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确如記憶中一般,這一年的冬日會有一場滔天禍事降臨在大唐的國土上。
崔昫只當粟特商人說了什麽,叫她靈醒,“依照隴右傳來的消息,安祿山确實有反叛之徑。”
奈何聖人偏信,不肯防備,便是楊國忠出面谏言,都吃了挂落。
趙玲珑沉思片刻,憶起這幾日楊啓年時常告假歸家的舉動,福至心靈,“楊大人莫不是已經開始着手留後路了。”
楊家在劍南根基不淺,再加上這些年聖恩隆重,聲望亦或是財富早已超乎人想像,若是真有大難,必然會擇蜀中一避。
畢竟就連太白都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賦詩,傳于民間。
崔昫安慰道:“便是真要避入蜀中,戰火也不會燒到渝州城。”
這倒是實話。
崔昫這樣講乃是因為他父親節度使大人軍政大權在手,把控蜀中全境,攘外、安內早已胸有成竹。
趙玲珑知曉戰火不會波及渝州,乃是有上一世的記憶。
上一世,猶記得潼關失守後,聖上攜貴妃倉皇出逃,一路西行,過寶雞,後南下入南都——成都。
不過崔昫說得對,天高皇帝遠,那些權貴紛争離她們遠的很。
這樣一想,确實杞人憂天。
四境安,則萬民安。
這一場兵亂雖對劍南影響甚小,可作看客,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趙玲珑叮囑崔昫,“崔大人如今身居節度使的官位,所見所聞必然不俗,若是真有什麽變故,我也好應對。”
Advertisement
崔昫點頭應下。
這一樁事便放在一邊,日子還是照着往日的情況繼續着。
歲月如梭,轉眼便是成婚吉日。
這一次依舊是從錦繡閣出閣。
金秋送爽的時節,坐在榻上,隔着窗紗,正好能看到廊下院中金黃燦爛的杉樹葉,秋風一卷,發出飒飒聲響。
趙母慈愛地看着已經上好妝的女兒,見有侍女端了極圓潤新鮮的蘋果上來,起身接過,“這是呼雲山上新結出的甜果,你抱在懷裏,到了西苑再叫杏仁好生收着。”
蘋果,平平安安,甜甜蜜蜜,盼着新婚夫妻日後能蜜裏調油,萬事順遂。
趙玲珑放下充饑的點心,擦淨手,依言,乖巧地接過果子。
一陣清甜味道頓時撲鼻而來,“這果子去歲還是小個頭,酸唧唧的,金秋便已經長成如斯,呼雲山鎮的農人費了不少功夫吧。”
杏仁笑嘻嘻道:“女郎當年收留了那多流民,這些人沒辜負您的苦心,自食其力,有農人侍弄果蔬有經驗,打聽到您成婚吉時便下功夫培植,說是要給添添喜氣。”
這不,一大早趕了山路,将枝桠上最紅最甜最好看的一批送到了府上。
她不由點點頭,那時的舉動不過是心善,有如今的善果她心裏也開心。
這是她重生而來後,點點滴滴歡喜中的一個,細細算來,才兩年過,她心境見長,不像上一世渾身戾氣,倒像是佛家一知恩客一般。
正這麽想着,自外跑來一小厮,面上喜氣加敬意,回禀道:“夫人,女郎,管家着小人傳話,說是九峰山法源寺的智敞長老派小沙彌送喜,抱了好大一尊玉觀音做禮呢。”
觀音送子,又是名寺相贈,這可真真是好意頭。
一向崇信佛教的胡媽媽早就站不住,嘴裏念叨着阿彌陀佛,有勞菩薩,邁步出去相應。
佛家講究緣,由她出去招待,正是合适。
菩薩素日聽慣了胡媽媽的拜聲,沒準已經混了臉熟呢。
趙母笑意盈盈,見女兒還探着脖子時不時瞄一眼簿子,不安分地很,輕輕拍她一下,“大喜的日子,生意上的事情便擱置一會兒吧。”
被抓了正着,趙玲珑吐吐舌頭,扭正身子。
椒種前幾日剛下架,制椒油和椒醬的工坊便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
新工坊上上下下繁雜事情多,很多又要由她定奪,楊啓年受了長安宗族召喚,離去已經一月,手中的事情也是自己在管,難免忙碌些。
她長噓一口氣,這還是崔昫已經派了得力人手相助,要是全由趙家人收整,她哪裏有功夫成婚。
