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也不知是不是之前崔家妾室中毒的烏龍影響,雖然是要趙玲珑獻菜,卻不準她親自操刀。
只将她需要的東西提前備好,又有經驗老道的內廚房聽命令行事。
這樣也省事。
乞巧節
這日,天還尚未大亮,趙玲珑便換上得體的衣裳,然後乘着宮中迎接的轎攆入宮。
早有內侍在宮門前等着,見她來了,笑眯眯地打千,“大家心慈,得聞崔二娘子尚有身孕,特意吩咐備了小轎送您到禦膳堂。”
趙玲珑感激一笑,意欲下跪叩謝恩典。
內侍急忙攔住,“可使不得,您身子金貴,便不用在意這些虛禮。”
又看向一旁的崔昫,恭敬道:“崔二郎君也稍安,宮中一切妥當,節度使大人都打點好了。”
如此便再不好說什麽。
趙玲珑同丈夫溫柔一笑,安撫幾句,這才帶着三個侍女入宮。
眼看她進了小轎,漸漸看不見了,崔昫挪動身形,卻不離開,問宮門前的牙将,“裏邊都安生嘛?”
牙将拱手:“回二爺話,宮裏一切妥當,采買器皿、人手路徑都不會出半點差錯。”
崔昫‘嗯’一下,轉身進了臨近的一家茶堂,尋了二樓一間臨窗便能看清宮門的雅間,坐下等人。
不知丈夫未聽自己囑咐,還在門口癡等的趙玲珑一路心安,轎子穩當,中途她還眯眼盹了一小覺。
再出來時,回首正看天際有暖黃躍出。
Advertisement
是個好日子呀。
她正正神色,跟着內侍邁入門檻,到了興慶宮的禦膳堂。
此處長且居深,甫一進去,撲面而來一陣暖濕白霧。
這時候,正是聖人下朝,用早膳的時候。
自然有內廚忙裏忙外,內侍同廚官打過招呼,而後被引到深處一處稍安靜的地方。
內廚們都知道今日來獻菜的乃是蜀中民間趙家菜的開創人,見是一大肚婦人,均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忙乎着手頭的事情,還湊在一起低低嘀咕。
趙玲珑渾不在意,友善地同那些人笑笑,而後被介紹着同今日幫廚的幾個問候。
一番厮見後,內侍意欲離開,只是臨走前谄媚地笑了笑,“您是勺頭,尋常人問起,是犯忌,但是今次是給聖上做菜,少不得引薦....”
言下之意,想叫她把今日獻的菜式透露一二。
只怕不是引薦菜式,是給自己争露臉的機會呢。她心說。
趙玲珑和善地點頭,悄聲說:“奴家都懂。今日夜宴,有三道菜極為亮眼,一是獻于聖上的一道‘盛蓮’,另一道是獻于後宮娘娘的‘天香牡丹’,另一則是為今日佳節所做的一道‘七夕海棠嶂’。”
喲,聽着名字都不俗呢。
內侍跟在宮中,耳濡目染不少詩詞,自然聽出這幾樣不是什麽家常樣式。
閑時,他跟在禦前,也曾看過趙家那一本活色生香的菜頁冊子。
這幾道菜式,一聽便知道不在其中。
是花了心思的。
肯花心思就好,如此一看,就能知道崔家對聖上的忠心可真。
內侍帶着深意同她一笑,轉身離去。
她同幾位廚子問過,确定正是自己要求的幾人,頓時放下心。
內廚房彙聚天下英才,想要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多,借着這次獻菜,這幾位也是想着争露臉。
