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進步
花滑比賽出場順序普遍都是按照之前的比賽成績倒序出場, 組別越靠前,基本代表實力越弱。
除非像是唐黎和江銳這種,沒有過正式比賽的成績,唯一一次上場比賽, 也只是比了個短節目就退賽了。
這回他們被排進了第一組, 跟那些普遍連自由滑都沒能進去的選手湊到了一起。
前四對選手比賽結束, 目前排在第一位的短節目得分剛過55分。
就是之前《黑天鵝》的那一對。
輪到唐黎他們上場, 那一組的小姑娘隔着一段距離對上唐黎的視線,綻開笑意沖她比了個加油的手勢。
唐黎回了個OK的手勢。
她和江銳來到場邊, 脫掉外套交給奧爾德。
現場廣播中響起介紹他們的聲音:【接下來上場的是ANIC選手唐黎,江銳!】
滿場聲音沸騰而起。
即便是不認識唐黎和江銳,之前甚至沒有聽說過他們的新晉冰迷, 這一刻也能感受到他們明顯有別于之前幾組選手的超高人氣。
但只要仔細聽,會發現觀衆們對他們的熱議并不單純只是對喜歡的選手的熱情歡呼。
觀衆席某處,一位對花滑了解不深,也不怎麽關注國內花滑圈的觀衆疑惑地看看四周,問身邊的女朋友:“我怎麽覺得還有人在罵?這對選手怎麽了嗎?”
他的女朋友算是個較為資深的花滑迷,今天她特意拉着男朋友來看比賽。
她指了指正滑向場中的那對選手:“具體我也不是很了解,我只知道那個男選手之前在國外很有名的, 是個曾經拿過很多獎的男單選手,他之前回國之後居然轉到雙人去了,好多人都想不通他到底怎麽想的, 明明在男單上那麽強, 偏偏轉去別的項目。”
男生聽完, 不置可否地說:“練什麽項目不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嗎?其他人管挺寬啊。”
Advertisement
女朋友聳聳肩,以己度人地說:“可能就是替他覺得惋惜吧。我們國內男單項目弱勢,他要是去男單, 咱們國家隊肯定如虎添翼啊,下個賽季不就是咱們辦冬奧會了?沒準還能替咱們拿塊男單獎牌呢!”
男生說:“可他滑雙人也一樣可以拿獎牌不是嗎?”
“哪那麽容易!男單強不代表雙人就強啊。你看分組就知道了,他在男單妥妥會進最後一組上場,可現在呢,他卻在第一組。”
男生想了想,忍不住說:“我倒覺得這個分組說明不了什麽,就像聰明的人學什麽都快,他男單那麽強,或許雙人也差不到哪裏去呢。”
女生聽完,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
“說的也是,他身邊那個小姐姐看着也很強的樣子。”她看向場中已經在冰面正中間站定的兩個人,期待道,“話說回來,這兩個人站在一起配一臉啊有沒有!”
……
場上音樂聲響起。
唐黎和江銳側身而對,随着音樂響起的瞬間,翩然而動。
耳熟能詳的《天鵝湖》第二次在場上響起來。
正當所有人驚訝于他們的選曲居然跟之前上場的那組選手一模一樣,随即下一秒就被他們默契十足的動作吸引了。
兩個人精準地踩着音樂的節奏,一個轉身視線交纏,一進一退之間踏出了一段優雅的舞步。
僅僅只是開場一個動作,現場大多數觀衆立刻意識到,即便是相同的選曲,這一對拿出來的絕對是更高水平的表演。
果不其然,下一秒,就見場中兩個人同時卡點起跳。
兩人的姿态同步到幾乎一模一樣的地步,向後滑出的同時,左腳後內刃起跳,輕盈有力地躍起旋轉三周,然後右腳後外刃落冰。
姿态舒展、幹淨利落的一個後內結環跳。
現場不少觀衆叫了聲好。
“哇!”之前那個女生看得忍不住叫起來,猛拍男朋友的大腿,“好漂亮的3S啊!你看到了沒有!!”
男朋友被她拍得龇牙咧嘴,摸着大腿說:“看到了看到了,不就是三周跳嗎?至于這麽激動嗎?”
男生平時被女朋友填鴨式地灌輸了不少花滑知識,知道目前花滑比賽裏最常見的跳躍就是三周跳和四周跳。
四周跳大多集中在男單比賽裏,不過近幾年女單也慢慢開始跟進技術,提升跳躍水平,很多女單選手會趁着年紀小,身體沒有發育,趕緊練出四周跳。
花滑強國俄羅斯的女單選手幾乎人手幾個四周跳傍身,相對而言,國內的女單選手幾乎仍舊停留在三周跳水平,雙人項目更是如此,因為技術動作種類更多,跳躍動作所占的分數比重較低,因為不太受重視。
“我當然激動啊!他們跳的可是3S诶!你知不知道排在前面那幾組基本只有3T的配置?他們能夠拿出一個3S,說明他們自由滑裏,連跳起碼會是3T+2T……等等,沒準可能會是3T+3T呢!不然多浪費江銳的跳躍實力呀!”