送嫁的喜娘知道這一家不同于別家,是女兒掌家,手頭上的生意越做越大,自早上來接應,前後有好幾波人進來請命。
真應了方才一妮子的戲言——女郎這是忙裏偷閑,順便成了個親事。
城裏閑話不少,以前說得都是趙家攀附崔家,趙家女郎如何如何外向,厚臉皮,如今風向一轉,十個裏有九個半都說是門當戶對,男大當婚。
真是活了大半輩子了,頭一次逢親事,傳出去淨是男方占了便宜。
不過,也是那崔家二爺心急,聽說早前當着渝州大小官員面,曾有言要做趙家的入贅女婿呢。
她心裏想着事情,吉祥話也不吝啬,最後一點朱紅色鴉忽嵌在頭面上,外間也隐隐傳來小厮新郎已到哪裏哪裏的呼聲。
侍女婆子來回走動,忙着拿這取那,一片熱鬧喧天的吉慶氛圍,四下紅裝彩色縧袋随人影擺動,蕩出滿滿的祝福。
喜娘機靈,聽聞迎娶的隊伍已經走得不遠,招招手,将侍女們帶出去,獨留母女二人說貼己話。
各種聲音走遠,卻并未消散,趙玲珑耳邊萦繞着侍人腳步聲和相互嬉笑聲,她見阿娘笑着看自己,眼神中的不舍已經溢成酸澀淚珠。
她急忙道:“阿娘,女兒今日不過是出門一趟,明日再來,是要給您帶個半子回來的。”
趙母經不住她逗,笑一下,“淨胡吣!”
她點點玲珑的鼻頭,依舊溫柔耐心,“阿娘是舍不得你,可看着你成親,心裏更開心。養兒這麽大,做娘的,不想叫你孤零零地一個人。”
她是婦人心腸,世道終究是男人做主,玲珑本事再大,将來她和丈夫走了,貼心話說給誰?遇到難事,誰又能護持一二呢?
幸虧,崔家二小子是個可靠的。
上一次成婚,那孩子也如玲珑一般,懵懂不知世情,竟連一日都未堅持到。
這一次,那孩子懂得冷熱,學得一個大丈夫,一個君子該有的氣度和包容,學會了很多。
所以這一次,她很放心。
可看着孩子出閣,縱是曉得一切妥當,依舊是不舍得。
她拭去眼角的淚,從懷中取出一只錦囊,“這是你阿耶求來的如意符,且裝好。”
丈夫嘴笨,說不來哄人開心的話,未叫車馬相送,自己一步步邁了上萬臺階,笨拙又執拗地給女兒送上最樸實的祝福。
趙玲珑接過錦囊,低頭收進懷中,又不放心地拍了拍。
不知怎的,鼻頭一酸,哭了出來。
真是孩子一樣。
方才還是她安慰趙母,這下又換成趙母安撫她,“可別哭。大喜的日子,若是新娘子紅眼,叫人看去,還以為咱們家逼着你出門呢。”
趙玲珑哭笑不得。
母女說了一陣暖心話,聽遠遠近近地傳來‘郎君入府,新娘子卻妝’的呼聲,好半晌卻未曾見秋意回來。
趙母眉開眼笑,“準是族中那些人湊熱鬧,不叫崔家小子如意。你阿耶叫人鼓動,怕是招架不住。阿娘出去看看。”
屋中只剩自己時,趙玲珑看着鏡中模糊的容顏,愣神一會。
便是貼身侍女都曾問起,自己為何答應崔昫的婚事?
還能為何?
若不是心許給他,她怎會輕易點頭?
那一日醉酒,從宴會處出來,天上已經是銀河迢迢,街角有貨郎挑擔售賣小童子喜歡的玩物,眼底映出對面生意紅火,燈火通明的酒樓幡子招牌。
有酒香,有人聲人語歡笑和吵鬧,有人來人往,俗世情撲面而來。
身側有特意放柔的聲音,問她是否醉酒,可要臨街走走?
她微醺點頭,兩人同行。
崔昫不善言辭,總是她問上一句,他才回上一句。
曾幾何時,同他在一起,她總是憂愁自己該說些什麽,絞盡腦汁想各種有趣的事情講給他聽。
那時候,她不懂,其實這些下意識找話題的舉動是因為害怕。
害怕得不到,害怕得到了卻守不住。
可那一日,許是街上的風太溫柔帶了酒氣,走了半刻鐘,她恍惚有一種同他度過半生的錯覺,依賴又信任。
她想大抵是浮生當歸,吾心安處便是吾家。
她在崔昫身上久違地感受到了如山般的愛意,她也應該同這世上許多披星戴月,只為見某人一面的旅人一樣,從此以後多一個歸途。
城中有一條河,其上造橋,喚做鵲橋,踏上這座橋的那一瞬間,看向落後一步的崔昫,眉眼帶着征詢和篤定笑意。
她道:“秋意濃,眷侶可歸,你我的親事就定在那時,可好?”