聽罷趙玲珑的一番話,幾人陷入沉思,又湊在一起商量着接下來廚具小工的挑選。
前期一些東西已經備好,趙玲珑定好三道主菜的人選。
其中一道乃是隐廬菜式中最經典的醬豬肘子。這是分給大臣們的硬菜,只需要從旁指點,不犯大的失誤就好。
需要她主要關注的還是獻于聖上和後宮的兩道菜。
民間菜要吃味,吃價錢,可能還有一個吃地方。
在宮裏,獻菜獻地是模樣,是驚豔,是意頭。
這一道‘盛蓮’原型基底乃是一顆大白菜。
白菜要熱水煮熟放在冰碗水中保持鮮度,如此便從下晌開始準備。
她吩咐內廚取了一只完整的帶皮豬肘,一只老母雞,一只老母鴨,去頭,掏幹淨內髒,細長刀子切除白皮脂肪,而後對半切開。
只各自留了一片鴨胸肉和雞胸肉。
蜀中黃木鎮上的上等豬腿臘肉已經用冷水浸泡了半個時辰,她吩咐小工洗去臘肉表面的鹽漬和油分。
竈上大火,鍋中冷水投入豬肘、老母鴨、老母雞,加切段大蔥。生姜,焯血水。
溫水沖洗後,重新起鍋,另外加上幹貝若幹、山菇幾朵,這一次轉文火小炖,一邊熬煮,一邊不停地打撈湯水表面的油脂和浮沫。
小工蹲在竈邊,适時添減柴火,聽上首傳來一陣吩咐。
“高湯水須得要兩個時辰,添加的水都按照食材比例用的,這火候勞你把好,千萬別出錯。”
小工忙不疊點頭。
另一側,準備‘天香牡丹’的大師傅已經将一只整雞、三根新鮮的大棒骨,用生姜同樣過了血水。
內廚都是有廚藝在身,一聽便知道這又是在制作高湯,不由發問:“請教娘子,這兩道菜都是選用高湯,緣何還要起兩個鍋竈。”
趙玲珑并不是吝啬家學之人,聽他問起,将兩種高湯後續輔以哪種原材料做比較,一一解釋。
同行中人,交淺言深,幾個經驗老道的內廚師聽她說起食材選料到下鍋成品,細節講究,其中傳達出的食家言論更叫人耳目一新。
其中一個聽她說到‘天地靈氣,蘊以萬物生長,常言長生,貴在專養’時候,忍不住開口道:“聽聞趙掌櫃在九峰靈山有一神仙居,所食用盡是上庭仙物所化,引了一衆道家子修行,不知其間所用,是否便是這專養之物?”
趙玲珑內心狂汗,九峰山的東西都是些清雅菜品,怎就成了仙家的了?
傳言害人不淺呀。
她糾正道:“我所言意在食材養生,以天地靈長萬物作為搭配,冬補溫氣,夏補燥幹。至于九峰山,都是民間百姓三人成虎罷了,不可盡信。”
聊得興起,一轉眼便是日中,已經有高湯漸成。
趙玲珑看廚間無什麽大的差錯,吩咐小工和內廚先去歇息片刻,她自己也打着哈欠,尋到側間的榻上打盹了。
再醒來,太陽偏斜,外間有種種腳步聲不停。
她淨過頭面,懶懶地伸下腰,“什麽時辰了?”
杏仁道:“剛到未時。”
大殿席宴要到酉時正才開宴,這會兒去不緊不慢,正合适。
再回到廚間,就見前面的人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剁菜聲響不停,大廚嫌棄小工手笨等聲音層出不窮。
倒襯托着他們這個角落有種怪異的安靜。
趙玲珑圍觀內宮廚的做飯場景,觀其和自家隐廬客人最多時候的忙碌景象也差不了多少,便收回視線。
小工因為分到這邊暗自開心,不僅主廚溫聲細語,侍女給零碎銀子,連活計都輕爽不少。
看她輕輕嘗了一口高湯,頓時緊張,:“趙掌櫃,這湯水一分火候都不差,是您要的味道嘛?”
