府老爺沈諱高中南直隸鄉試”,衆人都上前給他道喜,李姑進屋取了十兩銀子出來謝衆差人,又央鄰居燒水做飯,沈元和杜員外聽信一齊到了,杜員外讓家人帶着酒菜,又掏出三十兩銀子謝了差人,讓家人去做飯請衆鄉鄰一起吃,只沈澄心中有事,問差人:“我中的是第幾名?”
差人說:“老爺你中的是第九十二名。”
沈澄心想一共是一百多名,我這是撞上了,定是時務那篇做得不好,我平日的心思都在八股經書上,不曾将那史集看透我今後可得在這上頭用功。他這裏心事重重的想着,旁人哪知他的心事,都說他是文星老爺下凡,從不曾見這等年輕就能中的,說沈家風水好,也不叫沈元先生了,都叫太爺,叫李姑太太,又向杜員外道喜,說您以後就是鄉紳老爺了,都叫杜老爺,等到了沈澄面前,不顧他還是個十七的孩子,都叫舉人老爺。沈澄聽得這些平日的叔叔嬸子,公公婆婆這樣稱呼實在受不了,就說:“你們叫聲沈舉人也就罷了,老爺兩字還是免了吧!”
這邊沈澄中了舉,家中着實轟忙起來,拜座師謝縣公會同年,家中忙着替他成婚,表糊房子打家具,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開年正月沈澄同杜小姐成了親,杜小姐雖出身富戶卻是家風樸素,不驕不躁,大方得體,頭一日起來就上竈做飯,對李姑一口一個娘,對沈元一喚一聲爹,自從杜小姐進門家中的事都是她與丫頭錦繡包了,不讓李姑動一點手,更帶着兩頃嫁妝田說放與佃戶種着收租,李姑忙了半生如今真成了太太了。
沈澄冷眼看着這一切,晚間同杜小姐說:“難為你初到我家就這麽勞碌,我爹娘還年輕自己的事盡可以做的,家中的事你也可以交給丫頭,看到你這個樣子我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杜小姐笑說:“這些活兒并沒什麽,我家中的事都是我們娘們自已幹的,人說書生多情,我看你卻是個會疼人的。“
沈澄聽到多情兩個字就更不安了,說:“不是心疼不心疼,只為我二月要起身上京了,扔你一個人在家有些不放心,怕你受累。”
杜小姐大方道:“相公你上京是往青雲路上走,我們在家中你不要擔心,我們還擔心你一個人走那麽遠的路呢,只恨我不能陪你同去。”說着有個委屈的樣子,沈澄握住她的手,“你好好在家,有話有事都等我回來,我爹娘不是難相與的人,你爹爹又在近邊,新婚就走我也過意不去,現下你雖不能跟我去,來日僥幸中了,我先就來接你。”
杜小姐聽着就笑了,兩人并肩坐着,沈澄問:“你識字嗎?”
杜小姐說:“粗識幾個。”
沈澄又問:“你有小字嗎?”
杜小姐不解:“我大字都寫不好,還小字呢!”
沈澄笑着解釋,“這個小字是名兒意思,大名小名。“
杜小姐說:“我大名叫杜婷,小名就叫婷姑。“
沈澄問:“你會寫嗎?”
杜婷說會的,鋪了紙大大寫了杜婷姑三個字,沈澄看了忍着沒笑,說:“我教你。”
兩個談笑晏晏,憑誰看都是一對好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