他愣住,但下一瞬便反應過來,随她踏上鵲橋,黑沉地視線緊緊追着她不放,壓抑着激動應允:“求之不得。”
有人推門而入,打斷她的回憶。
趙母帶着一票侍女進來,又是催着拿紅扇子,又是見她曾哭過,喊着‘小祖宗,妝面怎麽花了’
一陣不着惱的忙亂後,有一粗着嗓子的稚嫩聲音傳來。
“阿姐,弟弟背你出閣。”
是秋意。
趙玲珑被人扶着出門,借着輕薄的紅紗見他一身淺粉色的交領秋衫,努力裝出大人模樣,将手背在身後。
見她出來,不待人吩咐便沖到廊下,彎下脊背,也不知是不是哭了,聲音悶着,昏喊幾句,“阿姐,今日弟弟送你出閣,來日若是崔二敢欺負你,我定不會饒他!”
還崔二?崔昫比他輩分高出多少去!也就今日特別,他身為娘家人敢說幾句狂話。
人群頓時傳來一陣笑鬧聲。
她在這裏都聽到韋二幸災樂禍的嘲笑聲。
卻不理那些,身側趙母捏她手臂,再三叮囑要好好的,終究将她扶上兒子的背。
少年已經不是當初瘦削的模樣,如今氣壯身闊,背着阿姐出門,仿似背上世上珍寶,一步步不作假,走得穩。
有賓客一路相送,冰人、男方的迎接使,還有...躲在人群中,偷偷提起袖子的阿耶。
有濕意自肩頭來,趙秋意腳步只一頓,又繼續穩穩地走着,“阿姐放心。一切都有我在。”
背上人并不言語,點點頭。
趙秋意感受到她的舉動,笑了笑,見外門側的大紅喜服身影,又悄聲道:“阿姐,姐夫是個厲害人,今日我說了冒犯的話,您可得幫我講點好聽的。”
趙玲珑扭他耳朵一下,叫他這麽一插诨打科,方才嫁人的一腔愁緒倒是煙消雲散了。
終于到了門邊。
外頭有人驚呼一聲‘新娘子出門了’,趙秋意按照流程,正要邁步跨出大門,卻見一直大掌,攔住他。
崔昫輕搖首,深深地看一眼背上的人,轉身微微彎下身子,“自此,有我便夠了。”
不論是今日迎娶,亦或是後半生相守,都是他求之不得。
人群一靜,有機靈的頓時喊了一句,“崔二爺莫不是耙耳朵?”
衆人哄堂大笑。
未等女方出門,男方便放低身姿,說出去必叫人笑話。
可...
趙秋意看着眼前的身影,終究允了。
不合禮數又如何?阿姐的幸福比一切都重要。
他小心着将人送過去,真等要走了,下意識緊随幾步。
早有迎親的敲鑼打鼓,街上還有那時被救助的百姓前來相送,花生、紅棗等不要錢地往新人、婚車上砸。
早有趙家和崔家的侍人準備着,見娘子人被堵,頓時抛灑銅錢、彩絹等。
等添喜氣的人反應過來,婚車載着一對新人已經不見蹤影。
趙秋意眼看着姐姐離去,揉着布帛擦去鼻涕,一轉頭,見阿耶靠在門邊,也是一副探長脖子的戚戚淚臉。
被兒子瞧見窘迫,趙父趕忙收回視線,扭身進了院中,“丁掌櫃,與我痛飲幾大碗。”
婚車過了城西,終于拐上朝東的主幹道。
沿途賀喜的人潮不斷,趙玲珑一路上滿眼紅色,滿耳聽到的都是祝賀聲。
終于到了崔家西苑。
過中堂,拜三禮,而後送入洞房。
冰人催着崔昫作卻妝詩,他一口氣念了好幾首,衆人笑鬧着叫他‘急郎君’,也不見他惱火。
如此,趙玲珑終于拿下團扇。
面上緋紅一片,屋內有人擁着,外面的光亮都被遮擋了,卻見這新房所在竟有明珠,映照出新娘子如畫一般的姿容。
大紅華服,女郎肌膚賽雪,烏黑杏眼如柔波一般,視線一掃,屋子裏頓時安靜下來。
還是冰人有見識,最先反應過來,推搡着衆人往外走,讓出光來,而後引着還在愣怔的新郎官坐在胡床上,挑起發絲,挽成同心結。
合卺酒,吃生嬌耳,淨妝面,一系列繁瑣的流程下來,已經黃昏。
賓客們催着人前去前廳吃酒,趙玲珑笑着朝他一揚首,示意他安心。
崔昫又吩咐好幾句,這才依依不舍地出門。
已經不是第一回 大婚,便是早有準備,依舊是渾身發麻,一點兒也沒興致。
除去發飾,洗去面上濃妝,她倚着小榻便打起了盹。
不知過去多久,只聽外邊有侍女請安的聲音,她才醒來,擡頭就見面有坨紅的崔昫走進來。
他身後有仆跟着,手中提着一食盒,揭開來看正是一碗青綠飄夜的細須面。
“這一日颠倒辰光,你必定是吃不消多少,現下喝上一碗面正好。”他坐在她身側,不言不語地守着。
直到她吃光,痛快地飲下最後一口湯,都是如先前般的笑模樣。
“怎麽?歡喜傻了?”