趙玲珑點點頭,兩鍋高湯,正是鮮香最上勁的時候。
她指着左邊‘蓮菜’高湯,道:“這個湯撈出肉塊,湯水要用細密篩布将肉渣過濾,而後冷卻到觸之溫熱的狀态,然後喚我。”
又指着右邊的高湯鍋,另一側的高湯,“這一鍋不可放涼,要很快将肉渣過濾,然後置于炭火正旺的小爐上,一直保持咕咚咕咚的狀态。”
小工應喏,開始忙活。
兩人臂長的食案,一左一右分立內廚,聽她吩咐。
做蓮菜的,取一顆完整的大白菜,一切兩半,帶底的那一半置于熱水中上下滾熟透,而後浸入冰水中。
等涼的時候,又将碎冰分別與早先留下的、已經剁碎的雞胸肉、鴨胸肉,還有剛宰殺的豬裏脊肉,分別打成肉糜。
做牡丹菜的,已經将浸泡了一個時辰的燕菜撈出,正在擠幹水分,端上食案的東西,再不敢叫小工代手,
他将蒸得金黃的雞蛋糕、洗去鹽分的暗紅色臘肉、白嫩水菇、提前鹵的适宜的牛肉、晶瑩白玉般的四方米皮,切成絲狀。
這是考驗刀工的時候。
下刀不能停,中間斷一下,這氣就不連着了。
不一會兒,內廚的額間便有汗珠子沁出。
趙玲珑示意侍女幫其拭去汗珠,看他完工,伸手将另一側的雪裏紅遞給他,“掌公辛苦,這一花心蘿蔔和白蘿蔔樁子能不能拼成牡丹,就看您手藝了。”
內廚謙虛,一言不發地接過,也不尋高腳牙凳坐,半弓着腰忙活開了。
這時候,另一內廚按捺不住,看他們忙得火熱,湊上來要活,“趙掌櫃,咱們那道‘七夕海棠嶂’還什麽都沒忙活呢。”
趙玲珑一拍額頭,低呼:“哎喲,我給忘了!”
四周衆人齊齊狂汗:天家宴席,這也能忘?!
幸虧提醒地早,叫來兩個小工。
一個做油酥,另一個做紅豆蜜沙餡兒。
內廚則要用紅菜頭水加各類面粉做成粉色水油皮。
許是自己說忘了,叫內廚有點緊張時間,顯出幾分手忙腳亂來。
趙玲珑安撫幾句,見他還要給面團加水,急忙阻攔,“此地水汽甚多,醒發還要兩刻鐘,若是再加水,最後豬油與面粉的比例便失了準,一入油鍋,準得炸花。到時候就不是海棠嶂,而是醜海棠了。”
內廚連忙收手,為她觀察細微的周到而心生敬佩。
再轉眼,蓮菜內廚已經開始掃湯了。
所謂掃湯便是将之前晾好高湯,重新上小爐,中火炭,而後将打好的三類肉糜分三次入湯。
這其中最缺的是耐心——一湯沸前,加入肉糜,而後不停攪拌,沸騰後,過濾去肉渣,再放溫。再沸,再過濾。
最後得到是一銅爐清澈如水的‘開水’。
白菜已經放涼,內廚将其撈出,根據紋理一葉葉将其摘至食案,而後修剪成可包攏彙合的蓮花花苞。
這一步就只能趙玲珑來了。
不過內廚不甘心,早就暗暗吩咐小工煮了兩顆白菜。
二人前後相差不過幾息,動刀修剪,最後趙玲珑先落成,小心托起,而後将其放置在冰水中保鮮。
回首一看,頓時哭笑不得。
內廚之前不曾幹過這種雕功,一顆蓮菜,剪地跟被什麽小獸的牙啃過一般,參差不齊。
就連旁觀的小工都忍不住捂嘴偷笑了。
正這時有內侍拉長調子喊百官拜天,衆人一靜,心知:距離開宴只剩半個時辰了。
趙玲珑收回心思,一邊吩咐內廚将蓮花放置在掃過的清湯中燙取湯中精華。
另一邊盯着牡丹菜的內廚加快修飾牡丹的進度,見他已經在将金黃的蛋絲和橙皮絲點綴成牡丹花蕊。
海棠花酥已經整合,包成五角星狀。
剪刀鋒利,将邊緣修剪整齊,已經被教授的小工正亦步亦趨,一眼不落地跟着修剪。
每邊上下三刀,第三刀削去一小角,細頭筷子在最中間戳一個小洞,刷上蛋清液,每一層每一邊都向上彎折,壓實到最中間。
初時還小心,慢慢熟悉,落成的成品便更快了。
按照宴上名冊,一共需要做得十八份,分別送到宗室貴女的食案上。
按照內廚的慣例,需要十八個,只要做足一倍。
......
