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4.02
別的人聽到韋公公在皇帝寝殿裏都沒什麽,偏偏紀錦聽到就想過去。所以和二皇姐紀銘寒暄了兩句,紀錦就站起來打算出去往後面皇帝寝殿裏走。剛站起身,紀銘就叫住她說:“三妹妹,皇後娘娘适才吩咐了,說她沒有叫我們過去,誰都不能去,否則影響到禦醫替皇帝瞧病便要治罪。”
“可他是我的父皇,我有分寸,不會耽擱禦醫替他治病。我想父皇見到我說不定病還能好點兒。他可是最喜歡和我說話的。還有,我真得很想見他,只有見到他沒事了我才會放心。”紀錦顯然對皇後的這命令不滿。
正說話間,陸續有惠妃母子,還有各宮的一些有封號的嫔妃們都來了。殿內的衆人沒有不擔心皇帝的病的,可是皇後下了令沒得到她的準許,大家都不許過去,所以便各自坐下議論紛紛。
紀錦坐不住,等了一會兒見皇後還沒有讓人過來傳話,就決定冒着被皇後訓斥的危險往後面皇帝寝殿裏去。
“哎……”蕭貴妃見女兒冒冒失失的正想叫住她,兒子紀文權卻拉住了她的衣袖,向着她搖搖頭。
蕭貴妃見狀似乎明白了兒子的意思,皇帝到底怎麽樣了,衆人都想知道,可是皇後把着不讓人去見皇帝,皇帝要真有個三長兩短,萬一留下旨意被皇後夥同韋公公篡改了可怎麽辦。所以現在有人不怕得罪皇後過去看一看是必須的。而紀錦這個人選卻很合适,皇帝最喜歡的就是她和三皇子紀文楷。如今三皇子不在跟前,他要是真醒了,自然是喜歡看到紀錦的。相信憑借這一點兒,皇後也不敢真拿紀錦做筏子懲罰她。
不說蕭貴妃母子,就是殿中其她人怕都是和他們一樣的想法。所以,紀錦此番提着裙子往後殿裏去,便再沒有人建議她不去了。大家都是隔山觀火,只想坐等紀錦帶消息出來,而不想得罪皇後。
其實皇後平日性子想當好,是個不愛管事的人。對于宮中的其她嫔妃只要做事不要太過分,比如說争風吃醋打罵宮女等,她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以前她的兒子是皇太子,她犯不着要對底下的嫔妃們使壞,再說了皇帝也不是傻子,她只需要維持她母儀天下賢良淑德的皇後風範就好。等到皇帝撒手一去,她的兒子繼位為皇帝,那些嫔妃該殉葬的就殉葬,該榮養的榮養,她繼續享福,省得動氣傷身,在哪裏都能留下好名聲,她又何樂而不為。
可是誰曾想到皇太子紀文标在一年多前突然染了急病,一病而亡,連個子嗣也不曾留下。這下趙貴妃就蹦跶出來了,因為皇帝在妃嫔裏頭最寵愛她,而她生的三皇子紀文楷又是除了太子以外,最得他喜歡的兒子。這兩樣加起來,趙貴妃就漸漸地把皇後不太放在眼裏了。
特別是最近半年以來,每次去坤寧宮向皇後請安,趙貴妃都是最後才到,而且态度較為倨傲。皇後是看在眼裏,氣在心裏。但是沒辦法,人家趙貴妃有一個得皇帝喜歡的皇子在手,看皇帝的意思也是要冊立三皇子為太子的。皇後估摸着正因為如此,三皇子有可能成為新儲君,所以也得賣趙貴妃一個面子。畢竟要是三皇子當了皇帝,雖然會奉她這個皇後為太後,但是趙貴妃必然也會成為太後,甚至因為是皇帝的親娘,在尊號上比她更高。
這在大夏朝的歷史上,可是有這回事的。要想安安穩穩的當皇太後,那麽對于皇帝的生母趙貴妃,皇後也得賣個面子給她。
不過,沒想到的是,這會兒皇帝竟然因為服食丹藥而突然昏倒,且病勢危急。在大公主的建議下,她就下了旨意令各宮嫔妃們不許亂闖到皇帝跟前來,影響禦醫們給皇帝治病。另外還有一層考慮是,萬一皇帝真得不好了,許多事情還是越少人在跟前越好。特別是哪位皇子繼位,這更是需要她和皇太後,韋公公商量的事情。只有他們幾人商量好了,才能叫閣老們來商議。不管怎麽議,肯定是要保住個人的利益為上。
在皇後看來,她必然是不會站在趙貴妃那邊的,盡管三皇子可以說是幾位皇子裏頭最有能力,最合适做皇帝的,不過因為趙貴妃太強勢,她可不想将來自己還要随時看她臉色過日子。