從淨房沐浴出來後,見他還老實地坐在原地,跟個憨憨的大狗子一樣等她,趙玲珑不由逗道。
崔昫由着她笑,亦步亦趨湊到內間,見她去外衫,他亦是。見她放下帷帳,他跟着放下另一側的。
見她脫去鞋襪上/床,他只猶豫一下,也同樣動作。
只不過,臨進去之前,揮手示意侍女婆子走遠。
‘吱呀’一聲關門聲,有喜慶錦帳遮住春情,床榻初時輕輕晃着,聽聞有女聲呢喃,而後搖了起來,直到天色将明,終于止歇。
四更時分,有香海堂的婢子使喚熱水。
廚上候着的婆子并不因煩擾了好夢而惱火,笑嘻嘻地舀出一桶桶熱水。
水霧彌漫浸濕裏衣,婆子倚着門框看他們一行遠去。
心說:待得天亮,奴家必得前去管家那裏讨賞,這大喜事可是關乎他們西苑的下一代呢
--------------------
作者有話要說:
換了文章大标題後,瞬間覺得一切正常
小白作者寫作經驗還是略有不足
本文再有幾章節就可完結,可關注新文
---
推薦下我自己的專欄新文
----《重生之我才是太子的白月光》
小白兔變大灰狼·女主 X 披着羊皮的狼·男主
本文《太子良娣很狂野》、《良娣今天吃藥了嗎?》、《太子今天醒悟了嗎?》
人人都說陸霜雲撞了大運,竟然能嫁給太子爺做良娣。
而太子竟在大婚之夜丢下正妃獨守空房,獨寵陸霜雲十數年不變。
重生歸來的陸霜雲冷嗤一聲,面對太子的含情脈脈,作嘔狀。
陸霜雲嫌棄道:你別笑,我看着惡心。
太子謝玄一愣,“???”
/女主版視角
身為良妾,陸霜雲從不愈距,不争不搶,永遠低眉垂眼,老實本分,只因太子給她的寵愛并不應該。
卻原來,十數年的情愛時光錯付了。他只是利用她做太子妃的擋箭牌。
大夢一場,人生重來,她發誓,誰都別想逃!都得死!!
/男主版視角
晉朝太子,地貴位尊,本該呼風喚雨,說一不二的位置。
可謝玄卻只能嚴于律己,與世家和宦官扮作假面,虛情假套。
這世間的所有風霜刀劍他都不懼,唯獨太子妃,她是他幼時起的執念,此生不願分離。
費勁心思将人娶進東宮,未免他人迫害,只能營造出寵愛東宮一良娣的假象。
誰知,新婚第二天,良娣陸霜雲一改從前,白日像一匹脫缰的野馬,夜裏又像是最溫順的羔羊。
越相處越奇怪,這良娣怎麽好像是孤小時候的救命恩人呀?
太子謝玄癡漢臉:怎麽辦?孤好像移情別戀了。
良娣陸霜雲瘋婦心态:都得死!!!
排雷:
*白天是重生來的女主,夜晚是本身的靈魂。
*男主前期智商略感人,女主智商從不掉線
*有誤會,感情專一,雙處
*別致的追妻火葬場
*輕松逗樂文,希望大家喜歡,求很多很多小可愛的預收
永遠的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