有內侍匆匆進來,傳言馬上開宴。
衆人心中已經有了預計,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收尾工作。
終于,一聲拉地細長尖銳的聲音高呼‘開宴,傳菜’後,趙玲珑,将兩道亮山門的菜蓋上金黃蓋子,送出禦膳堂。
內侍知道輕重,一路上小心翼翼,很快送到聖上與後妃的食案。
早前接人的內侍笑着上前,“聖上、貴妃娘娘,這兩道菜乃是民間獻菜。早前聽聞此人廚藝了得,在渝州曾和昔年千秋宮的楊大家比賽。今次所獻,不若您給評個高低。”
昔年千秋宮的楊大家?
楊妃在時,曾請他賜名的那個禦廚?他記得得了賜名的那一道菜便是川菜,叫做...沙翁醉月。
玄皇眯着眼沉入回憶。
過半晌,輕點頭,示意內侍揭蓋子吧。
金黃蓋子,一起,萬衆矚目下,只見白瓷盤正中,一形似蓮花花苞的淡黃...菜芯,是,菜芯,沒看錯。
鬧了這許久,就一顆菜芯。
群臣還是後妃,就連聖人都不由失望幾分。
卻見內侍向後讓出一人,有禦膳堂衣飾的人提着一黃銅細長口的爐子,而後一股清澈如水的水流注入菜芯頭。
尚未看清有什麽奇景,附近幾人就被撲鼻而來的濃香誘地泌出涎水。
只有坐在食案前的皇帝最直觀地看到那一朵蓮花徐徐綻開的場景,一時新奇地屏住呼吸,只要整朵完全綻放。
另一側的貴妃食案前,內侍亦是揭開蓋子。
只見青玉富貴連理枝紋樣的敞口甕盤正中,是一朵嬌豔欲滴,花中之王的牡丹。
貴妃眼神一動,不知想到什麽,最先打破沉靜。
“許久不曾看上新奇,今日聖上的‘盛蓮’、本宮的‘花香’,正是合了乞巧節的寓意。”
群臣跪倒,再呼佳節大喜。
有內臣上前,回禀——将蓮花花苞比作此時的大唐皇室,而那一壺香湯正是大唐四境軍民之力。
舉國崇敬守護,必能庇佑大唐再回往日輝煌。
吉祥話一大籮筐,玄宗終于呵然笑顏。
如此這宴便是好宴,緊接着端上各宮妃、貴女食案的便是已經炸制成熟,剛出鍋的‘七夕海棠嶂’。
玄宗拈起一枚嘗了嘗,又放在眼下細看,“海棠內名喚相思,此一海棠嶂入口甜蜜,送予女眷,盼其尋得知心人,餘生甜甜蜜蜜。”
各府女眷起身謝恩。
唯獨玄皇将手中半枚海棠放在一側,像是在留給什麽人一般。
獻菜已經完畢,不曾聽聞召喚,趙玲珑辭別并肩一日的內廚們,再次坐上小轎。
還是早上的宮門,她才下轎,便見燈火闌珊處,崔昫含情看向自己。
今日是乞巧佳節,大街小巷都是挂紅燈籠,遠處的街上人潮洶湧,有知情男女在這一日可相約上街,配面塑,秉燭游長街。
她已經看到他手中的面塑,不由輕笑出聲。
宮門守衛以及還在客套的內侍仿似忽然消失,他和她眼中只剩彼此。
她懷着他的孩子,一步步走近,恰聞身後有煙火炸開的砰然聲,不需要回頭,她已經在他眼中看到了那璀璨。
也看到自己眉宇間的幸福。
有人聲歡笑驚呼,她湊在他耳邊,揚聲喊道——
他沒聽清,好看的眉眼都是疑惑。
趙玲珑心中柔情湧動,無聲重複——吾夫俊俏!
不遠處內宮城有內侍狂奔而出,手中拂塵飛揚,口中呼聲完全被天上煙火炸響掩蓋——
“聖上有旨,趙氏有女喚玲珑,今獻菜有功,特賜民間封號‘大唐女膳祖’....”
-------------------------------------------全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