按照花滑規則,同一套節目中單跳和連跳的跳躍種類不能重複。
比如,如果單跳是3T的話,連跳就不能用3T+2T的配置,必須選擇其他種類的跳躍。
國內的雙人組合在跳躍上比較弱,除了一號組合是3S和3T+2T+2T之外,其他組合的跳躍配置基本就是3T和2A+2T。
男生聽得一頭霧水,以他對花滑的了解,頂多只能分清楚三周跳和四周跳的差別,這什麽3T+2T和2A+2T的……這都什麽跟什麽?
女生眼睛一刻也沒離開冰面,顧不上跟他詳細解釋,飛快說道:“就這麽說吧。齊趙那組,他們自由滑兩個跳躍加起來,分數有11.1,其他雙人組合就只有8.8分。”
男生問:“那……場上這組要是真有你說的那個什麽……3T+3T呢?得有多少分?”
女生趕緊心算了一下:“3S有4.3,3T+3T就是8.4,那他們能有12.7分呢!”
男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好像是挺厲害的樣子。
……
場上正進行到後半部分,此時所有人的視線都緊緊黏在冰面上的那兩人身上,已經完全被他們帶進了《天鵝湖》的氛圍。
不得不說,兩人的表演張力十足,極富感染力。
明明是一場追求技術的比賽,到了他們這,硬生生成了一場感官享受的演出。
與此同時,教練選手席上,幾位來自于各個省隊與國家隊的教練也在關注他們的這場比賽。
他們關注的角度與普通觀衆自然不一樣。
省隊的教練們不約而同地想:
這就是ANIC的選手?
ANIC挑人的标準究竟是什麽?
放着那麽多正經科班出身的雙人組合不選,選了個男單和冰舞選手的組合,這波操作有點看不懂啊……
而國家隊的教練們則在想:
究竟該說這對選手大膽,還是ANIC大膽呢?
莫非ANIC也在搞什麽創新的嘗試?
這個套路……他們也有點看不懂啊……
短節目技術動作不多,但教練們慣常善于因微知著,以小見大,一看他們的動作就知道這兩人都有着深厚的花滑功底,雖然在雙人滑特有的動作上還略顯生澀,也已經非常流暢了。
國家隊總教練王越濤今天也到了現場,他抱臂坐在教練席上,常年嚴肅的臉上沒什麽表情。
反倒是他身邊的年輕教練表情生動許多,驚喜地說道:“這一對就是我之前跟你提過的唐江組合,江銳就不用我多說了,這個女孩子我稍微了解過一些,據說五年前也在美國,跟江銳是同一個俱樂部的,當時她拿過美錦賽少年組的女單冠軍,水準是有的。”
年輕教練姓潘,叫潘洋,是目前國家隊雙人組的教練之一。
潘洋平時關注網絡上花滑圈的各種動向,也關注到了之前ANIC的動向與ACE的冰演,因此對唐黎和江銳的轉組有所了解。
在他看來,這對組合很特別。
他們天賦很高,個人的綜合實力很強。
但在他看來,越是這樣的選手,越是有棱角,一旦組合起來,互相之間的棱角更容易互相掣肘,彼此消磨。或許反而比不上那些天賦普通,但磨合多年的組合。
這并非他信口開河,國家隊二十多年來一直重視雙人項目,往往發掘到了優秀的運動員都優先提供給雙人項目,曾經在單人選手轉雙人這事上嘗試過很多次。
潘洋見過太多太多明明單人很好,轉去雙人反而失敗的例子。
有時候1+1并不一定等于2,或許也有可能等于0.5。
直到他看過他們俱樂部聯賽的那套短節目——
江銳的綜合水平自然不必多說,他應該屬于是能力非常均衡的選手,尤其是技術動作上很強。
而唐黎的優勢則在于流暢的滑行和細膩的表現力。
冰舞注重用刃和舞步,雖說沒有跳躍等高難度動作,但對細節方面的把控要明顯高于雙人。
這兩人身上都沒有明顯的缺陷,反而還各自有着長處,兩相互補,将彼此的優勢結合得恰到好處。
當時看完他們那套《黑天鵝》,潘洋就對他們無比印象深刻。
他覺得自己被這一對震撼到了。
那天之後就控制不住地去多方打聽他們的資料。
這回不出他所料,果然在全錦賽的報名名單上看到他們,他二話不說就撺掇着讓王越濤一定要來現場親自看看。
場上的表演過半,愈發激昂的旋律中,江銳抱起唐黎,姿态輕松的做了個撚轉托舉。
抛起的瞬間唐黎利落地擡臂,身體輕盈地在空中旋轉三圈,随後被江銳穩穩地接住。
潘洋翻了翻手裏的筆記本,面露驚喜:“之前他們還只能做撚二,這才多久,已經能做撚三了!”
