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帝乙歸妹(1)
沈盼回到徐州已是臘月。
她到的時候剛好飄起了小雪。黃昏未至,天色已黯。
車馬進入陸府時,陸家人都有些吃驚——按照他們的估算,沈盼應該還有兩天才會到。
回到陸家,沈盼先拜見了杜夫人,得知還沒有人告知陸仲自己已經到家,從杜夫人處出來,她便自行來書室尋找舅舅。
往常年節将近都是清閑時光,因而在書室門口撞見蘇曜時,沈盼頗為意外。
蘇曜這時剛和陸仲讨論完開春後的戰略。沈盼到時,他正拉門走出來。猝不及防間與沈盼照面,蘇曜也愣住了。
好像整個世界都突然沉寂了,只有屋檐外面的雪花還在不斷飄落。
“我以為小娘子後天才會到……”許久以後,蘇曜讷讷開口。
“本來是後天到,”沈盼輕聲回答,“只是我想念舅舅、舅母,早動身了一天,路上又趕得急些,所以提前兩天到了。”
蘇曜擡眼,見她已換了家常白色绫裙,上身則是紫绫短襖,外罩一件淺黃半袖,臉上薄施粉黛,一頭烏發梳得齊齊整整,卻沒有任何釵钿裝飾。發現她沒有佩戴自己送的銀釵,蘇曜略微失望。那件禮物不合她心意嗎?不過他很快掩飾好情緒,笑着問道:“小娘子這幾個月過得可好?”
“還好。”
“李兄夫婦好嗎?”
“也很好。俞姐姐已經能下地了。我走之前,他們還讓我向你轉達謝意。多虧你推薦的醫士,她才能好轉。”
蘇曜仔細觀察,沈盼對俞慧康複的欣喜不像作僞,微微放心:“小事而已,不足挂齒。”停頓片刻,他又問:“小娘子這幾個月還好?”
話出口的瞬間,他就知道自己犯傻了。這句話剛才明明已經問過,再問一次豈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緊張?沈盼會笑他吧。
果然沈盼的眼睛彎了一下。不過她沒有出言譏笑,臉上反而多了幾分暖意。她用柔和的語氣重新回答了一遍:“我很好。”
然而這笑容稍縱即逝,很快她又沉默了。
蘇曜有心和她多說幾句,搜腸刮肚尋找話題。他忽然想起的确還有件事應該告訴她。他正要開口,只聽身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着陸诒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這麽快就到了?阿沅,阿沅?”
他一邊喊一邊大步走來,到了近前忽然瞧見蘇曜和沈盼在一起,“哎喲”一聲,急忙扭身走開:“剛想起來,我還有點事,一會兒聊啊。”
他走得比來時還快,片刻就沒了影,留下蘇曜和沈盼面面相觑。
“我不知道他為什麽這樣,”蘇曜尴尬地解釋,“我們的事……我并沒告訴過他……”
陸诒這陣子表現得十分古怪,經常在他面前提沈盼的名字,還時不時對他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蘇曜又不傻,自然察覺到陸诒态度有異,進而猜測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心思?只是蘇曜非常不解,他自覺從沒在陸仲父子面前露出破綻,陸诒是怎麽看出來的?他不想讓沈盼覺得他是個嘴碎的人,這陣子更加檢點,可還是沒能阻止陸诒時時的打趣。
沈盼低聲回答:“我知道。”
連父親沈曦都知道陸仲欣賞蘇曜,陸诒怎麽可能還蒙在鼓裏?只是她原本以為蘇曜一回徐州,陸仲就會和他提及婚事,可看現在的情形,蘇曜對舅父的打算似乎還不知情?
蘇曜看她垂下眼簾,心裏又開始忐忑。她不高興了嗎?每次她心事重重的時候,他總是特別不安。
“你剛剛有話和我說?”又過了一會兒,沈盼恢複了正常的神色。
“是,”蘇曜急忙回答,“前幾天收到趙文揚的兩封信,分別給我和小娘子。看信上的日期是兩個月前寫的。他以為小娘子還在南郡,所以送信的人先去了南郡,沒尋到人才來徐州找我。不過我那時也出征在外,直到回師徐州才碰到他。因他急着趕回河東,小娘子那封他托我轉交。只是沒料到小娘子今天就到,我沒帶在身上。”
“不妨事,”沈盼說,“他還好嗎?”
蘇曜點頭:“信上說他剛到河東不久就立了功,現在已升為什将,境況比之前好多了。”
趙文揚果然領會了他的意思,成功利用河标,阻擊了南侵的胡人。
沈盼對那封信沒做表示,而是說:“這件事我在兖州也有聽聞。俞老寫給俞伯父的信裏還特意提到這一戰。”
“哦?”蘇曜挑眉,“小娘子有俞夫子的消息了?”
沈盼先是點頭,後又搖頭:“我只知道他人在河東,而且暫時沒有離開河中府的意思。”
蘇曜安慰她:“俞夫子心性高傲,得循序漸進,才有可能勸服他。”
俞顯脾氣古怪,前世他派去的使者連面都沒見到。沈盼至少比他接近俞顯。
不過沈盼還是頗為失望,深深嘆了口氣。
蘇曜本想多勸慰幾句,但他擡頭時忽然意識到他們竟然一直站在陸仲書室門口說話,不免失笑:“小娘子是來見陸公的吧,卻讓我絆住這麽久。”
沈盼搖頭:“沒有關系。”
雖然她表示不介意,但蘇曜想她剛到家就來見陸仲,自己再耽擱她未免太不知趣,便讓到一旁:“小娘子請。”
沈盼向他點了下頭,與他擦身而過。将要進門的時候,她卻忽然停步,回頭問對蘇曜:“這幾天你有空嗎?我有話……和你說。”
蘇曜感到自己的背脊有些僵硬,她是準備好給他答案了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淡定一些,但是在腦子反應過來以前,他已脫口而出:“随時恭候。”
***
兩日後,蘇曜依約來見沈盼。
他一個外男,當然不方便去沈盼的閨房相見,最後約好在陸诒夫婦的居所見面。
去的路上,蘇曜一直在心裏猜測,沈盼會不會接受他的心意?俞慧的病已經治好,李紹到目前為止也沒表現出對沈盼有什麽興趣,這一世他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吧?
