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成暃進了翰林院後,過得蠻順遂,每日埋頭編書,回家就吃飽睡覺,沒事上街走走,清閑惬意。
近書在零陵娶了個媳婦,就留在那裏了。新找的小童有些懶滑,橫豎成暃也不講究,湊合便可。
過年時,嚴丞相竟讓成暃到相府吃了一頓飯,向成暃說,當年之事,是你犯錯太大,老師也護不了你,望你不要怨恨。
成暃忙道,丞相栽培之恩,下官永生難報,請丞相不要說這樣的話。
嚴丞相這幾年滄桑了很多,好像別人過的是四年,他過的是十年。
成暃亦知道,在丞相之位,乃衆矢之的,真心不容易。他也聽到傳言,皇帝越來越不滿意嚴丞相。連他都知道了,可見已十分棘手。
果然,過了年後,嚴丞相就主動請辭致仕,皇帝準其所請。相位尚空,皇帝便又要自封道聖神君,在宮中修一座聖顯神殿,以八卦圖案鑄一陰陽火池,上置一尊用紫金鑄的大鼎,煉長生不老丹。
衆儒臣跪而力谏,其實這事黃老一系的大臣亦不贊同,但暫袖手觀之,以無為之舉行有為之事,讓儒臣們先扛着。
谏臣跪滿禦書房,叩頭叩的血染地磚,皇帝十分煩躁,恰巧成暃送翰林院編好的道經來給皇帝過目,皇帝記起這個年輕學士好像是寫那本《零陵小牍》的,儒學出身,是嚴翊的門生,數年前上書不要拆除道觀,被嚴翊收拾了,如今在翰林院編道經,寫的那本小冊子裏還頗多神怪逸聞,便道:“卿先留步,朕來問你,朕既為天子,以身入道,為民祈福,可是如他們說的,徒耗錢財?”
成暃跪下答:“臣回聖上垂問,道乃世間之法,聖上既為天子,自然萬壽無疆,福緣深厚,舉動即為天意,循道而行,便是萬民之福。何需另求。《春秋》有雲:天道遠,人道迩,非所及也。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如臣這等凡夫,更知己命,人生百年,必有一終。”
皇帝拍案而起:“你的意思是說,對着朕喊萬歲萬萬歲,心裏卻想着這是屁話?!來人,将他給朕拖出去!“成暃下了天牢,衆臣敬他是條漢子,敢對皇帝說出人生百年必有一終,不少人上書保他,他在牢裏也沒太受罪。皇帝一向好顏面,昔年一個葉師法,可以拿欺君之罪立斬,但除了說過那幾句大逆不道的話外,再找不出錯處的四品翰林,說砍就砍有些牽強。
成暃便先被定了流放,發配邊塞,但他知道,自己肯定到不了那個地方。
押送的吏卒對他算照應。出京後,一路往北,沉眠一冬的土地已冒出茸茸嫩青,樹枝上有零星早開花朵。某日,到了一處驿館,小吏打開成暃的枷鎖,讓他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又端上兩盤菜,成暃心中便了然。
小吏又端上一壺酒:“成大人,你真心是個好人。兄弟們不想難為你,你也別太難為兄弟們。請慢慢用,兄弟們一個時辰後再來。”
成暃點點頭:“多謝周全。請諸位放心。”
房門合上,成暃執起酒壺,注滿酒杯,酒甚醇香,對得起窗外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