王越濤冷靜地說:“不過這個撚三頂多只能定到2級。”
撚轉托舉的定級一般就四個标準:
1、女伴下落時手不能碰到男伴身體。
2、空中姿态保持腿伸直,手臂在頭頂。
3、男伴上抛時伸直手臂,然後放下手臂,再來接女選手。
4、撚轉前步伐滑入。
想要定到4級,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四個點。
唐黎和江銳滿足了前兩點,可惜後面兩個條件沒能完成。
但這在潘洋眼裏只是小事:“我相信以他們的水平,這點小問題很快能解決。關鍵是看他們的潛力!老王,咱們得看選手的發展潛力啊!”
王總教練橫他一眼:“有潛力的選手多了去了,怎麽沒見你對其他人也這麽激動?”
潘洋眼也不眨地說:“那能一樣嗎?這可是兩個全美冠軍級別的組合啊!起點比別人高太多了!”
王越濤無奈搖搖頭,冷靜地點出:“跟你說多少遍了,別一味看選手的上限,還是穩紮穩打,多着眼于他們目前的下限在哪裏吧。他們這對,磨合期還沒結束呢,最基本的抛三都沒出來。”
潘洋搓搓手:“抛跳?抛跳這不是咱們國家隊的強項嗎?要不咱們把他們要過來吧!”
王越濤哭笑不得:“強項又怎麽樣?咱們也不能跟ANIC搶人吧?”
理論上來說,ANIC和國家隊是平級的,除非要出國比賽,他們才會以國家隊的名義出去比賽。
潘洋哪裏不知道這點,他無奈地嘆了口氣,戀戀不舍地看着場上的兩人半晌,不死心地咕哝道:“要不老王你跟ANIC要人去嘛。ANIC的團隊帶出的男單女單比較多,帶雙人哪有我們國家隊厲害?”
說歸說,潘洋也沒真以為王越濤會去要人。
再說也很可能要不來。
選手與選手之間需要講究緣分和磨合,選手與教練之間同樣也需要。
場上,此時《天鵝湖》的音樂進行到尾聲,兩人的動作在冰面上定格,潘洋率先鼓起掌來,毫不吝啬地叫了聲好。
鼓完掌,他低頭在筆記本上打了最後一個勾。
七個動作這回依然全部clean。
啧啧,好可怕的穩定性。
……
現場沸騰起來。
這是雙人項目開賽以來第一次出現這麽熱烈的氛圍,足以證明他們剛才的表現已經征服全場。
唐黎與江銳在滿場沸騰的尖叫聲與歡呼聲中微笑着擁抱彼此。
比起上一次比賽,這回他們明顯更為得心應手。
細節上經過多次打磨,他們已經找到了最适合他們的節奏,滑得非常舒服。
江銳滑了十幾年單人,習慣于自己掌握節奏,之前那次節目在別人眼中或許不錯,但在他們自己看來,始終差了一口氣。
這回經過更長時間的磨合,他們已經完全适應了兩個人一起滑的節奏。
江銳徹底從單人的心态轉到了雙人,甚至有一回唐黎沒在,他一個人練,反而有些不适應了。
戴維說,他這是真正成為了個雙人滑選手。
等分席上,他們這套短節目的得分很快出現在顯示屏上。
現場廣播同步播報。
【唐黎江銳組合得分,技術分35.82分,表演分33.76分,總分69.58分,排名暫列第一。】
比起上次的65.69分,他們進步了将近4分。
這是又往前跨出了一大步。
唐黎和江銳不約而同長出一口氣。
總算沒辜負他們這段時間的努力。
此時此刻,現場選手席上,某一些來自于之前華東賽區的雙人選手們紛紛露出蜜汁複雜的表情。
其中一人喃喃道:“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之前俱樂部聯賽那時候的噩夢又要上演了。”
當時唐黎和江銳的分數穩穩紮在第一的位置,那些随後上場的選手們幾乎每次表演完坐到等分席上,廣播中報出的排名就是第二、第二、第二,除了第二還是第二。
明明比賽之前,他們一個個都看不起這對半路出家的組合,誰知後來他們誰都打不過,搞得後面的選手們心态差點全崩了。
要不是最後兩組組合實力強勁,這兩人只怕要在第一的位置待到最後一刻。
現在一看,他們這次的分數居然比上次還高出不少。
感覺又要出現“鐵打的唐江,流水的第二”的畫面了。
華東區的選手們紛紛覺得自己心态又要崩了。
不活啦!
你們主辦方把他們放在第一組究竟是想欺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