心神不定地到了陸诒日常起居會客的地方,蘇曜輕輕扣門。很快有人應聲,不過門打開後,出來的人卻是陸诒。
看到他,蘇曜頓時有些頭疼。平時陸诒就常拿他和沈盼開玩笑,今天他在這裏,事後不知道會怎麽嘲弄自己。然而出乎蘇曜的意料,陸诒完全沒提他和沈盼的事,而是急切地拉他進門:“你來得正好,快來看阿沅帶回來的東西。”
蘇曜看向屋內。沈盼安靜地站在書案前面。因為背光,他看不清她的表情。他走神的時候,陸诒已經把他拉到了案前。蘇曜收攏思緒,低頭一看,案頭上攤着一塊展開的白布。
“這是……”蘇曜不解。
前世的沈盼就對織物很有興趣,可是他對這些東西幾乎沒有了解。
沈盼回答:“蜀地出産的夏布。”見蘇曜仍然一臉迷茫,她又補充一句:“就是苎麻織的布。”
麻布蘇曜當然見過,不過他還是不明白沈盼讓他看一塊麻布做什麽。
“你沒發覺這布有什麽不同?”陸诒着急地問。
蘇曜又看了一眼,不太确定地說:“好像比平時見的細致些?”
“你再仔細瞧,覺得這料子怎麽樣?”陸诒又提示他。
蘇曜拿起那塊布拉扯了兩下,倒是足夠輕韌柔軟,便點頭道:“用來做铠甲的襯裏應該不錯。”
陸诒哭笑不得:“你腦子裏是不是就只寫了打仗兩個字?”他正想再嘲笑兩句,卻觸到沈盼的目光,只好生生把話咽回去,揮手說:“算了算了。阿沅,你自己和他說。”
蘇曜對他的嘲諷不以為然。他是武将,現在武寧又處于戰争狀态,考慮軍事有什麽不對?
“河南道人口密集,耕地有限,”沈盼接過話頭,“且要把荒地開墾為糧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考慮到這點,阿舅在安置流民時鼓勵他們先種苎麻。”
蘇曜點頭。安置流民的辦法是他提出的,也一直關注此事進展,知道沈盼說的都是事實。
沈盼娓娓敘述:“和稻谷相比,苎麻對土質的要求低很多,山地、丘陵,甚至只要有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栽種,長得很快。以徐州的條件,一年可以收割三次。苎麻的用處也很多,織布、編鞋、制繩、造紙……”
“不錯,這些活計老弱病殘也能做,可以有效利用人力。而且現在正打仗,對這些物品的需求很大,正好物盡其用。”蘇曜說。
“然而這只是權宜之計,”沈盼說,“都由軍中收購,意味着所有費用都由府庫支出。如果戰事結束,需求更會大減。武寧的財力也無法長期負擔這樣一大筆開支。”
蘇曜皺眉。前世他整合徐州兵力打敗王守,成功聯接北方,之後他持續擴張。将征服的土地重新分配。沈盼所說的問題,他并沒有明顯的感受。當然他前世并不直接掌管財政,不能就此完全否定沈盼的話。何況陸仲向來保守,他如果不考慮積極擴張領土,情況屬實也未可知。
“小娘子認為這塊布可以解決問題?”蘇曜不動聲色地問。
“也許,”沈盼回答,“尋常麻布太過粗糙,只能為貧苦人家穿用。但是這塊布卻是俞老特意從蜀中捎回,送給俞姐姐裁制夏衣的。他信上說,蜀地經過精制的夏布,幾乎能與絹布一樣柔軟。夏布的成本低于絲絹。如果我們出産的布能達到這樣的精細,應該會有很多人願意使用……”
蘇曜深思:“布帛的價格高于稻谷,用布帛的收益換取外地所産糧食,養活的人應該會多于耕田種糧。”
“只是我初步的想法,”沈盼點頭,“若能改進工藝加以推廣,至少能減少府庫的消耗。”
“豈止是減少消耗,”蘇曜笑道,“南方諸鎮産糧頗豐,未來幾年若無大的災害,糧價會持續走低。經營絲麻等物會有不小的利潤。若真能成功推廣,說不定能形成新的財源。”
“浸麻、剝麻、漂洗、績紗、成線、絞團、紡織……每道工序都需要很多人力,可以吸納大量流民。”
“有了生計,流民就不容易作亂。小娘子這想法說不定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蘇曜畢竟曾經執政,知道民生的重要性,對沈盼的建議非常贊賞。
“你真覺得可行?”沈盼似乎并沒有他這樣的信心。
“小娘子提供的是全新的思路,比某原來的想法不知道強了多少。”
陸诒聽得有點牙酸。雖然他也覺得沈盼的想法不錯,但是蘇曜這讨好的意味也太明顯了。他聽到後面,忍不住揶揄了一句:“我說蘇曜,就算你對阿沅有企圖,也不用吹捧得這麽肉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