剩下的就只有二皇子紀文權還有四皇子紀文楠了,在皇後看來,二皇子懦弱無能,四皇子又耽于享樂,兩人都不是好的帝位人選。可是兩相比較,她還是願意讓二皇子成為新皇帝的,這一切都因為他有個老實巴交的娘,還有個貪吃貪玩的妹妹。他們母子三個都不是強勢的人,将來二皇子當了皇帝,她的日子會比三皇子當皇帝輕松些。
心中打定這個主意,她便吩咐下去,讓宮中的諸位嫔妃皇子和公主都不能随便到皇帝寝殿裏來。一面又吩咐人去請生着病,還未痊愈的皇太後來西苑,還有內相韋瑜她也吩咐了人去請。
不過,韋瑜卻是在她派出的內侍到達司禮監之前就往西苑萬壽宮趕了。到了萬壽宮,她就加倍派出人手守住宮門以及在宮外巡邏。
Advertisement
進了宮到了皇帝寝殿,見了皇後,那時候皇帝還沒醒過來,皇後就把她的意思模糊跟韋瑜說了。韋瑜自然同意,接下來她又讓人出去萬壽宮門外候着,凡是來探望皇帝病情的宮妃和皇子和公主都接到前殿的西配殿去候着。
就在紀錦等人被接進萬壽宮西配殿去等着時,皇太後坐着肩輿來到了萬壽宮。她由旁邊的宮女兒們攙扶着心急如焚地往後殿皇帝寝宮裏走。
皇太後因為月前慈慶宮鬧鬼的事被吓病了,纏綿病榻許久才能起身。不想起身後又染了風寒咳嗽,最近一直不舒服。皇帝曾經要求宮中的嫔妃和內侍們不要什麽事都去跟皇太後亂講,影響她的心情,以免病情加重。所以昨晚皇帝突然病倒,今日一早來報信的人先就去了皇後宮裏,等着皇後拿主意,并未去向皇太後禀告,還是怕到時候擔責。
皇後帶着大公主得了消息去了萬壽宮,瞧見禦醫們還在替昏迷的皇帝施針,而皇帝慢慢手指可以動一動了,才放下些心,便命人去慈慶宮接皇太後來。此時她也顧不得怕皇太後得知皇帝病倒而病情加重了。
在病中的皇太後得知了皇帝昨夜突然暈倒,病情危急後,驚怕不已,差一點兒她也暈倒了。好在她心裏牽挂着兒子,硬撐着沒有倒下。服了些藥後,她便坐着肩輿,由慈慶宮中服侍她的人陪在左右來了西苑皇帝所在的萬壽宮。
皇太後由身邊的宮女扶着進了萬壽宮皇帝寝殿,包括皇後在內的衆人紛紛向皇太後道福行禮。她徑直走到皇帝躺着的龍床前,見到了皇帝臉色赤紅,眼裏充滿血絲,半睜半閉,似乎極度痛苦虛弱的樣子。
“皇兒啊,你這是怎麽了……”皇太後見到皇帝這副樣子,忍不住傷心落淚喊道。
經過禦醫們施針,皇帝才醒來不久,不過他因為吃了張天師才煉制出來的丹藥,嚴重肝腎受損不說,頭部劇痛,視線模糊,視物不清。這會兒其實看人已經不清楚了。
不過,聽到了皇太後的聲音,他還是努力睜大了眼,艱難喊了聲:“娘……”
又斷斷續續說:“您……您怎麽來了?您還病着……此番都是兒子不孝……讓您操心了……”
“皇兒,別說話了,有娘在,你好生躺着,什麽事娘會替你拿主意。”皇太後伸出手去拍了拍皇帝露在被子外的手,流着淚安慰皇帝道。
說完,想了想又加了句:“娘的病好多了,皇兒不用擔心。”
皇帝“嗯”了一聲,他此刻實在是太痛苦,似乎說話也會牽扯着身體疼痛,便也不再說話。
皇後在皇太後說過話後,也上前喊皇帝,皇帝望了望她,說:“皇後……”
紀铮也上前去流淚喊了聲:“父皇。”
“铮兒……你也來了……”
“我來瞧父皇,父皇你可千萬要挺住啊。”
一邊的太醫院的院判鄭國在一旁提醒:“陛下才蘇醒,還是不要再跟陛下多說話,此時陛下身體虛得很。”
皇太後便對皇後和大公主紀铮道:“你們先到東邊皇帝書房裏去候着,我有話和鄭國說。”
“是,母後(祖母)。”皇後和紀铮齊聲答應,随即兩人走出皇帝寝殿,往東邊次間的皇帝書房裏去。
這裏皇太後等兩人走了,就讓太醫院的院判鄭國跟着她到外頭一間皇帝的起居室裏去,讓跟前所有服侍的人都退下後,皇太後坐在一張黃花梨的羅漢塌上問站在跟前的鄭國:“鄭國,你跟老身實說,皇帝的病到底如何,兇險不?”
皇太後是積年的老人,在深宮中經歷過不少事情,皇帝的病情落在她眼裏是不輕的。所有方才她才出言安慰皇帝,讓他好生配合禦醫治病,一切有她在,實在是希望皇帝聽進去了她的話,能寬心些,對他治病有好處。不過,皇帝實際的病情她肯定要清楚才行,有些事嘴巴裏說起來不吉利,但是必須要有所準備。最要緊的就是這太子位得趕緊确定下來,否則皇帝真得崩了,新儲君沒有确定下來,那就有可能因此生亂。這是皇太後萬萬不願意看到的。